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觀點,望賜教


其實這個就是《貞觀政要》的經典論題,即「草創」與「守成」熟難?

《貞觀政要·卷一·君道》

-------------------------------------------------------------------------------------------------------------------------------------------貞觀十年,唐太宗謂侍臣曰:「帝王之業,草創與守成孰難?」尚書左僕射房玄齡對曰:「天地草昧,羣雄競起,攻破乃降,戰勝乃克。由此言之,草創為難。」魏徵對曰:「帝王之起,必承衰亂,覆彼昏狡,百姓樂推,四海歸命,天授人與,乃不為難。然既得之後,志趣驕逸,百姓欲靜而徭役不休,百姓凋殘而侈務不息,國之衰蔽,恆由此起。以斯而言,守成則難。」

太宗曰:「玄齡昔從我定天下,備嘗艱苦,出萬死而遇一生,所以見草創之難也。魏徵與我安天下,慮生驕逸之端,必踐危亡之地,所以見守成之難也。今草創之難,既已往矣,守成之難者,當思與公等慎之。」

--------------------------------------------------------------------------------------------------------------------------------------------

魏徵與房玄齡從各自的角度出發,闡述了自己的觀點。雖然太宗認為兩人說的都對,但最後還是認為當前形勢當以「守成」為重。還特地加了個「以斯而言」,認為「守成」更難些。

當然,從我們後人看來,太宗這句話頗有意味。他儘管認識到守成之難, 「貞觀以來, 手不釋卷, 知風化之本, 見政理之難」 。(《卷十· 慎終》)「每夜恆思百姓間事, 或至夜半不寐。惟恐都督、刺史堪養百姓以否。」 (《卷三·擇官》)但是貞觀後期已明顯的不如前期, 貞觀十三年魏徵就指出唐太宗「 頃年已來, 稍乖囊志, 敦樸之理, 漸不克終。, (《卷十· 慎終》)並列舉了他玩物喪志、驕奢淫逸的十種表現。《貞觀政要》似乎在用太宗的實際例子向我們證明太宗的觀點。

中國古代政治的一大弊端就是政局的好壞過多的繫於帝王身上。連太宗這樣勵精圖治且已經有思想準備的人都不能一直保持,更別說歷史上如此之多政治水平遠不及太宗的皇帝了。

太宗自己提出的問題,最後也可以由他自己來回答,「草創」與「守成」熟難?

守成


工地上掄榔頭幹活和坐辦公室寫公文材料哪個更難?——不同的人回答恐怕是不一樣的。

打江山的時候刀把子好用,對明確的敵人幹就行了,就算把瓶瓶罐罐打爛了也所謂,反正那些瓶瓶罐罐指不定屬於誰呢,再說責任完全可以全推給敵人,戰後重建就是了。

守江山的時候刀把子不那麼好用,不能肆意砍人,怕傷及無辜,怕弄碎了家裡的瓶瓶罐罐,那可都是自己的。需要重新用筆杆子和嘴皮子去管人,需要精細管理,沒有掄起刀把子砍人痛快、無所顧忌。

打江山的人說這話,有時候是覺得拿刀把子砍敵人更痛快,有的是勉勵自己的同行戒驕戒躁,繼續進步;守江山的人說這話,純粹是本事不行,刀把子攥在手裡也不會用,給自己找了藉口而已。


打江山打的是人,守江山守的是人性。

王陽明:破山中賊易,破心中賊難。


說真的,真不知道這句話哪裡來的,守江山比打江山容易太多了,不信你看看歷史,有哪個開國皇帝守不住他的江山,基本上都守得住,我真沒見誰打下天下居然沒有守住的。你看看馬化騰,馬雲,他們的公司守很難嗎?我估計天天去玩,公司也不會出問題吧。打江山的時候,他們能去度假嗎,能去玩嗎?
守江山難!

打江山時,你採取的是攻勢,處於主動一方;守江山時,你處於守勢,處於被動一方。一個可以攻其一點,一個卻要守其全面。前者有更多的主動權,自然是後者更累更難。就好比一個電腦系統,黑客總是比製造維護系統的人更輕鬆些。


能打下一片江山的皇帝,必然是千古奇才遇上了百年好運。從能力和際遇上都是屬於強大到不行的。但老爸叼炸天兒子一定不會差?這個是真的未必,不是哪個開國皇帝都有個李世民這樣比自己還要強的兒子的。而且由於嫡長子的傳統,逗比傳世為帝更是多見。所以,並不是守成更難,是沒開國那位的本事,就顯得難了。
守江山難,打江山更難。為什麼大家會覺得守江山比打江山更難呢。因為歷史書上,一個朝代,我們關注的只有兩個階段的皇帝,開國和亡國。就醬紫。

絕對是打江山更難,為什麼會說守江山難,那是因為打贏了當上皇帝了,那些都過去了。所以現在要面臨的就是治天下


不過歷代皇帝為了確保朝代可以持續, 在選才上似乎都下了不少功夫.

有沒有那位可以介紹一下皇帝在選太子跟留下老臣輔佐太子上下做的措施呢?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