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看到這類問題我就想笑。

沈飛搞FC-31就一定是為了賣出去?這個世界沒人要31沈飛就不搞了?那沈飛乾脆解散算了!

不搞31,沈飛的技術就出現斷層了,以後拿什麼競爭下一代、下下代戰機?靠噴子的鍵盤?

人為了活下去,即使飯不可口也要喫,不喫就要餓死。沈飛也一樣,即使31不「可口」也要堅持「喫」下去,不然就只能「餓死」。

推己及人,將心比心。


不是我黑它。。。。。一個技術驗證機啊。給某些人吹上天又貶謫下地。。。。何其無聊。。。

骨頭鷹出來多少年了?同比下20當年的進度如何?一羣人叫嚷著轉正轉正的,你倒是多放幾臺原型機啊(」゜ロ゜)」。還有什麼一雞四喫。喫個鎚子喫,按這尿性進度真能一雞四喫的時候,家門口已經擺了不下500+的35了。


大家要搞清楚一點,軍隊買武器的目的是什麼?是要打仗的,是把別人打贏的!要是打不贏敵人,你吹上天,再便宜,胡扯大國空軍不能只有一款四代機也沒用!

怎麼救?FC31從一開始就沒有搞清自己的定位在哪裡,對空比不上殲20,對地那個小身板也裝不了多少彈藥。而且未來是沒有中型四代機的發展空間,肯定是重型機的天下。

肯定有人會說F35是中型機,所以我們也要搞中型機。問題是F35已經放大增重成了重型機,而且設計的時候沒有想到殲20會這麼快就出來,本來F35設計定位是對地攻擊順便欺負別人的三代機(即使再看不起F35,人家照樣可以吊打我國除殲20以外的一切三代機,包括所謂的三代半),搞成這樣完全是美國自己的戰略誤判造成的。(有些人覺得應該搞一款用於替換殲10的中四,問題是與其單獨搞一款還不如直接全部用殲20替換方便。況且殲10是計劃外的產品,84年就競標完成89年才立項的國土防空戰機,假想敵是蘇聯,還差點被取消)

最關鍵的是,F35可以掛載F22掛載不了的彈藥,FC31那個小身板可以掛載殲20掛載不了的彈藥嗎?而且F35航程也比F22遠,畢竟F22是設計用於歐洲戰場的重型機。如果FC31一開始就設計成重型隱身攻擊機,沒準軍方真的會要。比如可以搞一款類似A12的攻擊機,搞不好軍方還真會要。

A12

還有人說FC31比殲20小,要便宜。說出這話的人應該去看看阿三LCA的價格,什麼時候個頭和價格有關了?經濟學原理有一個最簡單的道理:「物以稀為貴」,市場經濟最基本的一個原理,供求關係決定價格,供不應求,價格上漲;供大於求,價格下降。價格和生產工藝、研發成本、品控,最關鍵還有產量有關。F35有美軍自己兩千架的訂單,還有盟友的訂單,訂單多了,產量上去所以價格才降了下來。F22本來計劃造七百多架的,被砍到一百多架,不貴點洛馬得虧死,如果按計劃造七百多架F22,只會比F35更便宜。如果殲20真的像一些傢伙說的只造200架就夠了,這點產量連研發成本都灘不平,而且也沒法對周邊形成優勢(說出這話的人,不是蠢就是壞)。

殲20太大不適合上艦,FC31中型機更適合上艦。殲15表示:???這麼說我也不應該上航母了。

殲20比殲15還小一些,不存在太大不適合上航母的說法。而且我也看不出FC31哪裡有針對航母的設計,倒是殲20那小一號的垂尾和腹鰭有點像F14的設計,而且鴨翼低速狀態升力大,這是很大的優勢,像陣風就是很輕鬆就上艦了,甚至著艦的時候都不需要開全襟翼,這是很難得的優勢,著艦失敗的時候阻力小很容易復飛,如果改裝一下反而更適合上艦(FC31上艦一樣要大改)。而且滯空能力和打擊能力上更有優勢,航母本身很容易成為攻擊目標,滯空能力強,大航程反而可以更好進行防禦和打擊,保證航母編隊的安全。殲20改裝沒大家想的那麼難,主要就是增加尾鉤,加強相關結構以及加強防侵蝕這些設計(FC31哪裡有這些設計?上艦的話恐怕要做的改裝更多)

最關鍵的是,如果單獨搞一款海四的話,如果沒有足夠的航母數量就無法養活一款艦載機生產線。美國有11艘航母可以養活單獨的艦載機生產線(即使這樣國會為了省錢還是把F35通用化),如果單獨搞海四那麼價格恐怕只會比F22還貴,而且我國還得確保有5艘6萬噸級以上的航母才能勉強養活海四的生產線。如果用殲20改的話,那麼只需在原有的殲20生產線上改一條就可以了。

我估計現在海軍就是寧可等殲20也不要FC31,海航二等人,空軍沒買夠海軍就買不到(海航二等人也不是收破爛的,等不了的話大不了自己花錢開一條艦載版殲20生產線,也比新研發省錢)。

FC31要上艦一樣要改,這是F35C和A、B的對比

還有說殲20是空優機,缺乏對地打擊能力。F15一開始還號稱沒有一克用於對地,照樣改了個F15E用於對地攻擊。F22一開始還叫FA22,照樣在敘利亞打恐怖分子,殲20比F22還大一號怎麼就不行了?倒是FC31那個小身板能帶多少彈藥?

