簡單介紹一下情況

孩子下個月滿三歲,男孩,2019年9月,南京兒童醫院診斷疑似自閉,南京腦科醫院診斷輕度自閉

目前情況

孩子會簡單和家長交流並且提出自己需求,在某幼教機構報班一年,至今不肯和其他小朋友交流玩耍,前兩天其他孩子主動示好想和他玩,哭並且要求家長抱抱

問題

1.非常多的說法是孩子發育到四五歲就都差不多了,只是發育早晚,我家寶寶這種情況能確定是自閉嗎?

2.以他目前狀態是否適合去幼兒園,我很擔心他被欺負,因為感覺他膽小害羞。

3.我們家長還能為他做些什麼幫助他成長。

煩請各位不吝賜教,謝謝。


謝邀,南京腦科醫院在自閉症診斷方面還是比較專業和權威的。既然已經診斷過了,咱們為了孩子的康復做了哪些方面的訓練和提高呢?早教機構不是面對特殊兒童做針對性的訓練的,對星兒來說,改善不了核心癥狀,不會有明顯幫助。

你的問題

1.非常多的說法是孩子發育到四五歲就都差不多了,只是發育早晚,我家寶寶這種情況能確定是自閉嗎?

2.以他目前狀態是否適合去幼兒園,我很擔心他被欺負,因為感覺他膽小害羞。

3.我們家長還能為他做些什麼幫助他成長

下面正式回答問題

1 自閉症不會自愈,隨年齡增長部分能力會逐步提高,但不做幹預的話和同齡兒童的差距會越來越大,核心癥狀也會越來越明顯。3歲左右的星兒基本可以診斷,家長還是懷疑的話可以過段時間再帶孩子去複查,其實不用太在意和糾結結果,不管是自閉症還是發育遲緩,都要面對和接受孩子是典型發育的事實,及時幹預和訓練纔是行之有效的最好方案。恕我沒辦法根據你提供的信息來判斷是不是自閉症,見不到案例,沒辦法做案例分析和評估。

問題2.孩子能不能去不去幼兒園,最主要的指標是看孩子有沒有具備參與集體生活的能力,

1語言表達方面 2生活自理方面 3認知理解方面 4參與互動和模仿方面。如果這些能力孩子都具備了完全可以。

和小朋友一起「玩」是需要能力的,如果孩子能力達不到不會玩不參與,你給他一個大環境也是沒有用的。

比起怕孩子受欺負,你更要關注的是孩子的能力問題。

3家長應該做什麼

首先,一如既往的愛他,但不要因為孩子自閉而過分的嬌慣,包辦和過度保護他,能做到的不要代替。提高孩子自理能力和認知,對孩子最大的愛不是幫助他多少,而是教會他多少。

然後,找專業康復機構或者醫院進行評估,針對孩子情況做康復訓練,2--6歲是孩子的黃金康復期,在這期間密集訓練,孩子還是很有可能在學齡前融入學校和集體生活的。

學習自閉症康復相關知識,配合老師訓練目標和技巧在生活中進行泛化,做自然情景教學法,一定要堅持。康復過程中家長起的作用和責任更加重大,不是交給老師了就萬事大吉。

希望家長調整好心態,過分焦慮於事無補,更不利於孩子的進步。

祝好!


被診斷為疑似自閉,你心裡一定特別的難受,從你說的孩子會簡單和家長交流,我感覺有不是自閉症的可能性。但是有一點得說明一下,以專業醫療機構的醫生診斷為準。我也只是特殊兒童訓練師,沒有診斷的能力和資質。

下面我把我覺得可能的三種情況分析給你,為你的判斷提供參考。

一、判斷自閉症有幾個參考的行為標準:

