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想到大家會喜歡看,不過有一說一,文章是EA的官宣文,答主只是EA的搬運工。

R3

先感受一下來自三大強權的壓迫
蘇-動員兵

在蘇聯,服兵役意味著成人禮,對男孩子和女孩子們來說,這是他們成為愛國公民的必經之路。並且,類似成年的降臨,兵役是無法選擇的。這種機會比比皆是,主要取決於年輕人的學習成績和家庭出身,無論他們最終是坐在辦公桌前還是匍匐在機槍後,都要為祖國和加盟共和國的榮譽盡忠職守。在這些加入軍隊的蘇聯年輕人中,大多數並沒有過人的體魄、智力或是良好的出身。但他們一旦經過訓練和裝備,就不再是昔日的毛頭小子,而是光榮的動員兵。

徵召的數百萬動員兵大都非常年輕——事實上,他們才剛剛加入軍隊不久。動員兵們深信同蘇聯的敵人作戰,將會取得必然的勝利以及巨大的榮耀。服役期滿的士兵將會獲得豐厚的獎勵,這是他們在執行近乎自殺性任務時依然能夠保持狂熱的主要原因。儘管缺乏嚴格訓練,但是他們裝備有大口徑突擊步槍,以及挎包中攜帶的高揮發性、造價低廉,久經考驗的炸彈(莫託洛夫雞尾酒燃燒瓶)。有報道稱一些動員兵因為飲用這種液體取樂而生病甚至死亡,但蘇聯媒體將之斥為公然的謊言。

蘇聯對他們「高效」的動員兵訓練項目感到自豪,它的核心是一系列灌輸性的訓練影片,教授動員兵如何射擊、向長官敬禮、呼喊蘇聯官方批准的戰爭口號等等(據稱,考慮到逃兵風險,並未教授動員兵游泳技能。根據調查顯示,受到這些電影薰陶的士兵們會以飽滿的熱情投入戰鬥,少數不滿的士兵將被直接移送到古拉格集中營。動員兵們同樣熱衷於學習如何揮舞他們手中臭名昭著的ADK-45突擊步槍,這種廉價而有效的點射武器,可以很容易對付沒有裝甲防護的目標。除了基本的槍法訓練,他們還要學習如何調配並投擲莫託洛夫燃燒彈(亦稱莫洛托夫雞尾酒,或燃燒瓶),這種武器由一位偉大的酒吧老闆命名,由於當時某位顧客拒絕離開,惱怒的他首先發明瞭這種武器。

總體上講,動員兵可以較精準地投擲燃燒彈,給建築物和那些慢到躲不開的敵人造成相對主武器而言更可觀的傷害。 需要再三強調的是,在整個蘇軍中動員兵的平均壽命是最短的。在他們晉陞之前,很少有人能夠活過26.6歲。蘇聯依靠數百萬毫不知情的市民源源不斷地充實軍隊,然後,在實戰中,命令他們直奔戰場遭受屠殺。一些批評家指責蘇聯意圖通過維持動員兵高昂的傷亡率來降低返鄉退伍軍人的數量,以免讓那些精心製作的宣傳影片所宣揚的美妙職業前景不攻自破。因此,蘇聯以誹謗或叛國罪的名義,將這些批評家中的很多人投入了監獄。

基洛夫

這種前所未有的全新基洛夫飛艇代表著蘇軍的絕對體型、力量、堅定和信仰,有些人或許會說這有揮霍傾向。這種飛船是專門為戰爭設計的,命名自處女航地點基洛夫州。 堅固的骨架和厚重的外殼使它極難被摧毀,特大型彈艙上 基洛夫飛艇 裝載著無數枚航空穿甲彈,而最強勁的引擎和螺旋槳不知怎麼的就讓飛艇升上了高空。與其它較傳統的蘇聯部隊相比,基洛夫飛艇的設計和製造一個子兒也沒有吝嗇,從克拉斯納航天局把基洛夫引入蘇軍武器庫到現在才兩年,現代空戰的模式就已經被其改變了,從而讓那些批評克拉斯納航天局說他們之前在雙刃武裝直升機上取得的成功只是僥倖的人閉了嘴。

基洛夫的設計是為了給蘇聯人民帶來巨大的自豪感、為敵人帶來更大的恐懼,然後用重磅炸彈把敵人炸成碎屑。單純作為重型轟炸機的角色來說,基洛夫的唯一真正缺點無疑是其緩慢的速度——這個問題已經通過豪華的內部房間裝飾和景色一流的空中觀景窗得到部分解決——讓他們引以為傲的駕駛員和投彈手能在抵達轟炸目標上空之前享受一次愉快的空中之旅。在這一路上,基洛夫無須理會大多數的防空炮火和戰機攔截,雖然基洛夫自身沒有任何防空手段,但蘇軍一般會派出戰機護送這些強大的飛艇,以防萬一。此外,克拉斯納航天局還為新出產的基洛夫飛艇加裝了特別了燃料噴注器,可以為飛艇帶來明顯的速度提升,但出於人身安全原因這並不是很常用。 當然,真正需要考慮人身安全問題的是基洛夫的敵人們。僅僅一臺巨型飛艇就足以毀滅一整個基地或一整支裝甲師,如果這還不夠嚇人,近來還有報道聲稱蘇聯正在研究從海上工廠生產基洛夫並為它們裝備更強武器的方法。這樣的報道也可能是失實的,舉例說,蘇聯坦克廠從物理上根本不夠空間生產基洛夫,但有些人堅持認為這些在前線常見的坦克廠其實是有能力製造飛艇的。

