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請自來,先說結論:不能,或者可能性很小。

甲州、相摸、駿府的三國同盟是信玄初期的最優解。老虎的家督地位是建立在「子克父」的基礎之上的,所以需要三國同盟來解決信虎的威脅。但是到後期我們也知道,三國同盟之間體量不均衡導致這個戰略無法發揮應有的優勢,而其中的轉折點在於桶狹間之戰和川中島泥淖,尤其是桶狹間之後引發武田戰略重心南下和義信自裁的連鎖反應導致三國同盟崩壞的系列事件。

(地圖來自網路,侵刪)

一、無法實現統一的原因

(一)地理位置較差。甲州武田主要分佈在甲斐,就算是中後期擁有信濃和上野,武田領也存在三個致命的地緣位置缺陷:1、沒有港口;2、沒有道路;3、沒有平原。第一條,沒有港口,意味著沒有水軍、海鹽和水路一體的商業。例如織田氏所在的清州如果沒有陶瓷生意會怎麼樣?第二條,沒有海鹽,鹽和糧食一樣是涉及民生和國家安全的重要物資,尤其是在戰亂的時候,非常容易受到敵軍對海鹽類物品的封鎖導致國內軍政崩潰。第三條沒有平原,就意味著沒有廣袤的耕地,這跟佔據著關東平原的後北條、佐竹和盤踞在京畿平原的淺井、六角之流相比,缺少了巨大的競爭優勢,畢竟戰爭的根本還是:錢糧。地理位置也直接影響經濟的發展,限制其對外擴張所需要的重要支撐。

(二)領內土豪較多。甲信地區不像相摸、今川,以武田二十四將為代表的土豪(具有一定封建化水平的莊園主)、氏族,通過分封、聯姻等方式團結在甲州武田氏周圍,但是甲州武田對地方的政權集中程度較為有限,由此導致的結果是:甲州軍政的政策內容、方向包括擴張的需求,是必須考慮地方豪族的需求的。

(三)領外勢力較強。換句話說是地緣位置較差,甲州武田雄踞甲斐,信玄成為家督後幹翻了諏訪氏後雄踞甲、信二州,在這個時間點,南面是被稱為「東海道第一弓取」的今川義元佔領著河、遠、駿三國,東邊是相摸和武藏的後北條氏,上野的長野業正,北面是盤踞越中、越後的上杉謙信,西邊是山窮水惡的飛驒國姊小路氏以及美濃「蝮蛇」齋藤道三。扣除三國同盟和五次川中島的上杉,只有姊小路和長野業正比較好乾。但是,飛驒到現在經濟發展水平都很低(《你的名字》中就能看出來到飛驒的交通其實很不方便),當時的條件下取下飛驒的戰術意義並不大。如果要撬動長野,也將面臨著上野國成為「牆頭草」在上杉和後北條之間不斷曖昧,結果是一動將會面臨著上杉、後北條乃至今川(義元並不介意在三國同盟出問題的時候二打一)聯合壓制。

(四)軍政理念保守。太原崇孚推動三國同盟的根本原因在於為今川義元「上洛」保障後方,是今川氏奪取天下的重要一步。但是武田同意三國同盟的原因在於鞏固自己的執政地位,之後能夠通過北上正面剛上杉取得入海口。由此可見,兩國的戰略思想高度就不一樣,武田氏要落後很多。當然,武田氏建造甲州赤備和火槍隊等措施證明其在戰術上具有其他大名不一樣的高度。

二、如何統一日本?

(一)如何打破甲信地區的「山區困境」?要改變地理位置差距,發展水軍(對於一個陸地政權而言,水軍的重要程度從俄羅斯對黑海艦隊的執念就可以看出來)、鹽政、商業,就必須要入海口,選擇有很多個:1、正面剛上杉,取得兩越的統治權;2、西進飛驒,外取加賀,但仍舊避免不了與上杉的正面衝突;3、外交斡旋,取得南下太平洋的入海口。現在我們分析一下以上三點的可行性。

①硬剛上杉,強取兩越。其實在歷史進程的發展中不難發現,這一策略是三國同盟締造後的最容易想到的戰略,從地理上看,它是直接通往入海口的方式,同時也規避了上野國成為被爭奪的核心利益的方案。該方案原定計劃很有可能是打通背上入海口的通道後締造與朝倉氏的聯盟,自北而下侵吞上野,與今川瓜分北條。也許也會有繼續西進,趕在東海道的上洛大軍進入京畿平原前拿下二條城。無論如何,只要打開越前、越後,武田加上三國同盟的體量將日本本島一分為二,關東與關西自此天人兩隔,戰略發揮的餘地將會十分巨大。但是,天不遂人願,上杉氏的沿海商業、平原農業、強力軍事成為信玄前進路上的絆腳石,上杉與武田雙雙跌入川中島「絞肉機」的泥淖。事實證明,這條路就算走得通,也已經錯過了奪取天下最好的時機。

