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培育鑽石的效率越來越高,人們對培育鑽石的接受度也越來越高,那麼培育鑽石會不會使天然鑽石貶值呢?


不會,還是那句話,50年前出現了合成紅藍寶石。

現在紅藍寶石的價格依舊,合成紅藍寶石的價格區間在幾百塊/ct。

天然鑽與合成鑽的市場會發展成兩個平行的市場

互不干涉

詳情如下

https://zhuanlan.zhihu.com/p/41079945?

zhuanlan.zhihu.com圖標

合成鑽石成本下降,不會顯著令D-H色,1.00ct以上的天然鑽石貶值。

關於鑽石價格,應當注意幾個事實:

1,天然鑽石儲量比黃金稀少,獲取成本也比黃金高。網傳「鑽石儲量大於黃金」沒有可信來源。

2,鑽石有價值,也有使用價值。鑽石是光刻機必不可少的部件。最昂貴的合成鑽石克拉單價425萬元,且不用於首飾。

3,鑽石行業存在壟斷與霸王條款:看貨證制度。

4,鑽石價格高昂不僅是De Beers等巨頭壟斷、囤積原石造成的,還包括市場的其它環節層層加價。

5,鑽石的定價與克拉重量,凈度、顏色、切工、熒光等屬性有關。

6,當前的絕大多數合成鑽石與天然鑽石有明顯的區別和成熟的區別方法,網傳「合成鑽石與天然鑽石不能區別」是謠言。

以下展開詳細解釋:

1,鑽石探明儲量與產量都不如黃金,數據來源是金伯利進程官網,與我國的礦產勘查行業標準DZ/T0205-2002。

鑽石成本大揭祕(以下引自認為「鑽石是騙局」的一個回答)。

2016年,國際平均出口價125美元/克拉。根據BainCo的數據(下同),礦廠公佈的利潤大約為24%,換言之,每克拉成本大約100.8美元。(這裡暫不採用40美元/克拉的內部成本。)

切割打磨平均要損失50-60%重量,就按照最大損失率60%計算,1克拉需要消耗2.5克拉,即100.8×2.5×6.745=1699.74元人民幣。切割打磨的工本費深圳是300元/克拉,印度只要10美元(其他切割基地:比利時安特衛普、以色列特拉維夫、美國紐約的加工規格各有不同,這三個基地加工費更貴,主要加工更大的鑽石。鑒於更大規格鑽石的利潤率更加驚人,故其加工費依然只是總體成本的小部分),按照較貴的計算1699.74+300。這樣就得到1克拉成品鑽石的成本為:1999.74元人民幣。作者:知與未知鏈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0463089/answer/208163065

來源:知乎

按上述計算,並且注意到一克拉是五分之一克,所以2016年世界平均每克的成品鑽石成本接近一萬元(不區別鑽石分級,取平均值),現在的國際金價不過400多元每克。

有人說,鑽石儲量巨大。但實際上,鑽石探明儲量與產量都不如黃金。如果考慮全世界所有含金剛石0.0008克拉每噸以上的金伯利岩和鉀鎂煌斑岩,以及每立方米0.0003克拉以上的砂礦,則全世界約1600個金剛石礦總儲量約27億克拉,相關數據在金伯利進程官網可查,有各個成員國的年化數據。如果考慮經濟地質協會(SEG)宣稱俄羅斯寶石級隕擊鑽石儲量是世界其它地區總和的十倍,則天然寶石級金剛石基礎儲量約300億克拉,摺合60億克,即6000噸,全世界70億人,平均每個人能分約4.28克拉,不到一克。而全世界黃金儲量約17.5萬噸,平均每個人能分得約25克。

若論礦石邊界品位(根據DZ/T0205-2002),金伯利岩型金剛石礦牀每1250噸礦石出1克金剛石(無論是否寶石級)就算礦,相當於每噸礦石0.0008克。

金礦牀每1噸出1克金纔算礦,所以網傳「天然鑽石儲量大/產量大於黃金」是謠言。

因此,天然鑽石的稀少性,是勝過黃金的。應當注意:鑽石是寶石級金剛石。俄羅斯珀匹蓋隕石坑中,新聞報導金剛石儲量一萬億克拉,這其中絕大多數是工業金剛石,多呈細粒黑色不透明,不能算作寶石級的鑽石。無論何種礦產,有開採技術、經濟可行性的才能計入儲量,距地表100-200km的地幔中,鑽石雖然多,但不是人力能及,因此不計入儲量。類似地,南極地區因為開採成本過高,其中的各種礦物也不計入儲量。

合成鑽石低於10克拉時,成本一般比天然鑽石低。但合成鑽石的成本會隨合成鑽石顆粒增大而幾何數遞增,所以合成鑽石超過20克拉的產品屈指可數。

補充:

黃金可以用汞197衰變或汞198失去質子法人工合成,然而成本有當今金價的約15-30倍,且產品有軔致輻射。

馬克思原話意思是「金銀天然不是貨幣,貨幣天然是金銀」。

2,鑽石有價值,也有使用價值。

不考慮珠寶首飾,至少在工業上,金剛石可以應用於玻璃刀具、機牀刀具、壓砧、鑽頭、鋸片、鎢絲孔、金屬絲冷成型孔、物理天平刀口、水刀射流孔、導熱耐磨墊片、全反射稜鏡、耐磨鍍層、導熱鍍層、超硬部件製造,晶格摻雜的金剛石可用於光敏元件、熱敏元件、半導體、激光器等,有部分用光譜級鑽石製造的精密儀器部件,甚至比等重、相同凈度和顏色、3EX切工的首飾用天然鑽石還要昂貴。

應當注意的是,不是所有合成鑽石都有相同的用途。

所以,合成鑽石工藝進步有利於工業生產和人民生活。

另外,俄羅斯、美國、英國、法國、德國、泰國都有鑽石儲備。

世界最昂貴的合成鑽石克拉單價425萬元,其用途不是首飾,是衛星上的光學部件。其價格是卡地亞出售的D色IF克拉鑽價格的至少8倍。

3,鑽石行業存在壟斷與霸王條款。

De Beers等巨頭買斷大量鑽石原石產品囤積(20世紀初,De Beers囤積的原石最多時可達年產量90%,當前約30%),並只向全球不足100家看貨證持有者(目前全球85家,有四家僅提供合成鑽石看貨)或看貨證繼承者批量出售鑽石原石,不得提前看貨,不得挑選,不得講價,不得多買,分配哪批買哪批,不得直接轉賣整批原石,不得轉讓看貨證,每年有十次看貨機會。還有個不成文的規矩:不得拒絕購買,否則收回看貨證。

還有人說,鑽石價格高昂是De beers等鑽石巨頭炒作的結果,但De beers一家獨大已經是上世紀的事情,如今世界至少有四家經營鑽石的巨頭,除了De beers還有 Alrosa等。

4,鑽石價格高昂不僅是De Beers等巨頭壟斷、囤積原石造成的,還包括市場的其它環節層層加價。

目前,中國有De Beers看貨證的機構一共四家,包括周大福、周生生、Digico Holdings、六福珠寶。

如果其他商家要經營鑽石,就只能找有看貨證的商家買原石加工成的裸鑽或成品首飾,這必然導致鑽石成品在原石價格基礎上被加價出售。假設周大福用從De Beers那裡買的鑽石原石,加工為1.00克拉,D色IF級,3EX切工的鑽石,

那麼鑽石原石、琢磨加工、關稅成本約8萬元,加工首飾的金銀、金工、款式設計、技術專利費約5萬元,

再進入商場又有人工、租金成本攤下來約1萬元,

在周大福專櫃,這個鑽石做的戒指會被周大福標價20-30萬元。

如果與上述相同一個鑽石,由卡地亞製成首飾並標價,會標40-50萬元,但其中原石的成本還是隻有8萬元,

所以,不同品牌,同樣分級的鑽石首飾售價有差別,且售價遠高於原石成本。

這也就是為什麼鑽石首飾在專櫃、典當行回收價格遠低於專櫃售價,且跨店不認。

5,應注意的是,鑽石定價的4C分級是根據克拉重、顏色、切工、凈度差異。以克拉單價相差至少10美元視為不同,則鑽石克拉單價有至少21600個不同的標準。

鑽石的定價服從克拉溢價規則,指克拉單價在大於等於整數克拉或整數+0.5克拉時,克拉單價比略低於該整數克拉鑽石高約30%,或比略低於整數+0.5克拉高約20%的現象。例如:顏色、切工、凈度相同的1.99克拉、2.00克拉、2.51克拉的三顆鑽石,如果1.99克拉的克拉單價是5.0萬元,則2.00克拉者的克拉單價是6.5萬元,2.51克拉者的克拉單價是7.8萬元。一般情況下,天然鑽石才普遍適用克拉溢價規則,5克拉以上的合成鑽石纔有顯著克拉溢價。

合成鑽石原石低於15克拉時,成本一般比天然鑽石低。但合成鑽石的成本會隨合成鑽石顆粒增大而幾何數遞增,所以合成鑽石超過20克拉的產品屈指可數。當前,可以大量人工合成的多是不超過3克拉的晶體,而且其中絕大多數是用於研磨材料的細粒金剛石,粒徑不超過1毫米。

鑽石顏色,根據白到灰、棕、黃的漸變,分為D-Z色。論白度,D色為最佳,E色為其次,F再次……L、M、N較劣,十年前Z以後視為彩黃色,近五年來O-Z色也視為彩黃色鑽石。彩黃色鑽石定價總體低於白色系,但相比M、N略有上升。紅、綠、藍、紫色鑽石不適用D-Z顏色分級。近七年,白色鑽石的亞顯微包裹體(影響火彩,使鑽石呈透明、高凈度、乳白色內反射,俗稱奶)、熒光(影響火彩)、棕綠色調(俗稱咖、綠)也成為鑽石定價的不利因素。

