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是蘇東坡,蘇東坡是我寫文章最喜歡的人,不是那種引用,就是寫著寫著蘇東坡就自己往外蹦。

前兩天,有這麼一個消息,國家水利部官網公佈了第一批「歷史治水名人」,裡面赫然列出了十二位我國歷史上的治水先驅,但是其中有一位治水名人明顯讓大家覺得很意外,這個人是誰呢?就是鼎鼎大名的蘇軾。

為什麼大家會對蘇軾位列這樣一個榜單而大感意外呢?因為這超出了大家對蘇軾的一貫印象。

我們對蘇軾的印象是什麼呢?

首先,必然是一個才華橫溢的偉大詞人,乃宋詞的代表人物之一,大開豪放詞派。這是許多人都知道的,得益於我們從小接受教育的課本,不喜歡讀書的人都知道這些。

從這一角度往下探究,蘇軾不僅是名傳千世萬世的偉大作家,在他活著的時候,蘇軾就已經是北宋當時傑出的文壇革新領袖。他的詩歌從思想和技巧上都達到了一個讓後人難以逾越的高峯,代表了北宋詩歌的最高水平。

除此之外呢?我們對蘇軾的印象還有哪些。

可能不喜歡讀書的人還知道蘇軾是一個大喫貨。著名的東坡肉就是因他而來,還有那句捧荔枝的「不辭長做嶺南人」的詞句,表明了早在宋朝時期名人帶貨就有很強大的能量。

我估計大家對蘇軾的印象大抵止於此了。

不知道的人都以為蘇東坡只是一個詞人,其實他是寶藏男孩蘇東坡。

對蘇東坡瞭解的越深,你就會越喜歡這個人,他是十項全能的全才,是一個不折不扣的寶藏男孩。

林語堂先生的《蘇東坡傳》的封面是這樣寫的:工程師、瑜伽術修鍊者、皇帝的祕書、慈悲的法官……

什麼意思?當然是對蘇軾的介紹,假如再出一個歷史上傑出的工程師榜單或者傑出的法官榜單,蘇東坡仍然位列其中,網友們是不是依然很意外呢?又超出了自己的知識範疇。

其實我們對歷史上的人物瞭解太過侷限,寫詩寫詞的人留名下來,讓我們幾百年後的人還能瞭解到,固然是因為他的作品。但是,反過來講,留名後世的詩人詞人,不是一輩子專門寫詩寫詞的,或者換一種說法講,在他們的生活中,不是隻在寫詩寫詞。

大家都以為王安石就只會寫牆角數枝梅,其實他是北宋推進變法改革的傑出的政治家;大家都以為辛棄疾就只是一個南宋的豪放派偉大詞人,殊不知他是一位帶兵打仗立志報國的將軍,陸遊說他的才能可比肩管仲和蕭何;大家都以為王陽明只是一位提倡「知行合一」的哲學家,其實他還是一位帶兵平叛仕途坎坷的文武全才。

說回蘇東坡,蘇東坡是一個經歷豐富,多維度全方位發展的人,絕不是一個能夠簡單概括的人。

林語堂開宗明義道:蘇東坡是個秉性難改的樂天派,是悲天憫人的道德家,是黎民百姓的好朋友,是散文作家,是新派的畫家,是偉大的書法家,是釀酒的實驗者,是工程師,是假道學的反對者,是瑜伽術的修鍊者,是佛教徒,是士大夫,是皇帝的祕書,是飲酒成癖者,是心腸慈悲的法官,是政治上的堅持己見者,是月下的漫步者,是詩人,是生性詼諧愛開玩笑的人,可是這些也許還不足以勾繪出蘇東坡的全貌。

用蘇東坡自己的話來講:「吾上可陪玉皇大帝,下可陪卑田院乞兒。眼前見天下無一個不好人」。人生充滿了無限的可能,心境開闊,人生如清風掠過。

蘇東坡的才華太過耀眼。他是北宋的文壇領袖,在詩詞上成就達到高峯,在散文上,名列「唐宋八大家」,在書法上,位居「蘇黃米蔡宋四家」之一,在繪畫上也有很高的成就。

要問蘇東坡為何文采斐然,可能和他坎坷的際遇分不開,蘇東坡曾說「問汝平生功業,黃州惠州儋州」。他的一生,仕途極其坎坷,幾番大起大落,在無數的磨難中激發出了對人生的感悟。蘇東坡認為,在這三個地方,足以概括自己的人生。

