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感=現狀-慾望


是因為人們想要的越來越多!

聖經說:人生來就是苦的,苦的根源在於種種慾望。

怎麼辦?所以又主張滅欲!

降低一點對生活對他人包括對配偶和孩子的期待,或許會好些吧


因為你的需求越來越多了,要求越來越高了!想要幸福感高一些,要麼努力改變自身現狀,要麼就調整好自己的心態,做好定位!


網路的快速發展,讓更多人想去了解外面的生活,對外面的生活充滿了期待與好奇!現在的我們再也沒有父母和爺爺奶奶那個時代的幸福,現在的人再也滿足不了當下的生活,對物質的追求遠遠超過了以前!舉個例子,在我父母那個年代,只有過年的時候才能喫上大米白麪,平時都喫苞米茬,我想那個時候能喫上大米也就是幸福,而如今呢,很多人都已經不屑於喫大米,生活品質的提高,所以導致人的慾望越來越大,所以我們面臨的幸福感才會越來越低!終其原因,隨著時代的飛速發展,人的慾望越來越大導致的,越來越無法滿足人的慾望


一,是隨著物質生活的不斷提高,人性弱點中的私慾和貪慾開始越來越

膨脹。上世紀六,七十年代,能喫飽穿暖就是幸福,能喫上細糧就是幸福。八,九十年代,能在農村翻蓋一下房舍,能買一輛摩托車就是幸福。這樣的幸福簡單,單純。現如今呢,人們要的幸福是住樓房,開轎車,存票子,住院錢夠花,孩子上名校,工作錢多活少離家近,旅行還得事稱心……太多,太複雜,也太急躁。以現在的國家經濟狀態,咱們個人的綜合能力,根本還不足以支撐這想要的所有幸福。所以,人們一時得不到,滿足不了幸福感。

二,幸福與否原於攀比的對象。過去,人們的活動半徑小,大部分人僅限於本村,本鄉,本縣。視野也並不那麼開闊,所攀比的也只是本鄉本土的人士,大家差距也不是太大,自然心裡沒有那麼大的落差。但現如今人們全國各地,甚至海外,活動半徑無限沿伸。所攀比的也俱是能人,富人,心裡就會產生巨大的不平衡。他們不知道人家背後的付出與背景,或許,根本不是一個量級的。這樣的攀比,只會帶來心裡的巨大落差,巨大不平衡,自然原有的那一點滿足感也蕩然無存,沒有了滿足感,幸福感也就不存在了。


因為這世界物慾橫流


幸福感,是由你自己感覺出來的,有時候它是物質上的滿足,讓你感覺幸福。有的時候,是親人的關心,愛人的呵護。當你被愛時,就會開心,當你被誇獎時,會開心。如果你感覺不到幸福,也不妨走出去看看,外面的世界很寬廣。一草一木,一花一果。它們都在努力的生活著。幸福有時候只是還沒來,它不會消失的。


幸福感是相對的,不是特定的。

沒喫過苦怎知道甜,沒有痛苦哪來的幸福。

用我爸的話來說就是「餓你幾天就好了」,也就是說餓你三五天你喫口大米飯都能把你幸福死。

我有興體會過一個人生病,一個人掛號,一個人交費,一個人住院,一個人手術,當你一切都好了以後,我發現能正常喫飯、睡覺、走路、上班原來是這麼幸福的一件事。


因為你要的越來越多


因為期待值越來越高


貪心和不知足是常態,得到後不珍惜時常發生,年紀越大心眼越小,喜歡在小事上斤斤計較


因為你不滿足,你不再為衣食擔憂,轉而向跟大更難以實現的慾望奔去。對此,我只想說:餓了的時候食物真的很好喫,溫暖的被窩很舒服。


因為慾望越來越多


因為鬆了


上了小學,混了六年派位上了市直屬初中

初中和小學真是一道坎,瞬間讓人清醒了來

前期總想著上了高中會輕鬆,平時也有關注高考學子們的壓力山大

迷迷糊糊上了二流高中,又是新的天地

幾乎沒有人會管學生除非惹了大事,每個人都在學,自己不會的別人會,自己的不會的別人還會

第一次感覺同時間內沒有學習感覺到了虧,畢竟我在喫飯睡覺的時候,那羣讓人又愛又恨的學子為了未來而奮鬥

沒有說高中輕鬆下來

輕飄飄的高考完,成了家裡唯一一個上了本科的人

大學,不過是讓奮發努力從高中想要考大學的人,確實證明有能力可以上大學

(部分虛構)

幸福從何而來,我想就是想要的未來可以觸手可及,僅此而已又悲哀不已


因為越來越沒有沉浸感,現在人做著a想著b,其實沒有真正擁有任何一個時刻,短視頻更是把人的思維撥動的到處飄忽不定!沒有真的體驗感,對每個時刻每個事物!


小時候想要玩具就去買了,長大後想要汽車就不容易買了。


高峯體驗之後遺症


因為你需要的滿足程度不一樣了


快樂建立在別人的痛苦之上。

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

現如今,各種短視頻平臺噴薄而出,我們可以時刻關注到別人分享的生活狀態、生活質量。大數據時代,你對什麼感興趣,就推這一部分內容給你。而人們感興趣的要麼是自己正想去做的,想去了解的;要麼是比自己生活水平高的,嚮往的。

看得越多,慾望越大。而自己本身實力有限,達不到那麼高的層次。時間用來刷小視頻了,看書的時間就少了,沒有拿知識去充盈自己的精神庫,則做不到坦然處之。所以越是得不到,越想得到;越想得到,越是得不到,往複循環,幸福感就越來越低。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