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題,即使說是通過理論物理用數學規律總結分析,可是這也是基於一些基本的理論定理上,都說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可真理為什麼會是真理。事物是被規定以某種規則運轉,然後被我們觀測到,通過總結實驗得到的規律加以檢驗,我們稱之為公式定理,那麼這種規律是誰規定的呢。說的有些亂,還望見諒。


無論物理學規律是由實驗總結出來的,還是由某個天才物理學家通過頭腦風暴而發現的,它都得是「存在的」我們才能認識它。那麼物理學規律為什麼是存在的呢?是誰創造了它呢?宗教認為萬物是神所創造的,那麼像「神又是誰創造的」這樣的問題就出來了。如果我們不相信萬物是「神」所創造的而相信存在著一套物理學規律來支配著萬事萬物的運行,那麼「這套物理學規律又是誰所創造的」也同樣是一個無法解答的問題。總之,類似這樣的「第一推動」的問題總是不會有答案。魯迅說「這世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那麼物理學規律是否也是類似的呢?這世上本沒有什麼物理規律,只是時間長了,便湧現出一些有規律性的東西來。例如「猴子打字機」那樣,猴子打字是混亂的沒有規則的,但如是猴用無限長的時間在不斷地打字,那麼這世上任何一本精妙的文學鉅著,都會被「猴子」列印出來。也許,對於這個世界,混亂纔是真相,世界是一遍混亂的,沒有規律的。但在無限長的時間長河中,無論是怎樣的混亂,都有可能會湧現出那麼一朵朵有規律的浪花。有人可能會說,不對吧,時間不是無限長的吧,大爆炸理論不是說宇宙有一個開端嗎?在宇宙的開端之前既沒有時間也沒有空間。這樣的理解是不準確的。大爆炸理論只是在宇宙還是一個奇點時,我們的物理學定律失效了,我們無法描述那時的時間和那時以前的時間,在那時的以前,對於我們來說是不可知的。而且這裡的時間是指宇宙的隨動觀測者的固有時,而不是指坐標時。對於坐標時,它只是一個參數,就像牛頓所說純粹的數學上的參數,它就是無始無終的,無限的,我們必須要認識到這一點。所以,在無限長的時間(坐標時)長河中,有什麼事是不可以發生的呢!而另外一個重之重就是「人擇原理」,假如這個世界始終是一遍混亂,什麼規律也沒有,「猴子」怎麼打都打不出莎氏比亞的美妙詩篇,那麼我們宇宙也就不會創生,我也就不會存在,於是就不會有人問及「物理規律」是誰來創造的這樣的問題了。而現在,我們已經存在了,於是我們就只能承認「猴子」把莎氏比亞的美篇給打了一份出來。所以,不要問物理學定律是誰創造的,要問,那就是「猴子」亂打打出來的。OK!


雖然問得不是很好,但這個問題的本身是很有意思的。他的意思是說,我們物理學中的那些公式是通過大量的科學實驗總結出來的。問題是這些實驗都是基於觀測的,而被我們觀測的那些物理現象為什麼總是存在那樣的規律?或者說客觀的規律是不以我們的觀測為轉移的,我們觀測與否,客觀事物都遵循著那樣的規律,而這些規律又是如何「被規定」的?

我把物理學那分成了三大階段。第一個階段是古典物理學,也就是靜態物理學,例如阿基米德的關於浮力的定律。第二個階段是近代物理學,也就是伽利略之後的關於運動和力的物理學,例如牛頓的那些定律。第三個階段是現代物理學,例如量子力學。

我認為,第一階段的物理學屬於純粹的觀測。相關的那些物理學公式的兩側都屬於被觀測的實物。例如物體排開水的重量和物體在水中所受的浮力。這裡的「力」並不是近代物理力學的中力的含義,本質上講,它仍然是一種重量。這個階段的物理學研究的是客觀與客觀的關係。

第二階段的那些物理學公式就包括了客觀物理量與主觀物理量之間的關係。為所謂「主觀物理量」可能存在著爭議,主要涉及時間和空間到底是主觀的還是客觀這個問題上。大多數的意見認為時間和空間是主觀的,反對者的聲量不是很大。根據我的研究發現,對同一物理現象,客觀的物理量和主觀的物理量之間存在的二次冪指數的關係,在「心理物理學」領域(現在不是很時興了)稱之為「冪定率」。最直接的證明反映在我們的物理學公式中普遍存在著二次方,無論是時間的平方,距離的平方,或者是速度的平方。如果時間和空間是主觀的物理量,那麼主觀的物理量如果不進行平方的話,與客觀的物理量(例如能量、質量)之間就不能相等。最直接的例子是「勢能與質量之比等於速度的平方」(我忘了在哪本書中看到過這樣一句話,大致的意思是說「勢能這個概念在我們的物理學中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這個階段的物理學研究的是客觀與主觀之間的關係。到了這個階段,很多物理學公式就可以通過一些基本物理定律導出了,而這些導出的物理學定理,依然與實驗觀測相符。

