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自己高中生活过得非常艰难,不是生活贫穷,而且心理层面,现在回过头来,我可以说,我自己有错,她们也有错,总之,闹得非常不愉快。纵有各种问题,我还是很坚强的学习了下去,并且考上了一个还不错的大学。

在这段经历中,她们曾经骂过我精神病,去医院看看

我没有想到,这句话是深深的印到我的心里了

因为自己的专业,是学习文学的,有大量作品原著需要阅读。在作品里面,傻子疯子精神病等等类型都会出现,而且在现当代作品里面出现的非常频繁。看著这些角色,会让我非常难受,想起痛苦的经历,我无法阅读。甚至有些黑暗的书籍我没有勇气阅读。

生活里面,我在大学除了在听到精神病,心理疾病等的词语会痛苦外,都比高中有了质的飞跃。

我还是很文静,在舍友印象里也是非常幽默有趣(这是我初中时候的我),也很合群。

但是我的舍友也发现并告诉我,我有时候是很固执的,拦也拦不住,但是这种固执没一会自己就会消失,类似三分钟热度。

我饱受那句话的折磨,所以向学校的心理老师多次咨询过,咨询老师鉴于我大学表现的很活泼很乐观,跟我说是压力导致的高中的状态。

网上的测量表我做过,显示的是轻度焦虑,我的确是焦虑,因为那句话焦虑

我现在有两个大问题

1.我高中是不是真的有精神或者心理问题?

需不需要去找医生鉴定?

如果是真的,以后会不会是还会再来?

2.我怎样消除对精神病等等词的敏感?

现在感觉像是pstd

目的就一个,能看得进书,别耽误我学习就行了


如果自己不放心,可以测一下scl90和MMPI。

这算是个治标的法子。

了解一下精神心理类问题的等级区分,获得一些科普知识,可以放心一些。

但是,要是治本之道,那么,还是需要处理高中时的创伤。

「被骂精神病,对我来说,意味著什么?」

「现在如何看待高中时的冲突,当时究竟谁是谁非,如果现在让自己面对这些冲突,会怎么处理?」

羞耻感不会凭空出现,也不会凭空消失。需要清楚的找到它并加以处理。


我们的抑郁宝宝及家属的互助团体:抑宝之家

微信公众号:「抑宝之家互助关爱抑郁的宝宝」,简称「抑宝之家」


去精神科看过没有?如果没有的话,你想看,可以看看。

从你的描述来看,我认为你没有问题。

首先你周围的人觉得你没问题,基本排除重型精神病。

考上一个不错的大学,说明自我控制和智力尚可。

你说自己和别人都有错,说明偏执不严重。

读文学作品,读到有精神问题的角色经历就难受,你没说为什么难受,是为作品中的角色鸣不平吗?还是觉得自己也有病,和作品中的角色同病相怜?总之这个不是大问题,很多敏感的人读不得悲惨的情节。


当烦恼来临时,应观察一切的顺逆体验,都来源于自己对人事物好与不好的判断。

当空虚来临时,可体察一切人事物充盈著自心,清净安然的显现。

一般人很难接受 别人的否定意见

之所以有烦恼是因为心念中有太多的不好,之所以心中会有不好是因为,以自我为中心的主体太贪爱好,怕失去好。

当我们学会看清自我,这就是解脱的出口。

诚:如实沟通如实做事。 信:无论结果如何都互挺到底,从不怀疑。

当我们懂得不以得失心、是非心去衡量一切时,无论你做什么,结果如何,内心都会很平静。

以自我为基准去评价一件事的对错好坏,这个就是烦恼的导火索。不管随顺不随顺你,总有一天你都将失去。因为,从本质上讲,其实你从来就不曾得到过。

面对与接受是修自心的唯一途径。而逃避,躲闪,对抗,消极对待都无法提高自己。

迷人修福不修道只言修福便是道

布施供养福无边心中三恶元来造

拟将修福欲灭罪后世得福罪还在

但向心中除罪缘各自性中真忏悔

忽悟大乘真忏悔除邪行正即无罪

承认错误 改正错误 不见别人的错误 好好的修 坚持去学 排除万难 一定可以变一个人 一定可以成就

学道常于自性观即与诸佛同一类

吾祖唯传此顿法普愿见性同一体

若欲当来觅法身离诸法相心中洗

努力自见莫悠悠后念忽绝一世休

若悟大乘得自性虔诚合掌至心求

----六祖坛经

从本质上讲 你 芳雨 你的父母 你的同学其实 都是清净的 只是因为各自认从本质上讲 你 芳雨 你的父母 你的同学其实 都是清净的 只是因为各自认识的不同产生了 好坏 对错的理解的不同产生了 好坏 对错的理解

