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如說,沒有慈禧或者不發生太平天國運動,能贏嗎?


看其兵法,似戚南塘兵法而非者,銃隊以金鼓為令,為操引操進,其餘無變化,銃炮皆中國制,而甚不精巧,兵法與器械皆無西洋,唯陣屋用西洋。

——高杉晉作

1862年6月,高杉晉作隨幕府官員訪華,來到上海,彼時正值太平天國與清軍、英軍在上海激戰,高杉晉作參觀李鴻章淮軍時如是說。

當時李鴻章39歲,高杉晉作年僅23歲。

甲午戰爭32年前,人家就把你看的透透的,你淮軍李鴻章用的是300年前、明朝戚繼光的兵法,如此食古不化,還學的似是而非,打仗獃頭獃腦無變化,武器裝備也是仿西洋的,但是質量極差「不甚精巧」。

高杉晉作又與清人顧麟筆談時事:

高杉:貴邦堯舜以來堂堂正氣之國,而至近世區區西夷之所猖獗,則何乎?

顧麟:從人國運凌替,晉之五胡,唐之回紇,宋之遼金夏,千古同慨。高杉:國運凌替,君臣不得其道故也,君臣得其道,何有國運凌替?貴邦近世之衰微,自為災而已矣,謂之天命乎?

這就是當時清廷的心態,靠「千古未有之變局」來求個心安理得,學洋人仿製槍炮來修修補補自己千瘡百孔的破房子,個別不要臉的還自詡裱糊匠。

又是什麼導致清廷這種狀況的?

高杉晉作在上海購買書籍而不得,大發怨憤:

鎖國禁書即所以衰世,聖人雖出,不易吾言。

清廷的閉關鎖國、文化鉗制導致了中國的落後,就算是聖人出來了,有個卵用?

當時中國就沒有能人麼?

有啊!林則徐、陳化成,高杉晉作甚為推崇。就是在上海這些天,高杉晉作也得遇一知己——陳汝欽。

孤生千里歸鄉後,每逢患難又思君。

高杉晉作如此表達對陳的感情。高杉晉作,何許人也?心高氣傲,恃才傲物,把李鴻章淮軍從朝鮮一路碾壓到遼寧的山縣有朋,高杉晉作說他是「大便一樣的人物」,策劃甲午戰爭、花式吊打李鴻章、逼迫清廷簽訂馬關條約的伊藤博文,和高杉晉作比還是個學渣。可被高杉如此看重的陳汝欽後來有何建功立業?——被埋沒在腐朽的清廷之中了。

不推翻清廷,中國永無出頭之日,還想打贏甲午戰爭?醒醒。

有人還想洗地清軍的,來,看看我大清軍隊如何天下無敵。從八旗、綠營、湘軍、淮軍、再到「近代化裝備」、「一戰水平」的新軍、北洋軍。

知乎用戶:為什麼知乎有人說清軍穿越可暴打其他朝代,其他朝取代清也會被列強暴打??

www.zhihu.com圖標

清朝唯一的勝機是在1886年,以長崎事件為由頭把日本海軍給犁了,強迫日本簽訂《長崎條約》,把日本扼殺在萌芽狀態。

日本是一個島國,沒有沙俄和清朝的戰略縱深,海岸線就是生命線。以1886年日本的國力,清軍根本不用登陸,就盯死日本的港口,逮著日本貨船往死裏打,日本都受不了。

不要覺得這樣做會太過殘忍野蠻,事實上在一戰前的殖民時代,殖民侵略纔是文明世界的法則。長期以來,中國人對於文明和野蠻的認知是有偏差的。中國主流價值觀裏,文明代表著守序、仁慈、友善,但這只是中國人自己的一廂情願。在十九世紀,文明的內涵就是征服、奴役和屠殺。如果清政府敢在日本這麼幹一票,不僅不會受到制裁,反而會極大提升清政府在西方世界的名望。在西方視角里,乾隆時期種族滅絕準格爾的大清是值得尊敬的東方霸主,鹹豐之後買船自守的大清就算再改革也是不值一提的野蠻人。十九世紀的人類世界是一個不折不扣的黑暗森林,領悟黑暗森林法則並且率先發動黑暗戰役,纔有資格拿到文明世界的入場券。

