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袁紹檄文的說法,不正是袁紹讓徐勛派遣曹操去迎接漢獻帝的嘛?

故使從事中郎徐勛就發遣操,使繕修郊廟,翼衛幼主。


迎接漢獻帝的好處和壞處分別是什麼,盤算盤算。好處∶1.(主要)更方便的吸引人才為我所用;2.各種「名正言順」的大義名號(然而這個容易成為口水戰,人家不聽你的照樣不聽)。壞處∶1.誰迎接漢獻帝,誰就將成為眾矢之的,老董被罵,老曹也被罵,其實大家都是軍閥,半斤八兩,但是獻帝在你手上,我們就可以噴你是挾持皇帝的漢賊,我是「清君側」;2.內部容易魚龍混雜,你手底下不僅有忠於你的人,也有皇帝的人,內耗是個問題。

我認為,無論是好處的2還是壞處的2,通過合理的操作都可以化解,所以不太要緊。關鍵還是看1。所以我認為,袁紹集團不迎接漢獻帝並不算錯,但是開上帝視角來說並非最優解。袁紹迎接漢獻帝最大的好處就是——不讓別人有擁有漢獻帝的好處。對於好處1——吸引人才來說,袁氏四世三公,門生故吏遍佈全國的紅利,加上反董聯軍盟主的聲望,袁紹並不是太需要漢獻帝的招牌來吸引人才。就好比我賣可樂,我的百世可樂的招牌已經很有名氣了,再給我來個可口可樂對我來講就是雞肋,是一個道理。反而迎接漢獻帝,將來「篡漢」的罪名不好洗,所以把這個雞肋或者是燙手山芋丟給別人,對袁紹不失為一個看上去正確的選擇。

但是正如上面我舉的可樂的例子,難道可口可樂要出售,我百世可樂居然不去收購?顯然不正確。那麼問題出在哪?那就是,或許可口可樂的招牌對我來說是雞肋——對別人卻是金餑餑。我佔有可口可樂的最大好處,就是不讓別人來用這塊招牌——這樣我就更加穩操勝券了。漢獻帝同理,的確,袁紹集團吸引人才的招牌夠了,不需要兩塊。但是,袁紹集團將來的大敵,此時只有一塊「閹宦遺醜」的招牌。迎接漢獻帝,就絕了曹公用獻帝招牌招攬人才的路子,雞肋就雞肋吧,當個吉祥物供起來吧。以後篡位就篡位吧,別捨不得那不知道纔多少錢一斤的名聲。


當然是臭棋了,後來袁紹腸子都悔青了,能不是臭棋嘛


東漢末年不論袁紹還是曹操還是其他割據勢力,其實都屬於一個聯合部隊,就以曹操為例:比如劉岱、臧霸、鮑信等等都是有自己的部隊的,和曹操只是聯合關係,曹操就相當於盟主或者大當家的身份。袁紹其實也一樣,因為自己四世三公的家室和朝中的聲望集合起來的一個大軍閥。劉備在各個諸侯之間流轉,其實也是有自己的部隊的。

這樣的聯盟其實並不穩固,樹倒猢猻散,只不過當時袁紹集團的聯盟在所有聯盟中看起來最不容易散,卻也很容易內部分裂。仔細分析一下袁紹和曹操的聯盟構成,曹操聯盟的主體軍事集團是曹氏夏侯氏家族,袁紹聯盟則亂多了。所以曹操聯盟更容易擰成一股勁,雖然也有偷偷和袁紹暗通款曲的,同樣,袁紹陣營也有向著曹操這邊的。原因無他,為自己和自己的家族謀條生路,兩面下注,穩賺不賠,只要別被發現。

在迎立漢獻帝這個問題上,袁紹確實是下了一步臭棋,但是如果曹操迎立獻帝沒能處理好其中關係,那曹操會比袁紹更難搞。

袁紹家世顯赫,四世三公,討伐董卓聯合軍十八路諸侯盟主,天下軍閥以袁紹為首。

袁紹迎立漢獻帝,就存在一個各聯合軍團領頭人聽誰話的問題。袁紹對軍隊的控制實際上是沒有曹操那麼穩的,最起碼曹操對自己嫡系部隊擁有完全的指揮權,而且曹操嫡系部隊忠誠度也是足夠高。袁紹就難了,光家族兄弟裏都還有個袁術天天喊他庶生子和他分庭抗禮。萬一袁紹把皇帝哪兒難為了,在袁紹那整個衣帶詔。袁術起兵來個清君側,然後再來十八路諸侯攻打袁紹。袁紹應該是不會願意做董卓第二的。

