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思考到一個問題,林肯解放黑奴的目的是什麼,我個人認為一個人做一件事總得有個目的,比如林肯解放黑奴這件事,比如善心大發,又或者利益問題。我通過網上查閱到幾點,第一,大概是林肯藉機宣稱自己要解放黑奴這一觀點,纔得到大量人們認可他總統的任選,當了總統後自然要自圓其說解放黑奴。第二,黑奴影響了南北方勞動力與經濟與政治問題(這個我瞭解得比較模糊),初中歷史書上寫的是因為政治問題,國家因為黑奴這件事而分裂。假如有一個白人在黑人面是要高一等的,並且能夠擁有大量黑人當做奴隸,很難有什麼理由讓他廢棄這個當奴隸主的機會。所以我百思不得其解。那麼擁護他的那些人又是於何種目的。


謝邀。

黑奴問題牽涉到美國歷史包括政治、文化、經濟等多方面的原因,因而僅根據目前學界一些相關研究,提供一下拙見,由於為了完整闡述觀點,所以回答可能會有些冗長,望見諒。

美國在建國之初,其實便已經存在對待黑奴態度的分歧,比如華盛頓、傑斐遜等開過元勛都明確表明過反對奴隸制,而以新英格蘭地區為中心的部分州及一些其他州同樣秉持反對奴隸制的態度,然而在美國建國初期,首要的矛盾是如何建立一個統一而穩定的聯邦政府,因而在制憲時雙方進行了一定的妥協,而這個妥協可見於美國憲法一條第第二款及第九款中,即:

眾議院人數和直接稅稅額均應按本聯邦所轄各州的人口比例分配於各州,各州人口數目指自由人總數加上所有其他人口(other persons)的3/5。

第二款,兩個信息,其一,其他所有人口主要便指當時美國國內的「黑人」。

其二,參議院人數基於各州人口數的比例產生,即人口越多,州便可在參議院中獲得更多的席位,而對於蓄奴州而言,沒有公民權及選舉權的黑人為其輕鬆擴大了其人口數(儘管有3/5規則作為平衡),增加了其參議員的數量。這對於非蓄奴州而言是可見的不公平。

對於現有任何一州所認為的應準其移民或入境的人(such persons),在一八〇八年以前,國會不得加以禁止,但可以對入境者課稅,惟以每人不超過十美元為限。

第九款,準許「移民或入境的人」,同樣主要指「黑人」。

我們可以看到,在上述表述中,對於黑人的用詞是極其隱晦的,反奴隸制派在其中預留了通過司法解釋改變奴隸制的可能,但同樣,也為奴隸制的大行其道開了方便之門。

而另一方面,美國憲法同樣奉行一套核心原則,即「各州自決」(第四條),即美國聯邦政府無權幹預地方州的正常行政以及司法事務,否則便是違憲。因而,依照這個原則,聯邦政府是無權幹預蓄奴州對於奴隸的政策的。正因為憲法對奴隸制的包庇,與各州自決的基本原則,奴隸制從立憲前的單純的觀點/制度問題,成為了一個嚴肅的 政治問題


回到內戰前。

在經濟上,開始時美國工業落後,為保護北方州民族工業,聯邦政府實施高關稅以構築保護壁壘,南方州由於這種貿易保護政策,承受了大量的國際貿易報復,種植園經濟替工業經濟承擔了不必要的損失。而由於工業的發展與擴張遠超種植園經濟,其擴張過程中又需要大量的土地(新加入美國版圖的州的土地歸屬權問題)、原料(同歸屬權)、以及人力(南方蓄奴州禁錮了大量的黑人勞工),這些都與蓄奴州的利益相衝突,因而雙方在經濟上產生了矛盾。這些經濟利益演變為了政治上的爭端與訴求,雙方都希望把控國會與總統席位,維護自己的利益。

在政治方面,蓄奴州和自由州的矛盾自建國後便始終沒有停息,並演變為了兩股政治勢力的激烈的政治衝突。其中比較註明的便是《密蘇裏妥協案》,當時美國內部參議院中自由州與蓄奴州勢力剛好形成人數上的平衡,因而在1820年密蘇裏州加入聯邦時,雙方就新州密蘇裏州究竟屬於蓄奴州還是屬於自由州進行了激烈的討論(依照之前提及的憲法第一條第二款,若密蘇裏州成為蓄奴州,則參議院勢力會倒向蓄奴州一方),最終以馬薩諸塞州劃出一個緬因州,作為自由州加入合眾國,而密蘇裏則作為蓄奴州加入合眾國為妥協。