基洛夫由蘇聯的最高級軍官駕駛,在上面他們可以享受世界級的膳宿和無限轟炸的樂趣 可想而知,基洛夫飛艇只有那些功勛卓著而且政治立場堅定的軍官才能駕駛,他們都十分享受飛艇艙內逾200平方米的生活空間。但即便如此,關於基洛夫投彈手的殘暴傳聞還是不脛而走,根據他們的心理檔案,說他們過度求戰心切,並且傾向於毫無節制和憐憫之心地投下炸彈。

V4導彈發射車

當蘇聯在測試洲際彈道導彈技術時不小心把一個人送入外太空後,這個國家事實上已經一躍成為了世界火箭技術的翹楚。即使如此,蘇聯和它的其他加盟共和國仍舊不敢懈怠,繼續開發能夠大批量生產科學及軍用火箭的新方法。在過去30年裏,當所有的蘇聯火箭科學都不能完全證明自己的成功或安全性時,一個位於符拉迪沃斯託克的單位正不斷的推出新的火箭推進技術。這個單位,當然就是以可怕的V4火箭發射車而聞名的沃德涅克火箭兵工廠。

蘇軍中塞滿了用途專一,設計高效的車輛,而V4火箭發射車就是個典型實例——純粹的自行遠程彈道火箭平臺。儘管V4不適合前線作戰,但它能夠向敵人營地進行毀滅性的齊射,用爆炸粉碎一切。對於訓練有素的V4操作手來說,使用三角測量確定指定目標方位,然後機械地甩出一枚大威力彈頭,只是一瞬間的事。與早期型號不同,這種彈頭有更高的最大速度,減少了熱信號特徵,不會被敵人的跟蹤系統輕易鎖定——至少,不會很快鎖定。這樣一來,意味著V4火箭不會在半空中被擊落,所以避免捱打的唯一有效方法就是別讓導彈發射出來。比較消極的解決方案是逃出目標區域。

雖然蘇聯正在研製帶制導版本的大鎚頭式可選彈頭火箭,但當前的型號無法在飛行中改變彈道,更不能精確打擊空中目標。 諸如自動裝填發射管和雙任務彈頭之類的各種性能改進,使得V4火箭發射車大大超越了自己的前輩V3火箭發射車 V4發射車剛披露時看起來就像背了個火箭發射裝置的普通卡車,這掩蓋了一些很重要的內容。首先,如果在發射前進行了某些特殊操作,火箭的可選彈頭會在飛行的頂點炸出一堆破片,造成大面積破壞,而不是在集中在一點爆炸。其次,可能更為重要,V4火箭發射車可以自己補充彈藥。這背後的祕密,被保守的密不透風。

雖然看起來很明顯,彈頭髮射後的能量保存在發射管裏,把下一次發射所必需的原料焊接在一起,「烹飪」出下一發火箭。可以這麼說,V4火箭發射車擁有足夠應對任何挑戰的火力。 必須要提起的是,V4發射車缺乏現代火控電腦,因此,V4操作手需要進行艱苦嚴格的訓練。這可能就是為什麼V4操作手都是優秀女性的原因之一,另一個原因是前線更需要蘇聯的男人們。主要到這種趨勢後,蘇聯提出了一系列鼓勵女性報考V4乘員的激勵措施,包括赦免兄弟或丈夫的戰爭罪行,或是提供對敵人成功擊殺的家庭津貼等。這些方法還是相當有效的。

化學部隊

蘇聯有句俗話,只有承認的錯誤纔算犯錯。蘇聯惡名昭彰的實驗科學部,在研發化學部隊時曾經犯了個錯誤。 化學部隊的發展史正如他們本身一樣悲慘。隨著蘇聯及其領導人員的處境亦發艱難實驗科學部的官員完全無視輿論,紛紛做出了個人決定。有些人選擇逃往國外,或是在逃亡過程中被逮。有些人則向盟軍投降他們的行蹤完全不明。然而,盡忠職守的科學部官員,即便在即將戰敗的陰影下,仍舊務實地繼續著他們的研究。畢竟同事的離開和官僚體系的瓦解,讓這些留下來的官員能夠更快速地繼續在科學部機密殿堂中進行的各種實驗。

在這段絕望時刻中「化學部隊」是為人所知的產物。這個計劃負責培育前線士兵,並嚴重地違反了71項國際通用軍事準則條款。 儘管負責化學部隊計劃的官員後來成為化學部隊槍管下的首批犧牲者,化學部隊終究(且意外)地成為了俄國反抗軍的正式成員,不只是因為社會中沒有他們的棲身之地,更棒的是,俄國反抗軍為他們帶來了幹掉他人的無窮樂趣。 當然,化學部隊正如其名,使用劇毒的液體作為武器,他們的毒質太過致命,讓其他蘇聯部隊儘可能躲得遠遠的。毒質會迅速蒸發,只留下殘渣,所以沒辦法知道這些毒素的確實成分,不過,一般相信,這些化學物質是俄軍維護不良的超級反應爐的副產品。也就是說,化學部隊的出現,實際上和一連串可怕的意外有關,然而,詭計多端的俄軍,很快便找出實際用途。