當然,這種事兒實際上是沒可能發生的。彼時的清朝已經不是康乾時代願意花三代人時間徹底打崩準格爾的那個清朝了,甚至也不是十年前千里遠徵收復新疆的那個清朝了。彼時的清朝已經差不多成了銼宋三代,只想著守一畝三分地而不敢主動進攻。這樣的清朝,就算是買再多的鐵甲艦,也只能爛在港裏。


甲午戰爭前,一直有個問題困擾清朝中央

全國總軍費2000萬兩,大一半要分給太平天國時期就喪失戰鬥力的綠營和全國各地駐防八旗。

而實際綠營此時已經大規模兵額空缺,而各地駐防八旗兵也赤貧化,錢也沒到他們這些綠營兵和滿洲子弟手上…

這一千萬兩白銀的去向就現在歷史研究…

最臭名昭著就是總理衙門挪用辦公經費和各種軍用款項補貼內務府

而本質上是皇家自己的土地租賃收上來的租子已經不夠用了,頤和園工程這種規模不足乾隆時期十分之一的裝修工程皇家自己都掏不足錢

各地督撫衙門地方農業稅收銳減收不上來,都作假賬挪用朝廷下撥軍費補貼虧空。。

而朝廷軍費則很大部分來源於外國人把持海關釐清後的關稅猛增。

甲午戰爭失敗後,維新改革最觸動大部分人利益的一項就是要廢除綠營兵和改革八旗…

大家都不傻都知道1894年的時候全國哪裡有那足額的六十萬綠營兵,都在喫空餉。

反過來

日本折算成白銀的2千萬兩軍費可是每年足額投入陸軍和海軍,那怕算上腐敗被三菱和住友喫掉的,最後也轉換成工業力量

而清朝卻拿來給地方冗員冗制續命

清朝半近代化軍隊淮軍和楚軍總人數不過十三萬,日本陸軍可是準近代化軍隊二十一萬。

真拉長時間去耗

甲午戰爭清朝這種動不動關稅抵押借錢打戰真耗的過?


「比如說,沒有慈禧或者不發生太平天國運動,能贏嗎?」,從這個問題描述大概就能看出題主對晚清的東亞局勢幾乎一無所知。

實際上根本不用上溯到19世紀60年代,哪怕是甲午戰爭爆發三年前,大清還在幻想著所謂的「日清提攜論」。

「日本現在態度誠懇的表示要和中國建立善鄰關係......這樣一來,就可以像德國、奧地利、比利時三國關係那樣,緩急事態均可應付。即使將來西方列強挑起戰端,亦可避免在肘腋之地出現其他問題。」

這話是誰的說的呢?是清朝駐日公使黎庶昌。是什麼時候說的呢?1891年。

然後我們來細數一下之前15年裏,日本對大清做了什麼:

1874年,日本藉口臺灣生番殺害漂流至此的琉球人,出兵臺灣。

1879年,日本廢除琉球王國。

1882年,朝鮮發生軍亂,日清兩國前後派軍入朝。

1884年,朝鮮發生開化派政變,日本公使館參與其中,對抗清朝駐軍。

1885年,針對朝鮮問題,簽訂《中日天津條約》,給予日本出兵朝鮮權力。

發生了這麼多事情,大家會發現很奇怪的一點。無論日本在朝鮮、琉球、臺灣做了多少過分的事情,無論做成還是沒做成,結果居然都還不錯。佔了公理的大清好像是沒有底線一樣,總是儘可能的避免和日本起衝突。

