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題。


APS-C 機身搭配 x mm 焦距的全畫幅鏡頭,其視野等於 1.5x(佳能是 1.6x)mm 焦距的視野。

詳情可以參考下面的解釋,節選自我的知乎專欄《從零開始的攝影指南》:

從零開始的攝影指南?

zhuanlan.zhihu.com圖標

視野 Field of View

在聊焦距之前,我們要先引入一個視野的概念。

視野、視角,目力之所及,一個用來描述可見範圍的概念。

視野越寬廣,那麼取景範圍越大,單個物體在視野里佔比越小,反之亦然。

一般來說,我們用對角線的視野度數來描述一枚鏡頭的視野/視角範圍。

比如 iPhone 11 Pro 上的超廣角攝像頭,就是 120° 的視野。

焦距 Focal Length

但眾所周知,人腦對處理三角函數和非線性關係是比較菜的。

比如說你可以很簡單地說出 120 是 60 的兩倍,40 的三倍,30 的四倍,但是你能快速地報出面積為 120° 視野一半、三分之一、四分之一的對應的度數么?

我相信你不行(逃

所以為了方便,我們一般用一個線性的標度來衡量一個鏡頭的視野,這就是焦距。

焦距一般用毫米(mm)來衡量,數字越小、焦距越短、視野越寬廣,反之,數字越大,焦距越長,視野越狹窄

等效焦距

所謂成像成像,鏡頭實際上成的是一個像,圓形的鏡頭圓形的像(請那位手拿 Anamorphic 鏡頭的同學坐下,改天叫你發言)。

但是感測器是矩形的,這就是為什麼儘管鏡頭是圓的,但是拍出來的照片確是方的。

我們之前說過,鏡頭都是為一定的法蘭距設計的,今天我們還要知道,鏡頭都是為一定的成像圈設計的,成像圈,指的是鏡頭投在成像介質上的那個像的大小。

全畫幅鏡頭的成像圈面積要覆蓋全畫幅的感測器,APS-C 畫幅的成像圈,只需要覆蓋 APS-C 感測器就夠了。

那麼這會引發什麼問題呢?讓我們以上圖為例。

假如我們用焦距為 X 毫米的全畫幅鏡頭搭配全畫幅機身

以此作為基準——因為 36x24mm 的 135 全畫幅是最廣為使用的格式之一,因此一般在跨畫幅比較的時候都將其作為基準。


下面分情況討論:

假如我們用焦距為 X 毫米的全畫幅鏡頭搭配 APS-C 機身

你會發現,APS-C 感測器只利用了全畫幅像場的中央很小的一部分,因此視野更窄了

回想此前學習的焦距相關內容,焦距越長,視角同樣會變窄,那麼焦距長到什麼程度會和這個效果一致呢?

經過實驗,我們可以發現,效果和焦距 1.5X 毫米的全畫幅鏡頭搭配全畫幅機身的視野是一致的:

這就是所謂等效焦距的概念。

視野(等效焦距) = 實際焦距*焦距轉換係數。

等效焦距是對不同畫幅、不同鏡頭之間進行視角比較的一個比較方便的工具。

其實原理也很簡單,就是相似三角形——全畫幅與 APS-C 對角線的比例是 1.5:1,那麼在焦距上,要實現一樣的視野,所需的物理焦距同樣是 1.5:1。

焦距轉換係數其實就是全畫幅(它作為標準)與目標畫幅的對角線長度比。

常見畫幅的焦距轉換係數:

  1. 全畫幅:1
  2. APS-C(尼康、索尼、富士、賓得):1.5
  3. APS-C(佳能):1.6(佳能 APS-C 感測器要比其它廠家的小一圈)
  4. M43:2
  5. 1 英寸:2.7

假如我們用焦距為 X 毫米的全畫幅鏡頭搭配 APS-C 機身

這個效果同樣是和焦距 1.5X 毫米的全畫幅鏡頭搭配全畫幅機身一致。

這告訴我們這道公式不需要考慮鏡頭設計的成像圈,只需考慮其物理焦距即可。


比較特殊的情況,假如我們用焦距為 X 毫米的 APS-C 鏡頭搭配全畫幅機身

注意,鏡頭的成像圈外是沒有像的,所以它其實是:

所以這就是一般不推薦用小像場鏡頭搭配大像場機身的原因

由於像場覆蓋不足,經常會在周圍留下一圈暗角、黑邊。

當然,你也可以利用全畫幅開 APS-C 模式,這個在視頻拍攝里偶爾會用到,這是後話。

佳能單反除外,因為 EF-S(佳能 APS-C 單反卡口)鏡頭和鏡箱的奇葩設計,導致說全畫幅的機身(EF)裝 EF-S 鏡頭有一定概率出現鏡頭尾部深入機身過多,影響反光板正常抬升的情況,嚴重時可能會損壞反光板,俗稱打板,所以絕對不要把 EF-S 鏡頭安裝在 EF 機身上哦


我一直認定這是相機廠商的一個天大的噱頭。等效焦距?不存在的。等效畫幅才對。

舉個例子,有兩隻全畫幅鏡頭,50mm/1.8和75mm/1.8。都用f1.8拍攝,那75mm景深更淺,虛化更厲害,這個都沒有爭議吧。

那50mm/f1.8安裝在半畫幅機身上,應該等效全畫幅75mm/1.8景深才對。但很明顯,景深不會隨著裁切而產生變化。半畫幅得到的仍是50mm/1.8的景深,根本看不到75mm/1.8的景深效果。這個不用圖片都能說明白。等效1.5倍畫幅只是騙人的,理由只有一個,是讓買不起或者不想投入太多的玩家尋求一個心理安慰罷了。

就好比全畫幅鏡頭是白面饅頭,半畫幅鏡頭是苞米面饅頭。我告訴你,半畫幅鏡頭放到什麼機身上得到的都是苞米面。再等效也是苞米面,怎麼裁切也是苞米面。這個不接受任何反駁。

你的問題是什麼來著?等效怎麼換算?不用換算了,景深還是半畫幅景深。一個鏡頭,只談焦距不談景深那就是耍流氓,應該起訴詐騙相機廠家。

……………補充內容

看來我高估知乎有些人的攝影常識了。

果然這是一個引戰的話題,果然很多人不知道景深的概念,果然有些人不看圖就不明白。

外框是全畫幅的畫面,位置不變光圈不變,其他都不變,半畫幅相機只能得到中間白線以內的畫面。很明顯,後面那組冰塊不會隨著畫幅裁切而更加虛化,景深不會變淺。50mm的景深,再怎麼裁切也只能還是50mm的景深,OK?這麼簡單的道理都看不明白?!還在這亂噴。

如果畫幅越小景深越淺,越虛化,那可好了,手機的景深都足以乘上十倍不止了,那虛化得多好啊。可惜事實不是這樣。



不是你用什麼鏡頭的事

就是相當於感光元件是一張紙

因為半畫幅的紙小一些

所以記錄的內容始終有限

所以半畫幅相當於全畫幅X1.5的係數

佳能是X1.6


M43×2=APS-C×1.5=135畫幅


佳能是*1.6 尼康賓得索尼是x1.5


我的回答里有詳細解釋。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