俄軍早在前線攻擊中長年使用化學毒素空襲,然而,直到最近,科學部才找出方法將這些液體變得容易攜帶。根據推斷,通常人根本不可能抬起這些毒液槽。但是,化學部隊本來就不是常人,而他們裝甲中的液壓系統或許也幫了不少忙。 化學部隊裝甲下隱藏著什麼樣的人,鮮少人知。他們對過去的生活沒有連貫的記憶,而戰鬥能讓他們獲得滿足。他們不需休息,也不需進食,他們在裝甲內的生命只有一至兩年,或者直到生命維持系統的電池電力枯竭為止。此外,有許多報告指出,鄂木斯克實驗科學部的醫院有許多重症病人離奇失蹤,這些化學部隊,可能就如同行屍走肉。

無論科學部是如何創造出化學部隊,他們對自己的毒素以及各種傷害都擁有驚人的恢復力,因此,只需一名化學部隊便能夠對付一整排訓練精良的盟軍步兵…他就是有辦法取得勝利。

蘇聯MCV

外界第一次發現蘇聯移動基地車是在烏克蘭小村塞莫德侖古斯克附近那次毀滅性的地震之後。救援機構和媒體工作人員轉播了巨大的車輛和渺小到誇張的乘員為塞莫德侖古斯克的居民們建設預製板房的畫面。面對數千無家可歸的民眾和地平線上滾滾而來的暴雪陰雲,最初的畫面中政府部門的救援努力似乎開始顯得力不從心。攝象機繼續轉向哽咽的記者前方,片刻之後,一座微型城市為死氣沉沉的廢墟重新注入了生命的活力。這些建築色彩灰暗,造型乏味,而且樣式千遍一律,但它們既溫暖又乾燥,是填補破碎家園空缺的最好選擇。 蘇聯士兵經常稱呼建造場為「小巴西爾」,因為它的建築結構很像聖巴西爾大教堂 很快基地車就出現在了蘇聯各地,刺激著經濟,甚至在最貧窮的地區也不例外。

雖然這東西明顯是仿造盟軍基地車的,但蘇聯還是強調他們的這種新型車輛是設計用來國內重建的,還提出了眾多研究報告來展示基地車在野外的應用。蘇聯MCV由平民操作,不需要軍事支援就能夠完整運作,而且看起來有些缺乏自動化建設能力。按照那段視頻,這種車輛看起來也不太適合進行軍事冒險。自從蘇軍表面上決定繼續使用傳統的基地建造方式以來,許多媒體開始公開質疑蘇聯基地車是否有任何軍事價值。

而發生在當前戰事中的一場公開衝突對這一言論進行了有力的反駁。在發生於古老中亞城市撒馬爾罕的起義中,盟軍偵察機捕捉到了一輛蘇聯基地車的視頻片段,這輛基地車原本正在附近省份進行建設,它很快打包了所有的模塊和工人,駛出了建築區域。經過一次猛烈的奇襲,蘇聯軍隊數天後出現在了北方不遠的一個加強火力基地中,成功的支援了人民的起義,並把盟軍趕出了撒馬爾罕。他們的祕訣就在於飛馳的蘇聯基地車。

幾乎是一夜之間,繁星般的軍事基地出現在世界各地——環繞著創造了它們的基地車——噴吐出第一波蘇聯部隊叫囂著要推平盟軍。 雖然以軍隊標準來看平民駕駛員可以說是紀律鬆懈,但他們都是勇於獻身的愛國者 此後蘇聯基地車成了人民起義的象徵符號。在不參與戰鬥行動時,這些車輛和乘員則服務於那些被戰火摧毀的社區,出現在塞莫德侖古斯克的灰色整體建築現在成了更多難民們的避難所。

隨著一座座村莊的重建,蘇聯軍隊得到了熱情和毫無保留的支持,離開各個地區時經常補充了足夠經過訓練的工人。基地車的乘員則保留了平民身份,而且經常毫無困難地變換著不同的角色,今天為軍隊建造一座新基地,明天重建一座學校。與軍事衝突一樣,為忠誠而戰和對民眾的同情心也是不得兩全,但基地車的乘員們卻同時在這兩條戰線上浴血奮戰。 依靠6條獨立的履帶動力艙,蘇聯基地車具備極高的機動性,可以行進在任何其他蘇聯車輛能夠穿越的地形。它可以毫無困難地實現水陸兩棲,只需要展開一對壓艙浮筒就夠了。

日本MCV

在這場戰爭中並不是所有的傷亡人員都親歷過戰火,就拿巴特·特拉克斯頓來說吧,他因替旭日帝國做探子的罪名坐了多年的牢,雖然被無罪釋放,他的故事詳情卻是如此的荒誕、如此的難以置信,彷彿是直接從當代科幻小說上順手拿來那樣。越來越多的證據不斷湧現,證實了故事的真實性並表明了帝國在戰爭期間的諜報活動極為複雜和有效。

當第一輛飄揚著旭日帝國太陽旗的基地車在綠島之戰中駛上海岸的時候,盟軍守備人員才意識到一場悲劇就要發生了。高級軍事情報官員們爭辯得臉紅耳赤,說日本人根本就不可能在盟軍公開了祕密車輛之後如此短的時間內就開發出了他們自己的基地車,肯定是有他們派來的內鬼作祟。經過艱苦的調查之後,保密人員追蹤到了一盤錄像帶,畫面中特拉克斯頓在德國實驗室偷竊了盟軍基地車詳細技術檔案並發送給一艘在近岸等候的敵船(後來確認為一艘矛級迷你潛艇)。軍事法庭宣判決定了特拉克斯頓要在一所嚴密看守的監獄內渡過餘生。