小人无过,君长常过。

君子敢于承认和改正自己的问题,小人认为错误都是别人的。

自己不做不好的,不说不好的,不想不好的,这是修行的第一步,仅仅是入门;

不做对别人不好的,不说别人的不好,不想别人的不好,这个是实修的基础。

做的全是好的,想的全是好的,说的全是好的。这才是圆满。

修来修去修成魔的案例,修行人小心了,千万别自己盲修瞎练

楞严经——

汝犹未识。修奢摩他。毗婆舍那。微细魔事。魔境现前。汝不能识。洗心非正。落于邪见。

「汝犹未识」:阿难在前边请问佛怎么样修行,为未来的众生请法,他虽然明白修行的道理,可是他并没有实地的经验。理论他是明白了,可是他没有经验,所以他也就不知道修行中,会有一些什么事情发生。所以佛就说:「你啊!现在还不知道呢!」你不知道什么?「修奢摩他」:修这个楞严大定,「毗婆舍那」这个微密的观照。这个微密的观照这种的法、这种的定里头,「微细魔事」:在这修行里头,可有很多的魔事,这个魔并不是很显著的,而是非常之微细。

「魔境现前」:在你修道用功,用反闻闻自性的功夫时,魔境现前,「汝不能识」:你不认识这个魔怎么叫魔?「洗心非正」:你就是虽然洗心,但你稍微有一点不对,不合乎正知正见,就「落于邪见」:你稍微有一点点不是正知正见,就会落到邪见去。

或汝阴魔。或复天魔。或著鬼神。或遭魑魅。心中不明。认贼为子。

「或汝阴魔」:或者你自己心里生出来的魔──自心魔。或者就是由色阴生出来的这十种魔,这也是属于你自己的。

「或复天魔」:或者又有天上的魔。为什么天上的魔他来魔你呢?就因为你这修行的人,修行有了定力了,你这一有定力不要紧,可是魔王的宫殿都摇动了,就好像地震似的。他也有神通,那儿一摇动,他一观察:啊!我这宫殿怎么无缘无故就摇动起来了呢?就破裂了呢?喔!他就知道世界上有一个人要成道业了,所以他这种定力,把魔王的宫殿都要给破碎了。于是乎──你想破碎我吗?我就先破坏你的定!所以他就来破坏这个修道人的定力,这是天魔。

「或著鬼神」:鬼神也是这样,看见你要修行证果,他就妒忌了。你要证果?我先来破坏你的修行。于是乎他就钻到你的心窍里去,或者附到你的身上,令你定力就不成了,令你就走火入魔。这个著魔,前面这经上不是讲了,这最重要的。为什么著魔呢?就因为洗心非正,就因为你立心立得不正,所以呀!你有一点邪心,哦!就著魔了,这叫走火入魔──走著火,入魔了。

「或遭魑魅」:或者遭魑魅魍魉,这都是妖怪之类的。「心中不明」:你一遇到这种境界来了,心中不认识、不明白,「认贼为子」:你就认这个贼人做为自己的儿子。

又复于中。得少为足。如第四禅。无闻比丘。妄言证圣。天报已毕。衰相现前。谤阿罗汉。身遭后有。堕阿鼻狱。

「又复于中」:在修道中,你就是不著魔,也要有真正的智慧,要有择法眼。择,是选择的择;法,是佛法的法;眼,是眼目的眼。若你能认识佛法,自己到什么程度上,你应该知道。不要「得少为足」,「如第四禅」:像什么似的呢?就像那个修道修到第四禅的「无闻比丘」:像无闻比丘似的。怎么叫无闻比丘呢?就因为他自己没有那么大的知识,知识不够,知道佛教的道理很少,所以叫无闻比丘。

怎么样无闻呢?本来四果──初果、二果、三果、四果──这都超过四禅天了,佛讲证到四果阿罗汉就不会再受生死了;二果的圣人,名为一来,一升天上一来人间,这还有一番的生死;而初果就有七番生死。那么这种的境界都超过四禅天。这无闻比丘修行用功,他的程度只是到四禅天,他就以为证了四果阿罗汉了。其实这四禅天,根本就不是证果,这还是凡夫。

