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寶楨在山東巡撫任上向慈安請旨,處死了慈禧寵信的太監安德海,一定被慈禧怨恨甚深,但後來仕途仍然不錯。慈禧那可是誰讓她一時不痛快,她讓誰一輩子不痛快的人,即使不能明著治丁寶楨罪,為何沒給他穿小鞋?


1 處死安德海是因為安德海犯了太監私自出宮的律令,這可是順治朝頒布的,是祖制,丁寶楨按律令和祖制辦事別人也說不了什麼;

2 晚清時期地方大員擁有很高的自主性,中央權威已經喪失,慈禧也不能把丁寶楨怎樣,後面庚子國變的時候地方都能搞東南互保,這可是明確違抗中央指令的,1869年慈禧的地位也不是那麼穩固;

3 慈禧還得用丁寶楨處理洋務事宜,而安德海對慈禧來說不過是個家奴,這種取捨慈禧還是搞得清的;


慈禧太后,作為一個半文盲、30歲不到的寡婦,幾乎邁不出深宮的女人,在丈夫死後,能迅速找對盟友,控制局勢,誅殺顧命八大臣,完成有清一代沒有先例的「太后垂簾」,一定有她過人的政治手段和思維。

單單就丁寶楨處死安德海來說,丁寶楨是個巡撫,但誅殺安德海這件事,他背後站了慈安、恭親王、同治三股大勢力,慈安、恭親王是慈禧的盟友,同治是未來的掌權者,也是慈禧最大的政治資本,為了出口氣,整治丁寶楨,而同時得罪這三股勢力,對當時的慈禧來說,絕對是不合算的。


謝謝大爺點我!

那個時候慈禧已經完全控制不了地方勢力了,

但凡慈禧還有一定的控制力,

像丁寶楨這樣的人根本沒有任何機會當上巡撫這樣的封疆大吏!

就算他立下再大的功勞都不可能,

而且功勞越多,反而越被猜忌,死的越慘!


提起清末的丁寶楨,不少小夥伴們第一印象就是,這哥們真真是條好漢,當年老佛爺身邊最得勢的太監安德海,就是這位爺下令給剁了的。

丁寶楨殺安德海

那麼作為晚清時期,最有權力的女人,自己心愛的太監被人給弄死了,以慈禧的行事作風,能會輕易善罷甘休,嚥下這口氣?

君子報仇,十年不晚,丁寶楨再怎麼說,也始終是在慈禧的手下混。領導看你不順眼,想找機會給你個小鞋穿穿,往後的的日子裡,倘若慈禧非要雞蛋裡挑骨頭的話,難度也確實不是很大。

慈禧

那麼丁寶楨後來的結局到底是怎樣的呢?

丁寶楨的結局:

殺安德海是同治八年(1869年),從史書上來看,此事後來並沒有對丁寶楨造成什麼影響,丁寶楨在山東巡撫任上又一直穩穩地幹了7年。

丁寶楨

直到光緒二年(1876年),朝廷才調派山東巡撫丁寶楨署理四川總督,授頭品頂戴、掛兵部尚書、督察院右都御史銜。

當年丁寶楨進京面聖期間,光緒帝頗加慰勉,賜「紫禁城騎馬」,慈禧太后不僅親自接見,而且還為他親筆題寫了「國之寶楨」字幅。

慈禧太后和光緒帝

民間一直議論兩人結下樑子的流言蜚語,這個時候,基本可以被證明子虛烏有了,人家慈禧太后,還是相當看重丁大人的。

光緒十二年,為蜀地辛勞十年的丁寶楨在成都任所辭世。光緒帝「遽聞溘逝,悼惜殊深。」下旨追贈太子太保,入祀賢良祠,謚號「文誠」。

訃聞傳到山東,山東父老聯名上書朝廷,希望能夠將這位愛民如子的山東父母官靈柩迎回山東安葬,但四川人民也是挽留不已,希望能夠將其就地葬在巴蜀之地。

因為丁寶楨是貴州平遠州牛場鄉人,為了照顧三地人們的心情,朝廷隨後下旨:

「準葬山東,予山東、四川、貴州建祠。」

次年秋,丁寶楨的靈柩歸葬於濟南歷城丁家林地。

丁寶楨像

丁寶楨的結局可謂完美,從他的仕途經歷來看,殺了當年「氣焰熏天」的安德海,好像對丁大人一點兒影響也沒有,慈禧也根本沒有想過要找丁寶楨麻煩的意思,這到底是為什麼呢?

