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認為有可能改變,但需要經過相當長的時間,雖然這麼說,但我是沒有信心的。因為這和現在統治階級的政策和做法關係不大。種姓制度,是深深烙印在印度人血液裏的。

印度種姓制度源於印度教,又稱瓦爾納制度,是在後期吠陀時代形成的,具有3000多年歷史。這一制度將人分為4個等級,即婆羅門、剎帝利、吠舍、首陀羅。它是古代世界最典型、最森嚴的等級制度,並且種姓制度下的各等級世代相襲。四個等級在地位、權利、職業、義務等方面有嚴格的規定:

第一等級婆羅門主要是僧侶貴族,擁有解釋宗教經典和祭神的特權以及享受奉獻的權利,主教育,受眾剎帝利,負責壟斷文化教育和報道農時季節以及宗教話語解釋權;

第二等級剎帝利是軍事貴族和行政貴族,婆羅門思想的受眾,他們擁有徵收各種賦稅的特權,主政軍,負責守護婆羅門階層生生世世;

第三等級吠舍是普通雅利安人,政治上沒有特權,必須以佈施和納稅的形式來供養前兩個等級,主商業;

第四等級首陀羅絕大多數是被征服的土著居民,屬於非雅利安人,由伺候用餐、做飯的高級傭人和工匠組成,是人口最多的種姓。被認為低賤的職業。

除四大種姓外,還有一種被排除在種姓外的人,即所謂"不可接受的賤民",又稱"達利特"。他們社會地位最低,最受歧視。種姓世襲,不易更改。

各種姓之間的登記森嚴程度是令人髮指的。在印度人的思維中,如果等級高的種姓和等級低的種姓接觸,被認為會被污染,是不可接受的。我聽說過的最奇特的是,如果高等級種姓的人的影子和低種姓人的影子有重疊,也會被認為被污染,不可接受。更不要說是高等級種姓的人走路踩在了低種姓人走過的腳印上了。

有人說,這是歷史上印度,現在哪還有這種情況。從法律上說,的確是有改變的。1947年印度獨立後,憲法第15條規定:「任何人不得因種姓、宗教、出生地而受歧視」;第17條明文規定廢除「不可接觸制」。

為了保證低種姓人和賤民的教育和求職權力,印度還實施了著名的「保留政策」,不僅在議會兩院為他們保留了一定比例的席位,而且在所有政府機構和國營企業中為他們保留高達27%的名額。另外,還給低種姓出生的學生一定比例的升學名額。在今天,印度人的身份記錄裏不再有任何關於種姓的記載。

儘管自印度獨立以後,廢除了種姓制度,印度憲法明文規定不準階級歧視,但是種姓制度對今天的印度社會特別是印度農村仍然保留著巨大的影響。

種姓層級最高的婆羅門不及人口的4%,卻佔有七成的司法權及接近半數的國會席次。就算在天災時,賤民亦飽受歧視,得不到最基本的援助。如在2008年8月,印度比哈爾邦的阿拉里亞發生水災,然而由於阿拉里亞為賤民的集中地,災民得不到地方政府的任何協助,令大量災民死於水災當中。

印度南部克勒拉邦遭遇了百年不遇的洪災,一個擁有17個人口的最高種姓家庭,被洪水圍困,然後有漁民自願幫忙救人,但在得知漁民是基督徒(低種姓)後,他們竟然拒絕上船,並揮手讓他們離開;又在圍困了五個小時後,漁民折返再次準備救人,但高種姓家庭卻表示,上船可以,但是漁民不可以碰他們。

大家看了之後可能感覺都是一樣的「你怎麼不去死啊」,但冷靜,印度特色,污了您的心情就不好了。

不過,我還是要再舉個例子,在印度的學校校服被分為兩種,高種姓穿白色衣服,低種姓穿藍色校服。印度的低種姓學生在學校的時候就會受到不公正的待遇,只要是低種姓坐過的凳子,有的同學就會說需要清洗煙燻消毒後其他人才能坐,而這樣的事情竟然還是發生在大學的校園裡;穿低種姓的校服去買酸奶,有的營業員會故意的把酸奶倒在學生的身上,這樣會引來蒼蠅發臭,因為有宗教規定某些種姓人就應該穿發臭的衣服。

覺得不可思議的人,可以給大家做個不是很恰當的類比,1949年新中國成立至今70年,各種迷行是否依然還在廣大農村盛行?所以要改變印度的種姓制度,將有非常長的路要走,且步步荊棘。觸及到意識形態的事情...很難講,我只能說,希望能逐步改善,但對改變,信心不大。


