罰得好,算是給了行業一個警鐘,不然真的很多人只考慮到市場份額不會考慮有可能引發系統性風險的。

5050萬元對於金額機構來說並不算多,但是暫停相關業務的准入事項,這一步夠嚴格,畢竟對於金融機構來說,罰錢他們給得起,但是暫停一些業務,市場份額會很快被同行佔領的。

我們來回顧一下這個事件。

中行有一個產品,叫原油寶,中行的官網上說是中國銀行面向個人客戶發行的掛鉤境內外原油期貨合約的交易產品。

所以呢,大家理所當然認為這個是期貨,但實際上它就是一個理財產品,因為我國從來沒有允許過任何機構經濟商向個人投資者提供國際期貨投資渠道。

所以這個產品有人猜測是這樣的,銀行設計了一個掛鉤美國芝加哥交易所的原油期貨產品,並做了一個模擬盤,投資者買入的是模擬盤,銀行根據投資者的模擬盤指令匯總,以自己的名義去美國芝加哥交易所原油市場上交易,銀行實際上是市商的角色。

所以實際上投資者是在和中行做交易,中行自己才是真正和芝加哥交易所做交易的那個人。

然後這個產品出了什麼事呢?

今年4月21日(美國時間4月20日),美國芝加哥交易所的原油期貨跌到了-37.63美元/桶。然後中行原油寶,居然就是以這-37.63美元/桶的價格交易的。穿倉了,穿了個底朝天。

這個事情,如果是個人投資者自己的操作,那這無話可說,只能罵自己。但是重點是,中行的原油寶是在前一天22點之後就關閉了交易通道,而-37.63美元/桶的價格是在半夜2:28-2:30那三分鐘發生的。也就是說買入原油寶的個人投資者完全束手無策,只能靠中行要麼提醒追加保證金,要麼乾脆強制平倉,但是中行都沒有這麼做,而是第二天發了一個公告告訴大家,以-37.63美元/桶的價格交易了。一夜醒來,大家不僅本金虧沒了,還倒欠銀行一屁股債。

這不就引起暴怒嗎?然後大家細捋才發現,原來我們在芝加哥交易所是沒有實際賬戶的,怎麼追加保證金和平倉啊,完全束手無策,你中行也不追加保證金也不平倉,就讓它穿倉。合著風險都給客戶擔,你只想穩賺作為中間人的好處???

然後大家又發現,其實幾大銀行都有這個產品,為什麼就中行穿倉了?

原因有兩個,一個是4月21日是美油05期貨合約的最後一個交易日,通常為了怕找不到對手盤大家都會提前移倉換成06期,其他銀行都提前一周移倉了,唯獨中行,它一直在交易日的最後一天移倉,然後這一次它就找不到對手盤了。

另一個原因就是芝加哥交易所在4月初修改了交易規則,允許原油期貨的報價可以是負值。負值,那就沒底線了啊,像我們這種傻傻的小菜鳥,和華爾街的空頭玩負值?這不是白送綠油油的韭菜嗎?這可不是單純說你有提醒客戶多少次注意風險了就行,你看別的銀行,在負值消息出來之後至少還有限制倉位。

而你,不提前移倉、不限制交易、不限制倉位、不追加保證金、不平倉,就讓它穿倉,要你何用?

這也說明,這個產品設計之初它就只考慮過它自己的風險,它自己倒是沒有多大的風險,作為一個中間人,是穩賺不賠的,風險都是別人的,所以它根本就沒有重視啊!

所以,確實該罰,該整頓。以後還要混業經營呢,以後還得更嚴厲才行。也給我們普通人敲一個警鐘,海外產品,不管金融機構吹得多麼低風險,都不一定,畢竟他們的市場是自由的,規則是靈活的,所以風險也是霹靂啪啦的。


我想起我第一次聽說這個事情的時候腦子裡第一時間蹦出來的一個人名字:胡士泰!

胡士泰何許人也?

原籍天津,生於1963年,北大歷史系畢業,80年代曾在中信集團工作過一段時間,後去澳大利亞留學,畢業後進入澳大利亞第二大鐵礦石生產商哈默斯利鐵礦工作,力拓收購哈默斯利鐵礦後,胡成為力拓僱員。1997年,胡士泰獲澳大利亞國籍。

胡後來作為力拓開拓中國市場的大將回到了國內,大肆開展商業賄賂,讓中國鋼鐵行業損失慘重。力拓的商業間諜「迫使中國鋼企在近乎訛詐的進口鐵礦石價格上多付出7,000多億元人民幣的沉重代價」,而這相當於「澳洲10%的GDP」。

2010年3月29日 上海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29日下午對被告人胡士泰等非國家工作人員受賄、侵犯商業秘密案作出一審判決,分別以非國家工作人員受賄罪、侵犯商業秘密罪,數罪併罰判處被告人胡士泰有期徒刑十年,並處沒收財產和罰金人民幣100萬元。