還有說中推研發快的,問題是WS15立項更早,雖然不好說什麼時候出來,但研究了這麼多年,估計多少也有個譜。倒是中推就不好說了,現在立項就得從頭開始,那就真沒譜了,搞不好比WS15還慢。何況WS10從珠海航展的表現來看,好歹可以用了(雖然比不上F119,但有總比沒有好),用在殲20上問題不大,畢竟和F22以及F35沒有代差,對抗三代機更是徹底吊打。這樣來看FC31的中推供應問題才大,與其搞新的中推還不如直接多開一條WS10的生產線,確保殲20的生產(順便說一下,航發現在是中國航空發動機集團有限公司的了)。最關鍵的是,一般情況下正常人都會想著武器通用化以降低後勤壓力,多搞一款中推的話,軍隊後勤維護的就想打人,如果增加了後勤負擔而戰鬥力上不去,那軍隊搞不好就得把出這個主意的給斃了。

至於有人說去年海軍已經要了FC31,我只想說年年都說FC31中標,煩不煩啊(倒是有實機競標的消息,如果真的搞實機競標恐怕FC31一點勝算都沒有)。要是FC31沒有和F35進行對抗的把握,那麼就沒有存在的必要。

12年開始就說中標,說好三年,三年之後又三年

我只是想說,沈飛最大的問題不是技術上的,而是被歷史上所謂的「榮耀」給束縛住了。每次一提到黑點,就成天說沒有沈飛如何保家衛國這些,全然不顧問題本質所在。

從FC31來看,技術儲備估計還是有的,只是從一開始就沒搞清楚定位在哪。宋文驄老先生當初設計殲10就是根據國防發展戰略和軍隊需求設計的(假想敵是蘇聯,定位國土防空戰機,唯一缺點就是84年競標完成到89年軍隊才給錢立項),殲20設計定位是突出第一第二島鏈進行打擊。

601所最好就是把過去所謂的「成就」給全部拋棄掉,進行一次徹底的大的改革。比如應該跟成飛學習的就是立足於未來, 好好根據國防發展戰略和軍隊需求造一款產品,現在不是過去沒得選的時候了。過去沒得選再差也只能咬著牙要,現在有好的就自然不會再選差的,即使好的再貴也會花錢買,反正空軍不差錢。還有,別搞盲目創新,自以為很牛的創新人家軍隊不一定看得上,軍隊只會看好不好用。最好國家別再給太多錢,真正讓沈飛面對生存壓力,逼著為活下來發奮纔行。成飛當年是真的窮的差點活不下去了,比較著名的段子就是總師賣面。後來還是靠生產家電和出口殲7之類的才活了下來,後來殲10和殲20就證明瞭自己的實力。現在已經不是過去軍隊實在沒得選的時候了,不適應歷史潮流的發展,過去的成就再大也只會被歷史所拋棄。

要知道,國內真不缺能搞戰鬥機的,西飛就參與過重四競標,洪都、貴飛、商飛這些也具備戰機研發能力,考慮到現在搞軍民融合,再加上別的院校廠所,有能力搞戰鬥機的真不止沈飛和成飛兩家,只是他們重心不在這裡而已。如果沈飛倒了,那麼國家肯定會扶持別的單位去搞戰鬥機,不會一家獨大。

601所想不被黑,行,先進行內部改革,然後提高眼光,有點戰略思維。比如現在搞攻擊機肯定來不及了,還是先去做下一代戰機的預研,先搞清楚下一代戰機可能會有什麼發展,再搞清楚軍隊要什麼,否則的話下一次再落後就沒人可憐你被黑了。

112廠順便把品控做好一點,降低成本提高質量,尤其是飛機的壽命。

一家幾代沈飛人,其實這個有時候真不是什麼好事……


要是東北人覺得地域黑的話,我可不是地域黑,畢竟搞科技的軍工類企業中,東北吉林的長光所做的就很出色


有人說FC31可以通過升級工藝提高產量,降低成本。還說什麼大國空軍不能只有一款四代機。

我就奇怪了,難道殲20就不可以升級工藝降低成本嗎?廉價四代機就是個偽命題,要是要保證戰鬥機,那麼這個四代機就必須要有和F35一戰的能力(再看不起F35,照樣吊打我國除殲20以外的一切戰機),那麼性能和機載設備就不會差,也不會便宜到哪裡去。最關鍵的是,必須得能幹殲20幹不了的活軍隊才會要,否則吹破天也沒用。這樣來看,還不如直接買殲20,再把殲20改一款對地攻擊型或者艦載型更好一點。

還有一點,112廠的生產工藝……我覺得還是別指望太高。


最可笑的說法莫過於611在成都,不方便和海軍交流。

哈工大:???這麼說我的船舶工程就不該搞了?