此時,奴隸制早已經不僅僅是一個人權上的議題,而是作為一個南北方經濟、政治矛盾的集合點

建國時沒被拔去的一顆釘子,此時被燒灼得滾燙,成為了烙在血肉裏的鐵,痛卻難以下手。這個問題,打個不恰當的比方,就像tw問題一樣,只要可以,沒有人願意硬著頭皮咬著牙強行把它拔出來。


再談到林肯,林肯作為共和黨總統,其較當時的共和黨激進派而言,是相對保守的一個人(相較於另一位共和黨候選人賽華得,其正因為激進的廢奴思想而被擔憂會影響中間選民對其的支持,故一定程度上幫助林肯取得了黨內的席位),其擁有著堅決的廢奴主義思想,但是從之後的政治手腕來看,其應更願意通過改良的方式來逐步實現廢奴的目的。

然而,在這矛盾激化的時間點上,共和黨人林肯的上臺,對蓄奴州則像是天大的噩耗,南方州以「聯邦政府幹涉各州自決權」為名退出聯邦,其理由是合眾國建立的基礎是聯邦政府需要保障各州的權益不收侵犯,而如果脫離了這個基礎,任何州都有權脫離聯邦。他們認為,共和黨對於奴隸制的干涉,侵犯了「州權自決」的原則

共和黨則認為制定憲法,是 基於承認一個完整的聯邦的基礎上 的,因而任何州都無權脫離聯邦。

雙方都認為對方違憲,而違憲的根源,某種程度上可以說就是 奴隸制 所導致的。


林肯最初是並不想直面奴隸制這個問題的,因為在他看來,核心問題是如何儘快平息動亂,而維持一個完整的聯邦。而在部分蓄奴州看來,這次戰爭也並非是一次奴隸制戰爭,而是一場政治理念的衝突,因而他們是站在共和黨一邊,對抗脫離聯邦的南方州的。這時,林肯如果直接宣佈廢除奴隸制,無疑是為自己和北方樹敵。

另一方面,也有許多人認為,這場戰爭真的只是小打小鬧,應該很快就能結束,因而甚至有去戰場觀光的......(列車炮、連發步槍、加特林的小範圍使用,結果內戰成了人類史上最血腥的戰爭之一......)

結果就是北方東部戰線潰敗,局勢陷入被動,直到這時,黑奴的問題最終被提上了議程。解放黑奴從戰略意義上,對北方有幾點好處:1.慫恿南方黑人叛逃,破壞南方的經濟,摧毀南方的後方;2.補充我方有生力量;3.取得一個大義上的名分。同時,林肯也開始逐漸意識到了,奴隸製成為了自己無法繞開的一個問題,無論是經濟發展的需要,還是出於人生而平等的原則,其都必須做出這個決斷。

在這場戰爭中,為了 儘快結束戰爭,維護聯邦的統一 ,這是林肯自戰爭開始便保持的立場,因為 一旦南方勝利,美國就勢必走上分裂的道路 ,而這對發展起步的美國,是極為不利的

因而我覺得評判林肯需要從兩方面來評判,一方面作為一個人,其是明確的,出於人生而平等的理念,堅決反對奴隸制的(在其成為政治家之前其便表露過其態度,因而我反對部分答案認為林肯僅僅是出於利益考量);一方面作為一個政治家,為了戰爭的勝利和聯邦的利益,最開始為了爭取中間州的支持而並未提出解放黑奴,而為了贏得戰爭為了聯邦的利益其又高舉了廢奴的大旗。

前者是其作為一個人令人欽佩之處,後者是其作為一個總統令人欽佩之處。


最後做幾點補充:

  1. 題主關於一個可以奴役別人的人為何會選擇不去奴役別人,這其實是一個關乎為人價值觀的問題。林肯是一個擁護人生而平等思想的人,這應與新英格蘭地區的清教信仰歷史有關,關於這個問題我並沒有關注美國宗派的歷史,故僅能做個簡單的說明。

2. 林肯並沒有真正解決美國的奴隸制問題, 或者說其僅僅解決了名義上的「奴隸制」問題,也因而在之後數十年的時間裡,許多黑人仍沒有改變被「奴役」和「差別對待」的命運,也因而之後會有民權運動,會有馬丁路德金,因而黑人問題至今仍是美國的敏感議題。