應該有以下三個原因:

安德海太作

當下有句很時髦的話,「不作就不會死。」這句話對於當年的安德海來說,也是相當合適的。

安德海

對於丁寶楨殺安德海這件事,大家千萬不要將情緒陷入民間小說當中,認為丁寶楨是因為剛正不阿、眼裡容不下沙子,才冒著觸怒慈禧逆鱗的風險,將大太監給法辦了的。

這樣想絕對拉低了名臣的智商,如果丁寶楨真是那麼衝動的人,他後來也穩坐不了這麼多年的封疆大吏。

安德海之所以被丁寶楨所殺,那是因為上面,有不少人想要他的腦袋,細算下來他得罪的人實在是太多了。

作為慈禧的心腹太監,安德海所辦的事兒,自然就是慈禧想辦的事,但慈禧當時想辦的事兒大多跟權力相關,這就很容易得罪人。

當年廢掉肅順等顧命八大臣之時,安德海在慈禧與恭親王之間祕密奔走,立了不少功勞。

然而,等兩宮垂簾聽政,恭親王奕?以議政王身份專權於外之時,慈禧又覺得恭親王如今,也是怎麼看怎麼不順眼了。

恭親王奕?

揣摩到慈禧的意思之後,安德海便開始在慈禧面前詆毀奕?,製造事端,同治四年,奕?被罷去議政王之職,這裡面就有安德海的不小功勞。

這下子,安德海算是跟恭親王結下了不死不休樑子。

得罪王爺還不算什麼,安德海千不該,萬不該,還把皇帝給得罪了,即便你站隊是皇帝的親媽,但人家畢竟是皇上呀。

當年還是阿哥的同治帝載淳因懼怕親母慈禧的嚴厲,往往受了委屈,喜歡去找嫡母慈安訴說。

安德海仗著慈禧的寵信,對小皇帝也不放在眼裡,經常探得載淳的蹤跡之後,向慈禧打小報告。

載淳總是被親媽責備,當然對老媽面前的這個令人心煩的太監恨之入骨。

同治皇帝

當年六歲的載淳在得知自己即將登基的消息之後,曾問身邊的太監:

「我當皇上,就能說殺誰就殺誰嗎?」

貼身太監問要殺誰,載淳用指頭在其手掌心內,寫下了:

「小安子。」

而對於慈安太后來講,慈禧的日益跋扈,也讓她對慈禧身邊的這個得力太監,非常忌憚。因此,小安子如果能倒黴的話,慈安太后自然也不會覺得,幫著踹一腳麻煩。

兩宮垂簾

得罪了這麼多上層人物,安德海作為一個宮內的奴才,他確實離死不遠了。

1867年,安德海在僅僅得到了慈禧的同意之後,便以赴廣州採購同治大婚龍袍為名,離開京師,大張旗鼓地一路南下。

對於這件事,同治、恭親王、慈安太后等人都表現出一致的沉默,大家明知道太監擅自離京,觸犯了當年順治帝定下的鐵律:

「非經差遣,不許擅出皇城。」

安德海這次出行,沒有走正規程序,但沒人提醒,因為大家都等著他鑽進羅網送死呢。

隨後,招搖過市的安德海便被山東巡撫丁寶楨給處決了,那麼丁寶楨為什麼敢殺安德海呢?

他應該早就收到了上面的暗示——幫下忙,弄死這個姓安的。

殺得很正規,也很藝術

在《清史稿.丁寶楨傳》裏,有這麼一段話:

「同治八年,太監安德海私出山東,矯稱採辦御衣服,寶楨奏聞,即飭屬嚴拿,獲之泰安,訊實具奏,得旨就地正法,並隨從太監人役等,斬絞如律。」

從這裡面就能看出,人家丁寶楨剛開始是向朝廷請奏過的,至於朝廷怎麼說,沒記載,但作為地方大員,既然已經向朝廷請奏了,隨後沒有朝廷旨意便拿下深宮太監,不太合理。

最合理的解釋就是,朝廷給了強烈暗示或明示——辦他。

紫禁城

隨後,丁寶楨拿下安德海之後,審訊得出「假冒欽差」、「控詞私出」、「招搖煽惑」等罪證。

丁寶楨將證據找得很足:

一、我朝列聖相承二百餘年,從不準宦官與外人交結,亦未有差派太監赴各省之事。

二、朝廷要織龍袍,向來下明諭命織造「敬謹遵行」,何用太監遠涉靡費;三、萬一命太監外出,也應「明降諭旨並部文」並有「傳牌勘合」四、安德海所用龍袍旗幟、女樂等違禁御用禁物。

一個個的爆錘,讓安德海根本無法解釋,自己明明是正大光明出京,在丁寶楨一條條律法之下,變成了一場太監也瘋狂的私自行動。

而且最後一條,簡直就是一招必殺,太監還用御用禁物,這可是造反的大罪呀,即便是平日飛揚跋扈的安德海,此刻也知道,自己這把恐怕是要栽了。

丁寶楨的奏摺傳到北京,恰巧慈禧有病,最後這事兒就經慈安太后同意,由同治、恭親王等內務大臣共同審辦。剛開始內務大臣還想替安德海辯解一番,結果同治帝直接氣憤地說:

「此曹如此,該殺之至。」

皇帝都已經給此案定下了必殺的基調,誰還敢替這個倒黴鬼說情。很快軍機大臣們便一起敲定安德海死罪,朝廷擬旨,以六百里飛寄直隸、兩江、江蘇、山東督撫和漕運總督,要他們:

「迅速派委幹員,於所屬地方將六品藍翎安姓太監嚴密查拏,令隨從人員指正確實,毋庸審訊,即行就地正法。」

隨後,丁寶楨遵照聖旨,對安德海行刑處斬,確實做得很符合流程,人家只是奉命辦事,冤有頭債有主,慈禧即便想要找回場子,也不是找丁寶楨這種角色。

更何況人家丁寶楨殺了安德海之後,還辦了一件讓慈禧不得不承他人情的事兒——下令「裸屍暴市」,供所有人觀看。

這倒不是丁寶楨故意侮辱安德海,而是要以正視聽。

慈禧太后出行

先前民間一直有傳言,慈禧之所以對安德海如此寵愛,是因為安德海是個假太監,他混進宮來,與慈禧「穢亂宮廷」。經過丁寶楨這一出驗明真身,這些謠言頓時止息,慈禧雖然對殺安德海這事兒不爽,但對於丁寶楨的處理此事的細節,還是比較欣賞的。