西安:原來我造不了艦載預警機

哈爾濱、南昌:原來海軍不要我的直升機

上海:我是造民航的


跟某些人好好說明一下

任何一款艦載機性能都是比同級別的岸基飛機有一定的損耗,除非像F35對殲10那樣存在代差,否則就是全新設計也達不到和同等級岸基飛機一樣的性能。

即使是艦載機本身,如果是在陸地機場起飛的話也是比艦載起飛裝的油料和彈藥更多(即使是美國航母有彈射器,起飛時也不會讓戰機滿載起飛)。只不過由於美國海軍都是單獨研發,沒有相對應的岸基型來對比而已,只不過現在有了F35A和F35C進行對比,我們才覺得不好而已。(出口的F14和F18也是直接從現役裝備的生產線上拿下來的產品,F18的出口型F/A-18L沒有查到有哪個國家買了)

殲20上艦的話,即使性能有所損失,假設殲20本身性能為10,無非就是從10下降到9,壞一點也就是8;FC31的話,那是一開始就是6,艦載型就得下降到5。即使是全新設計,先不說時間到底等不等的了,艦載機再怎麼設計也是達不到同等級陸基型的性能,艦載型的性能最多也只能達到陸基型的9左右,和一些人認為的殲20上艦會影響性能其實也好不了多少。

蘇33本身就是蘇27改的,蘇33最早的名字其實是蘇27K。蘇27原型機就是T-10-1。蘇33是俄羅斯時才改的名,原型機叫T10K

一樣武器的研發不是簡單的事,從前期的預研論證、到招標、到原型機試飛,再到量產機試飛、再到列裝試飛(就是在閻良基地的試飛)、然後就是試訓中心試裝備,再到作戰部隊服役,再到具備初始作戰能力。基本就是一個試飛、改進、再試飛的過程,沒個十幾年是服役不了的。那些說四五年就可以拿出來的,是不是覺得原型機出來就可以直接用了?全世界除了毛子那麼心大的,沒人會這麼做。

還胡說八道三角翼摺疊不了,無非是三角翼就陣風一款艦載的就各種胡說八道摺疊不了。

實際上想要摺疊,技術上並不是什麼問題。更何況隱身戰機大部分彈藥都是直接內置,機翼部分的性能損失影響沒那麼大。

美國海軍單獨研發戰機的原因更多是因為軍種爭端,比如美國海軍上將造反事件:空軍聯合陸軍搞掉了海軍的航母,於是海軍便和空軍結下樑子,除非國會和國防部硬塞,否則死也不會用和空軍一樣的飛機

塵埃落定話當年--美國「海軍上將造反」事件?

www.360doc.com圖標

31上艦的問題不在這飛機自己身上,而在對面的美國海軍空軍身上。

當年美國人為了在堡壘海域對付蘇聯的tu22+王魚交出的答卷是f14這種強截擊能力的高速雙發重戰。而今天的中國海軍面對更加可怕的b21/f35/b52/b1b/b2a加上lrasm,唯一可以學習的例子也只有美國冷戰末期原本用於對付蘇聯下一代反艦體系的natf——很不幸,也是個高速大雷達的截擊機。

綜上,31要想上艦需要完成兩個步驟,一是花錢買通美國蘭德公司發表研究,稱美國海軍冷戰時期構建了數十年的艦載航空兵體系都是騙錢的垃圾,當年使用體積更小的f5戰鬥機一樣能保證航母編隊的制空權。二是賄賂神皇川普,讓他發推要求美軍在三年內把所有能發射反艦導彈的轟炸機和三代機全部拆毀,未完成的b21計劃立刻下馬,f35生產線關閉。如此一來則fc31上艦可期。

哦不對,如果不用對付美國人的話,那麼好像用j15效率會更高啊。


FC31本來就是一個定位錯誤的產品。

五代機不同於前幾代的前輩,五代機的隱身性能是重中之重。內置武器實際上就是這個思路。即使是中美五代機都含有外掛點,但實際上在空戰中,外掛點是不會用的,否則就會破壞戰機的隱身外形。

這也是FC31最尷尬的地方——因為其中型機的先天考慮,其內置彈倉很顯而易見會做得很小,這就意味著它沒有充足的火力。沒有充足的火力,隱身毫無意義。至於沈霍伊的操作更是讓人窒息——增強外掛能力!沈霍伊完全沒有意識到FC31為何無人問津,試問在空戰中外掛滿武器的隱身戰機,跟三代機有什麼區別?強調外掛只會讓FC31直接降級。

