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是真的滿臉問號,什麼叫李白杜甫真的能成為朋友嗎?

他們,本來,就是,朋友。

杜甫寫給李白的詩都不用提了,要說的是李白本身也是寫詩給過杜甫的。前段時間流行的李白寫詩的梗,我相信在最一開始,一些網友是知道真相的,他們也就是玩個梗而已。因為李白給杜甫的詩很矜持,也比較普通,不像杜甫的情感那麼強烈,質量又很高。所以就造梗說李白不給杜甫寫詩。我覺得這個梗一開始就是這樣來的,到後面傳著傳著大家就都信了。

魯郡東石門送杜二甫

醉別復幾日,登臨遍池臺。

何時石門路,重有金樽開。

秋波落泗水,海色明徂徠。飛蓬各自遠,且盡手中杯。

李白送別杜甫時候寫的。

然後還有第二首。

沙丘城下寄杜甫

我來竟何事?高臥沙丘城。城邊有古樹,日夕連秋聲。魯酒不可醉,齊歌空復情。思君若汶水,浩蕩寄南征。

我其實大概也知道題主啥意思,就是想說李杜二人性格差異大唄,詩歌風格又不一樣,所以看不對眼?

首先杜甫早年是很意氣風發的,《望嶽》總學過吧?寫出這種詩的杜甫,怎麼不合李白胃口?再說了杜甫作為小老弟那麼崇拜李白,二人和高適還在一起玩了很長一段時間,求仙訪葯,至少那一段時間興趣是相同的。杜甫並不想成為詩裏的那樣,他是因為時代與個人命運的影響而成為那樣的。

其次,有才華有見識的人,就是會互相吸引的互相欣賞的,詩這東西,好就是好不好就是不好,哪來的勞什子文人相輕?


補充一下。

題主覺得他兩人不能成為朋友,無非是風格差異太大了。

給你看看不一樣的杜甫。

飲中八仙歌

知章騎馬似乘船,眼花落井水底眠。汝陽三鬥始朝天,

道逢麴車口流涎,恨不移封向酒泉。左相日興費萬錢,

飲如長鯨吸百川,銜杯樂聖稱世賢。宗之瀟灑美少年,

舉觴白眼望青天,皎如玉樹臨風前。蘇晉長齋綉佛前,

醉中往往愛逃禪。李白一斗詩百篇,長安市上酒家眠。

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張旭三杯草聖傳,

脫帽露頂王公前,揮毫落紙如雲煙。焦遂五斗方卓然,

高談雄辨驚四筵。

奉贈韋左丞丈二十二韻

紈絝不餓死,儒冠多誤身。丈人試靜聽,賤子請具陳。

甫昔少年日,早充觀國賓。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賦料揚雄敵,詩看子建親。李邕求識面,王翰願卜鄰。自謂頗挺出,立登要路津。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此意竟蕭條,行歌非隱淪。騎驢十三載,旅食京華春。朝扣富兒門,暮隨肥馬塵。殘杯與冷炙,到處潛悲辛。主上頃見徵,欻然欲求伸。青冥卻垂翅,蹭蹬無縱鱗。甚愧丈人厚,甚知丈人真。每於百僚上,猥頌佳句新。

竊效貢公喜,難甘原憲貧。焉能心怏怏,只是走踆踆。

今欲東入海,即將西去秦。尚憐終南山,回首清渭濱。常擬報一飯,況懷辭大臣。白鷗沒浩蕩,萬裏誰能馴

他倆一起去玩,最後杜甫玩不動了

秋來相顧尚飄蓬,未就丹砂愧葛洪。

痛飲狂歌空度日,飛揚跋扈為誰雄。

還有杜甫懷念李白

白也詩無敵,飄然思不羣

清新虞開府,俊逸鮑參軍。

何日一樽酒,重與細論文。

渭北春天樹,江東日暮雲。


他倆本來就是朋友啊,「醉眠秋共被,攜手日同行」不是嗎?

而且,杜甫也有「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的時候啊,其實我覺得杜甫是嚮往李白那種個性的,只是他自己做不到,大概就是《敗絮藏金玉》裏的馮古道一樣吧……(第一個念頭想起來的,就寫上了,估計大多數人不認識)有些人天生就是操心的命。所以見到能活成自己喜歡的樣子的人,多少是會嚮往的。(我覺得杜甫喜歡李白的才華有一部分就是欣賞他的性格,畢竟是寫出「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的人)


一個盛唐,一個由盛轉衰,

他們是一個時代的嗎

原來是呀,那沒事了


《夢李白》杜甫

【其一】

死別已吞聲,生別常惻惻。

江南瘴癘地,逐客無消息。

故人入我夢,明我長相憶。

恐非平生魂,路遠不可測。

魂來楓林青,魂返關塞黑。

君今在羅網,何以有羽翼?

落月滿屋樑,猶疑照顏色。

水深波浪闊,無使蛟龍得。

【其二】

浮雲終日行,遊子久不至。

三夜頻夢君,情親見君意。

告歸常侷促,苦道來不易。

江湖多風波,舟楫恐失墜。

出門搔白首,若負平生志。

冠蓋滿京華,斯人獨憔悴。

孰雲網恢恢,將老身反累。

千秋萬歲名,寂寞身後事。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