作為個體胡士泰被判刑十年,罰款100萬。其實他只蹲了八年,2018年7月4日,他就因服刑期間遵守監規紀律已經刑滿釋放。那麼胡士泰賺了多少錢呢?上億的別墅,他就有好幾套,注意,那是2010年以前。出獄後,他回到了澳大利亞,作為「澳洲貿易英雄」繼續做高管。

原油寶事件對個人的處理結果是:中國銀行全球市場部兩任總經理均給予警告並處罰款50萬元,對中國銀行全球市場部相關副總經理及資深交易員等兩人均給予警告並處罰款40萬元。

罰的重嗎?真不覺得。

「原油寶」這種事能發生,只有兩種可能:一種是故意;一種是太蠢。

故意就是被人裡應外合的算計了,這個懲罰力度比起來可能的收益來說簡直罰酒三杯,以示鼓勵。

太蠢也有可能。銀行這個行業,看著光鮮,門檻挺高,其實需要的能力非常低,絕大多數崗位其實只要不是傻子都可以勝任。而且銀行本身就是個去能力化的地方,銀行需要的只是作為螺絲釘的員工,跟富士康流水線上的員工沒啥本質差別。但是,銀行員工的平均薪資卻又是所有行業里偏高的(雖然可能基層低的可憐,但平均高啊),那麼就產生一個問題,誰來幹活?誰干不是干!所以,大多數情況下如果在銀行里沒有過硬的人脈或者資源,一般員工很快就會碰到職場天花板。從能力上來說,銀行很多關鍵崗位並不是外人所認為的精英行家裡手在干,只是一些達到及格線的操作員在干,並且大多數時候是不帶腦子的無腦操作。這種情況下,一群業餘選手被華爾街的狼們暗算就一點不奇怪。

我國的銀行,基本都是國有銀行,理論上屬於國家所有,屬於全國人民所有,那麼這個財富守門人就很重要。胡士泰為什麼能讓國有財產損失那麼多,我覺得很關鍵一點就是「國有」,沒有人真正的負起責任,被胡士泰用相對於工資薪金所得的巨額賄賂砸倒了。當犯罪所得與可能面臨的懲罰達到一個驚人的比例時,大多數人是禁不住誘惑的。

我以前的時候就納悶一個問題:為啥滿大街跑的汽車基本都是國外的?德國日本這些老牌汽車強國就不說了,韓國的起亞現代都比國產車強,想想我就很鬱悶。但是這幾年,國產車明顯競爭力快速提升,奇瑞、比亞迪等這些年輕的車企活力非常強。為啥國有的一汽紅旗等老牌國有汽車企業就不給力呢?

我覺得因為可能是:國有巨型企業管理層的心思就不在企業本身經營上,並且本身也不是優秀的企業家,更多的身份是官僚。這更多的是管理問題,不能簡單的說是人沒有責任心沒有能力的問題。

每年各個行業的平均薪酬,銀行還是不錯的,但是其實內部的貧富差距也很大。比如,某國有大行,實行密薪制,員工平均年薪37萬,但是根據調查大多數基層員工連一半都拿不到。在密薪制的遮羞布下,蓋著的是分配的不公,員工的離心離德。銀行也是一個20%員工拿80%錢的地方。所以個別關鍵崗位被華爾街用錢砸穿一點不奇怪。

隨著我國金融的逐步開放,「原油寶」不會是第一個出現大範圍影響的風險事件,作為吃瓜群眾,一定要睜大眼睛了,畢竟你肯定做不到不與金融業銀行業打交道。

隨著金融開放,華爾街的資本騙子在我國會不斷出現。聯想起來前段螞蟻金服上市的事,上市前無數人追捧螞蟻金服,希望能夠中籤,從此翻身把歌唱。萬幸監管在最後關頭按下了暫停鍵。回溯整個事件,不由得讓人心驚。馬和他的核心管理層是知道公司可能面臨巨大的利空打擊的,並在這種情況下還動用一切力量,以創記錄的速度申請上市。這簡直就是赤裸裸的欺詐!如果監管機構最後沒按下暫停鍵,最後必然一地雞毛。

扯遠了,還是希望監管越來越給力吧!這次是「原油寶」事件發生在了中行,暴露出了中行的問題,並不代表別的金融機構就沒問題。國內的金融機構整體相對於華爾街還是很幼稚的。


銀保監會是國務院的直屬事業單位,

中國銀行的大股東——中央匯金——中投——國務院(最終大股東、實際控制人),

所以罰款是5千萬還是5千億都是左兜掏右兜而已。但是被境外機構賺走的錢,那就是被賺走了。

原油寶這個事情,就是單純的水平不行、經驗不足,最重要的是對風險的敏感性不足。金融就是沒有硝煙的戰場,隨時都可能有猛獸衝出來吃人,有沒有對風險敏銳的第六感,非常重要。

帝國主義不是好人誰都知道,油價波動也的確是客觀變化,但怎麼其他銀行沒事,就你中國銀行出事了呢?