我們看看美國的猛禽和肥電、毛子家的SU57和我們自己的J20,其實設計師們都有了一個非常統一的共識——重型化。為何,其實很簡單,因為追求隱身,所以五代機不管是初代還是後續的改進型,都絕對不能夠加裝類似於複合掛架和保形油箱這種玩意兒,所以重型化在此時就變得尤為重要。重型化意味著飛機可以做得更大,內置彈倉也可以做得更大,可以裝載更多的導彈和更多的其他武器。重型機由於載彈量和內油量的優勢可以獲得更長的滯空時間和更強大的打擊能力。

之前有人說FC31可能會成為海四代,我表示懷疑,原因很簡單,需求問題。

未來中國的海四代要面對的是裝備了F35B/C的美國海軍以及裝備了F35B的海上自衛隊。直接對標F35C的話,這意味著我們的海四代必然要是重戰,原因很簡單,F35C就是重戰,用中戰來應付很明顯不是筆划算的買賣;其次是美國近來推出的由B1B主要執行的空基戰術打擊力量,將由LRASM作為主要武器。這就要求未來的艦隊防空必須要做到遠程防空攔截,以避免美軍可能發動的飽和式防區外打擊。所以如果FC31繼續當前的設定,上艦基本沒戲。

FC31要得到國內外的訂單,第一件事就是重型化,然後把隱身性能保障好了。其次還是發動機,得找到比較合適的發動機,爭取讓重型化的31還可以超巡超機動。其他的,多去請教成飛是可以有的。


我覺得應該不算尷尬吧,FC-31主要是技術積累,

五代機高低搭配目前看來沒啥必要,

航電、發動機、材料、武器相同的情況下,載彈量和航程FC-31不如J-20,

所以,31上去幹嘛?

踹門有各方面相同,載彈量、航程更大的J-20,

後面還有炸彈卡車J-16,

日常巡邏有更便宜的J-10C,

要真隱身飛機高低搭配也是H-20和J-20或者攻擊-11和J-20高低搭配,

一個負責踹門和護航,一個負責屠城,

或者一個負責踹門,一個負責幹臟活。

所以FC-31真沒必要列裝,最大的意義就是技術積累,比如3D列印零件。

或者出口賺錢。


58個回復.

一多半軍盲,軍盲就算了,文盲還來跟著湊熱鬧也不知道為啥.

FC31到底為什麼被研發出來?因為FC31從研發出來的那天起,它就不是為了列裝用的. 而是上頭許可,由601所立項,自己籌措資金去去搞的項目.搞這個項目的目的是為了積累技術研發經驗. 以便能持續對後續飛機進行研究.如果你不光是個軍盲,還是個文盲的話,我有必要再重申一次: FC31實際上是在國家已經決定了五代機歸屬之後,在國家沒有對601所提出相關需求的前提下,"由601所利用落選方案自行修改研發的".國家給了編號,在編號許可的範圍內,FC31可以用於出售,技術積累和修改等用途. 再重申一次"國家沒有對601所提出相關技術和使用需求".所以不要跟我咬文嚼字的說FC31的編號證明瞭它不是驗證機,我也從沒說過它是驗證機謝謝,文盲.總之,實際上FC31目前依然處於修改中,到今天其實還只是反覆修改中的半成品.至於銷售,反正你要是能賣出去算你賺,賣不出去也沒所謂. 畢竟軍方對這個東西銷售前景也不大看好.所以FC31從來就沒有考慮過列裝. 沈飛自己也不是為了列裝而進行研發.也許真的會有小白說國家的錢不是這麼亂花的. 我只能說兄弟,這錢可沒亂花. 技術積累是你花錢買不來的.那麼為什麼會有FC31列裝一說. 很簡單,因為有現實的迫切性.

J20和FC31塵囂之上的時候,恰好也是美國正式決定重返南海的時候,遼寧艦+J15這種組合欺負南海羣猴還行,對付老美實在是無能為力. 在外界的壓力下,導致中國必須在短期內拿出一個能用來制衡南海的裝備. 當時055還沒個影,航母002和003依然只是個PPT,強化遼寧艦又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唯一能改變的,似乎也就是把原定的三代艦載迅速變成四代艦載.