帝國基地車包含了預封裝好的納米核心來建造他們所有懂得戰地建築。

直到盟軍科學家揭開另一項戰爭之謎——一套綽號「許願花」的高級帝國加密程序時,那些雜亂無意義的詞語才開始清晰起來。盟軍在戰爭中截獲了巨量的帝國方加密情報,但其中的大多數都因無法破譯而沉睡在資料庫中,自從「許願花」被破解之後,一個拼接還原散落帝國情報為己任的盟軍特別情報支隊便組建了起來。工程啟動一年半之後,他們解密了一組通訊,其中簡述了一個嚇死人不償命的故事。

旭日帝國部署了一個極度模擬的機器人,樣子完全是特拉克斯頓的翻版,用來偷竊盟軍車輛的情報,他們還用了另外三個仿生機器人來廣泛觀察特拉克斯頓真人的日常行為,收集一切個人、專業以及隱私的數據用來塑造一個足夠騙得了人的仿製品。準備工夫完成之後,這些機器人就詐稱三缺一把特拉克斯頓拉去打牌,替身伺機取而代之拿走特拉克斯頓的密碼卡完成了情報竊取。之後,帝國高級指揮部命令所有機器人啟動了自毀程序,毀滅了這場騙局的所有證據,同時還有特拉克斯頓的不在場證明——其中一具殘骸被從一場倉庫大火中發現,但當時沒有人知道那東西的真正來頭。 同盟國軍方第一次接到特拉克斯頓是在不知情的情況下卷進了叛國陰謀的最新彙報之後鬨堂大笑,他們認為在盟軍警惕的眼皮子底下這樣的陰謀根本不可能成功,可是,另一組破譯的通訊揭露了蘇聯方面也發生了一場類似的行動,從而確證了此事。(不幸的是,馬克西姆·諾維科夫在澄清罪名之前就死在了西伯利亞的集中營裡頭) 雖然被竊科技毫無疑問助了帝國基地車研究項目一臂之力,他們的基地車卻遠遠不是盟軍/蘇聯版的直接翻版,日本工程師把到手的設計作為自己思維的跳板,創造出了一套針對他們自身軍事學說的系統,而同樣的創造力和注意力也被用來加強帝國的探子們。
盟軍MCV

本文摘錄自《對全球戰略方針中第三代補給管理科技所帶來影響的評估報告》,原作者伊恩·柯赫倫·伯克,此評估受權調研因採納應用「基地車作戰指揮與供應系統」對財政、外交及軍事帶來的影響。在整個事件中,伯克對MCV影響的評估報告被證明是富有預言性的。 [譯註:MCV是移動基地車的縮寫,下文同]

應用MCV系統的戰術效益被馬瑟斯、奧唐納及其他人廣泛討論(完整的歷史分析見《現代戰爭》第468期的《戰術工程學:總回顧》一文),這裡無需多講,因為確實不值一提,雖然很多人著重談到MCV在起建築時用到的「標準化生產裝配模塊」[譯註:英文縮寫SPAM,這裡是一個冷笑話的引子,見下],但事實上通過一個通用組件創造出多種武器系統的科技早已不是什麼新鮮事,傳統生產建築(機械工廠、機場等)使用SPAM已經超過10年了:自第一款設計可以在戰場上裝配的中型坦克面世以來,現場快速裝配模塊的鼻祖系列——坦克SPAM已經有力地重新定義了機動作戰的方式。[揭曉:坦克SPAM就是老外說的暴坦克海的意思……] 而MCV科技更加革命性的一項科技是「虛擬操作工業生產」[英文縮寫VOIP,另一個冷笑話,聯網遊戲時的麥克風對講……],一個讓MCV能夠遠距離開啟高科技武器生產的系統,在盟軍勘探礦車上也能見到相同的系統。

MCV的頭頭們都是久經沙場的老兵,每人都至少經歷過3個輪換週期 。但應用MCV系統的真正影響要微妙得多,馬瑟斯在他的預算局報告中對MCV的派生物體現出了最深的理解(見《成本分析:移動基地車》)。他的假設是正確的,在來臨的衝突中前進基地的需求(毋庸置疑——戰爭正在來臨)遠遠超出了我們能負擔部署的MCV數量,隨著MCV在戰場上四處轉移,它們傾向於在啟程後留下眾多小型的基地。

但他的結論——這些基地不具備軍事價值並且會持續消耗我們的資源——是不正確的。即便那是真的,戰略利益依然會證明繼續推進此項目是正確的。MCV的適應性——它們極高的兩棲移動力、它們在補給中斷的條件下仍能運載足以部署一座小型基地和作戰力量的物資的能力、當然還有它們在補給充足時能迅速建立一座先進的大型基地的能力——將為指揮官們提供空前快狠準的軍事力量。

在機動形態時,MCV尤其容易遭到恐怖機器人之類武器的襲擊。但這些小型基地的真正價值會在戰後顯現。在敵人主力被擊敗之後,在作戰地區最需要的是恢復秩序的能力和一個讓新解放的人民融入同盟國文化與社會的焦點,這些隨著MCV轉戰而留下的鄉間基地將承擔起這一功能。它們,以及創造它們的MCV,將成為戰後歲月中自由與正義的不朽豐碑。

海嘯坦克

在蘇軍第一次與旭日帝國坦克師接觸之後,昇陽帝國的那些奇形怪狀的坦克的消息就傳遍了全世界了。 這類坦克通常總是出現在蘇聯的濱海礦場和反應堆附近,用它們那射速堪比機關槍的主炮對著受害建築物們嗵嗵嗵嗵一通狂轟之後,便渾身泛起藍色光芒,頂著前來探尋敵情的雙刃直升機羣雨一般的火力打擊,在飛行機組的破口大罵聲中用難以置信的速度風緊扯呼...最離奇的是雙刃直升機一貫對裝甲單位無所不破的蒲公英反裝甲火箭彈打在那些冒著藍色光芒的坦克身上居然毫無作用......