那么无闻比丘「妄言证圣」:他说自己证了四果阿罗汉。现在有些人,不单以为四果阿罗汉这种程度都低了,这些人直认自己就是佛了!可是佛有三身、四智、五眼、六通,那么自认是佛的这个人,你先问问他有几通?六通之中,鬼有五通,没有漏尽通,佛果位上有六通。我相信现在自认是佛的人,不要说六通、五通,我相信一通都不通。一通都不通,所以他就说他自己是佛了,如果他要是有一通,也就不会打大妄语的。

「天报已毕」:等他在天上的寿命完了之后,「衰相现前」:这个衰相,记得以前我讲的五衰现相吗?天上的人寿命终了,要死的时候,就有这五衰现相,有五种。谁记得就讲给大家听一听,若不知道的人应该记一记,现在我就不必再讲了。(五衰现相:一、花冠萎谢;二、衣著尘埃;三、两腋汗出;四、身体臭秽;五、不乐本座。)

「谤阿罗汉」:等到他天福尽了,五衰相现,寿命终了的时候,他就发了脾气。无闻比丘发什么脾气呢?他说:「我现在被佛给骗了!佛是欺骗人的,他说证四果阿罗汉就永远不受生死了,我现在为什么寿命又终了呢?又要去托生、去受轮回?这是佛打妄语啊!」他这一谤佛,你说怎么样啊?就堕阿鼻地狱了。

「身遭后有」,「堕阿鼻狱」:阿鼻狱,就是无间地狱。根本他不是证到四果阿罗汉,他就说自己是四果阿罗汉,证果了,所以他天福享尽,寿命终了,又堕落了!他不知道他自己错误,而说佛说法说错了,根本佛说:「你没有证到四果阿罗汉嘛!你若证到四果阿罗汉,自然就没有生死了嘛!怎么还会有五衰相现呢?」所以他这一谤佛,即刻就堕无间地狱──阿鼻地狱,这是无闻比丘。

有没有发现:你走路时,讨厌车,你开车时 ,讨厌行人,你打工时 ,觉得老板太强势 ,太抠门,你当老板后 ,又觉得员工 太没有责任心, 没有执行力,你是顾客 ,认为商家 太暴利,你是商人, 又觉得顾客太挑剔……其实我们 都没错, 错在, 我们站的位置不同 ~~

记得 换位思考,人生 ,才会美好,换位做人,懂得感恩,一切才会更美好!

吾心似秋月,碧潭清皎洁。

无物堪比伦,教我如何说。

——唐·寒山·《吾心似秋月》

她只是站在自己的角度去叙事问题而已

你也是以自己的角度去看问题

本质上都没错

尔时文殊师利菩萨白佛言。世尊。心无形相亦无住处。凡夫行者最初发心。依何等处观何等相。佛言。善男子。凡夫所观菩提心相。犹如清净圆满月轮。于胸臆上明朗而住。若欲速得不退转者。在阿兰若及空寂室。端身正念结前如来金刚缚印。冥目观察臆中明月。作是思维。是满月轮五十由旬无垢明净。内外澄澈最极清凉。月即是心。心即是月。尘翳无染妄想不生。能令众生身心清净。大菩提心坚固不退。结此手印持念观察大菩提心微妙章句。一切菩萨最初发心清净真言。

通过沟通了解对方的需求 然后去帮助别人 为别人付出 恭敬别人 这个是积累福报的重点

如果 只为了自己去做事 这个无可厚非 那么当自己做的事和别人有冲突时 别人就会产生负面评价

想让别人对你好的前提是 你首先要对别人平和对别人好

第三 就是 人之所以有分别心 会生对错好坏的分别 都是因为太看重自我

其实 每个人都一样 你们都是一鼻子俩眼睛 都是人类

改变自己尚且需要过程 更何况是别人对你的评价


为什么要说服?

人有点问题不是很正常吗?有些可能就是习惯、性格等等因素造成的,在和别人相处的过程中产生矛盾或者发生问题,就因为别人骂你「精神病怎么不去看看医生」就自我怀疑?那我相信这样骂我的人太多了,为什么就不能是他们有病?

我当时就医的时候是因为疾病带来的躯体化症状严重影响了我的生活,情绪也极其不稳定,所以我需要就医需要确诊。

我觉得有时候人感性点也没有错,对阅读文学作品和能感知作者来说,这可能就是你的优势。

至于和别人处事方面,总有和你共性的人,我之前被校园暴力过,后来发现其实和我一样善良的人还有很多(不自夸!)


无聊的问题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