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問全世界哪個國家,主流購車渠道是你所說,網上下單,送貨到家的?

汽車這玩意,屬於蘿蔔青菜各有所愛類型,不試駕一下根本做不了決定。

你去4S點,不也是挑顏色挑配置,然後等待提車。

難不成IPHONE還能讓你diy配置、顏色?


國內就保時捷 賓利 勞斯萊斯 法拉利 蘭博基尼 邁凱倫是這樣的。

平行進口車也這樣銷售,各種選裝包。


嚴格來說大多品牌買車都是像你說的這樣,只不過是經銷商完成了這一過程,而不是你,你直接去買了經銷商訂好的現車。

至於主機廠為什麼要你從經銷商那個中介那走一趟,而不是特斯拉一樣的直銷,主要是以下幾個原因:

1.分攤建店成本。汽貿公司加入一個品牌得給人家交加盟費,還得自費建店。建直營店是廠家自己花錢,哪個成本低高下立判。不建店肯定不行,總得有個地方展示你的產品吧。

2.更好打入基層市場。一個萬裏之外的主機廠,和你村裡的經銷商,哪個更能採用合適營銷手段打入當地消費者內部,是很明顯的。

3.更好實現價格歧視。對於大部分可替代性強的品牌,車型,價格是決定購買的主要因素。通過經銷商手下的當地銷售人員,能實現對接受程度高的人盡量賣高價,增加利潤。對接受程度低的人減少利潤,但至少也能賣出去賺一些。網上直營是做不到的。其他競爭對手稍微用一些價格歧視手段就能把你的客戶搶走。

其他還有分攤壓貨成本,渠道風險等等原因。但其實最主要是第三點。至於為什麼超高端品牌,特斯拉等採用允許直銷或只能直銷,主要是他們的品牌或產品可替代性很低(比如牛,馬,RR,此外連保時捷都不敢說自己可替代性很低)或是嚴重供不應求(看看特斯拉的交車週期,你不買有的是人買),他們沒有搞價格歧視的必要,價格稍微高點低點實際上對他們銷量影響是很小的。

所以未來,對絕大部分品牌,4S店,以及消費者與4S在買車時的鬥智鬥勇必將長期存在。除非使用大數據,讓你不用和銷售接觸,就能實現價格歧視 (其實阿里騰訊什麼的現在完全有能力做到,而且做的必然比真人銷售效果更好,效率更高。只是輿論問題不敢做,至少不敢大張旗鼓的做),不過這樣子,估計也夠讓人不爽的。

當然肯定有人會問,不搞價格歧視難道就不行嗎?還真不行,樹欲靜而風不止。假設兩車產品力,品牌價值等其他所有因素完全相等,對80%目標消費者,卡羅拉與軒逸可完全互相替代,兩個指導價都是10萬。假設兩個車型都搞,或都不搞直銷,那銷量應該約為50%-50%,但如果卡羅拉網上直銷,一口價十萬。軒逸的銷售人員對佔80%的立場不堅定,荷包緊張的客戶便宜3000,那結果會是約10%的客戶買了卡羅拉,90%的買了軒逸。由此可見,因為囚徒困境,卡羅拉肯定不會傻傻的自己去搞直銷。

同樣對企業的啟發就是,如果想實現銷售收入的最大化,除了把價格歧視使用到極致,最好的就是讓自己成為牛,馬,RR,特斯拉。但同時你的研發,生產,宣傳,品牌建設成本也會增加,所以總利潤倒不一定能最大化。

你這問題不對,比如保時捷中國就可以網上選顏色,一定車型還可以自己調配顏色……

你甚至可以選配車內內飾縫線的顏色。


特斯拉就是這樣,支付寶付款

以後會發展成這樣的吧,時間問題。

4s店就類似於小米之家這種存在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