切工以57或58刻面的標準圓鑽琢型較常見,要求對稱性優良,否則冠部不對稱,腰部偏厚或薄,亭部切歪、切淺或切深都將成為不利因素。標準圓鑽琢型出成率只有不到一半,因此超過10克拉的鑽石原石更多地考慮其它琢型,例如枕墊形、方形、祖母綠形、玫瑰形、梨形等,前述的佛形極其少見。凈度以FL、IF為最佳(10倍鏡下無瑕),其次是VVS1、VVS2(極微瑕,10倍鏡下不明顯),然後是VS1、VS2(微瑕,10倍鏡下略可見),再次是SI1,SI2,I1,I2,I3,肉眼可見。

相比之下,瑕疵越少的鑽石越罕見。

另外,4C分級是GIA(美國寶石研究院)首創,而不是網傳的「De Beers既當裁判又當運動員,制定了4C分級」。

有很多人說,因為鑽石就是碳,所以不值錢。這是隻區別元素,不區別物質相態與產出狀態的觀點。按照他們的邏輯,光刻機光柵用木炭也能做,鈔票就是紙。建議看看這兩個回答:

肥肥貓:如何應對「披薩不就是個大餅鋪點肉」、「壽司不就是放塊魚在米飯上」這種言論??www.zhihu.com?

www.zhihu.com圖標柔王丸:如何應對「披薩不就是個大餅鋪點肉」、「壽司不就是放塊魚在米飯上」這種言論??www.zhihu.com?

www.zhihu.com圖標
說鑽石價格高昂,也是籠統片面的說法。
當前95%以上的合成鑽石是HPHT法合成的細粒棕黃色粉末,絕大多數不用於珠寶,而是用於鑽頭、鋸片、拉絲模、研磨劑、機牀刀頭等所需的超硬材料。

6,合成鑽石與天然鑽石有區別。鑽石雖然可以大量人工合成,但是大量人工合成的多是不超過3克拉的晶體,而且其中絕大多數是用於研磨材料的細粒金剛石,粒徑不超過1毫米。

天然鑽石與合成鑽石的物理、化學性質,例如晶習、內應力、異常消光、紫外熒光、晶格摻雜、微量元素特徵具有明顯差異,絕大多數合成鑽石用放大鏡、紫外熒光、偏光片等加起來超不過一百塊的東西就可以看出來,在未琢磨時肉眼可辨,因此很容易分辨。這導致人工鑽石的定價方法不能等同於天然鑽石。

偏光儀,可以根據層狀異常消光分辨合成CVD鑽石。

天然鑽石在長波下可以有熒光,極少有合成CVD鑽石的短波紫外熒光或HPHT鑽石的沙漏狀熒光。

鑽石晶體的熒光。楊溢的視頻 · 166 播放楊溢:天然鑽石和人工鑽石的區別在哪裡??

www.zhihu.com圖標

天然工業鑽石,一克拉的晶體可能僅有不到五百元,但天然D色IF級的鑽石,一克拉的晶體去年價格約五萬元。如果合成鑽石也是D色IF級1.00克拉,那麼按新聞所述合成鑽石成本是天然鑽石價格六分之一算,依然有8300多元。可見合成高凈度高色級大克拉鑽石的成本,當前依然高昂。

類似地,合成紅寶石、藍寶石、祖母綠等在市場上早已出現,其用途主要在於工業生產與廉價裝飾品。工業方面,它們作為激光器、軸承、屏幕、濾光片等儀器部件的原材料。即使用於珠寶,合成寶石切割方式與天然寶石不同,包裹體特徵也不同,所以這些合成寶石可以區別,並未顯著影響天然寶石價格。天然紅寶石、藍寶石、祖母綠依然價格高昂。其中,合成祖母綠原石的價格甚至高於部分天然祖母綠原石

可見,其它寶石也出現過合成品,但天然寶石價格與合成寶石價格依舊是不同的。有部分合成品甚至貴過天然寶石。合成鑽石的成本會隨合成鑽石顆粒增大而幾何數遞增,所以合成鑽石超過20克拉的產品屈指可數。


關於「鑽石騙局」的考證:

如果鑽石真是儲量、產量巨大,那麼在計劃經濟時代,De Beers無法涉足我國市場,我國也根本沒有必要花那麼大力氣找金剛石礦,也不必花大力氣研究合成金剛石工藝,更不必制定金剛石工業品位0.0008克/噸礦石的行業標準。

