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帶的閉合與聲音的憋是兩個不同的感知。

憋是咳嗽前一瞬間的狀態或者吞嚥的狀態下發聲的感覺。

你可以感知下,咳嗽前你喉嚨的那種憋的感覺,那個時候我們的假聲帶就有比較明顯的擠壓動作,這個動作如果放在唱歌裡面就會有明顯的憋氣感。

你還可以感知下,吞東西的時候你偏偏又想說話出聲,這個時候你就會感覺很堵。

這兩種都是唱歌中常見的錯誤用力狀態。

而閉合這個詞的理解也常常是錯誤的重災區,閉合是一種運動狀態,你可以理解為聲帶與氣息對抗的過程中,聲帶持續而有張力的阻氣就對了,比如我們持續發一個啊的時候,你保證氣息不要突然虛弱,讓聲音穩定住,這種就算是良好的閉合狀態了,當然閉合量的多少,但是要看具體了。

閉合:

【Da老師聲樂教程】你可能曲解了「閉合」 解析演唱中的閉合

憋的問題和解決:

【Da老師聲樂教程】理論+實踐 :詳細講解喉部肌肉理論基礎與喉位的訓練Da老師:【Da老師聲樂教程系列】唱歌很憋很堵?如何解決外部肌肉用力??

zhuanlan.zhihu.com圖標

首先我們來體會下什麼是閉合,身體完全放鬆,想像自己在聞一道很香的美食,我們在聞的過程中會自然有一個停頓,在停頓後我們無意識且沒有任何強制的力量把氣息保持在身體內。這時脖子下巴都很放鬆,聲帶也已經閉合,而我們不會感受到脖子周圍任何故意的力量。

我建議前期就保持這種整體感受的閉合即可,不要往喉嚨里加太多力量,身體在發聲中無過多的強制,就是不錯的閉合。(答案最後我有建議大家以胸口的壓力感來判斷閉合程度,可以試試,比把注意力放在脖子下巴要好。)

以剛剛講到的程度為適當的閉合,這時脖子附近沒有過多的力量。如何會憋呢?因為脖子附近包括下巴會加入很多強制力量。腰腹也會過分用力,輸出氣。這時氣息的推力和聲帶的阻力,就會不自覺同時加大,直到破音泄氣或者完全憋死卡住。

聲帶的閉合如果非要用一個詞或者動作來形容,這個詞我會用靠攏、挨著來替代閉合,因為大家會把閉合當做緊緊的擠壓在一起纔是閉合。理解閉合和氣息的話,我建議如果會吹口哨可以試著吹一下,你會發現嘴脣相當於聲帶,並不會閉合死。氣息也不是一味的越輸出的多越好,氣息力量也不是越重越好。

更多的是,氣息合適且不多不少,嘴脣找到合適的縫隙進行維持。而兩者找到協調匹配後,每次發聲都是準確的找到協調匹配並激起口哨,接下來就是兩者維持就好。所以我經常說,唱歌首要不是氣息的輸出,而是氣息的保持、控制、均勻。

錯誤的閉合憋,還來源於氣息運用的錯誤認識。很多朋友都在練習閉合,目標是「鐵嗓」。都在努力練習氣息,目標是強壯的呼吸肌肉羣,厲害的橫膈肌,以「鐵肺」或者超大肺活量為目標,這些很多時候,毀嗓子,並浪費時間,因為目標是錯的!

正確的目標應該是推力與阻力的平衡,並不讓氣息過分來影響聲帶狀態。氣息運用關鍵是先學會保持和均勻,主要是間接控制住橫膈膜在發聲中不能突然鬆懈,不把肺內氣息完全泄掉,因為氣息是聲音的動力。

氣息的運用我舉個例子:它更像是一個充氣的氣球,我們可以控制影響的是氣球的氣球壁,而我們的肩、胸、背、腰、腹附近的肌肉,這纔是我們可以控制的氣球壁,應該把注意力放在它們如何適當用力控制氣息,當然聲帶也應該適當的靠攏閉合。這樣一個人就像一個充氣的氣球,保持氣靠的是出氣孔適當的閉合,氣球上下左右的氣球壁壘把氣息控制住,這樣氣息才能均勻可用,而不是局部努力擠出氣息,這樣沒有保持的推力,就是失控的、不可用的、不均勻的。?練習熟悉這種控制方式,可以依靠這些肌肉羣根據需要隨意調整氣壓,而出氣孔就是聲帶發聲器,讓它與氣息協調配合來發聲!

