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在書中無數次的提到對人類的恐懼,主角在「裝瘋賣傻」「賣力取悅」的表皮下卻一直心懷恐懼,戰戰兢兢。他所恐懼的到底是「世人」這一羣體的什麼特質?


看了《人間失格》之後,一直覺得我和葉藏在一些方面有些相似,以我的角度談談葉藏究竟害怕的是什麼吧。

葉藏害怕的是除自己之外的一切。

然而,我想,使他害怕的不是別人,而是他自己。

也就是,並不是別人真的做了什麼多麼過分的事情,而是他自己,生活在世間,始終如履薄冰、戰戰兢兢,內心有強烈的被害意識。那麼,為什麼他如此害怕這個世間和世人呢?我想,是因為,自我的缺乏。

葉藏是一個敏感、脆弱而孤獨的人。當然,我們每個人都是獨特而孤獨的,然而,內心更為敏感的人的這種體驗卻更加強烈,甚至於有些太過在意別人的想法,終日活在別人的陰影之中。在一定程度上,這樣的性格促使他選擇了一種看似更簡單的生活方式:如果真實的我生活在世間會受到周遭的傷害,那麼不如帶上面具,扮演小丑,隱藏起真實的自我,將自己與世間隔離開,而扮演小丑是聯繫他與世間的最後一條絲線。

連自己都無法接納自我,卻希望世人可以接受自己,他只能扭曲自己迎合別人,將自己的生命依託於別人的生命之中。這樣的他缺乏關愛,也缺乏愛別人的能力。當他在房門外聽見靜子與繁子的對話時,聽見了靜子發自內心的幸福笑聲,他卻覺得自己這樣的人只會毀掉幸福,離幸福越近,越害怕幸福的火焰會灼傷自己。最後離開公寓,再也沒有回到那裡過。這本書翻來翻去我看了很多遍,每次都覺得自己和葉藏如此相似,敏感,孤獨,自卑,太在意別人的看法,覺得自己如同在萬丈懸崖之中下墜。剛開始看,很是悲觀,我們這樣的人這麼糟糕,無法從外界獲取能量,自己又脆弱的連棉花都可以擊倒自己;後來,慢慢覺得,我們還是要看到一條出路的,我想,這條出路是尋求自我並接受自我吧。

能說話,會思考,卻本能排斥異己的生物

其實我覺得他是在害怕自己,為什麼自己與別人不同,自己在這個社會到底位於什麼位置,怎麼才能融入這個世界,為何自己怎麼也變不成普通人……
別人對他的失望,他不想別人失望,但又覺得自己沒有能力達到別人的期望,所以只能不回應他們的期望。別人的期望對他而言會變成壓力。

大家是在回答自己害怕什麼嗎?

現在,大家都是葉藏了。


只是我結合自己經歷的猜測,應該是在他小時候試著表達自己想要的東西或想做的事或真的付諸實踐的時候,有個人(十有八九就是他畏懼的父親)沒給他講道理而臭罵了他一通,最後再加上一句「讓人討厭」或者「你這個樣子讓人討厭」,然後就沒有然後了。。。


不是世人。

而是幼兒眼中被灌輸的虛假的「世人」

「我極度弱小無力,一旦我存在,世人無意的行動就足以拍死我」

這是幼年期受虐時種下的世人形象。

強大到隨時可以無意拍死他的地步。


你我,世人的特質就是普遍


名字給了,資格。他少了作為人的資格。不是說他不配為人什麼的,而是他認為他缺少了這個資格,所以他走不出來自己的心也進不去周圍的圈子-人類的圈子。

害怕對自己本身的不確定,葉藏生來一部分人的特質被剝削了,卻又生活在眾人之中,自然想討好人,與之融入,一輩子都在努力討好他人,其實只是想搞懂自己而已


發現了人性中的惡,卻因涉世未深而無法理解作惡的動機,對這種未知抱有恐懼。而且缺失自我,無法反抗他人對自己施加的惡,所以通過討好他人來躲避這種苦難。

由於家境優渥無法理解貧苦,無法理解人性的貪婪。由於缺失自我沒有與太多社會人士接觸因而無法理解社會地位;以及人們在社會中扮演的角色,也無法理解虛榮,對名利的追逐,以及見不同人說不同話。在這些人的襯託下,老闆娘眼中的葉藏是個神一樣的好孩子也不奇怪。


他害怕的,是人。即使他自己也是人。

《三體Ⅱ·黑暗森林》裏有這樣一個片段:一個科學家發明瞭「思想鋼印」這種東西只要打入就會變成你的信條。當時他的實驗是給自己一個思想鋼印,命題是「水是有劇毒的」。但這個結論會跟人體很大一部分是由水組成的相矛盾,那個科學家為此差點瘋掉。

葉藏害怕人,但他身處人海,自己都是人。

就像是把那個害怕水的科學家丟到海里一樣


害怕人和人之間真實的關係。


害怕人間社會孤立


人性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