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圖 第八題 :給下旋律增添一個低聲部或者高聲部

這兩個聲部從節奏上來看並不是非常具有區分度,但是分句和旋律走向上還是有所區分的。高聲部的原始思路是模仿給定聲部,這是很實用的方法(英皇樂理八級的第一題就經常這樣解)。但是這裡的模仿是很自由的:為了形成比較適當的縱向音程關係,前四小節當中,高聲部是對前一小節低聲部的模糊的倒影模仿(輪廓上來說,它上我下,它下我上)。第五小節開始,到了中部,最好搞點小花樣。我用了分句細化,做了幾次上行的模進,因此形成一次漸強推動;同時,用半音進行來進一步獲得新鮮感——第五小節的降D是和聲大調的色彩,第六小節的降E是下屬和絃的屬七和絃的七音,是離調的效果,這個離調和絃在第七小節得以解決(出現下屬和絃)。

以上是原始版,我用此獲得一個骨架性質的高聲部。進而對這個上方旋律,我做了以下的變奏:

這個高聲部變為八分音符為主,強調流動感和起伏感,形成了和給定旋律之間更強一些的對位效果。第五至第八小節作為對比性質的「中部」,我希望進一步加大它的張力,所以把之前一例裏的幾次帶變化音下行壓縮到小節前半部分,並在小節後半部分添加向高音區推動的音階截段(以保持音記號予以強調),這樣把旋律區分成高低兩個層次——這是復調音樂裏十分常用的思路,巴赫的作品裡到處都是這種思路。第九、十小節,因為我們比前一例有了更多的音符,所以我嘗試用輔助性的變化音來加強旋律趣味,並和第一、二小節形成對比發展。

這只是我的個人嘗試,不一定成熟和漂亮;肯定還有很多其它思路,比如另一位答友昨天的方案就很棒。題主可以多多分析、嘗試不同的思路,然後就越來越麻溜啦~共同探索哦。


這個上手第一步就是分析。從旋律結構和走向得知AABA的曲式以及相當古典主義的和聲結構。那和聲就從最基礎的I、II、IV、V著手,不用想得太複雜。

由於是古典主義風格,那低聲部就不用追求複雜的復調對位,突出重拍,寫出符合3/4的律動,再在根音低音的基礎上加入轉位和過渡音,使它成為合格的旋律線就可以了。最後考慮到配器,在我第一步看旋律的時候,我腦海中已經浮現弦樂四重奏的樣子,於是我為低聲部選擇了符合想像的演奏法,撥弦應該會比較合適,簡單有效,節奏明快。

隨便用個音源做了一下,一些地方有瑕疵是音源問題,我就不調整了

Violin+Cello

然後對於高音部,我們可以使用古典主義常用的Ostinato音型,再加上偶爾的旋律上下行,沖淡呆板感,力度表情上盡量控制在p以下,就不會搶奪主旋律。

Violin1+Violin2

從四部和聲到真正的音樂,你要考慮的東西其實挺多的,但主要抓住樂器的演奏法特點以及聲部的運動,就可以做出有效的聲響。即使是兩個聲部也可以具有可聽性,不一定得把四個聲部做滿。下面是三個聲部都做上的效果。

Violin1+Violin2+Cello

譜我就不寫了,你應該可以聽完自己扒,很簡單的,基本都是八分音符和調內音。

根據不同的風格和流派,二聲部也有許多寫法。需要你多聽、多看、多研究和總結,抓住和聲的主幹,哪幾個音是有效發聲的重點,然後怎麼使用他們來變奏成為可聽和流動的旋律。


來來來,我來為這個問題湊個數哈哈哈哈哈哈哈


學習一下二部對位法


買本復調書看看吧


我們老師說,盡量減少三全音的出現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