  1. 絕對沒有對視。他有注視,會盯著東西看,但是不會對著人眼睛看,即便你叫他看你,也最多是一閃而過。
  2. 沒有親屬關係。不知道這是我爸爸這是我媽媽的概念,但是會去找爸爸媽媽(只在自己有需要的時候),有人和他玩,就不需要了,如果需要拿東西了就去拉著爸媽的手去拿,而不是指著東西說要。
  3. 有嚴重的偏食行為。只喫4歲以前喫過的東西,4歲以後不嘗試新的食物,對於沒有嘗試過的食物一概不喫,就算塞到嘴裡都吐掉。
  4. 對於固定運動的東西特別感興趣。旋轉的東西、轉盤、字幕燈,對於規則性的運動特別特別喜歡。
  5. 受到不滿、刺激的時候有強烈的自我刺激行為。會打自己、抓自己,連續的打自己,借對自己痛的刺激緩解自己的焦慮,而且隨著年齡增長表現的頻率越多。
  6. 沒有學習能力。沒有糾錯能力,可能一件事情是無論如何都教不會的,除非讓他們嘗到現實好的回應,比如喫的。
  7. 會說話沒有語言。會講一堆,但是沒有溝通,經過ABA訓練的也只有反射性語言。
  8. 沒有社交行為。無視所有人的存在,只在有需求的時候去找人。
  9. 生活自理能力幾乎等於0。只能記住一些基礎的生活經驗。
  10. 幾乎不看電視。看不懂電視,但對聲光刺激感興趣,對花花綠綠、噼裏啪啦的東西感興趣。

從我接觸到的特殊兒童的情況來看,目前我們有特殊需求的孩子確實是在逐年的增多。醫療資源也實在捉襟見肘,從瞭解到的臺灣或者香港等地區對於特殊需求兒童的診斷,都需要實測,除了填表,還要對孩子進行大約1個小時左右的實際測評,前前後後沒有一個半小時是完不成的。但是我們目前的醫生確實沒有這個精力,每天從早忙到晚,一天至少二十多個孩子要看,所以很多人得到的診斷就是「疑似」。可奇怪的是,無論其他任何病種,都不會有個「疑似」在前面的。就是因為自閉症的診斷不單需要大量的時間,而且最好是三個不同的醫生都判斷孩子是自閉症才確診。(誰都希望孩子不是自閉症)

說到「疑似」,是因為有一種叫做「亞斯伯格症」的癥狀和自閉症十分的相似,區別是自閉症完全沒有社交需求,而亞斯伯格症是社交障礙,經過合理的訓練,完全可以正常入學,成為稍微宅一點正常成年人。所以醫生診斷的估計是自閉症候羣。

二、亞斯伯格症有這樣一些行為特徵:

  1. 有對視,但是要逼著才會看。亞斯伯格症孩子和一般孩子的能力一樣,但是因為缺乏社會交往能力(有社交需求但是有社交障礙),都會做,但是不逼到一個極限就是不做,所有的能力必須要像擠牙膏一樣,一個一個擠出來。
  2. 可有強烈的親屬關係。對於單一的歸屬有強烈的認同(如只認同一位家長),而一般的孩子會因為社會關係而衡量爸爸媽媽之間的平衡。
  3. 挑食。但是也願意嘗試新東西,你非讓他喫他也喫。
  4. 兩歲半之前喜歡看轉圈的東西,2歲半以後幾乎不看了。社會性多了以後,就不那麼做規律性的運動了。
  5. 會看電視,對情節的理解不佳,一開始對廣告特別感興趣,因為短,對歌舞很愛看。
  6. 三歲半左右就算不訓練也會產生一些社會交往,但都是固定的交往,不太理解社會交往規則,所以會使用一些不適當的攻擊行為,固定的抓、打幾個人。
  7. 開口說話比較慢,輕度的孩子開口都要3歲、3歲半,中度的要4歲4歲半,重度的要4歲半5歲才會開口,一開口都是仿說,不太願意溝通,鸚鵡學語(仿說)半年以後就會慢慢減少,因為開始理解了。

亞斯伯格症是先天性腦部功能異常而引起的一種社會發展障礙,癥狀通常在2歲前出現。在日常生活中有三大障礙:人際關係障礙、語言表達障礙及行為障礙。

大部分個案在4歲前接受良好的早期療育後,語言、認知及好奇心都能正常發展,但社交發展仍需多努力,並對狹隘的興趣和話題有重複性的行為動作和活動。

亞斯伯格症的孩子最大特點就是「懶」,天下第一懶,懶得學習、懶得說話,但是認知能力是沒有問題的,只是沒有社交動力。

亞斯伯格症的訓練策略如下:

  • 積極配合早期療育訓練:感覺統合及相關常規(常規即日常規範)訓練。
  • 溝通技巧訓練:語言和非語言理解及表達能力的訓練。如兒童未能運用口語,須先教導他們運用其他有效的溝通方式,例如圖像、文字等。
  • 社交羣處技巧訓練及溝通技巧訓練:包括認識社交常規、建立正面的社交行為、改善與人相處的技巧,疏導兒童的情緒及減少行為問題的產生,例如學習遵守集體遊戲的規則。
  • 獨立工作技能訓練:包括家居生活技能、社會生活技能、工作技能和休閑活動等。
  • 功能性學習:提高兒童的理解能力並加強學習轉移,以便把學到的知識應用在日常的生活中,提升其應變能力。
  • 簡單的語言回應練習:運用簡單、清晰和直接的指示,並給予兒童足夠的回應時間,併產生自覺性的回應,避免只順從執行命令
  • 家庭訂立明確一致的規範:注重自小培育,避免兒童一旦形成某種行為習慣,日後難以改變。
  • 融合教育:及早進入羣體,學習社會規範。儘早入園,習慣社會環境,增加語言環境。

不論是自閉症還是亞斯伯格症都不是自己在家就能夠進行訓練的,除非你是訓練師。建議你找一下當地專業的訓練機構進行訓練。需要強調的是,如果孩子不是自閉症,就不要給孩子進行ABA的訓練,否則會導致孩子的能力固圴,久而久之反而錯過恢復的窗口期。亞斯伯格症的孩子要進行整合性訓練,在訓練的過程中孩子能力的增長和飛機上升的過程類似,會有快速增長期以及平原期交替出現的情況,要有耐心。

還有一種可能的情況,就是你說的發育遲緩。

發育遲緩一般是胚胎髮育不良或其他基因問題,比同齡的孩子落後1-3年,是遲緩(慢)但不是困難,能力的增長、進步比同齡人慢上1-3年。他們的心智年齡和實際年齡是有差別的,不能以他們的實際能力作為他們能力的測定標準。這樣的孩子一般非常的樂觀、和緩,教他東西都願意學,但是不一定能做好,做東西失敗了會越挫越勇。隨著年齡的增長能力會慢慢展現,別人一歲半的能力他可能要2歲半,別人2歲半的能力他可能要3歲半4歲纔行。原因是他們的腦細胞髓鞘化及腦神經細突觸的鏈接慢,這些孩子腦突觸髓鞘化所需要的刺激量比一般孩子要來的大。

對於發育遲緩的孩子不要去糾正他的錯誤,告訴他應該怎麼做就好了(比如說爬輪爬不上去,不是告訴他小心一點,而是告訴他這個腳踩穩,這個腳再踩穩),用正確經驗去覆蓋錯誤經驗,避免警告、暗示錯誤的語言。

對於發育遲緩的孩子有三個突破期,8歲、10歲和12歲,會突然能力往上走,發育遲緩的孩子不是很多,發育遲緩的程度也有輕重之分,發育遲緩的孩子訓練上沒有訣竅,慢慢來。發育遲緩的孩子四大能力(動作能力、語言能力、社會情緒能力、認知能力)都普遍落後,從嬰兒時期就有明顯徵兆,8個月才會抬頭、翻身,1歲開始會落後的非常厲害,開始訓練之後一般10個月到12個月會有一個大的進步,一般要8周歲以後纔好去上學,12歲以後一般也之有社會行為落後,其他基本和一般人差不多了。

對於孩子目前沒有社交能力的問題,可以找一個固定的同伴,讓這個同伴成為他和外界社交的橋樑。另外,正常來說男孩子的心理成長要晚一些,孩子的能力偏弱,最好能進到小小班之類的班級,遲一年進正常的小班。

不清楚你們的帶養環境是什麼樣的,是否陪伴足夠,是否孩子得到了足夠的語言刺激,是否有足夠的社交機會去學習,家長是否做了足夠的示範,這些都會影響到孩子的表現。

我在和各類孩子接觸的時候還遇到過有少量孩子理解力偏弱、好奇心偏弱的情況,他們缺乏學習動力,各項能力進展的都很慢,都仍然是正常的孩子。因為慢也代表著一旦學會了就很紮實。

平時要注意,千萬不要兇他,及時鼓勵他的進步,也不要因為孩子弱一些就心疼到不講原則,3歲的孩子,不論是哪種情況,都剛好到訓練的黃金時期。我傾向於這是個可以和所有其他孩子一樣能夠正常、快樂、開心生活和學習的孩子,祝你們越來越好。


您好。

您提到之前已經帶孩子去到醫院有了一個診斷,不論結果如何還是建議家長在初期的時候不要過度糾結於醫院的診斷,如果瞭解孩子出現了哪些異常表現,儘早幹預,對於孩子未來的成長與發展是最好的。

關於您孩子目前出現的問題,你可以參考北大六院的醫生,同時是北大醫療兒童發展中心的賈美香老師曾經就相關問題給出的建議。

原文鏈接:

無法和別人玩耍的星寶, 該不該去幼兒園??

www.pkucarenjk.com圖標

能不能上幼兒園?