於是那個時候也就有了到底是J20上艦還是FC31上艦的爭論.需要注意這種爭論僅限於民間,對於軍方,他們是有自己的態度的. 就是短期內不決定海四代的規格. 理由很簡單,真到了要在南海和美軍對峙的份上,美軍也不會那麼傻的跑來跟你短兵相接,因為它路途遙遠,中國有主場之利,跟中國近海作戰基本就是腦袋進水,加上美軍重返南海需要時間,中國可以很好的利用這段時間內把資金投入到南海基底的建設上,打造一個南海防禦網其實更加重要.但民間軍盲卻不這麼認為,他們不爽601所(雖然最後都罵的是沈飛.. 但我們暫且這麼算吧)已久,他們認為既然成飛可以搞獨立原創,那麼601所也該拋棄模仿俄製飛機,601所沒出息,不像成飛苦出身後來居上.那時候很多半文盲級別的熱血軍盲還寫了很多感情豐富的小說,來哭訴成飛人如何在艱苦環境下拼搏,如何克服沈飛的壓力和官方白眼走向成功.彷彿沒了成飛,中國就不是中國了一樣.當然軍盲就是軍盲,他們永遠不可能明白,一個國家的軍備需要的是體系,沈飛之所以長期模仿俄製飛機就是因為這種飛機符合如今中國的空防體系,即便這個體系再陳舊,取代也只能一步步慢慢取代,這也是為什麼中國空軍一直都猶猶豫豫的對SU35想買又不願買,不買又想要買的原因. 不是J20不給力,J20是未來,可老子今天還得過日子. 我還是需要SU35,還是需要J11.為什麼要提到體系? 因為海四代,一樣需要一套完整的體系. 中國的艦載機體系依然處於摸索的過程中,在這個過程裏,我們不需要立即決定哪一架飛機上艦.我們需要的只是體系成熟.所以不要再糾結FC31的問題,這東西一開始就決定了不列裝. 如果FC31什麼時候真的由官方給了J31的名號.那可能是真的要出事了.

我這個答案不考慮任何政治因素,純粹考慮空中性能和作戰需求。個人認為,就現在出的兩個版本的FC31(注意,我說的是現在兩個驗證機的版本),的確是高不成低不就。上艦不合適,動力不是很靠譜,性能對F35C沒有什麼優勢,做中四的話目前成本其實也控制的不算很好,出口的話想要的國家買不起,買得起的F35基本都包了。FC31如果純粹作為驗證機去驗證中國一些新的航空技術或者去探索殲20以外的另一種四代機思路,我個人覺得沒有太大問題,但是最大的變數恰恰就出在FC31未來發展的各種可能性上。FC31,核心問題在於需求和目標。之前沈飛博物館出的艦載機模型其實體現了艦載機的思路,但是戰鬥力能否壓制美軍F35C存疑。海四代制空使用重型機更合適,如果不是殲20的話,將FC31換雙大推,放大成最大起飛重量36-38噸的重型機個人覺得是最好的方案,側重於遠程截擊和超音速能力,美軍的超級大黃蜂和F35C搭配其實對於中國海軍來說不是最優解(其實美軍如果能意識到中國崛起,F14根本不會這麼快退役)。下一代的NGAD也是走回了類似F14雄貓的陸線,中國海軍面臨的作戰環境比美軍更加惡劣,重型的制空機是必要的。至於很多人說的中四,個人一直覺得會有,殲20達到四位數在可預見的未來是不現實的,出於經濟,效費比和維護設施需求的考慮。中國空軍目前的主戰飛機規模尚不足以達到戰略需求,1500架四代機以及2000以上的主戰飛機是必須的,眼下的防空壓力依舊很大,一款中四是必然的,但是不是最急的事情,短期之內替換掉二代機和早期三代好好補課纔是最關鍵的。中四在2025左右啟動更現實,不管是FC31還是之前爆出的成飛的單大推中型四代機,中四必然是制空為主的型號,但是性價比一定要高,要能夠便於快速大批量生產和服役。如果近期FC31的一體化整體結構以及空重減少兩噸消息屬實,那麼FC31就未必會被軍方放棄,中國需要一款和殲20不同思路的四代機,我相信在研的飛機一定會有FC31的影子。(珠海航展光啟的四代機模型我個人覺得是FC31很好的模板,專註制空保留一定多用途能力,側重信息化,做一款有低超音速巡航能力的中四,也就是弱化版的F22。)

611的中四和隱形梟龍
FC31艦載版模型
FC31全掛載效果圖
光啟的四代機模型

本來不喜歡評論這種空對空的問題的,但還是忍不住想說兩句。

很多呼聲說廢柴31有希望上艦,那我先表個態,廢柴31根本不適閤中國海軍艦載航空兵。

艦載戰鬥機最主要的任務是什麼?艦隊防空。從鬼怪到雄貓到蘇-33都是如此。一個連艦隊防空都做不到的航母戰鬥羣,下場參見福克蘭戰爭中的皇家海軍特混艦隊。

那解放軍海軍的首要假想敵是誰?美軍。美軍未來反艦作戰有什麼?B-1B+LRASM、F-35+JSM。那這些武器有什麼特點?射程遠,載彈量大(據稱B-1B能帶24枚),隱身。那無疑解放軍海軍對艦隊防空作戰的需要就是航程遠,作戰半徑大(有足夠的作戰半徑以便儘可能在發射LRASM之前擊落載機)、滯空時間長(艦隊防空需要在防空圈處長時間戰鬥巡邏)、強大的雷達和航電(探測距離長,有獨立作戰能力)、遠射程的重型空空導彈(儘可能遠的擊落對方的反艦轟炸機以及有足夠大的戰鬥部,一發足以毀傷龐大而堅固的重型轟炸機)。

