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速器又叫減速機,在機械產品中的應用非常廣泛,根據它的使用場合和領域,其具體的功能和作用主要表現如下:

1、減小轉速作用,減速機,顧名思義,首選功能就是減速,其主要針對的減速對象就是電機,無論是伺服電機還是步進電機,都是一樣的效果,因為在電機的很多實用場閤中,我們很難完全去使用電機的額定轉速,因為這牽涉到很多其它的功能需求和匹配的原則,所以我們會對電機的轉速進行減速,通過減速機來減速是一個很常規的做法。

2、增大扭矩作用,減速機確實是一個非常奇妙的東西,在減速的同時,他還可以相應的增大電機的輸出扭矩,這個功能對於設備研發人員來說,真的是太完美了,這就像你去京東買東西,商家不僅打折,還送你一個大禮包,是不是很兩全其美的事情,減速機就是這樣一個好東西。

阿基米德曾經說過:給我一個支點我可撬動整個地球。其實你也可以說:給我一個減速機,我可以用一根手指轉動整個地球。

3、減小運動機構的慣量,做機械結構研發的人都知道,設備的運動慣量是一個非常討厭的東西,如果某個運動機構的慣量匹配不好的話,運動的穩定性、精度和壽命都會受到非常大的影響,但是我們又不能為了慣量的匹配無限的去增大電機的選擇,所以這個時候減速機就立功了。

其實很多機械結構設計工程師,很容易忽略運動機構的慣量匹配問題,甚至從來都沒有考慮過這個問題,這是一個很隱形的問題,甚至很多設備的穩定性差都是因為這個問題而導致的。

4、鎖止機構,減速機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功能,那就是鎖止機構,例如渦輪蝸桿減速機,這種減速機帶有自鎖功能,當它的減速比達到一定的比值後,它幾乎可以完全屏蔽掉運動機構對電機的反向衝擊,甚至是完全鎖止整個機構的運動。

當然在機械結構設計工程師眼裡,很多人以為只要是蝸輪蝸桿減速機都是帶有所止功能的,其實不是這樣子的,即使是蝸輪蝸桿減速機,也是需要達到一定的減速比才能具備自鎖功能的,我和很多減速機供應商談過這個問題,有的人說大於30比才行,有的人說要大於40纔行,我沒有太認真去研究過答案,因為我對這個功能的使用頻率不高。(如果有這方面的大牛,可以在評論區留下你的寶貴經驗)

5、降低產品生產成本,因為減速機具有降低轉速,增大扭矩的功能,所以很多時候我們可以做成「小馬拉大車」的傳動形式,利用功率小的電機,實現更大的扭矩輸出,從而達到節約成本的作用,但是要這樣使用的時候,一定要注意兩個參數的平衡,那就是扭矩和速度的平衡,不要無限制的去減速,因為這樣就沒有速度了,雖然可以得到很大的扭矩,特別是非標自動化行業,很多桁架機械手都是採用這樣的結構的,速度和扭矩的平衡很重要。

6、優化機械結構設計,很多時候,因為減速機的使用,我們可以選擇更小功率的電機,從而簡化我們的整個產品設計結構,讓很多功能部件可以做得更精緻和緊湊,避免看起來「傻大笨粗」,這也是機械設計工程師願意去選擇使用減速機的一個原因。

你還能想到什麼作用嗎?

歡迎在評論區分享出來。

機械設計經驗的開源,因為有你而精彩。


名字很重要,一個好的名字可以幫助人理解一件事物,而一個不好的名字會增加人理解的難度。我一直認為減速器(reducer)的名字取得不好,大多數情況下我們真正想要的其實是增大扭矩的效果,而並不是讓速度降下來的效果。體現在這裡,就是很多新人都會有的問題——減速器有什麼用?減速?為什麼要減速?

速度就是效率,如果不是迫不得已,誰不願意最大化產品的效率?我們需要用減速器,表面上是因為電機的速度太快了,而本質上是因為電機的扭矩太小了。退一步講,如果真的只是想單純地減速,直接PWM調整電機的轉速便是,何必堆砌額外的機械結構。

所以有時候我在想,如果當初起名的時候改成叫扭矩放大器、擴矩器一類的名字,邏輯上反而會順暢得多:我們想要輸出的扭矩增大,所付出的代價是轉速的下降。估計這樣就不會有諸如「減速器為什麼要減速」的初級問題了。


降低轉速,增大扭矩的


一般用來做課設,多出現在機械專業。這種設備比較可怕,令人大把大把地掉頭髮。


減速器是一種由封閉在剛性殼體內的齒輪傳動、蝸桿傳動、齒輪-蝸桿傳動所組成的獨立部件,常用作原動件與工作機之間的減速傳動裝置 。在原動機和工作機或執行機構之間起匹配轉速和傳遞轉矩的作用,在現代機械中應用極為廣泛。


減速器是用來增大輸出扭矩的。

由T=9549P/n可知,當輸出功率P一定時,轉速n減小扭矩T增大。


顧名思義,減速。

加扭矩。

一些轉速低,較大扭矩的設備會用的到。比如一些攪拌機,傳送帶之類的

也因為這東西內部的齒輪比較多,動力傳動比較多。經常被用於大學的教學案例或課程設計,計算傳動過程中的那些亂七八糟的比。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