賈美香老師在2018年北大醫療兒童發展中心講座中回答的家長提問時說:「現在我們也提倡要融合,但是真正的融合可能大家的理解不完全一樣,說融合就是把我們的孩子放在正常孩子環境裡面嗎?在正常孩子環境裏,人家都玩他自己玩,那有什麼意義?」

孩子去幼兒園應做的準備

1、首先要評估孩子的能力水平。如果孩子能力水平不具備同齡孩子的能力可能要相應地降班。

2、孩子有足夠的能力,但是不愛與人溝通,則要確保正常幼兒園裡有老師提供支持,幫助孩子在幼兒園建立和周圍孩子的聯繫。

3、尋求老師提供特殊幫助前需要思考這個幼兒園師資夠不夠,有沒有專業的老師能夠去輔助他。

鍛煉孩子的方法

1、 在家裡帶孩子時,給孩子找玩伴。最好是親戚朋友,也可以是鄰居的小孩。

2、 玩伴選擇普通孩子,不論家庭條件,家庭知識水平如何都可。

如果是家庭在農村,條件可能不比城市,可以讓其他孩子寄養在家裡一段時間。

3、 如以上條件皆不具備,可以天天帶孩子去遊樂園,讓孩子與遊樂園中的小孩建立玩伴關係。

4、 家長要事先幫孩子設定好玩的內容,玩的方式,作為橋樑聯繫起兩個孩子,幫助兩個孩子建立長久的玩伴關係。

5、 在兩個孩子建立起玩伴關係之後可以選擇慢慢淡出,或者選擇聯繫第三個孩子一起玩,並且家長繼續作為橋樑,幫助孩子融入。

信息整理自:北大醫療腦健康官網

另一篇相關文章鏈接:

如何讓星寶在外和其他小朋友玩兒?

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I1NTEzNjk2Mw==mid=2651722125idx=2sn=46fe4678ade20c91b3a31716e624e339chksm=f1c03421c6b7bd37c5a8fe381b9ecb3d47e5e5b77e67287d7a36ed58084179a883eabf6a5a7ascene=178#rd?

mp.weixin.qq.com

==========================================================

北大醫療腦健康兒童發展中心,幫助解決8歲以下的孤獨症兒童不同年齡段的能力發展問題,提供孤獨症(自閉症)的「醫療+教育」一體化銜接的助診、評估、幹預、融合康復教育服務與培優服務,以應用行為分析方法(ABA)為基礎,全面幫助兒童綜合能力發展。根據兒童功能評估分析,為兒童及其家庭制定個別化的教育計劃(IEP)和個別化家庭服務計劃(IFSP),通過實施專業的在校幹預及家庭指導服務,整體提升孩子全面技能(包括語言、行為管理、集體技能、社交技能等),幫助家庭持續提升融合技能,促進兒童更好地融入幼兒園和社會。

如果想了解更多幹預小技巧;加入公益社羣;瞭解更多關於北醫腦健康兒童發展中心的最新動態,敬請關注微信公眾號:北醫兒童發展中心。

發佈於 2020-09-11繼續瀏覽內容知乎發現更大的世界打開Chrome繼續「已註銷」「已註銷」

可以送幼兒園,但是需要找在融合教育方面有所瞭解的幼兒園。自閉症孩子入園對班上老師也是很大的挑戰。一定要找師生配比合適的幼兒園。最好是那種有專門特教老師的幼兒園。


可以送幼兒園,但是需要找在融合教育方面有所瞭解的幼兒園。自閉症孩子入園對班上老師也是很大的挑戰。一定要找師生配比合適的幼兒園。最好是那種有專門特教老師的幼兒園。


調理吧,先不送吧,不知道不會溝通的孩子,會不會讓老師著急


2020即將結束,更新一下近況

孩子三歲零十個月,有一定進步

首先會更加有規則和邊界意識,明白他的東西要抓牢,不強行闖紅綠燈。

問題依然嚴峻

目前集中在交流障礙和大小便無法自理上,或者是兩者相互關聯,因為無法言語表達,大小便無法示意,如果不定時帶去廁所會造成拉在褲子裏。

相信未來會越來越好,降低對他的期望值,只希望自己努力上進,有能力庇護他愉快的渡過人生

無論如何,他都是我最愛的孩子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