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先說一個:自從《三體》火了之後,中國科幻迷的口味變得單一了。很多人心中好的科幻作品的默認選項都是《三體》,喜歡拿《三體》這類硬科幻當標準,去衡量其它類型的科幻作品。比如,會覺得《星球大戰》那樣的「太空歌劇」很扯淡,或者覺得《銀河系漫遊指南》那樣的搞笑科幻很垃圾,又或者覺得韓松那樣的意識流很無聊。。。。。這種「硬科幻原教旨主義」的評價體系對中國科幻的發展是很不利的,會使越來越多的作者不敢嘗試去創作其它類型的作品。科幻這一藝術門類是最需要也最應該多元化發展的,一個百花齊放、爭奇鬥豔的科幻圈,纔是一個好的科幻圈。

附:本人也是大劉的書迷,一個有二十多年幻齡科幻迷。有感於繼大劉之後,中國科幻整體仍然低迷,而讀者們的評價體系又日趨單一、僵化,遂發此問。坐等迷友來噴。


害處就是給了不瞭解中國科幻的人一個錯覺:中國科幻很厲害,大劉只是其中一個比較厲害的人而已。正如地球沒了誰都照樣轉,沒有李白還有李賀,沒有曹雪芹還有蘭陵笑笑生,一片森林不可能只有一顆巨樹,過分強調英雄史觀不可取……

結果翻過來覆過去怎麼找最後發現牛逼的居然只有大劉一個,這就尷尬了不是。

那麼其他巨樹哪去了?一定是被大劉迫害了才被迫消失的!中國科幻這麼厲害,怎麼可能只有大劉一個牛人?

哈哈哈,想起來多年前,科幻世界論壇還活著的時候,某編輯親口說科幻世界如果做到故事會的程度他求之不得,另外就是很多人都以為大劉是一個貧窮的,家徒四壁的作者,所以他纔有足夠的時間去創作和走穴……因為本身科幻世界就很窮呀。

我印象裏,在科幻世界姐妹刊奇幻世界自從江南大角等人單飛之後就是王小二過年,到了後期已經從編輯每天審稿到吐,一篇投稿得排到四五個月後才能刊登變成了編輯親自上陣寫稿(有內部變動的原因),幾個常混論壇交流的鐵杆讀者發一發上課時的小短篇就能上雜誌了。實際上,中國科幻除了阿來時期短暫輝煌過一小下從來就沒雄起過,中國科幻比國足還慘,國足再臭也有數以百萬的鐵杆捧臭腳,中國科幻豁出老命去都沒路人願意多看一眼。當年能挖一個給讀者瑞麗新幹線供稿的作者來科幻投稿大家是要吹一聲「我牛不牛,我約來xxx的稿子了」的。

這麼捋一下現在大家知道為啥王老爺子在中國科幻界是泰鬥了吧,因為幾十年來即使是科幻最慘的時候(當年讓科幻世界讀者很不爽的兩件事,一是大多數人分不清科幻世界和飛碟探索,二是很多地方科幻世界居然賣不過飛碟探索)王老爺子都在堅持創作科幻小說,就憑這份不離不棄,他不是泰斗誰還有資格當泰斗。至於王老爺子的作品水平那就是另一回事了,但是說句誇張的話,當年如果沒王老爺子這樣有分量的人堅持給科幻續命,科幻世界真的要難過很多。


把問題改了吧,按照你的描述應該改成「三小將對中國科幻的害處有哪些。」

沒有

扯那麼些個犢子不就是三小將作妖了嗎。嫌棄這,嫌棄那。看不起這個,瞧不起那個。

嫌棄嫌棄唄,不加入他們的圈子我就不能看科幻了?還是科幻作者不按照他們嚷嚷的標準寫東西就出版不了了?

劉慈欣掀起了中國科幻浪潮,讓科幻作家能喫飯。這都能被說有害,無話可說,主不在乎。

要說真對中國科幻有害的,既不是三小將,更不是三體。

真正對中國科幻有害的是寫出跟屎一樣作品的「科幻作家」。


劉慈欣對中國科幻的害處是:

劉慈欣單槍匹馬,把中國科幻,提升到了世界水平。

記得以前科幻世界上很多中學生作文水準的小說。在當年,那都算科幻小說的……

畢竟……小靈通漫遊未來也被劃為科幻小說的。

後劉慈欣時代嘛……

珊瑚島上的死光這樣的作品估計都不會被當科幻小說了。

為什麼?

因為劉慈欣用三體三部曲,一部一個腳印的普及了硬科幻小說

多一個人讀三體,中國科幻就多一塊基石。幫大劉帶貨京東¥ 50.20去購買?