早期設定圖 真相隨著戰爭繼續才暴露出來,保護海嘯坦克的那層藍色光芒不是什麼超自然的魔法,而是一種創新的裝甲系統。訓練有素的海嘯坦克手們懂得在攻防狀況下合理利用這種護盾科技,通過調用主炮的納米機器人,海嘯坦克可以在車身外產生一個由這些機器人形成的雲團狀的防護罩,只需要中等強度的力場施加到納米陣列上就能形成一個能量網,有力地減少敵軍武器對海嘯坦克外殼的損傷。而不利之處當然是這個力場同時佔用了主炮的能量和納米機器人,使海嘯坦克無法開火。 此外,強大的力場會逐漸損耗納米陣列,為防止整個納米機器人系統崩潰,這層保護只能持續較短的啟動時間。

海嘯坦克概念圖,雖然不像最初時想的那麼無敵,海嘯坦克仍然是一種有力的武器,它們的兩棲能力可不僅僅是為了渡水上岸,它們在海上也有同樣高的戰鬥力,所以經常被用來護航船隻和進攻海上目標。帝國軍是否把它們看待成海軍單位,這問題從海嘯坦克經常從帝國船塢出廠並直接投入海戰就足以證明瞭。就像它們的名字那樣,它們常常湧上海岸並在陸地上造成一連串破壞。

這些科技和多用途都是要成本的,海嘯坦克無論從哪方面來說都是最輕型的主戰坦克,單挑守護者坦克或者鐵鎚坦克會死得很難看。這點事實,以及海嘯其它功能的複雜性,讓它成為一件難以駕馭的武器——為了達成要求,坦克手們都要經受一段類似日本武士那樣傳統的嚴格訓練,預選駕駛員們要在與世隔絕的訓練場所內傾注大量時間學習戰術與武器系統。

與蘇聯及盟軍訓練教條橫向比較起來,海嘯坦克手們還要學習哲學、詩詞和傳統書法,把自己的一生都奉獻給戰術與文化修行。

防空部隊

在蘇聯和旭日帝國交戰期間,蘇聯的各種犯人被允許用上前線的辦法來洗刷「對祖國的背叛」的罪行。防空部隊最初就是由犯人組成的軍隊,這些人幹最苦最累的活,領最低等的口糧。

由於和盟軍的持續作戰,蘇軍擴充的新兵往往在戰略撤退中潰散,蘇聯部隊鐵的紀律被拋到了九霄雲外,這些「背叛祖國」的人們被蘇聯軍事警察抓住後,便被送進了監獄中。旭日帝國發動突然襲擊後,蘇軍迫切的需要更多的兵力來對付新的威脅,於是查丹科總理下令,全國所有的犯人可以參軍服役,以換取自由。於是,這些由逃兵、重刑犯組成的部隊開赴前線。初期,很多指揮官抱怨這些部隊不聽從指揮,作戰狀態非常糟糕。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這支參差不齊的雜牌軍很快轉變成了一支作戰強硬,紀律嚴明的強大部隊(很多人被軍事警察逮捕過,並且深知當逃兵被抓後的滋味)。

對於這些部隊的看法,初期很多軍方的人都是持蔑視態度,他們的武器是笨重的單兵防空機炮,這些老式的防空炮幾乎快落後一個世紀了,但是仍然能發揮不俗的火力,一些主要作戰部隊還配備了近距離使用的磁感炸彈,這種敏感的炸彈不管操作者是否還活著,依然可以被觸發爆炸。

另一條規定則直接體現了他們的地位:犯人部隊即使立下戰功,仍不會得到任何獎勵。但是大多數士兵並沒有抱怨,畢竟能離開終日昏暗的牢房便是最大的獎勵了。以下文字摘抄自一名前線指揮官的日記,這段文字記錄了對他管轄下一支防空部隊的描述戰鬥打響後,我們的部隊遭到了來自敵人空中力量的壓制,我們都躲在掩體內經受著敵人的炮火,並祈禱著不會有炮彈飛向自己。然而這羣人就像瘋了一樣,絲毫不顧猛烈的火力,一直在向敵人還擊。我不知道他們哪來的勇氣,我們都認為祖國必將戰勝,這羣人的信心似乎比我們還要大。他們一直還擊到我們支援部隊抵達,解除空中威脅之後又加入了對地攻擊的戰鬥中。老式機炮持續發出巨大的恐怖的怒吼,將我們的敵人撕得粉碎。其中我多次命令他們撤回掩體,但是我不會向上級報告他們不遵守命令。戰鬥結束後,這支連隊傷亡很大,不過我可以毫不誇張的說,沒有他們,我們的傷亡會更大。哦,老天,你絕對不會希望在戰場上碰到這羣...野獸。————米哈耶夫 1987年12月15日從這位指揮官的話語中不難看出,這支部隊的聲譽正在好轉,曾經被人看不起的士兵正在變成受人尊敬的英雄。
天啟坦克