這樣去運用氣息就不會讓氣息突然衝擊聲帶卡住或者破音,或者漏氣造成樂句後半段氣息不足。(肌肉的控制,像哼鳴、或者像輕輕繃住氣,身體周邊肩、胸、背、腰等肌肉,輕輕繃住固定在那裡一樣,去保持氣、控制氣。而不是把注意力完全放在腹部努力去收腹部、或者橫膈膜的故意強制的撐,我們不是在追求多麼強的力量,而是肌肉羣深層、均勻、持續的力量控制來影響氣息的保持與均勻輸出,是深層的持久力。不能強制僵硬或者鬆懈!

最後關於閉合我建議發聲前調整一個舒適的吸氣量,發聲中把胸口的壓力感的大小來當做判斷聲帶閉合程度及氣息與聲帶閉合對抗程度的一個標準(本回答一開始說的體驗可以作為標準,適當壓力大一些可以,不要過大!),聲帶的閉合不僅僅是它單獨的閉合,去形成阻力,還會有一個推力,就是氣息。

它們是相輔相成的,不然單獨的閉合或者氣息都是沒有意義的,唱歌是一個整體。學習唱歌應該把它簡單化、合理化,往深層的本真上去理解,就容易想透。音高是一個固定的振動頻率,而穩定的震動頻率,就是一個準確的音高,而我們就是要發出不同的準確的音高。那麼根本就是均勻、合適氣壓的氣息和合適的聲帶鬆緊、厚薄、長短的程度,它倆只要匹配,聲音就能好。錯誤的方向就會干擾聲音的穩定。這是我們發聲根本目標,聲樂技術往這個方向去考慮,就會能判斷自己的方法是否合理。


憋就是悶,難受,聽著難受唱著也難受。

聲帶閉合被某些人稱為自然的狀態實際上你想精準閉合絕對需要刻意練習。

所以最直觀的區別就是憋的難聽閉合好聽。

那麼槓一下有沒有憋的好聽的?沒有。

有沒有閉合難聽的?憋的難聽,憋也可以閉合。只要你發出聲音來就有閉合了。聲帶是通過閉合漏氣交替振動發出聲音的,閉合時間多了聲音聽起來就會實一點。

也就是說連閉合這個詞都是不嚴謹的,我比較喜歡說聲帶擋氣。

再精準地定義憋的閉合就是用喉部肌肉驅動聲帶閉合,好的閉合就是氣息驅動閉合。

想要精準閉合需要練習四步,可以看這裡

為了能夠正確唱歌我們需要先練習什麼?今天我們來講一個基礎的發聲練習——氣泡音。氣泡音是一個用來驗證你聲音有沒有放鬆,閉合好不好(用氣泡的顆粒感判斷好不好)的練習 看看百度百科怎麼講的吧: 氣泡音_百度百科 那麼也順便說一下怎麼練纔好(其實我說的是我怎麼教······) 簡單地說…484 贊同 · 95 評論查看完整文章

聲帶閉合可以說是我們說話、唱歌以及一切發聲的基礎。是的,不是氣息,更不是什麼其他共鳴發聲。聲帶長在我們的氣管入口的地方,當我們呼吸的時候,聲帶打開,氣流經過;當我們講話、唱歌的時候,聲帶閉合,震動發聲。

那如果在聲帶閉合的時候,有氣體經過聲帶,會發生什麼情況呢?當我們的聲帶處於閉合狀態下的時候,氣流經過,與聲帶產生摩擦,震動產生的聲音,我們稱之為「氣聲」。在高音區演唱「氣聲」的時候,也稱之為「漏氣」,這個時候大量的氣,從細小的聲帶間隙中擠過,氣體與聲帶摩擦力較大,會對聲帶產生較大的損害。所以,無論是說話還是唱歌,我們都要盡量避免過多的氣體和我們的聲帶產生摩擦!

如果是病變導致的閉合不良,我們的聲音聽起來就會特別的沙啞,這種情況就要及時就醫;如果說話的時候是閉合良好的(閉合是能聽出來的,聲音穩定集中,並且富有穿透力),但是唱歌的時候漏氣,這種情況就是可以通過訓練改善的,而這也是我們在高音訓練營中最主要的訓練核心。


你正常說話的時候,聲帶就是閉合的。

你便祕的時候,聲音就是憋的。

這就是它們的區別所在。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