如果對這段歷史感興趣,歡迎參看北大王希教授的《原則與妥協:美國憲法的精神與實踐》,以及埃裏克.方納教授的《烈火中的考驗》(應該已經有中譯本了)。


林肯究竟是要聯邦還是要廢奴

駁斥一個流傳甚廣、甚至被編入中國教科書的謠言

小組

「我在這場鬥爭中的最高目標是拯救聯邦,既不是保全奴隸制,也不是摧毀奴隸制,如果我能夠拯救聯邦而不解放任何一個奴隸,我願意這樣做;如果為了拯救聯邦,而要解放所有的奴隸,我願意這樣做;如果為了拯救聯邦需要解放這一部分奴隸而保留一部分,我也願意這樣做。」

很多人以這三句半的話,做出林肯不想廢除奴隸制、正義的廢奴戰爭不是廢奴戰爭的錯誤結論。

這些人只看到這三句半,只知道這三句半,除了這三句半,這些人什麼也不知道。得出這種徹底錯誤的結論,正是因為只看了整體中的片段,這是典型的斷章取義。可悲的是,這些人還不知道自己是斷章取義,以為自己得了真理。

林肯這段話還有下半句,那就是:

「我在此的發言是根據我對政府的職責來說明目標的,如果按照我的個人意願,就像我經常表達的,那就是任何地方的任何人都應該得到自由。」

以林肯的個人意願來說,他希望解放任何被奴役的人。但是林肯不是獨裁者,美國也不是一人說了算的專制獨裁國家。廢除奴隸制,具體操作還需要林肯去努力,遊說國民和代表,軍隊打勝仗,聯邦倖存下來,國會去投票,才能最終實現廢除奴隸制的偉業。這纔是真實環境中的政治,真實歷史中的真相。

最後,林肯嘔心瀝血廢除了萬惡的奴隸制,並且為此獻出了他的生命;百萬聯邦軍浴血奮戰,才贏得了正義和真理的輝煌勝利。

不要管中窺豹,只看了個小黑點,就急著大聲嚷嚷形態優雅色澤美麗的豹子整個就是一個大黑點,結果可恥的污衊了真理,自己還不知道。

林肯很早的時候就說過,如果奴隸制不是錯的,那世界上就沒有錯誤可言了。

林肯究竟是不是廢奴主義者

日記 主頁 小組

也許我應該把林肯從廢奴主義者的名單中除名。

要說除名,首先得清楚林肯是不是在廢奴主義者的名單裏。 如果本來就不在,那就無從談起除名了。而要弄清楚林肯是不是在廢奴主義者的名單裏,就得弄明白什麼是廢奴主義者。

廢奴主義者(Abolitionist)?

www.douban.com

廢奴主義者是什麼?我們看看廢奴主義者在成立美利堅反奴隸制協會的時候自己怎麼說的吧:

……提高有色人種的地位是我們對上帝和良知的義務……這個國家必須立刻懺悔,讓受壓迫的人得到自由,讓他們享有一切別人享有的權利和特權……不應向奴隸主做任何補償,因為奴隸制是一種犯罪。如果有補償,也應該給予奴隸……我們會盡一切努力,推翻奴隸制這個在地球上被目睹過的最致命的詛咒。

事實上廢奴主義者就是那麼乾的,不論是加里森,塔潘,還是老布朗。

這些思想和話語,林肯有說過或贊同過嗎?沒有。不止沒有過,林肯反而還嘗試過一些廢奴主義者抵觸的方案。

一個人是不是廢奴主義者,不能僅憑他自己的一面之詞,也不能靠其他人猜測。我們要看證據,我們要看言行一致。但是反過來,我們也得看他是不是自稱廢奴主義者,還有廢奴主義者承不承認他是其中的一份子。

從所有這些方面來考量,林肯都不是廢奴主義者。林肯從來沒有自稱廢奴主義者,廢奴主義者也從來沒有認為林肯是他們的一份子。廢奴主義領袖加里森甚至屢次攻擊林肯的政策方案。

為了駁斥一些人對林肯的污化,我曾經無奈地把林肯說成廢奴主義者。從更寬泛的角度來說,儘管林肯從來沒自稱廢奴主義者,但是他對廢除奴隸制的贊成實際上不比公開的廢奴主義者更少。但是林肯的職務註定了他不可能公開表達這種想法,歷史只能通過憲法第十三修正案來證明林肯與廢奴主義的密切聯繫。

wiki上有個美利堅廢奴主義者名單(Category:American abolitionists),不只是亞伯拉罕·林肯在列,詹姆斯·萊恩都在列,依據是什麼,人家沒寫。我覺得人們應該更精確的使用廢奴主義者這個詞。我們必須承認林肯與廢奴主義者一樣崇高地投身反奴隸制事業,但也要指出他不是廢奴主義者這個事實。