而曹操迎立漢獻帝,如果政治手腕不高明,下屬不忠誠,除了衣帶詔,可能還會有食盒詔、玉牌詔等等等等,曹操不被拖垮就不錯了。

所以,袁紹未選擇擁立獻帝,其實也是有自己的考慮的。而曹操擁立漢獻帝,其實也是一步險棋,不過最終曹操賭贏了。

誰能想到,直到桓靈二帝之後的政局衰微的大漢,軍事力量尚且不弱,卻最終在一眾軍閥相互爭鬥內耗中滅亡了,大漢滅亡後不久,五胡亂華,終究受苦的還是百姓。

兵災,也是災。


不是。

袁紹本家四世三公,門生故吏遍天下,一呼百應,只憑身世威望,便被推舉為關東義軍領袖,便輕鬆從韓馥手中取走冀州,迅速做強做大。

且不論袁紹和袁術,代漢的野心都昭然若揭,甚至為此而內鬥。曹操崛起之前,就是袁氏兄弟鬩牆,各路諸侯分屬兩大陣營大打出手爭奪地盤,而董卓此時在長安一邊封官許願一邊看戲好不熱鬧。說不得袁氏兄弟是要決出個話事人再行清君側代漢有天下。

在這種情況下,迎奉漢帝是給自己找麻煩,並沒有太多實惠得利,反而會變成燙手的山芋,不好處理。

曹操不同,本來附屬於袁紹的陣營,若要獨立做強做大,正需要漢獻帝這面旗幟,所謂拉大旗作虎皮也。

但曹操前期佔了多少便宜,後期在代漢時同樣遇到多少阻力。

事情有弊有利,無非權衡取捨耳。

但若是袁紹袁術兄弟同心其利斷金,哪有曹瞞大耳的劇本啊。


「遂廢帝為弘農王。尋又殺王及何太后。立靈帝少子陳留王,是為獻帝。」

「董卓呼紹,議欲廢帝,立陳留王。是時紹叔父隗為太傅,紹偽許之,曰,此大事,出當與太傅議。卓曰,劉氏種不足復遺。紹不應,橫刀長揖而去。」

「初,天子之立非紹意,及在河東,紹遣潁川郭圖使焉。圖還說紹迎天子都鄴,紹不從。會太祖迎天子都許,收河南地,關中皆附。紹悔,欲令太祖徙天子都鄄城以自密近,太祖拒之。天子以紹為太尉,轉為大將軍,封鄴侯,紹讓侯不受。」

另,劉辯與劉協是同父異母,也就是說袁四三跟何皇后及何進纔是老鐵。

抑或說,但凡董西涼支持的,袁四三都要反對。

如此去理解袁紹也不是不可以,皇帝廢立還要徵求他大老袁的意思,還敢封侯不受……

就問牛不牛?

對於曹操而言,迎天子都許,是事業的上升期。

但對於袁紹而言……大概挺寒磣的吧,畢竟董卓把生米煮成熟飯了。(廢立已久)

無論是腿腳不利索跪不下去,還是跟董卓爭風喫醋仇口太深,從下棋的視角來看無疑算是走臭了。

但是再換個視角——歷史哪是在講解棋譜,簡直就是在洗白袁紹!

抑或說是在嫌棄成王敗寇論

先讓我們翻一翻《紅樓夢》——賈史王薛之間深度融合,袁紹應該也屬於這種氛圍之下成長起來的公子哥兒。

所以,說不定,劉辯還是袁紹抱大的呢!

抑或,袁紹早就暗知了靈帝立儲的某些想法,也不是沒可能。

「建安五年,太祖自東徵備。田豐說紹襲太祖後,紹辭以子疾,不許,豐舉杖擊地曰,夫遭難遇之機,而以嬰兒之病失其會,惜哉!」

史書惜字如金,既然這般為了袁紹私事費口舌,其實已經很說明問題啦!

本初哥哥要是活在當下,不知多少女性哭著喊著給他生猴子呢!難怪阿瞞天天看著別人的媳婦兒眼饞。

這樣的好男人,毀於亂世,怎一個悲字了得!

反倒讓「寧教我負天下人不教天下人負我」這般沒人性的冷血動物佔了大便宜


首先你要站在當時的局勢來看待這個事,不是袁紹不想立,而是他自身的內部就有矛盾


也要有一定能力纔行,你讓備備迎立漢獻帝,他也保不住啊!


雞毛漢獻帝,袁紹討伐董卓,董卓立的漢獻帝,迎來漢獻帝袁紹這臉往哪放?是說袁紹認同董卓了?還是說袁紹喜歡自己打臉,怎麼說都不能迎來漢獻帝啊,袁紹真把漢獻帝搞來,沒準沒多久就得給弄死,再立一個。


袁紹袁術禍亂天下,他能迎奉天子嗎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