知網上,地質學領域沒有一篇論文的結論是「鑽石儲量大於金」或者「鑽石是營銷騙局」。

注意到,即使是市場營銷領域的學術論文,也認為鑽石稀有。

事實是,鑽石騙局論/鑽石營銷綁定婚姻的說法僅存在於一些公眾號文章,國內外正規地質類學術期刊沒有一篇相關論文。即使是主題包含鑽石營銷的論文,也是認為鑽石稀缺的。

知網上,所有認為鑽石是騙局的文章均發表於鑽石騙局論微博2011年4月發布之後,且都沒有引用地質學論文、專著、調查報告數據。最下一篇是關於騙貸的新聞,與鑽石本身無關。
「鑽石騙局」出處,本身無任何數據支持。

最早提出「鑽石騙局論」的,是國內2011年4月郭去疾發布的一條沒有任何數據支撐的微博,而不是地質學領域的人士發表的學術文章或新聞報導。

圖中,「鑽石礦比銀礦還多」「鑽石燃點650°C」就是數據錯誤(空氣中1300°C也不能持續燃燒,下附視頻)。美國寶石學院縮寫GIA,不是GAI。

下列視頻中,右起第一為鑽石,右二、三為莫桑石,最左是立方氧化鋯。分別在2400°F(約1300°C)火焰下,暴露於空氣中灼燒約2分鐘。可以發現,莫桑石、立方氧化鋯灼燒後僅變色,質量減少很不明顯,鑽石灼燒後表面光澤變差,質量減少較明顯,但撤去火焰後並不會像網傳那樣在空氣中持續燃燒。

鑽石、莫桑石、立方氧化鋯在空氣中2400°F灼燒實驗。楊溢的視頻 · 2529 播放
認為鑽石儲量不稀少的人給出的數據25億克拉,注意到5克拉摺合一克,25億克拉摺合5億克,即500噸。

騙局論文章關於鑽石儲量的數據說法不統一。按照網傳的《騙了世界130多年的鑽石騙局》(烏鴉校尉)那篇文章所述的數據「世界人均20克拉鑽石(摺合4克)」,假設數據是真的(其實是誇大的),那麼又根據世界黃金資源量17.5萬噸,(我是研究金礦的,數據源於SEG),即70億人平均每人25克,按可採儲量5.4萬噸計算,則70億人平均每人可得7.7克黃金。顯然7.7&>4,就算上述文章數據為真,根據夾逼準則也能證明鑽石儲量小於黃金,更加稀缺,與騙局論者「鑽石比金/銀礦儲量還大」的結論相矛盾。


我的其它相關回答:

楊溢:什麼首飾沒升值空間??www.zhihu.com?

www.zhihu.com圖標楊溢:理論上是不是所有寶石都可以合成??www.zhihu.com?

www.zhihu.com圖標楊溢:寶石的碎石可以一起燒制從而變成一塊大寶石嗎??www.zhihu.com?

www.zhihu.com圖標楊溢:「伊丁石」是否為隕石??www.zhihu.com?

www.zhihu.com圖標楊溢:為什麼鑽石的價格那麼貴??www.zhihu.com?

www.zhihu.com圖標楊溢:有哪些珠寶上的事實,沒有一定珠寶知識的人不會相信??www.zhihu.com?

www.zhihu.com圖標楊溢:有哪些罕見稀有的寶石??www.zhihu.com?

www.zhihu.com圖標

回復前請先完整地閱讀答案至少一遍,注意審題。

長得像的東西,本質可以迥異。好比上圖的字,如果注意審題,那麼屌絲命運也能變成乕虺一樣威武;如果不注意審題,那麼乕虺那樣威武者的命運也能變成屌絲

所以,回復前請先審題。


  • 部分年化數據在金伯利進程官網可查,金伯利進程是聯合國推行的反對「衝突鑽石」的一項國際進程:http://www.casmsite.org/?from=singlemessage 。


不會。

這個問題 @楊溢 已經回答地非常詳細了,詳細到我不知道從什麼角度還能補充。

有人說,鑽石本來就沒有價值。

這怎麼說呢?人只要喫飽穿暖了,就會開始尋找其他樂趣,畫壁畫、撿石頭、仰望星空。有的變成了藝術,比如繪畫;有的變成了科學,比如天文;有的同時結合了科學和藝術,比如對好看的石頭進行礦物學分析和珠寶設計加工。

中國有句古話: 玉,石之美者。

一塊晶瑩剔透的、五光十色的、硬度超凡的石頭,即使是不喜歡珠寶的人,也不能否認鑽石是一種好看的石頭吧?如果中國自古是鑽石高產的國家,可能玉就不只是五德(潤澤以溫,仁之方也;鰓理自外,可以知中,義之方也;其聲舒揚,專以遠聞,智之方也;不橈而折,勇之方也;銳廉而不忮,絜之方也)了,可能還會有什麼「剛而不損,毅之方也」之類的說法。

可惜歷史沒有假設,中國的鑽石和彩色寶石實在是太少了,少到根本不能形成社會認同的文化體系。這就好比塔菲石,雖然稀有、昂貴,但是它少得大都數人都不認識,那就失去了市場流通性了。