綜合以上的要求,我們可以得出,未來解放軍海軍需要的是一款重型艦載戰鬥機。其實隱身不隱身倒是對艦隊防空不是非常重要。航程遠、滯空時間長,那就需要大載油量;雷達和航電強,那就需要大機頭直徑;重型空空導彈,那就需要大載彈量。這諸多要求,就只有F-14和殲-15級別的重型艦載戰鬥機纔能夠做到。當年美國海軍為應對蘇軍的反艦轟炸機,給出的答卷是F-4鬼怪和F-14雄貓兩款經典的艦隊防空飛機,他們均符合以上標準(當時):

F-4J SAC
F-14D SAC

而解放軍海軍面臨的情況比美國海軍要惡劣得多,B-1B是沒有逆火快,但是蘇軍的反艦轟炸機載彈量不大,圖-16K系列一般是兩枚反艦導彈,圖-22KD是機腹半埋1枚,圖-22M3極限能帶3枚,但實際上要超音速攻擊也只能在機腹半埋1枚,且蘇軍的反艦轟炸機非隱身設計,雷達反射截面積巨大,易於發現。

而美軍的B-1B掛LRASM據稱是24枚,火力密度是蘇軍的數倍,射程也較蘇軍的反艦導彈遠,還具備低可探測性,這就意味著B-1B一旦到達發射陣位發射LRASM後,攔截難度將會幾何級數增長,因此需要在發射前將B-1B擊落;B-1B的雷達反射截面積遠小於蘇軍轟炸機。

另外再考慮到中國海域周圍遍佈美軍基地,而LRASM不同於蘇式體積巨大的Kh-22等只能由反艦轟炸機攜帶,而極有可能讓F-15E和F/A-18E/F等戰術飛機攜帶,火力密度將遠勝於蘇軍,且攜帶這些武器的攻擊飛機將可以獲得制空飛機的護航。而蘇軍除非在蘇聯近海,否則如北大西洋等地是很難獲得護航的(蘇軍制空飛機航程短且加油機較少,美軍戰術飛機航程較大且加油機裝備量巨大)。

因此,針對以上情況,解放軍海軍的艦隊防空飛機的性能要遠較F-14更為強大,而航程、滯空時間、載彈量則至少要達到F-14D的水平。平心而論,就廢柴31那小身板和性能低下耗油巨大的RD-33系發動機,能夠做到這樣的指標嗎?如果不能做到,那廢柴31比起殲-15強在哪呢?F-35C的打擊能力可非常強的,而廢柴31目前的狀態打擊能力和殲-15尚有較大差距。就艦隊防空而言,效費比不見得有殲-15強。也就是說,要達到艦隊防空這個目的,從效費比的角度,那是殲-15;從性能的角度,那必須是一款重型四代機。而廢柴31兩邊都夠不著。

回到題主的問題,廢柴31如何擺脫尷尬處境呢?那就是結束這個項目,不要再浪費國家/納稅人的錢。

什麼?你說空軍?空軍要廢柴31幹什麼?F-35很多能力比F-22強,而廢柴31有哪裡比殲-20強?


沈飛當年競爭重型五代機失敗,捲土重來才推出的FC31。對於中國軍方來說這款戰機沒什麼用(也不知道什麼時候能用)。搶佔五代機市場倒是個出路,需求量還是有的

其實最重要的是沈飛不能在五代機技術中掉隊,產品做得怎樣倒是其次,沒有技術儲備以後六代機項目也會被成飛獨佔鰲頭,這反而不是一件好事,你們嘲笑歸嘲笑,但不能忽視失去競爭對手的成飛反而會對國家安全造成隱患


就非要緩解嗎?新中國以來,下馬的軍工項目有多少?其中殲9/13/14 強6 轟8 運10不都是下馬了嗎?明明就不行的東西,就非得要造出來?美國 蘇聯也有一堆下馬的項目啊,米格144 蘇47 yf23 X31不也都是下馬的四代機嗎?有啥的啊,fc31就特殊了?何況fc31就造了三四架,看沈飛的意思也就是個技術驗證機,原型機恐怕都不是,廣大網友倒是挺操心……

任何「手段」都是歪門邪道,唯有提升自己的核心競爭力纔是正道。

常言毀掉一個人最好的辦法就是給他一條捷徑,公司亦如此,飛機亦如此。

什麼是核心競爭力?如,

1,採用先進技術大幅壓低成本,先進管理大幅壓縮成本。(整體蒙皮,脈動生產,全壽命成本設計,供應商市場化招標,等等(都是F35正在或將要使用的技術))