所以,按流程辦,總是不會錯的,而細節更是能夠決定成敗,自古亦然。

丁寶楨自身很給力

在我們以往的印象裏,晚清時期已經潰敗不堪,但真實的情況是即便在工業社會的步步進逼之下,晚清那幫儒臣們,依然在拚命地修補著朝廷這艘破船。

這裡面有組建湘軍與太平天國鏖戰的曾國藩;有興建北洋水師,使中國在列強中立足的李鴻章;也有平定陝甘回亂,收復新疆的左宗棠。

同治中興名臣

一大批漢人士大夫挽狂瀾於既倒,生生在晚清時期,弄出了一個「同治中興」的氣象,撐起了晚清最後一道曙光。

丁寶楨也屬於這羣修補匠中的一員,二十年治理魯、蜀,雖然不見拓土開疆的偉業,卻有平凡耕耘的累累政績。

同治六年,47的丁寶楨成為山東巡撫,當時的山東有兩大難題:剿捻、治河。

同治七年,捻軍從河北定州北上,逼近京都,丁寶楨聞訊星夜率領數千勁旅馳援,與敵軍激戰旬月,最終擊潰捻軍。

獨以一軍,猝出寇前,轉戰雄、任、深、祁、高、肅間,復饒陽,功最盛,數降敕褒嘉,加太子少保。

捻軍自此一戰,膽氣盡失,在各路官軍圍剿之下,最終被殲滅于山東,歷時十八年的「捻亂」自此平定。

清軍平捻

而安德海之事,就是在丁寶楨受到嘉獎的第二年發生的,一個為朝廷立下大功的功臣,按照流程辦事,慈禧確實不好怪罪。

其後,太平年間,丁寶楨花大力氣治理黃河決口,不僅親自製定方案,還組織親臨現場督辦。

「與役夫共艱苦,人情和樂,爭先趨事。」

兩次堵塞決口,拯救數十萬黎民百姓,讓生民得以存活,這也是為什麼山東父老懇請朝廷,要求讓丁寶楨魂歸魯地的原因。

其後丁寶楨治理蜀地,整頓吏治、改革弊端,還將失修百年、淤塞不堪的都江堰,進行了修浚。

治理河道

因為丁寶楨治理河道非常有經驗,因此當年修浚都江堰,不僅花費較少,而且修浚之後,當地民眾受利百年,成為了福澤後世的大善政。

晏然順軌各堰,層層消納,但有灌溉之利,絕無泛濫之患。

丁寶楨因此也獲得了「能臣」、「廉正」的美名。

慈禧雖然寵愛安德海,但她首先是一個政治家,政治家看問題不可能只是憑個人喜惡,對於手下有這麼一個能臣,她確實不可能為了一個作死的奴才,去毀掉國家的棟樑。

結語:

安德海的死,看似是丁寶楨的剛烈,其實背後隱藏著宮廷高層的鬥法,丁寶楨,作為下面一位忠貞為國的大臣,不管是哪位高層得勢,最終都不會波及到他,畢竟人才難得嘛。


清朝山東巡撫的級別和總督差不多。山東巡撫加兵部侍郎的銜,是從一品,和加兵部尚書銜的總督相同。即使不加銜,也是正二品大員。山東卡在京師所在的直隸,與錢糧所出的兩江之間。兩江的錢糧北上,怎麼走都要經過山東。所以,能當上山東巡撫的,都不是一般人物。

清朝的山東巡撫,論知名度,還沒有誰能大過丁寶楨。老袁也當過山東巡撫,但他當山東巡撫這段履歷並不太出名。

丁寶楨在山東巡撫任上為什麼出名?因為他殺了安德海。

同治四年,1866年,山東布政使丁寶楨被時任山東巡撫閻敬銘推薦,接任山東巡撫。此時的安德海還在宮裡,想著法兒巴結西太后。在後期,慈禧片刻離不開李蓮英,但在早期,一日不見安德海,慈禧就像丟了魂一樣。

安德海能得到慈禧的寵愛,不單是聰明伶俐,關鍵他會辦事。比如慈禧和以肅順為首的顧命八大臣死磕,需要聯絡北京的恭親王奕。慈禧讓安德海辦這件事,在極祕密的情況下前後跑了兩趟。

慈禧贏了肅順,隨後又搞掉了奕,安德海都立下奇功。安德海在慈禧心中的地位,已不是一個普通太監,而是類似於謀士的角色。在險惡的官場,慈禧身邊能少得了這樣的人物嗎?

天下盡知,安德海是西太后身邊的第一紅人,官場一般是沒人敢去招惹安德海的,除了丁寶楨。

一個是太監,一個是封疆大吏,他們之間本來是沒有交集的。

問題出在安德海的不安份上。

仗著慈禧的勢力,安德海做事張揚。著名的藝伎九歲紅,成了安德海的老婆,慈禧還送賀禮。

這事和丁寶楨沒關係。但安德海做了一件事,是丁寶楨接受不了的。慈禧和親生兒子同治帝關係不太好,這其中就少不了安德海的撥弄事非。太監干政,是國之大忌,清世祖順治就立過鐵牌:太監干政,斬!

丁寶楨是進士出身,對太監干政自然不能接受。同治帝特別討厭安德海,這些在官場都不是祕密,丁寶楨作為儒家士大夫,自然要站在皇帝一邊。不過,真正讓丁寶楨對安德海起殺心的,還是出宮採辦這件事。

同治八年,1869年,同治帝已經14歲了(虛歲),到了結婚年齡。慈禧和兒子的關係,不如同治帝與慈安,但畢竟是她親兒子。慈禧對兒子的婚事還是非常上心的,準備派人到江南採辦皇帝大婚需要的物品。安德海常年呆在宮裡很無聊,就求慈禧放自己辦差,順便遊山玩水,慈禧沒意見。

安德海作為太監是不能隨意出宮的,祖制不允許。要出去也行,低調點,安德海卻大張旗鼓,唯恐天下人不盡知。更過分的是,安德海在沿途竟還收受各地官員的「孝敬」,嚴重敗壞朝廷的聲譽。