一顆紫色塔菲石。

有人說,中國有玉文化,沒有鑽石文化,所以鑽石沒有文化底蘊。

呃……

中國古代關於鑽石的明確記載最早出現在晉代李軌的《晉泰使起居注》:「鹹寧三年,敦煌上送金剛,生金中,百淘不消,可以切玉,出天竺」。說明當時的鑽石(金剛石)是由印度(天竺)傳來的。

雖然叫金剛石,寫的也是切玉,但質量上乘的鑽石也被做成首飾。

東晉,嵌金剛石金指環,南京市博物館收藏。

這枚鑽石戒指距今已有1700多年的歷史,為我國目前已發現較早的鑽石戒指。指環金質,呈扁圓形,素麵無紋,直徑2.2釐米。我推測圈號大約相當於現在10號吧,不知道姑娘們戴著合不合適呢。指環上焊接方形鬥,長、寬各4毫米。鑲嵌在鬥內的金剛石為半個八面體,直徑1.5毫米。這枚戒指現存於南京市博物館。

鑽石這個詞,在清代纔出現,陳倫炯《海國聞見錄》中記載:「(小西洋)……以金為幣,鑽石為寶。」

清,圓形明亮型切割鑽石,故宮博物院收藏。

故宮博物院收藏兩枚較大的鑽石,一枚直徑1.62釐米,厚0.98釐米,重16.3克拉;一枚直徑1.43釐米,厚0.82釐米,重10.3克拉。除此之外,故宮博物院還藏有鑽石戒指、各種鑲嵌鑽石的精美器物,可見鑽石在清廷珠寶中佔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清,白金鑲鑽石戒指,徑1.7釐米,面長3.85釐米,鑽石重5.58克拉。故宮博物院收藏。
金嵌琺琅、鑽石天牛表,瑞士,19世紀,天牛長4.1釐米,表徑1釐米。故宮博物院收藏。
銅鍍金鑲珠鑽石如意表,18世紀,如意長45釐米。如意部分由廣州製造,表部分由英國製造。故宮博物院收藏。
金燒藍鑲鑽石寶石絨鞘匕首,清乾隆,通長35.8釐米。故宮博物院收藏。

18世紀以前,印度是鑽石無可取代的產地,古代的著名鑽石几乎全部產自印度。

攝政王鑽石,盧浮宮收藏。

1698年攝政王鑽石被發現於印度科魯爾礦,原石410克拉,最終成品140.64克拉,是一顆無瑕級完美鑽石。它至高無上,又顛沛流離。1722年路易十五加冕典禮上,攝政王鑽石就被鑲嵌在王冠上。拿破崙一世對它愛不釋手,把它鑲嵌在佩劍的劍柄之上,每日愛撫。拿破崙三世結婚時把它鑲嵌在歐仁妮皇后的新冠冕上。1945年,攝政王鑽石被收入盧浮宮。

在歐洲王冠、冠冕、寶劍、權杖等等象徵權力和財富的物品上,鑲嵌鑽石都是必不可少的。

維多利亞女王為自己加冕打造的大英帝國王冠。

維多利亞女王佩戴時王冠底部正中是史都華藍寶石,內襯為藍色天鵝絨帽,鑲嵌了4粒紅寶石,11粒祖母綠,16粒藍寶石,227粒珍珠和超過2800粒大大小小的鑽石。正中的紅色寶石是重約170克拉的「黑王子尖晶石」。

大英帝國王冠。常在倫敦塔內展覽。

之後,瑪麗王后將大英帝國王冠當作結婚禮物送給了伊麗莎白二世,王冠被重新製作,將底部正中的鑽石改為317克拉的「庫裏南二號」,原來的史都華藍寶石被挪到了王冠背面。雖然我覺得藍寶石和王冠的色彩更配一些,但把藍寶石換成鑽石,足見歐洲王室對鑽石的推崇。

由於歐洲王室的推崇和大航海時代以來它們的世界影響力,鑽石的魅力很快在全球傳播開,影響直至今天。

所以很多人講中國沒有鑽石文化,這其實不對,中國只是沒有很多鑽石,別人送給咱們的鑽石,咱們的帝王將相也是非常喜歡的。有人喜歡就有價值,有帝王喜歡,就有大臣的追捧,也纔有各個階層文人的鐘情,然後纔有所謂的文化傳承。

列夫·託爾斯泰曾經寫過童話《七顆鑽石》,以鑽石來比喻人類的愛心與同情心。 以石喻人,託爾斯泰和孔子有異曲同工之美。

有人說,鑽石儲量極大,所以不值錢。

關於這一論斷, @楊溢 同學已經解釋地很清楚了,有理有據,我就不再贅述了。

培育鑽石會不會使天然鑽石貶值??