而這些看似反常的舉動,其實都有合理的解釋。因為包括李鴻章、黃遵憲這批晚清開眼看世界的大人物在內,幾乎清一色都是清日提攜的支持者。

那段時間,每當清朝日本發生武力衝突,兩國使者坐下談判的時候,總要先說一段咱們兩個是亞洲僅存的大國啊,脣齒相依啊,不應該為這麼點小事破壞兩國關係啊。

在這種對日外交指導思想的影響下,大家都看到了,即便1891年,離甲午就3年了,大清還把日本當作可以依賴的友邦。

當然了,李鴻章他們不是傻子,臺灣琉球朝鮮一個接著一個,只要智商正常,都會懷疑日本有不小的野心。可他們做了什麼呢?發幾道不痛不癢的文書,提醒一下臺灣等地加強防衛罷了。

說到底,不願意打碎自己做了幾十年的夢,就是這種下場嘍。

至於怎麼打贏,你要是甲申政變之後就準備「東徵」,這仗還能輸?要知道1884-1894可是大清獨霸朝鮮的「太平十年」,就這天時地利居然能打成這樣。真的是肉食者鄙。

講真,十年的時間難道短嗎?大清好好準備十年能輸給日本?要麼鬼會信哦。


外僑司督閣在回憶錄中記載了從黑龍江徵調參戰的滿族部隊根本「瞧不起漢人 ,認為漢人當然是要受他們魚肉的 。」」 當滿族部隊到達遼陽時,一部分士兵搗毀了一座小教堂,「縣官聽見說發生這樣重大的擾亂 ,趕緊坐著轎 ,帶著衛兵出來彈壓,可是這些兵們絕沒有將漢官看在眼裡。縣官到了以後,亂兵們反倒向他攻擊了。結果他的轎被打碎,衛兵們被打跑 ,他 自己也在暮色蒼茫中徒步逃命。」(司督閣.甲午戰時遼居憶錄)

孫中山:「往年 日清之戰,曾親見有海陬父老,聞旅順 已失 、奉天不保 ,雀躍歡呼者 問以其故 ,則日:『我漢人遭虜朝塗毒二百餘年 ,無 由一雪 ,今得日本為我大張撻伐 ,犁其庭掃其穴,老夫死得暝目矣 。(孫中山全集:第一卷)

英國駐天津領事寶士德在致英 國駐華公使的信函中也曾披露 :「我在這裡經常聽到漢人使用敵視朝廷的語言 就在幾天前,一個外國人告訴我 ,在北洋水師學堂裏討論取勝機會時,一個漢人說 :『我希望朝廷戰敗 ,那麼會有一件可喜的事—— 朝廷 壽終正寢。』」

上海《字林報 》1894 年 3 月 14 日的一篇報導 :「我們的注意力完全集中在海城和海城附近地區的戰事 ,而沒有注意到偶爾傳到我們這裡的報導說在海城以北的地方發生了騷亂 ,朝廷不得不派大批軍隊去恢復秩序。現在從吉林將軍給皇上 的一份奏摺中得知事態嚴重,有可能爆發可怕的武裝起事 ,形勢令人十分恐慌,甚至一度想把所有的部 隊撤到 山海關 內,放棄滿州地區,任憑起事者和 日本入侵者在那裡肆虐 。」

宗方小太郎經過長期的情報偵察和蒐集 ,於戰爭爆發前 一年在其 日記 中有如下記載 :「此四五年來 ,民心離叛最甚,似已厭惡朝政,草澤之豪傑皆舉足而望天下之變。其故何在 ,曰:『恢復明朝』一語最易煽動民心 ,又為民心之所 向也。方今中國之形勢頗似元朝末運。彼因起於滿州異族 ,奪取 明之天下 ,正如元之 於宋,出 自異族而統治中國則一也 。」

看完這些當事人的記錄,還有人會認為滿清有可能打贏甲午戰爭嗎?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