印度的種姓問題,說的直白一點就是貧富差距,低種姓人口(首陀羅)絕大多數都是生活在社會最底層的人。只有改變了貧富差距,自然而然高種姓優勢也就改變了。舉個例子一個富三代的隔壁鄰居住著一個窮三代,那麼在富三代眼中自然是瞧不起窮三代,而窮三代自己也覺得跟富三代不是一個階級的人,這就照成了貧富階級。而印度幾百年來低種姓人口始終沒有在經濟上超越過高種姓人口,自然而然就產生了種姓階級。回到上述例子上,如果這個窮三代通過自己的奮鬥,過上了比富三代還要好的生活,經濟能力也好上數倍。那麼富三代那高高在上的頭顱還挺得住麼,誇你還來不及呢。

印度的種姓階級能不能被消除,就要看莫迪推出的工業化,印度製造能不能成功,只有給予低種姓人口充足的就業崗位,大量創造財富的機會,從而打破現有的階級固化,纔有可能打破種姓制度。

我們看看中國底層人的跨越階級的方式,第一可以通過刻苦讀書,高中狀元,大學讀完年薪百萬。

第二可以進城務工,然後做點小生意,然後生意做大,看看中國的改革開放造就了多少平民富豪,他們通過自己的努力打破了貧富階級,以前在村裡面被人瞧不起人人喊打的「二狗子」去城裡奮鬥幾年然後開著豪車載著白富美回村。這時候村裡人哪個敢看不起他?而這樣的事就時時刻刻發生在我們的周圍,所以中國人不敢瞧不窮人,說不定哪天自己就被這個「窮人」超越了。

所以在中國底層人民是有跨越階級機會的。所以中國很少看到各個階級的矛盾發生,因為你不清楚幾年後你的打工仔會不會成為你的老闆,你經常嘲笑的「二狗子」會不會成為村裡最靚的仔!

再看看印度,窮人完全沒有晉陞的空間,窮人的兒子永遠就是窮人,富人的兒子永遠是富人,那麼在高種姓人眼裡低種姓人就是低人一等,因為這個事實從來沒有改變過。

PS:總結概括一句話,我一個比你有本事,賺錢比你多的人你有什麼資格看不起我?


對於絕大多數人而言,30而立,也就是說到30歲的時候很多都定型了,比如觀念。這一點很多農村出來的人肯定印象極其深刻,自己的家長如同牛一樣,怎麼拉都不行,可謂油鹽不進。

這也註定了一點,社會的進步,尤其是觀唸的進步,往往需要淘汰老人。這一點很重要,非常重要,比如扶貧,扶貧最重要的是什麼?扶貧最重要的是孩子!因為孩子的觀念還沒有形成,他們的未來更具操作性。

回到種姓制度,當然可以改變,但這一是需要普及孩子的教育,二是要等待,如果印度有決心從根本上解決這個問題,有能力實施相關政策,而不是僅僅是法律上的一句P話,那麼從現在開始努力,50年內就可以有質變。

當然印度政府的決心要打個問號,其執行力也要打個問號。


肯定會。

方法也不是革命,印度人自己拍的各種自媒體紀錄片已經說明瞭這點。即越發達生活節奏越快的人越不在乎種姓,反之越在乎。

只要印度城鎮化率高和工業基礎達到了,自然而然沒有人在乎種姓了


有沒有可能?

我只能說everything is possible

但是說實話很難,中國幾千年的帝制之所以能被根本性顛覆,中國的奴性被去除,男女平等,社會階級顛覆,這都是因為中國經歷了太多戰爭,歷史傳承因此斷層了,再經歷文化大革命,可謂大家都是一窮二白,共產黨的領導,提倡的是人人平等,婦女能頂半邊天,這種主流價值觀的提倡,人民的意識是完全顛覆,再加上教育的跟進,從小學習,文化普及率高,孩子都是接受的新思想,這麼幾代下來,我們也就是看看電影電視劇才能知道以前的人是啥樣,在我們身上是找不到奴性,和封建社會的影子

印度是什麼情況,儘管被英國殖民,仍然保留了印度的種姓,英國離開,印度人完美接手,一切都沒有變,統治階級仍然是高種姓人。低種姓人普遍接受教育很少,拿什麼去抵抗,宗教意識很強,樂於接受現狀。所以印度人要改變,要靠高種姓人來否定自己,雖然印度也在改變,但是很難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