www.zhihu.com圖標

我國直到清晚期,纔在山東和湖南發現了鑽石礦牀。

我們的課本里寫著:中國鑽石主要產於遼寧瓦房店、山東蒙陰、湖南沅水。但是2002年前後,遼寧瓦房店金剛石開採已經基本結束;2009年後山東蒙陰金剛石產量和品質開始下降;近年來只有湖南沅水流域間歇性開採金剛石。

澳大利亞的阿蓋爾礦今年年底也要關了,礦產資源是不可再生的,終有用完的一天。

阿蓋爾粉色慶典。

有人又說,鑽石之所以賣的貴,是因為戴比爾斯的壟斷。

對,也不對。戴比爾斯壟斷鑽石行業是一百多年前的事情了,一百多年前中國還是大清朝呢,放到現在是不是有一點不合適?

目前鑽石行業最大的原石供應商大致有4家:戴比爾斯(DeBeers)、埃羅莎(Alrosa)、力拓(Rio Tinto)、多米尼昂(Dominion)。

曾經戴比爾斯一家獨大控制約90%的鑽石產量,但現在4家大鑽石公司總共出產大約75%的鑽石。除了它們還有眾多開採鑽石的小公司。

那麼礦產公司有沒有控制產量呢?答案是有。

比如今年因為疫情,尤其是美國作為第一大鑽石消費國,鑽石需求量下降很多,所以各個鑽石公司都有相應地調整鑽石的產量。調節產量是正常的經濟行為:需求下降,供給也下降;需求提高,供給也提高。這和疫情嚴重,加班加點增加口罩生產,疫情緩和,減少口罩生產,是一樣的道理。

也有些礦產公司被迫調整產量,比如疫情嚴重的礦區需要長期關閉,無法復工。

說到底還是供求關係決定產能和價格,而且決定方已經不再是企業,而是消費者。

鑽石公司控制鑽石價格的時代,早就過去了。

還有人說了,鑽石本身不值錢,值錢的是它的證書。

這種說法挺有意思,要不然你把鑽石給我,我把證書給你,我倒貼5塊錢,你樂意嗎?

讓我想到了買櫝還珠的故事。來源參考圖片署名,侵刪

我記得有人說,你自己是珠寶商,所以你希望鑽石漲價,你才這麼說的。

您真是高看我了,如果我希望它漲價,它就能漲價,我有這麼大能量我早就巴菲特了,我還用上班?

他還說,我們買合成鑽石,你賺不到錢了,動了你的蛋糕,所以你才這麼說。

不對。我們從業者在業內的渠道會比你一個消費者少嗎?別人賣合成鑽石我們也能賣,而且合成鑽石進入大眾市場剛剛沒幾年,正是紅利期,利潤比天然鑽石高得多,我賣合成鑽石更賺錢呀。

我是從業者,不代表我會說假話,相反正因為我懂珠寶,又是一個正直的人,我說的話才更可信,比那些看了一篇文章就敢信口雌黃的人說話可信得多。

知乎現在最大的問題就是太多人自以為是。

有一個關於高曉松的問題,有個答案是:如果你初次和高曉松交流,你會詫異於他的淵博知識以及對問題分析的透徹,直到他說到你擅長的領域。

這個答案得到了幾萬贊!大家都覺得有道理。你不懂的領域,就別亂說,虛心學習嘛。

可是到了自己身上,到了鑽石領域,就有一大票人冒出來:鑽石是騙局,是智商稅,你買就是傻,你賣就是壞!

啊……

有人說,鑽石本身是有價值的,但是它和愛情強行掛鉤,就不行了。

1477年,奧地利大公馬克西米連向心愛的女神勃艮第公國瑪麗公主求婚時,遞出了人類歷史上第一枚鑽戒。從此歐洲貴族求婚時保留了送戒指的習慣,漸漸變成了習俗。

人類史上的第一枚鑽戒。

1953年,約翰?F?肯尼迪送給妻子傑奎琳?布維爾一枚十分驚艷的戒指,這枚戒指上鑲嵌有2.88克拉鑽石和2.84克拉祖母綠。1962年這枚戒指重新做了設計和鑲嵌,增加了1.46克拉馬眼形鑽石和0.66克拉圓鑽。

1968年,奧納西斯將40克拉重的馬眼形Lesotho III鑽石送給傑西肯尼迪當做禮物。這枚珍貴的戒指傑西只佩戴過2次。1996年這枚L色VS2凈度鑽石的戒指被蘇富比拍賣,雖然估價只有50-60萬美元,最終成交價卻高達259萬美元。

可是求婚送戒指一定要送鑽戒嗎?當然不是。最著名的非鑽戒當屬英國查爾斯王子向黛安娜王菲求婚時,使用的一枚18克拉橢圓形藍寶石戒指,周圍鑲嵌14顆鑽石配石,這枚經典的藍寶石戒指後來成為英國王室的傳家寶之一。

我的一位朋友,他向女朋友求婚的時候,用的是一枚兩個人一起從戈壁灘撿來的戈壁瑪瑙做成的戒指。

還有一位攝影師朋友,用一個照相機造型的戒指求婚。

可是如果你沒有好的創意,不知道該送個什麼禮物,這個時候,一個鑽石商跟你說,哎呀,不如送鑽石吧,鑽石堅硬耐磨,象徵著永不消逝的愛情。

這不是挺好的選項嘛,你可以選,也可以不選。

法律並沒有規定你必須購買,何來騙局之說?