2,先進航電提升戰力,先進飛控提升戰力,先進結構提升戰力。(航電整合是航空界共同的難題,全向矢量飛火推飛控亦如此,8萬噸液壓機應用產業化,3D列印應用產業化等,也都蘊含巨大的機會)

3,直面無比挑剔的海外用戶,並使之滿意。

請原諒我站著說話不腰疼,以上三條沒一條輕鬆的,每條都需要科研人員管理人員付出巨大的犧牲,都會加深業內人士本以鼎沸的叫苦聲,甚至會增加羅陽烈士一樣的悲劇。

但航空界,尤其是搞戰鬥機的,尤其是致力搞隱身戰機的,沒有一個不是實力超羣還拼了老命。所以玩不起可以學達索米格諾斯洛普,咱就不要玩了,成飛團隊內部方案也是鋪天蓋地,再來個一分為二也沒啥。轉行其他方向也可以為共和國發光發熱。

31身份不正,定位不明,被廣為詬病。我覺得不見得。31的誕生恐怕在當事人角度是最好的選擇,只是接下來的路不會輕鬆。骨頭鷹2.0還是單後緣襟翼,整體復材主翼,上艦的工作量很大(不信自己對比31和15,襟翼改了飛控要大改,主翼改了結構要大改)。

沒有側彈倉,主彈倉也沒有結構創新,制空的壓力也很大。還有動力……但關鍵還在於後續的努力,F35的底子也沒多好,Fa18EF改型更是近乎重新設計,T10就是完全重新設計。(定位不明,主要還是不夠強;價格能壓倒殲20一半,就是廉價四代節點定位,解決摺疊翼起落架,就是艦載候選定位,用貨架產品貨架技術攢機成功,就是外貿定位)

瀋陽已經邁出這一步了,比國外大多數同行已經領先半個身位,又有1516訂單作為穩定的資金來源,不寄幻想於國家,不先射箭在畫靶子,不虎頭蛇尾,不輿情也是生產力,我還是比較看好中4的。


本質上來說,是嫌棄601所和中型機而不是飛機本身。

一款驗證機,需要去和所有現役的機型去對比,就很有問題。

fc31項目有三種可能性:

1、項目下馬轉技術儲備(其實壓根沒有國家立項,只是601所自己搗鼓的)

2、維持現有技術狀態轉入立項,這個一定會引起眾多爭議(軍迷)

3、立項,進行大改,本身fc31就是驗證機。從驗證機型到試飛機型,技術狀態會發生很大變化,x35到f35就經歷了脫胎換骨的改變,起碼就增重不少,最後發展出三款技術狀態不盡相同的子型號。為了上艦,換髮機翼機身結構重新設計又不是沒有,YF17到FA18abcb,就這樣走過來;到了FA18ef,則經歷了換髮機身增大重新設計的過程。既然別的型號做過了,fc31也存在這種可能性。

至於有人說fc31是沈飛抄su27沒抄到家,不能做到傳承有序,那f35是不是得做了和f16一樣啊。。。


技術驗證機,別的都是捎帶的。

所以有啥好尷尬的。

指望20改吧改吧就能上艦的醒醒吧。艦載機必須重新設計的。

以後新的艦載機肯定既不像20也不像31,而是二者的成果結合、創新的結果。


緩解不了。

最大的問題其實不是自己,而是對手,美帝之前提出的計劃是2028年六代機發動機要上馬,2030年六代機要出現,然後兩年左右就要開始在海軍測試。

也就是說,2035年左右,美國海軍就要用六代機了。

美國海軍六代機放在最前面的幾大標準是什麼?

大航程、大載彈量、超音速

連隱身都放的靠後了一些,也就是美帝下一代的六代機應該是類似於NATF的重型制空戰鬥機,有人還是無人我們先不談。

所以FC31怎麼緩解?

上艦?2025年(最樂觀估計)開始部署,用了不到10年就被類似於NATF一樣的重型六代艦載射火雞一樣打?

地面?大規模製造後殲20價格也能降下來,同時裝備兩款五代機錢多燒的?