②西進飛驒,外取加賀。飛驒是個以山區地形為主的地區,源自多賀氏的三木氏,在姊小路氏絕嗣之後,繼承了它的家格。同為國人的江馬氏一直與三木姊小路氏衝突不斷,兩家對飛驒國統治權的爭奪從未停止。事實上,江馬氏和三木姊小路氏的衝突背後,正是武田與上杉的爭鬥,從天文末年到天正初年,飛驒一直是上杉和武田爭奪的地區之一。如果武田採取放棄川中島的決戰策略,而將軍隊主力投入西線(飛驒)戰場,不但延長了補給線,而且相當於放棄了武田赤備這一支騎兵的作戰優勢,反倒是得不償失。當然了,如果要避免兩線作戰,可以選擇與上杉結盟,一路西進,直接上洛。但是,說實話,川中島有多難,與上杉結盟就有多難。原因在於上杉氏與後北條氏的盟友和關係或者說是潛在盟友關係,尤其是義信自裁之後三國同盟崩壞,進而影響後北條與上杉聯盟打壓武田。

③外交斡旋,南換海港。相模與駿河相交,南部的伊豆半島亦屬後北條氏的勢力範圍,甲斐武田依靠三國同盟展開外交斡旋取得南下太平洋的河道不失為一個具有一定可行性的方案。但是存在的問題也是三國同盟。眾所周知,三角形具有一定的穩定性,這種穩定性在於相互監督與制約,一旦三國中的任何一方有異動,另外兩方完全可以聯袂打壓。如果甲斐具有一個南下的入海港口,培養出一支獨立的水軍,並且在版圖上將今川與後北條隔離開來,無論是站在今川還是後北條的角度上來看,都會認為是武田打破三國同盟的危險信號。一方面,海港和水軍的存在意味著對東海道沿岸制海權的介入。也許有人會認為在安土桃山時代的水軍重要程度十分有限,但是請別忘了「嚴島海戰」這一場決定大內氏和毛利氏在中國地區主導地位的關鍵性戰役。另一方面,海上貿易加上甲斐的特產貿易(木材與馬等物資),增加甲斐的稅收和國力,將嚴重影響三國同盟的勢力對比。不過外交斡旋也是相互的,如果甲斐同意以關鍵領土置換海港,或許有一定的彈性。

綜上,打破甲信「山區陷阱」最快速的策略是在今川義元上洛成功前後正面拔掉上杉。

當然這是在保證三國同盟體量均衡,一旦武田拔掉上杉,容易引發今川、北條的小動作。但是,如果緊接著今川順利上洛,體量最小的後北條將會承受主要的壓力。

(1月20日更新分割線……………欲知後事如何,請聽下回分解)


看了一圈兒不可能,各有各的道理。

但要我說,有可能。最好的機會,也許正是三方原之前,武田決定出兵的時候。彼時信長的第一要務就是收拾琵琶湖畔那一圈兒地頭蛇;北條礙於剛剛破棄了越相同盟,也象徵性地派了一些部隊當作給武田的投名狀;即便如此武田仍和常陸佐竹家眉來眼去,防著宅條玩一手背刺。所以武田出兵的時機真是剛剛好,織田在前線焦灼的時候後院失火,派給德川的援軍只是杯水車薪;即便不能說遠三尾濃四國可以傳檄而定,至少,這大概是信長最大的危機了。信長的危機就是武田的良機,即便離統一還遠,死局總歸破了。用兵之道,存乎一心,我覺得信玄不愧是一代優秀的政治家與軍事家。

簡言之,既然是談概率,最好不要簡單歸零。如果是零概率的事件,恐怕信玄也不會拿手下人的性命開天大的玩笑吧。

再補充幾句,我是不願意分析靜態實力的,比方說他鄰居多強多強,所以他沒啥機會。以同樣的方式分析,1560年的信長已經完蛋了。


打4w人以上的大型合戰,100%勝率10場以上


個人覺得沒有機會.

武田信玄通過流放父親下剋上繼任家督之後,家臣團算是比較團結,並沒有出現任何不穩的情況,在這種情況下,武田信玄一方面在領地內搞好內政,修築「信玄堤」,改善領內水患和農田治理,一方面依照今川家的「今川假名目錄」頒布了甲斐國自己的制度「甲州法度之次第」,對稅收,商業,判罰作出了規劃,而另一方面開始進軍信濃,先後花了約二十年消滅走訪,趕走村上義清,與越後長尾景虎在川中島地區爆發了五次川中島之戰,纔算真正的掌控了整個信濃.極大的擴張了自己的版圖,從這個方面來說武田信玄確實是日本戰國優秀的軍閥.

