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就診卡來門診看病。看病需要專門的空間,懂得來門診挂號看病就是對科學的尊重。門診的醫生坐診就是把時間和精力放在來看看病的病人身上的。如果在其他時間或地點看的話,其實很難得到專業治療。

反面例子:從來不聯繫的人直接在微信里問孩子病了怎麼辦。想通過電話就得到治療方案。生病了直接到住院部找人看病。在住院部醫生的工作是治療住院的病人,分心去處理新的病人,兩頭可能都做得不好。而且增加交叉感染的機會。

按預約挂號順序有序就診。不插隊,不嘗試加塞。反覆插隊打斷醫生的思路。而且侵犯了上一個病人的隱私。再者,醫生需要分大量的精力去維持秩序。大家都排隊按順序來就會讓診療過程變得比較順暢。大家的心情會好一點。如果都在插隊,要解釋半天,後面的家長情緒也會變得焦慮起來,看診的時候就要花很多功夫去安撫。

tips:如果有緊急情況就醫,無號可掛時,可前往急診分診台求助。分診護士會幫忙指導去急診處理。提前預約挂號可合理安排時間,減少等待。如在等待期間有緊急情況,呼叫門診護士幫忙處理。帶小寶貝就醫時,如預計要等待,可帶上小毛巾、水杯、紙巾、紙尿褲、小毯子、玩具、小零食、奶瓶、哺乳巾等生活用品。以免要用到時沒有,讓孩子急得哭泣。

帶病人來看病。病人本人沒有來的話,醫生能做的就很少了。看病最主要的是要對病人的狀態進行評估、查體、檢查都需要病人本人來。只看報告或者轉述的話無法獲得準確的信息。尤其是初次看診的時候,病人要來。如果沒有來的話,可能得到的建議會有一定的偏差和不準確。

能清楚描述癥狀。表達自己的訴求。可以直接把自己想要解決的問題說出來。不要有顧慮。能不能做到醫生會盡量想辦法。如果醫生做不到可以繼續和醫生溝通為什麼。因為門診時間有限,直接說會比較省時間。

能清楚的描述癥狀和時間是最好的。比如:「孩子從兩天前就發燒,當時大約燒到39度,吃了葯能退下來。今天還有38度多」這個就是很清楚的一個表述了。如果有涉及到時間,最好準確一些。可以把吃過的藥物帶上,或者拍照給醫生看。在其他醫院做的檢查盡量帶上,實物不方便可以帶照片。如果癥狀是斷斷續續的,在家可以拍照或錄像,帶給醫生看。這樣免得就診時沒有明顯癥狀,不好判斷情況。

反面例子:「醫生啊,我家小孩燒好多天了!」「燒多少天了?」「好多天了!」「好多天是幾天?」「3~5天?反正好多天了!」「那是星期幾?記得嗎?」「星期五晚上吧。」「那燒到多少度?」「我沒量,反正摸著好燙!一直燒,燒好多天了,這可怎麼辦,醫生快幫我們看看啊!」 這種就問起來比較費勁一點。

就診卡結算時交費。卡里沒有錢的話電腦系統是不能進行就診確認、取葯、檢查的。病人要交費時順利交錢,不涉及繳費的解釋就比較省心。現在有的醫院可以直接手機繳費,會比之前要排隊要方便得多。

tips:如果沒帶錢、出現意外要就診怎麼辦?急診可以開綠色通道。如果錢不夠,可以先開卡,做最基礎的檢查。後面可選項目可在後期再補。不想拿醫生的葯怎麼辦?直接和醫生說我家裡有葯了,不想拿。沒拿葯的情況下都可以退。不想做檢查怎麼辦?可以直接和醫生說,我不想做這個檢查,沒有抽血都可以退。

不打人。不罵人。文明溝通。遇到好溝通的家長是比較開心的。如果病人能信任我,給我一聲感謝就覺得當天心情很好。

tips:如果覺得醫生的某些行為讓你生氣怎麼辦?可以保留當時的就診記錄。然後進行投訴。公立醫院都有投訴接待電話或者投訴意見處。可以當面受理意見。如果醫生有違規行為,可再向上級進行投訴。

做醫生的理想狀態就是幫助病人一起戰勝病痛。做兒科醫生的理想狀態就是幫助家長一起治療孩子。能有信任我們的病人家屬,能把力量用到一處去,就是最好的。最開心時候的就是看到孩子恢復健康以後的笑容。希望大家看病時都順順利利的。



只要是講理的患者就行吧?

對檢查有質疑沒問題,對治療有不理解也沒問題,只要講道理能說得通就行。

就怕說啥也不聽,自己還特別有主見的,那病就沒辦法治了。


我並不反對患者自行學習自身的疾病和治療方案,但我反對道聽途說,【我聽說】。【他們說】。【微信說】、【百度說】。。。

在確實了解疾病情況下,和醫生共同協作,定治療方案的患者是最理想的。

但不是所有人都有這樣知識儲備的能力,那麼依從性好的病人就是最理想的。


理想的患者就是,相信醫生。不吵不鬧,按就診的先後順序看病。不提無理的要求,比如開請假條,檢查要插隊,不要用百度的知識來套話。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