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年就遇見了玄宗,官至太子洗馬,李白還叫懷纔不遇嗎?

李白懷的是詩才,不是吏才。會寫詩不一定會做官。

我們經常看到某某詩人懷纔不遇,那是他自己灌注到詩中的主觀情感,個人意願而已。

古往今來有懷纔不遇之感的個人的又何止只有詩人。

李廣難封,馮唐易老,多得是有能力,有才能的人得不到與之匹配的地位的。


謝邀。

雖然我是小透明,但流程還是要走的。

懷纔不遇這事兒吧,首先你得有才。你可能會說:什麼?你居然說李白沒有才!

的確,李白有才,可他那是文學上的才能啊,他不遇的是政治上的才能啊。就他參加永王軍隊被捕流放這事就感受到他政治眼光不高了。你別看他的詩文寫得好,可能就是一憤青。

政治才能,李白都沒有才,哪來的不遇?那李白的文學才能可跟不遇不搭邊兒。

謫仙人哪來的,賀知章說的。

清平樂哪兒寫的?宮裡。

杜甫,粉絲頭子,再拉個高適三人遊。

最後說道家的。

後來怎麼也算個拿了證書的正規道士,年輕時還是因為道教和玉真公主搭上了關係。

也不算不遇。

綜上,李白可真和懷纔不遇沒關係。我還說為啥清華北大不要我呢!


比如你一朋友,很有才華,現在想當官,但是他爸犯過罪,你說有戲嗎?

那時候的懷纔不遇和現在的懷纔不遇真不是一個意思。

現在有才華,可以通過各種渠道獲得收益,獲得尊重,走到人生巔峯。

可李白的年代,當不了官,就意味著是下等人,幾代都不一定能翻身。別管你生意有多成功,寫的詩美得多冒大泡泡。

這就是他沒做皇帝祕書前的懷纔不遇之感。

後來當官了,這官呢,做得卻憋屈。明裡風光背後挨槍。更可悲的是李白不能適應政治環境,只能被一腳踹出了朝廷。

此後,年紀大了,李白一腔熱血,到頭來呢,成了叛軍,國家的叛徒!這豈止是憋屈,這是被打入了地獄啊!

不要用現在的懷纔不遇去理解李白,他不是無病呻吟,他不是努力不夠,他是真懷才,也是真不遇啊!


以我所知,不算。李白並無政治或者軍事才能。


生不逢時


御手調羹,龍巾拭吐。還算不遇嗎?


太傲了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