第三個階段就更玄乎了,我也不是很懂。感覺所謂「量子力學」實際上是在研究主觀的物理量與被主觀觀測所影響的客觀物理量之間的關係。到了這個時候,觀測似乎沒有什麼意義了。既然所謂「客觀的物理量」己經是被我們的主觀觀測所影響的了,那麼還有什麼客觀所言呢?於是量子力學變成了一門研究主觀物理量和「非客觀物理量」之間的關係的學問了。這也是現代物理學(量子力學)都是由數學推導出來的理論的緣故了。美國的那個斯莫林教授說現在世界頂尖的數學家大多都去研究量子力學了。

我之所以提出物理學的三個階段,目的是要說明物理學(古典物理學除外)不單單基於科學實驗。物理學,尤其到了近代物理學實際上已經成為了一門研究人與自然之間關係的學問,所以就會有那麼多的理論推導,而這些推導多數又都是基於數學的。

介紹了這麼多前提之後,我來回答題主的問題。一般意義上的物理學實驗是謀求主觀物理量和客觀物理量之間的結合。而主觀物理量呢,涉及到很多哲學問題,也不是題主所關心的,剩下的則是客觀的物理量為什麼總是遵循它自身的規律?對此,我的解釋是,世界是能量的,這些能量就是基於那次處於「奇點」上的「大爆炸」。而能量的「終極目的」是運動,於是大爆炸產生了宇宙時空。這是一個重點。下一個重點是宇宙的能量是「處處相等」的,於是出現了宇宙時空,即速度處處相等的需要。但是由於宇宙是一個膨脹著的球體(這與經典物理學理論不一定相容),又不允許宇宙速度處處相等。宇宙中那些構不成速度的能量便以自旋的形式保存下來,宇宙中物體的質量大致上就是這麼得來的。就是說,大爆炸本應全部轉化為速度,而事實上總有一部分(在宇宙內部)轉化不了速度,轉化不了速度的那一部分,便構成了這個世界中所謂的「物質」。精典代物理學所研究的對象正是這些物質以及這些物質運動的規律。那麼至於這些規律是怎麼來的呢?我的觀點是「宇宙大爆炸」。據說教皇瞭解了大爆炸理論之後,召集了一些世界頂級的物理學家到梵蒂岡開了個研討會,霍金也去了。教皇說,聽說你們研究認為我們的宇宙大爆炸得來的,是嗎?科學家們說,是啊。教皇說,好啊,至於大爆炸本身是怎麼回事呢,那是上帝的意志,你們就不要再研究了。


主要是實驗 個別的靠科學家超凡的直覺猜想出來

至於誰指定的規則 哈哈那我哪知道 只能說是上帝了


物理是一門通過實驗,預測並解釋現象的學科

是的,就是實驗


本質是模型,然後用實驗矯正。


試著定義下「被規定以某種規則運轉」具體是個啥,以及回答下如何觀測到這玩意試試……以及就算觀測你不也需要某種語言系統來描述出來,而不是什麼別的從天而降的「客觀存在」………


所以很多現象都難以用公式去體現,因為本來就沒有規律,就算有規律,也遠遠超出現代人的理解範疇。


我用(個性核心智能工具)在「知乎共性知識空間網站」自學自然規律。電能機器生命工具工作時間統一物理性質,等於自然自己電力生命時間(永動力智能機器人統一系統)內外電極正中統一電能(發電用電無限核心正中統一供電變壓線路系統)統一宇宙自然人為事物原理模型。一對6齒齒輪正中陰陽凹凸三方齒數統一(010+101=111)(1半+1對=3倍)1天份母=上午+中午+下午3分子,等於車輪齒輪巡還時間數字轉輪信號模型。30萬千米1秒光速,等於30萬份母的1千米分子的30萬分之一秒。等於光速放慢30萬倍的1秒時速1千米尺度速度統一時間標準模型。1秒時間標準統一等於人為公認公理公式模型。感覺模型等於永動機器巡還時間數字轉輪信號文字表達原理模型。


可真理為什麼會是真理

很簡單,因為根本就沒有真理。

從來就不存在真理,只是很多人一廂情願,偏要用「真理」這麼個愚蠢的詞語。

人的認識始終是有限的,沒了。


  Kepler 定律來自於直接總結觀測,但是 Newton 的理論,就是 猜測幾個規律和構造一些列方法,用來解釋更多的現象。物理學有些東西,是 摸著石頭過河 摸出來的,類似的還有比如統計物理學-分子運動論。開始想到熱量和溫度可能是分子的運動表現出來的現象,然後數學上試錯演算,找到一種統計上的分析方法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