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單,遇到主機廠的憨批工程師。

昨天下午,我全神貫注的對一副汽車某個部位外殼模具進行的分模。眼看接近尾聲,心裡暗暗高興,畢竟工作量最大的事情立馬要結束了,後面的事情就輕鬆了。

突然我的手機開始震動,屏幕上赫然出現了我們老闆的名字。

我不禁心裡一顫:這特麼千萬別再給我弄什麼幺蛾子出來。在拿起手機按下接聽鍵的這一瞬間,我腦子浮現出無數個可能。

X工,XX模具要改。

what?還要改?我都分好模了。

他們說不行,真是批過場多,說是要加螺絲孔和氣孔。

這玩意兒既不受力,內部又不發熱,就TM一個外殼,還能玩出花?一圈的螺絲鎖住,中間2個倒扣足夠。再說它底座也沒地方鎖螺絲啊。

不管了,等下他們內外飾工程師要來,你準備對接下,我馬上回來。

撂下電話,我心裡把對面罵了一萬次。4點半左右,兩個工程師走進我們辦公室,兩個都20來歲的樣子。年紀稍大的這哥門兒一進門扯著嗓子就喊:誰是XX?

講真,本來就有點不爽,加上他們這一出,態度和語氣就讓人上火。好歹老子也比你們大幾歲,同行同業的你進門就扯著嗓子直呼其名,同事還以為警察或者追債的找上門了。

其中一個戴眼鏡小夥子的不怎麼說話,看樣子應該是應屆生跟師傅的那種。然是另一個就牛B了,不知道他是出於對供應商的輕視還是想在徒弟面前耍威風,上來就給我一頓批。搞得老子一臉懵逼:

這產品這麼弄肯定不合理,

這樣直接扣進去,車子跑起來不抖掉了?

是不是應該在表面設計幾個氣孔?

還有這個看起來咋那麼小?能不能覆蓋?

你見過內飾蓋板被抖掉的車麼?那些玩意兒不都是扣上去的?再說了,你這個一圈全是螺絲孔,能掉?這個蓋板下面有發熱源麼?要氣孔幹啥?大小不都是根據你們給的產品尺寸來的?什麼叫看起來那麼小?你在電腦上看一眼就覺得太小,作為一個工程師不應該這麼不嚴謹吧?還有,你跟誰兩呢,吵吵啥啊你?

你是甲方,提什麼要求都可以,你非要加氣孔也行,這個簡單,大不了就是多幾根頂針,模仁上多幾個孔,我給避開就行。螺絲孔更用不著,你底座也沒地方上螺絲,你非要加也行,你先回去把你底座改了吧,然後找我們老闆談談看看加幾個,加哪裡,總共加多少錢。

啥?要加錢?一聽要加錢,這哥們立馬就不樂意了。當場給我來了一句:就加幾個釦子要加錢?

對,而且還不少,加這個釦子的話工藝就更複雜。機加工要成本不?鑲件滑塊斜頂啥的要料要錢不?加工要錢不?電極料要錢不?加工電極要錢不?電火花要錢不?線切割要錢不?拋光要錢不?後面打產品估計也要加,一件算你5毛錢,你自己算算你們要多少件。

我同事在旁邊神補刀:你們是工程師不?該不會是產品經理改行的吧?

兩人坐不住了,氣焰瞬間被滅,說了句我們回去跟領導說下。

臨走還不忘威風一把:你們先別動,等我們通知。

今天早上熱乎的:


「我想買車,有沒有推薦啊,車A怎麼樣?」

「balabalabala......(此處忽略一萬字),不建議車A,建議還是買車B吧。」

「對對,你說的沒錯,可是我覺得車A好啊。」

「如果買車A的話,會balabalabala......(此處忽略一萬字),如果不喜歡車B,考慮車C也可以。

「對對,你說的很好,我還是買車A吧。」

「哦。玩泥巴去吧。」


問:你們每天上班都在忙什麼?

答:我們要設計……

又問:咦,這些不都是供應商的產品嗎?直接拿來裝車不就行了嗎?

而實際上呢?除了與供應商溝通設計細節、輸入設計需求,與各部門同事共同推進量產。還要應付各種傻X的問題,總之就像下圖所畫的:


我們最怕別人說我們不懂車.

尤其是在我們進入職場很多年,家有老小,自己還在靠所謂的技術喫飯的時候.即使別人沒有說出口,即使可能真的沒有這個意思.但是我們還是會敏銳的感知到或者自我暗示著.

我們會因為掩飾自己的無能,被揭穿時,而憤怒

因為展現自己的才幹時,被忽視,而憤怒

以下場景,請對號入座:

工程師:巴拉巴拉

領導:小X,彙報的很專業,也做了很多工作,但是我不是太能抓住重點你想說什麼?(內心獨白:這個人到底懂不懂車)

工程師:巴拉巴拉

銷售:嗯,X工,感謝您提供專業的意見。只是您說得太專業了,我們不知道怎麼向消費者傳達。(內心獨白:這個人到底懂不懂車)

工程師:巴拉巴拉

供應商夥伴:嗯,X工,您的需求我理解了。可是您也知道,這在工程上是實現不了的,這是常識呀。

(內心獨白:這個人到底懂不懂車)

工程師:巴拉巴拉

親朋好友:X哥,謝謝你幫我分析了這麼多車,我看隔壁老王上個月買的車挺好的,我就和他買一樣的吧。(內心獨白:這個人到底懂不懂車)

所以,

如果我們真的不懂車的話,因為掩飾羞愧,我們會發怒。

如果我們真的懂車的話,因為不理解,我們也會發怒。

上面這些夥伴們說的都是車,但是他們說的又不是同一個車

我們真的很想懂車,但是想同時都懂這些人眼中的車,都在我們腦中融匯貫通在一起。並且隨時能否切換交流頻道準確的表達。有點難。

很感謝你們都默認我們很懂車,應該懂車的方方面面.

哪怕,其實你並不知道我們中有一些人只負責汽車的一部分東西,不如方向盤,比如輪胎,不如彈簧減震器;甚至只負責幾個襯套.

但是,即使是這樣,我們也會努力去懂車的.盡量不辜負你們的期待吧.

我們需要一定的時間。

所以,可能不需要你們什麼都不做,我們自己就把自己點燃了。

請多給我們一點耐心吧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