所以銀保監會的措辭很明確,中國銀行負有主要責任。

我回答過的很多問題都反覆提過,金融領域最需要關注的首先是風險,然後才是收益。關注風險不代表說就拒絕風險,或者懼怕風險,而是要做好準備,有足夠的心理預期,對風險有儘可能充分的認識,知道最壞的情況是什麼,知道最壞的情況下如何達到最好的局面。

搞互聯網的都知道要做壓力測試,要做極端測試,要找bug找漏洞,金融領域對極端風險缺乏敏感認識,往往會導致嚴重的後果。

國內的金融市場因為追求穩定,其實很多金融工具和槓桿都比較保守,使得很多人根本意識不到金融市場的殘酷性,知識欠缺,理論欠缺,實戰欠缺。如同長期在溫室生長的花朵,貿然放到了野外,能不能扛得住狂風暴雨就天知地知了。

好比,到現在知乎上你都能隨地看到一堆人說abs是衍生品呢,根本對衍生品的原理和威力一無所知。

好比,國內的金融工具對做空多有限制,甚至有」惡意做空「這種概念指揮棒,使得國內的交易人員往往對做空的威力沒有切身感受。到了國際市場就如同幼兒園踢球的人到了少林足球的場合。

好比,國內的金融槓桿一般也就是5-10倍,而國外呢,99倍,300倍的槓桿玩過才知道有多刺激。

想像一下,假設A股,沒有漲跌幅,任何股票都可以做空,可以T+0,槓桿可以放到20倍,是什麼場面?

但是,這裡多說一句,我國的體制其實對殘酷的金融戰爭來說不是很適應。因為我國的金融市場主力全部是國企,國企的機制決定了不可能去冒險,畢竟國有資產必須保值增值,這就從客觀和主觀上斷絕了我國金融機構鍛煉風險操盤的能力。就算你是一個天才,要成為真正的金融操盤大師也需要無數的實戰,任何人都不可能每次都贏,這個和天賦沒關係,就是經驗的積累,沒有飛足夠的小時,不可能成為頂尖飛行員,沒有打足夠的子彈,不可能成為頂尖的狙擊手,一樣的道理。

但是,國內國有金融機構的機制,你想想,如果讓你去操作高風險、高槓桿的金融交易,如果賺了很多錢,你不能踹自己兜里,而如果虧了很多錢,你和你的領導都要去背鍋。而一個出了風險不需要有人負責的項目,在國企可能存在嗎?因此,從上到下,大家都會儘可能避免去接觸高風險的項目和交易。

然而到了國際市場,人家可不管你這個,該殺殺該打打,你沒力招架,要麼錯過大機會,要麼被殺穿,要麼就是踏踏實實的買美債,賺點低風險的錢,還要擔心人家放水稀釋甚至賴賬。

目前來看,這一塊有點無解。有種思路是國有金融機構去找已經在國外練完手的人來操盤,但是怎麼和人家融合,怎麼相互配合,怎麼真正為己所用,怎麼判斷對方是忠是奸,都是問題。短期來看,沒太好辦法,只能是穩穩的走,少賺一點,守住基本盤,將來的事情留給將來更聰明的人來解決把。



我們做點貿易,往國內匯款都要小心翼翼,生怕惹了銀行大爺把賬號封了。

疫情期間沒有生意,銀行大爺催款電話一天好幾個,我在國外的醫院裡躺病床上還得頂著一分鐘三塊錢的話費接。

前者說破天也就幾百萬的事情,後者只不過千兒八百的錢。

銀行大爺自己摔坑裡了,連個肇事者都查不出來?

誰設計的產品?誰負責的交易?誰做的風控?最後58億的損失怎麼承擔的?

誰?

誰?

誰?

人呢?


中國銀保監會以事實為依據,以法律為準繩,對中國銀行及其分支機構合計罰款5050萬元;

罰款5050萬元對中國銀行影響並不大,但是對四大行的公信力影響很大。

對中國銀行全球市場部兩任總經理均給予警告並處罰款50萬元,對中國銀行全球市場部相關副總經理及資深交易員等兩人均給予警告並處罰款40萬元。

這點罰款對於他們的收入水平來說,對於原油寶投資者背負的巨額虧損來說,真的就是毛毛雨而已,完全起不到震懾作用。

簡單來說,違法成本太低,不僅會讓違法行為屢禁不止,最終導致所有客戶利益受損。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