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邀。首先对于一句话的理解,应该结合它的出处,不能断章取义。

“百无一用是书生”出自清朝黄景仁,在他的成长过程中,亲人相继去世,生活穷困潦倒,他本人也是怀才不遇。在这种环境下,叹一声读书无用属于人之常情。

而今日不同。

如今,白手起家的故事其实是在慢慢变少的,通过读书来完成社会阶层流动的成功是大多数人都会选择的既比较稳妥,可能性又比较高的一种方式。就算是在黄景仁那个时代,他周围的大环境也一定是相信读书有用,他才会学得满身才华,虽然他的后果是怀才不遇。

此外,刨除功利心,当你已经没有了生活的压力,没有了上进的热情,读书依旧是有用的。他会让你知道,什么是活着,什么是世界,什么是美。

科学家眼中的世界和我们不同,建筑学家眼中的世界和我们不同,艺术家的世界和我们更不同了。

不知道你有没有体会过,当你走到某座山前,只能欣赏它的雄壮时,会有人兴致勃勃的抚摸着山岩告诉你,这是第几纪遗留下来的,他属于什么类,他是怎么形成的。你可能很感兴趣,也可能面带微笑但是听不懂也理解不了,这有什么好兴奋的?

当你站在玻璃栈道上小心翼翼的时候,会有人拉着你大步走,边走边给你讲,什么是钢结构的柔韧性,你会有一刹那很荒诞的感觉,我应不应该害怕?

当你看到有人站在颐和园的亭子前,面带微笑一欣赏就是半天的时候,你看看亭子看看他,你只能看他的微笑。

这就是读书的用处。


引用一句话。

“百无一用是书生,不折风骨也是书生。”

读书人有读书人的味道,这是抹不去的,也是读书所能带来最妙的东西。


文以治世,武以安邦。

有用与无用的意义是相对的,它绝大多数上取决于你所处的环境。秦始皇时期焚书坑儒 ,儒家子弟几乎绝迹,而汉武帝独尊儒术,废黜百家,学子无不习儒。同样,对于读书,它的社会功用在不同时期自是有所不同。如今社会大兴教育,竞争激烈,你认为读书无用,可能只是因为你读的不够多,不能脱颖而出罢了。

换一个方面说,你认为怎样才算有用呢?是让你获得财富、地位,过一个体面的生活?读书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帮你获得这些,但绝不仅仅只是这些,物质或精神,都是你应该去考虑的。投资自己才是最好的投资,读书不就是投资自己的过程吗,一个高品质的人,即使无法通过读书来谋取一条道路,生活也绝不会亏待他。

其实世间的任何事情都有着它的正面性,即价值。


为了好看的学历。

有了好的学历,就有更多的机会。

企业要招聘,在名校中随便找一个大概率是人才,但在野鸡大学中千里挑一未必有一个合适。

你觉得有企业愿意花功夫试用野鸡大学毕业生吗?

读书对大多数人来说可能真的没有太大用处,但是它能给你带来机会,比别人更多的机会。


就说两个人,光武帝刘秀是书生吧,毛泽东是书生吧,这句话里的书生是指的封建时期读四书五经读呆的腐儒。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