麥克弗森認為,就美利堅合眾國而言(言外之意,這個詞在世界上大概有很多種意思,也有很多種解釋),廢奴主義者指要求即刻無條件徹底廢除奴隸制的人,十八世紀主張逐步解放奴隸的人,十九世紀只宣稱反對奴隸制的人(比如林肯),都不屬於廢奴主義者。


謝邀。

簡單來說,目的是打贏南北戰爭。

儘管林肯發布了舉世聞名的《解放黑人奴隸宣言》,但他其實解放的是北方已經自由的黑人,而並沒有真正解放南方的黑奴。

1863年正值內戰的中期,兩方交戰正酣。林肯對奴隸制的看法是矛盾的,以至於他並不想把這個問題當做他任期內的重點。但是得民心者得天下,解放黑奴既可以凝聚北方的力量,又可以在南方內部製造混亂。具體如下:

一、北方的黑人在打贏內戰的貢獻上其實並不小。以前的黑人大多因為北方廢奴才去到北方,對政治和意識形態並不感興趣,在工廠打打工、能勉強度日就行了。林肯發布《解放黑奴宣言》無疑給了黑人一個強有力的信號:林肯總統站在我們這邊。那必然放下手中的工作,為了以後永遠的自由去戰鬥。北方由此獲得了這樣一股強有力的力量。

二、南方的黑奴在奴隸主的壓迫下生存,因為沒有足夠的支持和團結的力量,一直敢怒不敢言。林肯這一做法將所有奴隸的心都連在了一起,讓他們得以擰成一股繩、集中發動起義去推翻奴隸主。這股凝聚起來的力量讓南方邦聯不得不抽出一部分人力物力財力去應對,相當於減輕了北方的負擔,為贏得內戰打下了基礎。

雖然林肯總統其實對這個問題無感,但是他的這一做法在很大程度上造就了美國的統一以及之後一百多年的發展昌盛。


因為解放黑奴的呼聲已經成為整個美國北方人民的主流思潮,在之前解放黑奴只是美國人中比較有覺悟的一部分的人的支流運動,雖然獲得了很多人的同情,但也有非常大的爭議。林肯之偉大正在於把握住了民眾的主流,太早民眾支持不足,反而分散聯邦軍的力量,太晚則對戰爭勝利與否沒有任何意義。


個人拙見,有問題勿噴,其實我看來的話原因有三,重要性按順序排列

1.黑奴制度與林肯政府代表的工商業資產階級的衝突;

從當時來看南方的奴隸主依靠大量黑奴在南方大量從事以棉花為主的商品種植業,以落後的人力採摘為主要勞動力,雖然對奴隸主來說黑奴的勞動力成本非常低,種植的產品利潤較高 。但當時的美國聯邦政府大多代表北方的工商業資產階級,黑奴這種廉價卻能大量持續生產棉織品的勞動力對北方工商業工廠裏的老闆來說,顯然是個麻煩的存在 ,而林肯政府正是北方工商業資產階級所支持的,並且當時北方已經順應潮流,發展了工業革命,而南方還在使用黑奴,這種低下的生產力在林肯眼裡極度不適合美國未來的發展 。因此,實際上,廢除黑奴其實是兩個利益集團的紛爭和時代潮流的發展,而不是某個人的聖母心。

2.阻止分裂

既然兩個利益集團的對立和矛盾以及產生,那麼似乎戰爭和分裂已經無法阻止了,那麼林肯所能做的就是先發制人,以正義的化身這一身份背景向南方那些企圖分裂的奴隸主集團宣戰,但戰爭一開始的走向並不理想,因為南方的奴隸主集團財大氣粗,比北方人更懂打仗,武器裝備更先進,並且受到了外國勢力的資助。北方軍隊節節敗退,林肯心生一計 ,發布著名的《解放宣言》,大量南方的黑奴投靠北方,當時黑奴數量差不多有三百多萬,不說這三百萬裏有多少軍隊數量,就算是生產勞動力,也能給北方提供不小的幫助,並且受到了國內外支持解放黑奴力量的援助,北方軍隊反敗為勝,統一了美國,解放了黑奴。

3.輿論導向,順應時代

全世界都沒幾個奴隸制封建國家了(那個亞洲的留辮子那個,我不是說你),歐洲都在搞資本主義民主革命,你一個老美打著自由民主的旗幟還在搞奴隸制,不搞笑嗎


其實這個問題在初高中歷史課本和考卷練習冊上經常出現,但是我就不按答題套路來回答了,就說說自己的膚淺看法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