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以最快的速度讀完了「那不勒斯四部曲」的最後一部《失蹤的孩子》,加上之前看的兩本和幾集美劇,算是也見證了兩個女孩一生的走向。

我想我們堅持看完這些書的原因之一是,特別想知道她們的終點在哪裡,讀完童年想知道她們中年怎麼樣,看完中年想知道她們結婚生子怎麼樣,於是讀到了壯年、老年,她們的一生,原來就這樣過去了。

因為我們對自己的未來不可預知,很多讀者包括我又感知到,在兩個主人公的故事裡看到了自己的影子,我們一面讀著她們,一面想著自己。

友情

莉拉和萊農的友情,在我們現在有些女孩兒眼裡,這哪叫什麼友情呢?也許在莉拉把萊農的娃娃弄丟之後,她們的友誼就到此結束了。更別提在小說裏她們互相對彼此有很深的意見,和故意刁難,和毫不留情愛上同一個人的尷尬。

但萊農無法不被莉拉吸引,帕斯卡來、恩佐、米凱萊都看到了莉拉身上的天賦,但只有我,憑藉著女孩見相近的心思和距離,不會想著佔有她,而和她一起面對生活的刁難。

這表現在,即使莉拉多不可理喻和胡鬧,不留情面又聰明的「挖苦」萊農時,萊農早已習慣,當萊農身患困境時,莉拉也能很慷慨的幫助她。在最危急的時候,她們是彼此最相信的人。

我們不該僅僅用「友情」就固定她們的關係,在現代人眼裡,友情表現得太簡單了,甚至有了一套規則。友情應該無話不說,友情應該不背叛,友情不會傷害對方、友情不會久久不聯繫、友情更不應該利用另一個人……

但莉拉和萊農打破了這些規則,她們會積極幫助,但也會歇斯底里的對抗,甚至連鎮上的一些人都說莉拉在利用萊農的地位,但萊農自始都認為,沒有莉拉,就沒有今後的她。

愛情

莉拉和萊農先後和一個男的,尼諾發展成情人關係。這個尼諾是徹頭徹尾的大渣男,他和莉拉在一起時,莉拉還是斯特凡諾的妻子,他和萊農決定在一起時,萊農是彼得羅的妻子,然後,他還是眾多年輕的年老的、富有的女人的情人。

「尼諾是「渣男」,逢迎任何女人,不錯過一切性交的機會,用愛情合理化自己的慾望,看上去要對所有人負責但實際上又對誰都不負責任,這些特點費蘭特在寫作中一點也沒有客氣,不過這並不是要貶低女人們愛情的意思,如果像莉拉那樣不被任何條框約束的女人,和萊農這種努力重塑自己的女人都會愛上尼諾的話,那看來尼諾是不可避免的,是女人生命裏一次情慾的爆發。」——澎湃新聞

親情

要我說,生活在這樣一個充滿暴力、髒話、垃圾的小城鎮,想講親情還挺難的。家暴是常態,莉拉的父親不顧老師的反對,決定讓極有天賦的女兒輟學到鞋匠店幫忙,莉拉的哥哥,(媽的!抱歉說髒話)一直靠妹妹的救濟,是個懦夫不知感恩。

萊農的爹在家裡沒啥地位,她媽從小就對她又打又罵,萊農從小就想離開那不勒斯,離開她的原生家庭,但是剩下三個孩子後又不得不把她母親接過來,讓幫忙照看孩子。

在莉拉身上,真的沒什麼親情可講,雖然有段時間她和恩佐開了一家計算機公司,掙了不少錢,一直給老家添置東西,全家人都靠著她的救助,但當莉拉丟了女兒,無心工作也沒再給家人錢時,馬上又被罵成是家庭的恥辱。

萊農一直想離開,但又不斷的回來,一面擔憂自己會遺傳母親的瘸腿,一面又對生病晚期的母親充滿同情。

「母親對萊農的愛是完全那不勒斯式的,由謾罵、蠻力、彆扭的熱情,和不由分說的行動組成。而回應這種愛的辦法最終也只可能是,在母親去世之後,把她的鐲子始終帶在手上。」——澎湃新聞

環境

在遙遠的義大利那不勒斯,在我眼裡,它就像是美國黑人區由無處不在的暴力和犯罪構成。

書裏寫,每段時間就會有人莫名其妙的被死去,在大街上,在教堂門口,那幾個黑暗色彩的人物,死得也突然和血腥。環境造成了人類,在這樣的環境中,即使被稱作天才少女的莉拉,也無法憑藉她的天賦來改變自己,更不要說這個城市了。

但這個城市是如此之小,在黑幫頭目索拉拉兄弟被殺後,萊農想,鎮上的所有人,包括莉拉,都曾受過索拉拉兄弟的「幫助」。黑白本該分明,但過於分明就活不下去。莉拉靠著米凱萊給的工資,有了公司的成立資金,萊農的妹妹嫁給了米凱萊的兄弟馬爾切洛,萊農的母親,生病晚年住在馬爾切羅的私人醫院裡。

「最終是黑社會們,而不是某種政治理念幫萊農母親良好地度過了生命末期。」——澎湃新聞

雖然說整本書是因為莉拉失蹤寫出來的,但讀完仍沒辦法說出莉拉是一個怎樣的人,所有讀過這幾本書的人都沒辦法給莉拉下個定義,我們只能循著她多半生的軌跡,她遭受的一切,和萊農的描述以及推測,莉拉是不是和她自己說的一樣,已經精神失常了。

註:自己能力有限,引用了一些澎湃新聞的文字。


我真的太討厭萊農了,怎麼會有這麼噁心的女人!