伴隨著「天啟」的暱稱,蘇聯超重型坦克在萬眾期待中登場了。這對蘇聯的敵人來說可不是件值得高興的事。相比典型的現代坦克,這個機械怪獸太慢太笨,但那兩門威力遠遠超過小兄弟的強大主炮彌補了這些缺憾。

在戰火紛飛中,天啟坦克釋放著滾滾黑煙,金屬摩擦釋放著刺耳的噪音,成為了老兵們揮之不去的噩夢——就是蘇聯人也不例外,他們對天啟坦克的恐懼看起來和其他人一樣嚴重。 天啟坦克是現有最大最強的地面戰鬥車輛,幾乎沒有東西能夠阻止它。 整體上來說,蘇聯對天啟充滿了自豪,天啟的形象廣泛的出現在軍事宣傳片,徵兵信,商業場所和教室裏的相關海報上等等等等。雖然有一個學校的幹部公開抨擊這種車輛的名字是在散佈恐懼,但蘇聯政府很快就壓制了這種聲音,他們強調這個名字是意在給人民帶來希望。「這是一種能夠抵擋一切的坦克」,他們說道。那些校長們堅持己見,聲稱這個名字表示了未來蘇聯與盟軍之間的開戰與相互毀滅。於是他們去坐牢了。

天啟坦克早已通過早間動畫和玩具(《他們不是同盟軍》)家喻戶曉了,它成為蘇聯軍工的象徵,並且正在擴展到全世界。這種大範圍的成功是超出預計的。不過,天啟坦克的製造廠,阿爾漢格爾斯克坦克工廠(簡稱ATP),大膽的向蘇聯軍方保證,天啟坦克會改變現代坦克戰的形態,讓那些小坦克們黯然失色。事實也的確如此。雖然天啟價格高昂,為所有部隊生產足夠的天啟超出了蘇聯的承受能力,但它在地面上簡直是所向披靡的。

天啟坦克 天啟坦克的設計在期間經歷了數次反覆, 最終阿爾漢格爾斯克坦克工廠敲定了現在所使用的這個最可怕,最令人畏懼的版本。 天啟坦克太龐大了,以至於ATP的工程師還能夠在巨大的底盤上安裝第二套切割履帶,使其幾乎能夠碾碎任何嫌命長敢來擋天啟道的東西。為了進一步彌補這種坦克糟糕的速度,現在安裝了磁力拖叉作為第二武器,這是蘇聯在磁場方面持續研究在軍事領域的第一次實際應用。從本質上來說,這東西的工作起來就像是工業用的抓鉤,比如,用於把高速敵人拖到身邊,塞到「絞肉機」式鉸接履帶中,像它的名字所顯示的那樣磨碎金屬。 因為天啟坦克所帶來的熱情、恐懼與刺激,這個設計招至了一些鄙視。坦率的批評家和外國人在評論阿爾漢格爾斯克這一最著名成果(遠遠超過常見的鐵鎚坦克)時,把矛頭指向了它可怕的最大速度,完全沒有對空防禦,甚至沒有簡單的反步兵機槍,而且天啟坦克的製造廠表現出幾分明顯的傲慢。

事實上,ATP公然無視這些「白癡」言論,同時宣佈天啟坦克將在當年進入大批量生產。無論如何,因為這種坦克的威名,天啟坦克乘員的身份都是保密的。很難想像怎麼樣的人們纔能夠操作這種武器,更別提這些人所經歷的體驗了。

雙刃直升機

在蘇聯與盟軍的曠日持久的戰爭正式開始之前,嗅到戰爭氣息的蘇聯即開始在【首戰即決戰】的閃電戰思想指導下實行了全方面的機械化。

鐵鎚坦克、牛蛙載具、鐮刀步行機甲、V4火箭發射車、天啟坦克等雖規格不一但各司其職的戰爭機器開始大規模量產並進入部隊服役。而也就在蘇聯宣佈大規模實施機械化的命令下達的前兩年,克拉斯納航天局中的天才直升機設計師卡莫夫就高瞻遠矚地意識到,蘇聯將需要「飛行的步兵戰車」,用來快速部署突擊步兵分隊或者戰車,並為龐大的蘇聯地面部隊提供強大且致命的近距離火力支援。 也就是在這一刻起,卡-65「雙刃」武裝直升機的概念便破殼而出了。

這款全副武裝的前線作戰直升機裝有可旋轉的雙聯重型機槍,翼下還掛載了四具集束火箭彈發射巢。此外,它的三旋翼設計(雙主旋翼加上一副尾槳)給了它在同類中鶴立雞羣的穩定性。雙刃直升機的機槍可以把成排的盟軍步兵送上西天,集束火箭彈則可以輕鬆撕裂盟軍的坦克頂部裝甲。研發人員對雙刃的設計進行了深思熟慮的權衡,減輕了機身重量而使這款武直非常快速靈便,又有足夠力量運載起一隊磁暴步兵或者天啟坦克出入前線。

