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還沒有寫下來流傳千古的作品怎麼辦?怎樣才能將對文學史產生的負面影響降到最低?又或者能以怎樣的方式最大限度(向積極正面的方向)的改變歷史呢?


那隻能是中國文學史上的一大遺憾吧。

不用彌補的,像李白這樣站在金字塔尖的人根本不是靠努力能彌補的。

李白家境不錯,你好好過你的日子,有能力多辦幾座學堂做做善事什麼的就行。


不用全背李白的詩

其他人的也可以

這樣雖然少了個詩仙

但多了個雜家

風格百變,詠史田園邊塞花間無一不能

(手動狗頭)


大多數人對自己以前寫的東西,都背不下來。

你寫一首詩,過個三五天,別人問你詩中寫的什麼呀?

你能一字不漏的答上來?

短一點的可能行,長一些就比較難了。

不會背很正常。

不過,這首詩是不是自己寫的,那倒是很確定,如果連自己的作品都不認識,那就露餡了哦。

怎麼辦?惡補熟讀,或者問度娘?不知道穿越過去還有沒有手機和網路~


都穿越了還有心思寫詩?

還不趕快去發明各種黑科技!

什麼白糖啊,精鹽啊,啤酒飲料礦泉水香水肥皂洗衣粉啊

比較有文化的的還能來點蒸汽機,燧發槍,大炮什麼的

志向遠大點的還可以探索一下世界,給大唐拓展一下版圖,發展發展殖民地什麼的

有愛國情節的可以想辦法把某些國家消滅在萌芽中

實在不想努力的,發明點新犁什麼的,閹割動物的方法什麼的,傳播一下炒菜方法,高度酒製作法什麼的也能過得很好

至於寫詩?

正經人誰寫詩啊?

誰能把真心話寫詩裏?

寫出來的那叫心裡話?

低俗~


以為靠背誦,靠劇透,靠現成的經驗,就能成就人生,是我們對命運最大的誤解之一。


這確實是文學史的重大損失了。

但這也許是中華民族科技騰飛最好的契機。把你知道的科學定律都儘可能留下來吧。比如牛頓三定律啥的。


做肥皂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