少年時期期待有人陪伴,找了安東尼奧,心裡愛著尼諾

自己明明很愛尼諾,卻一直否認,尼諾和莉拉在一起了

成年時期明明不喜歡彼得潘,卻非常渴望嫁給他,嫁給他後先是勾引他的朋友,在不顧兩個孩子跟尼諾私奔

總是跟彼得潘大吵大鬧,怪彼得潘對她不好,在明目張膽私奔後依舊覺得是彼得潘的錯

彼得潘在結婚前就顯示了他是個醉心學術的人,婚前婚後都是一樣,他討厭他母親和姐姐結交權貴在學術界拉小圈子,而萊農卻非常喜歡這些

她目睹了尼諾有多渣,卻還是跟他在一起,莉拉勸她,她卻覺得莉拉嫉妒她

我真的太討厭她了


其實是失望的,比起前三本,尤其是一和二,第四部缺乏吸引力,情感上的描寫也無法像前幾部一樣觸動我。

看前幾部的時候我一直都有種感覺,萊農和莉拉是相愛的,這種感情,不僅友情不僅愛情,是一種深刻的羈絆,靈魂深處想要對方的一種感情,但是這種感情在作者筆下尚未出現就已經消失。

結局莉拉的消失並沒有給人太多想像的空間,像是對莉拉本人命運的絕望,對現實無力抵抗的深深絕望。

是希望故事能提前結束的。它帶給了我太多感動和震撼,像是曾有過的隱祕心情被人清晰準確的說了出來,像找回了童年,找回了少女時代。不到30歲的年紀,可能還對未來充滿希望,所以希望莉拉和萊農她們也停留在那個時間,一切還美好,未來像伊斯基亞海灘一樣熾熱和蠱惑人心。像是我們的未來也會一樣美好,而不是那麼絕望。

而時間讓一切光彩奪目的都暗淡下來,讓一切傳奇都回歸現實,露出它本來普通的樣子,成了破敗的英雄夢想。


想貼一個自己私心很喜歡的

莉拉是晚飯時回來了,她上樓來接她女兒。她還沒有進到家裡,蒂娜就跟她講了早上的事情。

「來了一個非常漂亮的太太。」

「比我更漂亮嗎?」

「是的。」

「比萊農阿姨還漂亮嗎?」

「沒有。」

「那最漂亮的人是萊農阿姨。」

「不是,是我。」

「你?你胡說什麼啊。」

「媽媽,是真的。」

「這個太太是來幹什麼的啊?」

「拍照片。」

「給誰拍照啊?」

「給我。」

「只是給你嗎?」

「是的。」

你說謊。伊瑪,你過來跟我說說,你們都做什麼了。」

看到這個地方真的覺得蒂娜好可愛,也終於看到了莉拉很普通很平淡但是又很討人喜歡的一面。

所以我真的沒想到失蹤的竟然是蒂娜,很難過很難過。


剛看完,比較傾向於是索拉拉兄弟拐走了緹娜,印象最深的是米凱萊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揍了莉拉一拳,瘋狂的說要毀了她,當時就懷著忐忑的心情看下去,不知道他們兄弟兩會有什麼手段,是殺了恩佐還是毀掉bassic公司,但是直到最後都沒有報復的動作,而緹娜的失蹤徹底毀了莉拉,還有恩佐。第二點是緹娜失蹤那天的集市上有特寫馬爾切洛一家也在,失蹤時他們兄弟二人也幫忙找,但是城區最大的地頭蛇是這兩兄弟,有黑社會背景,誰敢在他們眼皮底下藏孩子,而且是距離孩子失蹤沒多久就發現並且立馬找的。還有,有點奇怪,萊農的手鏈,兄弟二人搶這個手鏈有兩次,一次是16歲時馬爾切洛搶,他們兄弟二人在那是都愛上了莉拉,一次是四十歲左右,米凱萊搶,但是他的眼睛直盯著莉拉,最後在兩人被槍殺後,萊農收到了被磨的跟新的似的手鏈,還有紙條對不起,莉拉說萊農失去了這條手鏈,我想應該是索拉拉兄弟賠了個新的給她。

還有,是誰殺了索拉拉兄弟?安東尼奧?!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