其實蘇東坡一生漂泊,盡在貶謫,足跡遍佈大江南北,甚至於最遠處到了當時險惡的海南島。

所以說,蘇東坡的一生是出仕的一生,而不是寫詩寫詞的一生,寫詩寫詞是為了抒發當時所處的境遇的感想。

當蘇軾步入政壇,在各地頗有成就時,他會豪邁的寫下抒發渴望建功立業的《密州出獵》這樣的詞作:

老夫聊發少年狂,左牽黃,右擎蒼,錦帽貂裘,千騎卷平岡…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

此時的蘇軾,尚沒有經歷他人生中最大的變故——烏臺詩案,仍充滿了豪邁之情。

等到了七年後,蘇軾被貶黃州,官職低微,心灰意冷,蘇軾雖然是曠達的樂天派,但心底難免盡懷幽獨與寂寞,便有了這樣的詞作:

缺月掛疏桐,漏斷人初靜。誰見幽人獨往來,縹緲孤鴻影。驚起卻回頭,有恨無人省。揀盡寒枝不肯棲,寂寞沙洲冷。

詩作是表達境遇,抒發感悟所作,蘇軾一生的主要事務,就是出仕做官,他判案,滅蝗災,修浚西湖六井,疏浚河道,築堤,祈雨,平息強盜,上書自己的政見,加強練兵,固定海防,救災民,修橋,傳學授課,他所作的就是一個平常出仕做官之人所作的事務,只不過他天生帶著光芒,所以他所作的平常小事都變得熠熠生輝,光芒萬丈。所以,以後不要在一個看似和蘇軾毫無關係的榜單上看到他時,有任何的驚訝。

林語堂說:我若一提到蘇東坡,在中國總會引起人親切敬佩的微笑,也許這最能概括蘇東坡的一切了。

我想是這樣的。


家裡有陸遊的《劍南詩稿》,但講真,我喜歡陸遊這個人多過喜歡他的作品

辛棄疾不喜歡

李白是人云亦云

相比之下,還是喜歡蘇東坡多一點


蘇軾,一開始是因他那句「小舟從此逝,江海寄餘生」。喜歡他有三個方面,一是詩和詞寫得好;二是他熱愛國家;三是他遇到挫折時的態度。

他對待困難真的是心態超好,我感覺這種心態很難能可貴,也值得在遇到挫折的時候學習。


辛棄疾。

原來很喜歡他文武雙全,覺得他寫的詞豪放,讀起來氣勢特足。

瞭解了一些宋史過後,再來看他的那些豪放的詞,才能真切的感受到詞人內心深處的無奈與悲涼。

辛棄疾的祖父辛贊給他起名棄疾或許希望他能效仿霍去病,保家衛國。也把他培養成一名頗具軍事才能的人才。然而南宋的統治階級大多都沒有收復中原的志向和魄力,偏安一隅,使得辛棄疾報國無門。

上學時學到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全篇刻畫出的建功立業保家衛國的夢幻影像,令人熱血澎湃,然而長大了才明白,「可憐白髮生!」纔是詞人的現實。

辛棄疾23歲能率50人闖入金營5萬人大營捉拿叛徒,「壯歲旌旗擁萬夫,錦襜途騎渡江初。」的壯舉卻只能在晚年回憶裏最後感慨「卻將萬字平戎策,換得東家種樹書。」

「古來三五個英雄。雨打風吹何處是,漢殿秦宮。」大約也是有對現有統治階級的不滿,他所處的南宋再也找不到像劉邦、嬴政這樣知人善任的君主。

「西北望長安,可憐無數山。」甚至能讀出詞人的絕望,連遙望故土都做不到,更別說踏上故土。

當然,作為豪放派詞人,辛棄疾也有很出色的婉約詞作。

比如:

青玉案·元夕 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 摸魚兒·更能消幾番風雨 清平樂·村居 醜奴兒·書博山道中壁 鷓鴣天·代人賦 鷓鴣天·送人 玉樓春·風前欲勸春光住


詩仙在此,這還怎麼選?

太白天下第一賽高!

……

是從文學成就上說的,李白太高了。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