丁寶楨早就盯上了安德海。當安德海來到泰安時,被丁寶楨一舉擒拿。丁寶楨知道安德海是慈禧的紅人,為什麼敢動手?很簡單:當時的慈禧,在權力分配上是受到制約的。

受誰制約呢?東太后慈安。

慈安是鹹豐帝明媒正娶的皇后,慈禧只是妃子,級別低慈安一等。即使是兩宮垂簾時,雖然慈禧參與政務較多,但有些事情沒有慈安點頭,慈禧也做不了主。慈安向來不喜歡安德海的囂張跋扈,更何況,和慈安感情更近的同治帝與安德海有仇。

另外,被慈禧戲耍的恭親王奕也恨透了安德海。丁寶楨就安德海南下一事請示過奕。奕的態度就是抓住安德海趕緊殺頭,不要給慈禧留時間,這也是慈安太后的意思。有慈安太后和恭親王撐腰,丁寶楨快刀斬亂麻,五天後,安德海在濟南人頭落地。

山東巡撫殺宮中第一寵信太監,轟動天下。慈禧臉面無光,她對慈安、奕和丁寶楨的恨,可想而知。但她自知理虧。這事越聲張,她的形象就會抹得越黑,不如閉嘴。

丁寶楨也知道他得罪了慈禧,但丁寶楨非常聰明地幹了一件事,反而讓慈禧感激他。坊間都在傳聞慈禧和安德海之間有私情,說安德海不是太監,二人有私生子。丁殺安後,曝安德海屍體,證明安德海確實是太監。這等於給慈禧洗了清白,讓慈禧在官場上少了一個容易被人抓住的小辮子。

丁寶楨為慈安、同治帝、奕出了氣,又間接幫助了慈禧。腳踩兩隻船,兩邊都要感激他,慈禧也就不再恨他了。


一個太監罷了,說穿了就是個家奴,再直白點就是條狗,蘭兒缺狗嗎?不缺。沒了換一條就是了。

而且這條狗得罪的人太多,特別是得罪了載淳及其背後的文官集團,而丁寶禎當時是什麼?山東巡撫,從二品,省部級高官,是文官集團的高級幹部,他的背後是曾剃頭公,代表文官集團殺條狗是很正常的一件事,沒有誰會當回事兒的。

而且說實話,安德海也做的太過分了,完全拎不清自己是個什麼玩意兒,啥東西沒有就滿世界亂竄,還作威作福,得罪了整個文官集團而不自知,死了也活該。

至於蘭兒,當時可能確實有生氣,但她是個聰明人,仔細權衡利弊之後,想必也不至於有多麼生氣,再說了,就算蘭兒很生氣,丁寶禎能力擺在那兒,關係擺在那兒,不用文官士紳集團治國你蘭兒自己來嗎?得罪士紳集團這種事情蘭兒不是不能做,但是為了一條狗,還是一條已經不太聽話的狗,不值得。

蘭兒的確不是個東西,也的確囂張跋扈,但她在權術政治方面一直是個很拎得清的人,很理智,這一點你不用懷疑。

還是那句話,為了隨時都能再找一條的狗,得罪一幫有錢有權有能力的人,值嗎?

三個字:

他不配。


大太監安海,被宮保雞丁的發明者給殺了,這個人為什麼膽子這麼大,敢動慈禧老佛爺的人。同治八年,他奉慈禧之命,到江南採辦服飾,走到山東地方,被巡撫丁寶楨擒獲處決。

安德海其人

安德海河北省南皮縣,在八九歲的時候就凈身進宮做了太監。安德海知書能文,而且辦事機敏,非常善於察言觀色,很會討受慈禧太后的歡心,是慈禧身邊的大紅人。但是安德海恃寵而驕,甚至連年幼的同治皇帝都不放在眼裡。但是,老佛爺跟前的大紅人,在25歲的時候,被山東巡撫給處決了,之後丁寶楨不僅沒有遭到慈禧的怪罪,反而後來升任為四川總督。

安得海被殺的原因

安德海的死因其實很簡單,那就是他自己作死。他仗著慈禧的寵愛,得罪了很多人,朝中大臣也對他恨之入骨。後來越發猖狂,在同治八年的時候,皇帝準備要結婚了,安德海覺得這是一次不錯的斂財機會,於是在徵得慈禧同意後,以欽差大臣的身份前往江南置辦龍袍、預備宮中婚禮的東西,然後帶著一班隨從前呼後擁的動身。