因為以上種種,蘇聯戰地指揮官經常戲稱雙刃「非常、非常夠毛子」,也就是說這直升機夠直接夠強硬。但即使是這樣,它也不是沒有弱點的,雙刃上面搭載的大量武器彈藥和精密儀器使它面對防空炮火時非常脆弱。在開戰第一個月後的列寧格勒北部,一整支吊運著一個鐵鎚坦克排的雙刃直升機中隊遭到了一組盟軍阿波羅戰鬥機的伏擊和屠殺,這直接導致了蘇聯軍務局和蘇維埃空軍指揮部開始迅速執行之前就早已擬定好的雙刃運輸機隊執行任務時必須由米格戰機或牛蛙載具護航的規章制度。 雙刃直升機是對蘇聯部隊如此重要,以至於幾乎在所有蘇聯前線戰地機場,都能隨處見到它的身影。雙刃直升機作為蘇聯進攻矛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一直活躍到戰爭結束,而在戰後蘇聯抵抗力量將盟軍佔領軍趕出國土、光復甦聯的戰爭中,它也作為蘇聯軍備庫中的老兵一直兢兢業業地完成著它的使命。

今時今日,雙刃直升機的副駕駛全部由蘇聯政委擔任,這些沉著、機敏冷靜的基層政治委員們會在直升機上鼓動他們身邊的那些手持鋼槍或手握操縱桿的同袍們,為戰勝蘇維埃的一切敵人奮鬥至最後一刻。也因此,雙刃直升機在蘇聯軍備庫中獲得了一個「飛翔的福明」(一位在盟軍進攻佈列斯特要塞時陣亡的蘇聯政治委員)的綽號。

牛蛙載具

KDB-2牛蛙是一款非常規全地形突擊運兵車/船,並擁有強大的對空能力。位於基輔的卡茲米諾夫設計局憑藉這款車輛的獨特設計及其在長達七年的嚴酷戰鬥中一次又一次的出色表現牢牢拿下了蘇聯第一戰車設計製造廠的壟斷地位。 KDB-2牛蛙憑藉兩棲底盤、試驗性的步兵運輸機構和全新的風格取代了過去的防空履帶車。

牛蛙是蘇聯舊式半履帶防空車的最新兩棲變種,搭備了它的前輩所讓人聞風喪膽的防空炮、以及一個創新的步兵發射器:響炮式步兵部署系統(型號CC98-HTDS),通俗地稱呼就是「人間大炮」。這套裝備正如其名,足以將一個成年男子打到一千米外的地方,然後通過簡易傘包降落在敵人戰線後方。這套激進的載人系統每一年安全係數都能有40%的進步,它的發明者與首位實踐者,傳奇雜技大師及愛國主義戰士阿克迪·伊留申泉下有知也會很欣慰的。 [譯註:人間大炮來自日語,所謂「人間」在日語裡面就是人類的意思,這個詞英文原文是man-cannon,有些馬戲團可以觀賞到……]

CC98-HTDS系統一個最激烈的論點在於發射機構中為了保障氣壓而設置的空氣閥門,在實際戰鬥中,步兵唯一離開車輛的通道只有那門發射管。在數次初期實驗之後更嚴格的要求得到貫徹,減輕了步兵對執行任務時遭受扭傷、反胃和恐高症等的抱怨,還有將軍們在使用這個怪異裝置時的反感。在蘇聯最新的作戰條例中,牛蛙已經成為了標準配備,而且擴大了容量來容納戰熊和特斯拉裝甲兵等。發射管的內壁也添加了潤滑油以防這些大體積單位在發射過程中因摩擦過熱而起火。

除了運輸車輛的角色,牛蛙還裝備有強大的傳統武器——PVS 5-7烏雲式機炮,可以追蹤高速飛行的目標並在天空布滿無數金屬破片,把敵機撕個粉碎。該車自身堅固且靈活,是守護海岸線的好選擇。車輛的全地形履帶一接觸到陸地就會立即自動展開,使它可以很方便地在水陸模式中切換,加上迷人的愛國主義標準塗裝,使得很多蘇聯人民踴躍參軍,就是為了能爽上一把牛蛙。確實,牛蛙駕駛員在戰鬥中以鬥志高昂而聞名,即便在極高壓迫的環境中他們都會懷著自豪完成好支援的角色。

無畏級戰列艦

當第一枚V4」大鎚」火箭呼嘯著掠過西伯利亞灰濛濛的天空並轟碎它的標靶——離最近的海洋有幾百英里遠的一艘用三合板胡亂拼湊的中等尺寸巡邏艇時,在場的部隊首長們就像父母看著自己孩子贏得象棋比賽冠軍那樣自豪地看著殘渣在熊熊火焰中燃燒。然而在周圍一圈燦爛的笑面中,有一張臉卻隨著測試的進行而晴轉多雲。

對於造船大師謝爾蓋·康達科夫來說,V4的巨大成功意味著軍方高層很快會登門,要他製造出下一代的武器,而他已經知道他們要求的會是什麼了。把這些大塊頭從穩固的地面發射向固定目標是一碼事,從怒號的大海中、飄搖的平臺上修正火箭推進則是另一碼事。他在那瞬間就已經知道,這將是他職業生涯中最大的技術挑戰,也就是這一瞬間,當代無畏艦的構思破殼而出了。

無畏級戰艦有著無論從哪方面看都是無比壯麗的船體,無畏艦已經在各式各樣的戰爭中建立了它自己的名聲,證明自己在與其他戰艦的對抗中立於不敗之地。蘇聯通常用致命的阿庫拉潛艇編隊來保護側翼,確立無畏艦的海上最強威信。它在海戰中無堅不摧,然而人們仍能回憶起它缺乏對內陸目標的打擊能力的老日子,無論如何無畏艦要以側舷對敵來施展巨型炮陣火力的日子早已過去了,感謝康達科夫的工作。 [