沈飛現在應該結束FC31項目,然後把資金投入到六代機上,楊偉接受採訪的時候已經提到了六代機和發動機都開始研發了,沈飛要是再遲一步,五代機打不過成飛,六代機還是打不過成飛。

四代機勉強五五開吧,五代機打不過,六代機要是再打不過,那沈飛的存在意義就需要考慮了。


雙發換成大推力單發

本身輕型中型戰鬥雞裝雙發就是搞笑 發財31也是喫了發動機短板的虧,單發推力不夠只能換雙發 結果肚子裏全是發動機,郵箱和彈藥沒地方放,導致短航程和低載彈量的硬傷

要我說 發財31就是國產發動機推力不足的直接受害者

另外 網上黑沈飛的 其實很大一部分是在借著沈飛黑東北

說不定在你們噴著沈飛噴著發財31的時候 上面已經在根據31原理偷偷搞新東西了呢


FC31是沈飛自籌資金自研的一款戰鬥機,我覺得,就算他沒有任何其他訂單,也沒什麼可尷尬的。技術的更新是不斷進步的,中間一旦出現斷檔,就很難在追趕。沈飛通過自研31,掌握了一部分4代機的技術,從而實現技術的可延續性,也是無可厚非的事。


沒辦法,從設計之初就基本確定不會被軍方看上。外貿也找不到買家。要是想要艦載四代機還不如重新開始設計,fc31先天基礎就不行。


骨頭鷹的尷尬,根本原因不在中四還是重四,而在601本身。

製造戰鬥機不僅僅是做個殼子,還有賦予它靈魂,就是設計單位對這個殼子下空氣動力學的理解。

設計單位由於歷史的傳承,往往在選擇氣動外形時有自己的偏好,還會一代一代往下傳。美國的戰鬥機從F15到F22都比較保守而大氣;俄羅斯戰鬥機從SU27,MIG29到T50,都是透著野性地把翼身融合坐到極致;法國的戰鬥機從幻影到陣風一直鍾愛大三角翼;成飛從殲9,J10到J20,歷經磨難對鴨翼矢志不渝。無他,最熟悉罷了。

回頭看骨頭鷹,氣動外形最像誰?上面看像F22,前面看像F35。有殲11的影子嗎,有殲8的影子嗎?都沒有。難道是四代機太先進,只有F22和F35兩種外形可選擇?從J20和T50來看,顯然不是。

那麼原因只有一個,601在設計了這麼多年J8和J11之後,其實什麼也沒沉澱下來,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J8是把J7加了個發動機,如果對氣動瞭如指掌,不會到退役都沒把故障徹底解決完全。J11是有個好榜樣可抄,至於氣動嘛,知道它幹嘛?寫電傳把模擬翻譯成數字不就行了。再說出問題可以推給其它所,主機所又不用負責電傳!幸好611不這麼想,要不J10估計還在地上趴著呢。

相信大部分人都能分清J7和梟龍,也相信相當大部分人都分不清SU27,J11和J16。前者從抄別人的作業起步,通過自己的理解終成一派,後者抄了二十多年作業,現在還是隻會抄,只不過以前抄俄羅斯,現在抄美國。抄了這麼多年作業,601的作業本上只有4個字:慎之又慎!看看骨頭鷹1.0那個大垂尾,就知道什麼是抄作業的慎之又慎了。

抄作業對於新手其實不失為一個好辦法。但前面說了,飛機不僅是個殼子,還有殼子下面的空氣動力學。611從J9起歷經十多年到J10纔算把鴨翼學懂。601到現在20多年估計也不敢說把SU27的氣動喫透,否則早就吹上了,院士也會魚貫而出,J15也不會接二連三因為電傳出事了。所以殼子好抄,氣動沒有多年的浸淫,沒有大量的風洞實驗,是不可能理解透徹的。既然這樣,骨頭鷹的氣動誰來寫,洛馬還是波音?骨頭鷹問世這麼多年,可曾有過大機動表演?所以說,601能造出飛機還能讓它飛起來,打導彈,就已經很了不起了,對它不能期望太多。骨頭鷹生在601,也只能算它命不好了。

不過話說回來,徹底讓601淪為山寨廠對國家也不是好事。給它一個機會也許並非不是選項。如果骨頭鷹最終能上了戶口,希望601不要總想著給這個技術當爹,給那個技術做父,而是要虛心給氣動課和電傳課當學生,把課補起來。不僅讓最終的骨頭鷹飛起來,落下來,還要飛得好看,飛得精彩。


第一答。

軍方立項了嗎?有正式命名嗎?沒有!?沒有在這扯啥蛋!武器研究這麼嚴肅的事,連個程序都不走,造出來我就該接著,都什麼年代了還!

散了吧,緩解啥呀?就一黑孩子,就算二胎放開了,你也未必合法。

第二答。

廢柴31沒啥尷尬,關鍵是沈飛尷尬,要想緩解沈飛尷尬,好好準備五代機是正事。

至於31,我想外銷是扯淡,這個也沒人當真。上艦爭議很大。上艦行不行,關鍵看航母要它幹啥。這涉及航母的使命。

中國要航母幹嘛?當前目標是保護太平洋印度洋利益,遠期目標是和老美全球抗衡。這樣的目標下,註定航母要遠洋航行,不是近海,沒有或很少岸上支持,那麼,需要一個什麼樣的艦載機就很清楚了。要大,要遠,要重,要護航,能反擊。31那個小短腿,小肚子,小身板,你覺得他幹得了?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