這就好像喫火鍋的時候,姑娘說,我怕上火我想喝一罐加多寶。這時候如果你說:你這是被廣告洗腦啦,上火這種說法完全沒有科學依據,加多寶的成分也不能提供XXXX,blabla……

是不是有點不解風情?

而且,一旦一個東西變成大眾化的選擇,它就一定不是最有創意的選擇。

我希望大家都能通過自己的創意讓愛人開心,但如果你實在想不出什麼更好的點子,或者愛人特別喜歡鑽石,這時候你可以選擇鑽石。

我看了很多知乎上關於求婚創意的回答,得出的答案是大部分男生不懂浪漫,甚至反感浪漫。也許因為中國自古沒有求婚的傳統,回答裏凈是女生的失望和沒關係就這麼的吧我要嫁的是這個人不是那些沒用的東西雖然我還是很想要。

哎。

哪怕像這種簡單的什麼都不需要準備的求婚也行呀,做一點讓愛人開心的事情,多美好啊。

下面來到正題了,合成鑽石會不會讓天然鑽石貶值?

有人說,合成鑽石和天然鑽石無法區分。也有人說,合成和天然的區別就是天然的瑕疵多。

不對。

鑒定的方法請看這裡。

合成鑽石和天然鑽石有什麼差別?如何區分??

www.zhihu.com圖標天然鑽石和人工鑽石的區別在哪裡??

www.zhihu.com圖標

有人說,合成鑽石和天然鑽石肉眼看是沒有區別的,都是心理作用沒有意義。

按照這個說法,那我覺得FL凈度和SI凈度也是沒有區別的,反正肉眼看不見,何必做分級呢?

有人說,鑽石最終會和鋁一樣,從象徵尊貴到一錢不值。

這顯然是不知道自然鋁單質比人工提純的鋁貴多少倍。

還有人說自然界沒有自然鋁單質。那麼請看下圖:

自然鋁單質,產地亞塞拜然。

自然鋁比提純鋁貴。紅寶石比合成紅寶石貴。水晶比合成水晶貴。就連不純的自然金,都比大品牌高純度高溢價加了工費的純金飾品要貴。

原因是,合成寶石和天然寶石雖然是一樣的元素,但卻是完全不同的兩種商品。

商品是用於交換的「勞動」產品。

一個是天然產出,通過礦工探索、發現、篩選得到的珍貴寶石,無論儲量是多少,天然的東西一定是越挖越少,最後越來越難發現質量好的或非常大的。

另一個是實驗室合成,通過技術革新和改進,培育出接近天然礦物成分的合成寶石,合成寶石一定是越合成越多,而且越來越大,越來越乾淨,顏色越來越艷麗。

供求關係影響市場價格,這是亙古不變的道理。合成鑽石的出現能不能影響天然鑽石的需求量?我認為會,但影響有限。

之前有一個問題,50分天然鑽石和1克拉合成鑽石,選哪個?

我會選50分天然鑽石。50分天然鑽石價位大約在一萬左右,這對於一個普通家庭可不是小數目。而摩爾定律在材料行業同樣適用,我們現在50分天然鑽石的購買力,現在能買1克拉合成鑽石,過一段時間後可能能買2克拉合成鑽石,再過一段時間可能能買3克拉。我不知道前幾年花了5000買莫桑石的朋友,看到現在莫桑石價格150,是個什麼心情。

如果一克拉合成鑽石價格和10分鑽石相當(300左右),那我覺得買合成鑽石挺划算,因為這個價位基本就是飾品,對飾品來說美觀度是唯一的考量。

但是對於高價位的珠寶來說,天然無處理,是最基本的要求。在珠寶藏家的概念裏,天然翡翠哪怕醜一點,也比C貨翡翠好;天然祖母綠哪怕醜一點,也比注有色油和合成的祖母綠好;同理,天然鑽石哪怕小一點,級別低一點,也勝過合成鑽石。

國內對天然無處理的要求往往更嚴格,很多人對優化也不認同,加熱紅寶石雖然價格低廉,但是銷路卻常常不如天然無燒紅寶石。

無燒鴿血紅戒指

我個人並不反感合成鑽石,相反,我作為材料學專業畢業的珠寶從業者,並沒有礦物地質學專業畢業的珠寶從業者那種對天然的執著,我很喜歡合成鑽石,但是如果讓我買合成鑽石,我會等其價格非常低之後,購買一些我根本買不起的天然鑽石(比如紅鑽、藍鑽)的替代品,比如顏色出眾的彩鑽,或者花少量的錢買1克拉2克拉的合成鑽石作為日常佩戴。但你讓我花較多的錢購買合成鑽石,在我明知道它可能用不了幾年就會大幅度降價的情況下,我不會購買。