選擇全蘇聯海軍最大的標準艦身是康達科夫工作過程中最簡單的決定。即便在減少裝彈的情況下也沒有其他艦船能應付得了龐大威武的V4」大鎚」火箭。雖然如此,把發射機構安在船上仍然是一件極為艱巨的任務,還要算上發射筒下面的供彈機構。康達科夫和他的隊伍需要逐層甲板來徹底改裝,最後他們終於把不可能變成了現實,當然他們也做出了犧牲,例如船員的生活空間減少了、一個輔助公共廁所也被砍掉了,為無畏艦在軍人中招來了一堆不吉利的花名。無論如何,無畏艦軍官們為他們的工作極度自豪卻是出了名的。 儘管有蘇聯工程隊伍所取得的勝利,康達科夫還是認為無畏戰艦隻是獲得了部分成功,V4」大鎚」火箭的巨大後坐力使其即便在最普通的航速下也無任何精確率可言。因此,無畏艦將不得不完全停船才能發射火箭,在戰鬥中這種動作會把船隻和全體水手置於危險的境地。失去這麼一個昂貴的攻堅平臺、或至少失去艦上人員的潛在可能性,驅使康達科夫把革新推進到一個新的高度。

通過吸收米格戰機上的噴氣推進機構,重設計了一個蒸汽驅動的裝置,康達科夫的隊伍開發了一個精確判定的衝擊吸收系統來抵消V4」大鎚」的反作用力。 伴隨著預算急速上升還有軍方的緊盯,康達科夫向世界揭示了無畏艦破壞無極限的形象,無畏艦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成為了一個傳奇,突然之間這款新型號的無畏艦就能真真正正繞著岸防工事轉著圈圈潑灑著無產火箭光輝。 伴隨著火箭雨衝破蘇聯全球的敵人,裝備V4」大鎚」的無畏戰艦的傳奇在戰鬥中越傳越響,無畏艦的船長迅速得到了愛國與勇敢的名譽。該艦在海平線上根本不可能看走眼的壯美輪廓,很快就在已經懾人的武器庫中再添一項:恐懼。

在未來的歲月中,目睹一整支艦隊在無畏戰艦迫近的陰影中望風而逃將會成為平常不過的事情,不過強大的V4」大鎚」能確保一些目標連逃的機會都沒有:兵營、電廠、精鍊廠、城牆——一切不能打包逃走的都將屈服於無畏艦長的威猛之下。

通訊官

錯了 是這張

達夏·費多洛維齊

紅髮壞女人,似乎懂得操作卡拉什尼科夫槍。她很少露出笑容,或是表露情緒,但是在那冷酷能幹的外表下,確有著滿腔沸騰的熱情。她負責傳達俄軍的情資與戰鬥計劃。

伊娃·麥肯娜

負責代表盟國聯軍領袖傳達任務情資的美國軍官。她對指揮官相當傾心,並給予大力支持,但認為譚雅是個婊子。極富魅力,但不輕易表露內心情感。她保守且直率,熱衷於盟軍的一切作為。她是個好女孩,似乎有調皮的一面,前提是你得先讓她卸下心防。

查丹科

衝勁十足的前任上校,在新的時間線中成為俄國總統。這位來自權勢家族、野心勃勃的男子,堅信他的選擇全是為了提升及保護蘇聯,可說是嘗到權力滋味便上癮的狂熱份子。

格雷戈裏·賽林斯基博士

一個瘦小且戴眼鏡的微禿男子,活在自己的思緒當中,完全不關心政治和人們。在謀殺愛因斯坦並改變時空連續之後,他深受良心的譴責。

韋弗小姐

作為未來科技公司公關部門的首腦,韋弗小姐是這家世界頂尖私人防務公司無處不在的喉舌。由於公司研究的隱祕性以及與盟軍聯繫的高敏感性,她總是無比嚴肅的對待自己的公開講話。

布倫達·斯諾

布倫達·斯諾是位專攻名人的新聞記者。她經常守侯在紅地毯旁採訪社會名流。她同時也是其他著名人士的傳記作者。


很細緻,畫面能讓人看著很直觀簡約,還能有一致又精細的風格和打擊感,這個是很難做的。


有斯大林的過場動畫。

外觀真實的武器和現實中存在的武器。

不太難的玩法。


人命不值錢。剛開始玩的時候,哇!這裡邊的小兵居然是可以被秒的,而且各種死法:被狗咬死被車碾死被電成灰被輻射化成水被火燒得到處跑。和其他那些乖乖打血條的rts完全不同,不管你是哪路英雄好漢,依然會瞬間死於非命,很真實。

圖標在低像素加成下非常寫實,讓我小時候懷疑世界上真有這些東西,圖標就是拍的真實世界的照片。再加上建造動畫的大吊臂粗管線厚重工業風,各種現實地標建築的亂入,真實感大大加強。


聯機 伊拉克打法國


只玩共和國之輝(我知道這個是mod版正版大神輕噴),也只玩遭遇戰,從小學四年級玩到現在大學都畢業兩年了。吸引我的設計有好多哦,一是地圖和單位貼圖,覺得很寫實,建築建造時的動畫滿滿工業風,還有戰鬥過被破壞的地表樣貌,細節很到位。二是配音,精緻又洗腦。三是單局時長和可玩度,可慢玩也可速推,我是傾向於慢慢玩的那種,用間諜把對面錢偷完,然後看著對面一樣一樣的把自己的建築賣掉。四是小彩蛋,蘇聯軍喫到一個開視野是真的爽。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