你讀三體第一部時,除了感覺離太陽系最近的星系就有外星人存在有點點奇怪外,其它都挺日常的,就是個精巧的軟科幻嘛。

軟科幻是科幻小說裏最容易被讀者接受的。

再讀第二部,嗯,也就是近未來設定的科幻小說嘛,滿易懂的。宇宙飛船還是正反物質泯滅那套,最牛的水滴其實也就是個焊死原子的什麼強互作用什麼什麼的,能理解能理解。

第三部……靠這什麼鬼!!?

很多人在讀三體之前之前根本就沒看過硬科幻小說,就這麼突兀地被劉慈欣利用登門檻效應給帶進坑裡了!

硬科幻小說是先按自己創造的規律構建一個世界,然後再充實和細化它。這過程與主流文學完全是相反的。對於後者來說,上層結構是固定的,改變它不是文學的事,文學只描述結構的細部。

世界觀設定是硬科幻小說的基石,譬如三體三部曲裏的宇宙社會學

基本公理

一、生存是文明的第一需要。二、文明不斷增長和擴張,但宇宙中的物質總量保持不變。猜疑鏈一個文明無法判斷另一個文明對自己是善意或惡意的;

一個文明無法判斷另一個文明認為自己是善意或惡意的;

一個文明無法判斷另一個文明判斷自己對她是善意或惡意的;一個文明不能判斷另一個文明是善文明還是惡文明;一個文明不能判斷另一個文明是否會對本文明發起攻擊。技術爆炸文明進步的速度和加速度不見得是一致的,弱小的文明很可能在短時間內超越強大的文明。這裡有兩個詞分別對應著兩種情況:一、發展速度:取決於文明種族本身的智慧和發展所處的階段。如地球文明在經歷二次工業革命後分別進入了蒸汽時代和電力時代,其發展速度是根據其認知水平的變化而變化的;二、加速度:處於兩個發展階段間的文明,由於其智力上的突破,或遭遇來自外界的壓力(如自然資源枯竭、毀滅性的天災或來自外星文明的影響),發展速度會在短時間內出現出人意料的大逆轉。

《三體》是發生在一個脫離了傳統認知且有自己完整的世界觀(宇宙社會學)的故事。這個故事發生的宇宙並不是我們現實的這個宇宙。這是科幻小說最迷人的地方了。

譬如《流浪地球》,一部短篇小說可以引申齣電影版這麼宏大的世界,就是因為這篇小說的世界觀設定是完整和嚴謹的,而且和現實世界迥然不同。而這,就是科幻小說最迷人的地方了。

流浪地球積木兒童男孩玩具兼容樂高拼裝積木運載車運兵京東¥ 178.00去購買?

劉慈欣科幻漫畫系列 流浪地球漫畫版京東¥ 384.00去購買?

科幻小說是可以把對歷史的宏觀描述作為作品的主題的。三體是一部以光年尺度重新演繹的中國近代史。讀三體時的沉浸感是遠高於歐美硬科幻小說的。

畢竟,我們甚至能輕易的原諒葉文潔。

你說這讓讀者還怎麼讀其他科幻作者寫的那些軟科幻小說?

科幻是內容的文學,形式高於內容的科幻小說可能是很好的小說,卻不是好的科幻小說。

這就是劉慈欣對中國科幻的害處了,劉慈欣單槍匹馬,把中國科幻作者的基線,提升到了世界水平。

苦了其他寫科幻的人了~


這是什麼邏輯?

一個廚房裡面幾乎只有一個廚子的手藝了得,大多數喫了他的菜都讚不絕口,說他比別人的菜怎樣怎樣好。

突然有一天

答主輪著鐵鍬衝進後廚,一鐵鍬就給這廚子幹翻了,一邊打還一邊質問:說!你對這個廚房的害處有那些?說!

嚇得廚子立馬辭職去乾電工去了


絕對是隻有好處沒有壞處,我是當事人我能亂講?

並不是所有的寫作者都把三體當做壓力,實際上大劉拓展了科幻的層面,三體是天花板嗎,從某種角度上來說,是的。

三體的出圈讓讀者和社會關注多了不知多少倍,天花板是在那擺著,但天花板下面的空間可大了去了,以前也就是個三居室,現在是萬達廣場的級別。

來逛的人多了,擺攤的人也多了,大家各取所需。

當然,這其中也有隻讀三體的讀者,就像去商場只逛GUCCI的顧客一樣,並不幹擾HM里人來人往。

現在的科幻作者水平可能達不到讀者心裡期待的高度,不過沒關係,已經有無數新人和若干其他領域的大佬開始嘗試寫作科幻了,萬一這裡面真的有幾個真金子呢,耐心等待吧。

薛定諤的圖靈機: 7 個關於家和星際的科幻故事?

www.zhihu.com圖標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