所以對於合成鑽石,不是不買,而是等它價格降下來再買,耐心點,別著急。

紅鑽,我這輩子估計是買不起的,將來準備買個合成紅鑽

而對於普通消費者,會購買合成鑽石的人羣大體分兩種,一種是對天然珠寶沒有興趣,單純喜歡漂亮飾品的人羣;第二種是經濟能力尚不能購買自己喜歡的天然珠寶的人羣。這個人羣本來也很少購買天然鑽石,所以對原本的鑽石行業,不能造成什麼影響。

這和其他合成技術成熟的寶石品種(如紅藍寶、祖母綠、水晶)的市場是一樣的,合成和天然各有各的客戶羣體,互不影響。

所以長期來看,合成鑽石的影響力最多波及20分以下的小鑽石,對大鑽的影響可以說幾乎沒有。

中國已經是全球第二大鑽石消費國,但事實上在我國,黃金仍是主流,合成鑽石的出現則會大大降低佩戴鑽石(不論天然還是合成)的成本,從而吸引更多的人喜歡珠寶,喜歡首飾。

所以蛋糕會被越做越大,受眾會越來越多,而非合成鑽石分走天然鑽石的蛋糕。

Diamond Foundry做的純鑽石戒指

我是一個喜歡撿石頭的人。

行走在山川河流之間,從茫茫石海中,通過自己的地質學知識,撿到一塊獨特的亮晶晶的天然漂亮小石頭,這是多麼大的樂趣啊。

如果你說我研究合成鑽石的新技術,發現了新技術,或者製備了更獨特的大鑽石,作出了更有趣的設計,我還能有類似的樂趣感。

單純的工業化大生產作出幾百億克拉的鑽石,它的樂趣在哪裡呢?它太無趣了好吧!

圖片來源:知乎文章《人工合成鑽石只需兩三天,人造鑽石會取代天然鑽石嗎?》

「你必須只有內心豐富,才能擺脫這些生活表面的相似。」——王朔《致女兒書》

推薦一本好書吧。

7000年珠寶史京東¥ 63.30去購買?


隨著消費者學歷越來越高,商家們所講的故事越來越難以起到作用了,隨著不結婚的人越來越多,以及消費觀唸的轉變,消費鑽石的人羣本來就在下降,這和有沒有培育鑽石沒關係。培育鑽石的出現,只是個催化劑罷了,質量差的天然鑽肯定會受到衝擊,這是毋庸置疑的。但是那些收藏級產品應該沒問題的。

別動不動就把鑽石與愛情聯繫起來,這些都是營銷,能和愛情扯上邊的東西太多了,舉個例子:黃金是兩顆中子星碰撞的產物,兩顆中子星正好相對於深愛著的戀人,中子星本就是宇宙中的珍奇,而且還要在茫茫的宇宙中激情的相撞,那更是罕見中的罕見,正象徵著愛情的稀有和熾熱,它沉甸甸的重量,就如同誓言的沉重,它永不變色就如同愛情一樣萬能長青,我覺得黃金更難代表愛情。但黃金還需要營銷嗎?

講故事誰都會講,但是說著說著就把自己也洗腦了就有點悲哀了。


答案是不會的

雖然人工培育鑽石與天然鑽在外觀甚至加工過程中有很大的相似性,但未來的商業定位中,二者也是涇渭分明。

首先人工培育鑽石和天然鑽,在毛坯狀態下基本都是出口到印度進行加工切割,現在印度的鑽石加工產業在世界範圍內都是頗負盛名。在印度切割後的成品鑽會出口各國,進行首飾裝配加工,在這一點上,二者確實是一樣的。

接下來說說不一樣的,天然鑽現在有開採技術所能開採的總量顯然是有限的。而人工培育鑽石的產量相比而言可稱為無限,二者間在產量上的巨大區別,在能夠進行鑒定區別的前提下,也自然而然的會在價格上體現出區別。寶石級人工培育鑽石在市場上也已經銷售多年,影響其價格最直觀的就是鑒定證書的評級,各國鑒定公司都有人工培育鑽石的鑒定和簽發證書服務,在國際上,人工培育鑽石被稱為「實際室培育鑽石」(Laboratory Grown Diamond)。我國的國家標準,稱之為「合成鑽石」。也就是說,二者無論是產量、價格還是相關標準上,都已經被安排得明明白白,既不會,也不可能被混做一談。就像是養殖珍珠與天然珍珠的區別那樣,二者是共存共生、合作共贏的關係,而不會是刺刀見紅、你死我活的對立關係。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