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來越多的事需要你去承擔,你的背影裏不在是你一個人,


佛語曰:「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看山還是山,看水還是水。」說的是人生的三重境界。

因為接受學校教育,年輕的時候你總會在遇到艱難的時刻就不由自主的熟背:「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於是感覺全身立刻有了能量,於是乎發現喫苦也是值得的——因為覺得未來有希望。

可是隨著年紀越來越大,經歷的事情越來越多,突然發現那些往日的信仰都失去了功效,就像是放的太久失效的中西藥,無法治癒自己的丟失的信仰。

怎麼辦?怎麼辦?怎麼辦?

沒有人會告訴你具體怎麼做?若真的有人會告訴你,那我可以保證他不是騙子就是智力不夠高。

但是在我們的生活文化中的確是有一些共同守護的信仰,可以讓我們成長……

  1. 認識自己,相信自己的直覺(在某些事情上往往直覺比理智更有用);
  2. 找到自己熱愛的人和事,做你認為對的事情,然後堅持下去;
  3. 持續學習,為自己充電,不論是看一本書,還是找朋友聊一個有意義的話題,相信我,相信日積月累的力量;
  4. 感覺到累的時候,出門走走,人生不僅僅只有一條路,走得太累或許是因為選擇的方向不對。……

推薦去了解下埃裏克森的「人格社會理論八階段」。


因為想要的越來越多。

小時候,有個玩具和玩伴,有一片可供賓士的曠野,就會很開心。

中學的時候,有個好成績,考個好大學,就會很開心。

大學時候,有個靠譜的戀人,畢業有個好offer,就會很開心。

成家立業,有個靠譜愛人,有一大筆買房子的錢,就會很開心。

中年階段,有個懂事聽話的孩子,有個身體健康的父母,有份還不錯的事業,就會很開心

一步步走來,想要的東西越來越不容易取得,自然需要更多的精力,承擔更大的壓力,也許會感到艱難。

不過人生不都是這樣子嘛,慢慢成長,慢慢成熟。接受就好。

畢竟我們生存的基礎,物質和賴以慰藉的感情,都不是像玩具,像一百分的卷子那麼容易拿到的東西。


因為總有一些人喫飽了撐得慌,閑的沒事幹。


同感啊!一開始是不用承擔責任的,只是被父母照顧。過著過著,有了孩子,就感覺到上有老,下有小了。所以,繼續努力生活,纔是真的。比以前更努力~


簡單來說就是能力滿足不了需求。

主觀原因是3年前對自己的要求,註定了3年後自己生活的現狀。現在比你過的好的,前幾年肯定比你要苦。

解決方法是要麼降低慾望和需求,要麼就趁現在趕緊為下一個階段努力準備。把時間花在能讓自己成長的事情上。

客觀原因是各種不幸的降臨,讓你無所適從。這裡講的是不可抗力因素導致的不幸。

解決方法是堅強的撐下去,心態最重要,得失自有天意,看淡纔是真理。時間會證明你的強大。

想要過的越來越好,要不斷的總結反省,從自身找原因。痛苦纔是最能讓人成長的藥劑。加油吧!任何時候開始都不晚,但不是明天,就是今天。


因為很多人前半生面對抉擇的時候,都選擇了簡單的那個。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