武田信虎被兒子武田信玄和眾家臣放逐駿河.

雖然信虎被放逐,但是整個武田家臣團比較穩定.

但是武田信玄的大戰略實在令人不敢恭維,前期和今川義元,北條氏康三方結盟,但是進攻信濃勢必要和越後長尾景虎發生戰爭,因為長尾景虎不會眼睜睜看著武田信玄的勢力出現在能夠在兩天內奇襲自己居城春日山城的區域,在拿下信濃和上杉謙信交戰後發現,上杉謙信的實力根本不是武田信玄能啃的動的,對於武田家來說,戰略陷入僵局,往越後發展困難太大,駿河以及關東又都是自己的盟友.

上杉謙信陪著武田信玄在川中島玩了好幾年.

終於,今川義元在桶狹間出乎意料的敗給了織田信長,於是武田信玄覺得機會到了在今川義元戰死六年之後終於按耐不住,悍然撕毀盟約,與織田信長同盟通婚並且和德川家康瓜分了遠江和駿河,同時和北條氏康反目成仇.如果說這次的背盟是因為武田家實在是沒有好的發展方向,那麼下一次的背盟就讓人大掉眼鏡.

今川義元死後,由於許多骨幹也死於桶狹間之戰,今川氏親接手時手腕又不夠,導致今川家一蹶不振!
今川義元因為運氣不好加上對手實力搶勁,出乎意料地在桶狹間戰死.
在武田信玄瓜分今川領地後,派兵支援今川氏親並與武田信玄斷交.

在今川義元死後織田信長不僅僅拿下美濃,甚至上洛擊敗了六角,平定了幾內,拿下了伊勢,實力大漲,已經是當時首屈一指的強力大名,無論地盤面積還是地盤質量都遠超武田信玄.在這種時刻武田信玄是沒有機會和織田信長進行決戰並取得勝利的.

然而由於織田信長希望得到石山本願寺的地盤和財富,導致本願寺顯如發起了信長包圍網.眼見盟友陷入困境,對於武田信玄來說機會來了,武田信玄秉承了一貫的戰略「思維」,哪裡有好處就打哪裡,不管該好處是敵人還是盟友,斷然和織田信長的盟友德川家康開戰,進攻遠江和三河.

盟友是什麼?能喫嗎?

從這個方面看,武田信玄在大戰略上真的有過長遠規劃嗎?從最開始的三國同盟,到主動侵吞今川廢棄同盟.從和織田信長婚姻同盟再到主動棄盟,從來看不到長期的戰略規劃,而是靠哪個盟友出問題,再趕緊趁人病要人命.

好不容易談好的盟約説掰就掰了.

當然如果說武田信玄什麼時候有機會統一,那麼三方原時期算是一個機會,但是機會是機會,武田信玄能不能把握住,有沒有實力利用這個機會呢?依據武田信玄的表現,應該說是非常困難,幾乎不可能.

在長期戰略上一塌糊塗的武田信玄,在戰術上似乎比起戰國三英傑也沒有多高明.帶著巨大的兵力優勢,在三方原面對年輕缺乏經驗的德川家康,居然做到了初戰就被德川軍接連擊退山縣昌景和小山田,甚至動搖到了本陣的地步.若不是武田勝賴趕到,憑藉優勢的兵力以及武田名臣山縣昌景,武田信玄是不是又要添上一筆黑料還是猶未可知.

武田名臣山縣昌景,在初戰便不敵德川家康.
要不是武田人多,我會怕武田?
就是欺負你人少,怎麼樣?

並且,德川家康雖然在三方原受挫,但是依舊保存了實力,撤退時遠沒有通說中那麼狼狽,根據「信長公記」記載,德川家康在撤退時面對已經等候已久的在狹路上的敵軍,德川家康騎射殺敵,將自己眼前的敵人紛紛射殺,殺出血路.所以就在武田信玄滯留於上野城時,德川家康已經開始收復部分失去的領地,奪回了好幾座支城.從這方面看,武田信玄想拿下德川家康依然需要耗費不少時間.

而織田信長在十一月的時候就已經從虎御前山抽身,將部隊回到濃尾等待武田信玄的到來,武田信玄不能在短時間內解決德川家康就難提繼續進攻濃尾,繼續進軍濃尾,織田家的軍隊已經集結等候,武田信玄根本就沒多少機會擴大戰果,再加上武田信玄在戰術上面對缺乏經驗的德川家康的表現,更有可能的是武田信玄此戰之後將會在「信長之野望」中被砍掉10~20點統率.

要開打就開打,濃尾見.


我晴信這一輩子,就沒想過統一這種事,真的。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