但是安德海品級不夠,慈禧太后雖然同意他出宮,只不過是口頭上的吩咐。安德海一路上招搖過市而且收受賄賂,到了山東境內的時候,落到了山東巡撫丁寶楨的手裡。丁寶楨是一名清官,他早就對安德海的惡行有所耳聞,將安德海給拿下了。

這真是一個千載難逢的機會,宮裡的太監以欽差的身份辦事,但是沒有攜帶任何公文,而且清宮是命令禁止太監私自出宮,違令者是死罪。丁寶楨拿下安德海之後不顧其他人的勸阻,列出了安德海的種種罪行,然後處決了他。

慈禧不懲罰丁寶楨的原因

丁寶楨殺了安德海之後,消息很快就傳到了慈禧的耳中,朝中大臣也知曉了此事,曾國藩更是非常欣賞丁寶楨此舉,直呼他為「大豪傑」。慈禧雖然心中不快,但是安德海得罪的人實在是太多,百姓和大臣都很痛恨他,所以慈禧就算面子上過不去,也沒有辦法。畢竟,這時候她權力在握,安德海的死對他來說並無多大損失,所以並沒有怪罪丁寶楨。幾年之後,丁寶楨被升任四川總督。

丁寶楨其人

丁寶楨不僅是清官,還是一名有所作為的好官。丁寶楨在四川總督任上體恤民情,實心辦事,對都江堰進行了歷史上最大規模的修復,將灌溉範圍由原來的一萬畝擴大到後來的十多萬畝,使當地百姓大為受益,深受民眾的愛戴。慈禧太后還親題「國之寶楨」的匾額,對其予以鼓勵。丁寶楨最後病死在四川總督的任上。因為他平常的官俸都拿出來撫恤百姓了,自己沒有任何積蓄,最後是靠四川的大小官員集資才把喪事辦了。

也許你此前從沒有聽說過丁寶楨,但是有一道菜是他發明的,你一定喫過,那就是宮保雞丁。所謂「宮保」,其實是丁寶楨的榮譽官銜。清廷為了表彰他的功績,追贈「太子太保」。「太子太保」是「宮保」之一,於是他發明的菜由此得名「宮保雞丁」。


督撫這種封疆大吏不是剛出道的辦公室小職員,不是你說給小鞋穿就能給小鞋穿的。慈禧也比不得雍正乾隆,想殺誰就殺誰想宰誰就宰誰。

而且慈禧話雖這麼說,她也未必會真因為誰衝撞了她她就跟誰兌命,你看她死整的人都是真正威脅到她的權力,其他的得罪過她還沒事的多了去了。

八大臣除了為首的三個其他人最重也就是發配,很多人後來還又回京當官了;

光緒初立,吏部小官吳可讀「屍諫」她不為同治皇帝立嗣(光緒理論上是鹹豐的繼承人,這樣慈禧才能以皇太后的身份把持朝政),言辭多有衝撞,她也肯定褒揚了吳可讀的做法而沒有大肆株連泄憤;

主管財政的閻敬銘反對她修清漪園,也只是被革職留任(後來還復職了)。


皮一下:

大概是因為,慈禧怕以後喫不到宮保雞丁……


能統治這個古老的帝國靠五十年的人,氣量不會小到給人穿小鞋的,說出來可能不信,就政治水平手段而言,她是一個很厲害的人!


說個題外話,安德海是我老家隔壁村的人。傳說安德海有個兄弟叫德江。是個帥哥小鮮肉,然後讓德海放食盒裡面抬著進宮了。後來德海死了,他想出來,結果老佛爺說你怎麼進來的就怎麼出去吧,大卸八塊又用食盒抬著出去了。。。。。還有就是,聽說10年期間,把德海的墳地撅了,裡面卻是隻有頭 沒有身子。。。


你貼身馬仔被人處死了,你重權在握,能不報復?但是慈禧不但沒有報復,還嘉獎了沈寶幀,說明慈禧的胸襟遠在一般人之上。

慈溪作為一個文化程度不高的人,能在一個男權社會掌權幾十年,其實她又很多過人之處。並不是很多人覺得會耍權術那麼簡單。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