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邀,別嘗試,會後悔的。問就是流淚。

倒也不至於塑造另一個人格就會到「多重人格」的程度。英國心理學家溫尼科特和萊茵都提到過「假性自我」的概念,我覺得自己的情況更像這一種。

我病情最嚴重的時候,在醫院診斷出過「癔症分離轉換障礙」,大概是高二高三的時候。我沒和很多人說起過這件事,因為太中二了。但我並不是沖著「多重人格」這個目的去的,我只是覺得原來的自己活不下去了。

重度抑鬱症,社交功能可能是零,在學校沒法和人對話,上課的時候也恍恍惚惚的。很多年來我都活在對童年創傷的承認和否認裏,靠自我欺騙來修正一些自己不願意接受的事實,但後來基本所有手段都不頂用了。

主觀抑鬱感受測試-心理測試-壹點靈?

m.ydl.com

大學學心理學接觸到「假性自我」這個概念的我的第一反應,其實是:好傢夥,假性自我一直存在在我的生命裏。只是在高中最黑暗的時候,我有一天突然從渾渾噩噩中意識到:這樣下去一定會死。

所以本能的求生欲使那個假的我-或者說理想中的我出來救了我一命。

她是我從初中喜歡二次元就開始有的幻想,我從未成為過的天真爛漫甜美害羞平凡溫柔的女孩子。

就因為她,我現在還無法擺脫自己在普通朋友眼裡ISFP的印象(突然跑題)。

不過我作為心理學專業選手,必須告訴題主的是:這既不是解離症,也不是人格障礙。她只是一個相對穩定牢固的面具,和我以前常用的面具並沒有什麼本質區別。說她是另一個人格,只不過是我站在她應有的性格上的角色扮演。我作為「她」買lolita小裙子,用娃娃音說話,對女孩子撒嬌,做一些看起來很笨的事情。

但她也經常會有受不了一些事的時候——畢竟她只是個天真的小女孩,而不去面對的事情不等於不存在。

那時候「我」就會回來,選擇爆發或者自閉式的沉默來排解。

我可以跟她聊天,我們在日記本上使用不同的字體,她是個很治癒的小朋友,會告訴我沒關係啦,世界美好,而我有她。

哈哈哈說到這裡發現真就不是人格分裂啦,只是一個當時已經在死亡邊緣走了好久的沒能得到正確治療的抑鬱症患者的臆想。

再後來我媽發現了我的不對勁,看過我之前回答的朋友們都知道我媽情商真的不怎樣。在醫院的診斷從抑鬱症變成癔症啊解離啊雙相啊亂七八糟的東西的時候,她問「我」:「你能不能讓你心裡那個有病的傢伙死掉?」

真正的我聽完非常憤怒……或者說不上是什麼感覺,寫到這裡甚至有點想哭。

我怎麼可能死掉呢?我纔是我啊

她在日記本上寫字,安慰我,使用我的大名。我很生氣。她憑什麼代表我?難道我所經歷的一切真的是不存在的嗎?

我暴怒,撕了那本她作為嘗試在封面上寫了我們的大名的日記。

看過我以前回答的朋友可能還知道,我父親患有邊緣性人格障礙,在他情緒比較好的時候,絕對不會承認他曾有的虐待和暴力行為。

所以我懷疑我是假的。但是要死的話,不存在只死我一個人。

那是我第二次因為吞葯自鯊被搶救。

題主以為塑造另一個人格,真正的自己就不會被摧殘了嗎?

我被摧殘得最厲害的一次,就是親媽問我,「可不可以留下她,你去死」。

這個幼稚的自我拯救方法陪伴我從高二到高三,最終還是沒撐住休學了。說實話,面對真正自我的崩潰,戴再多的面具也是逃避而已。

但高三的我在休學的時候也並沒有比高二更「整合」,她早就逐漸成了我身上撕扯不掉的一塊粘性牛皮糖。後來我想,其實「裝可愛無辜傻白甜,配合我父親的表演」是我從小就採用的策略,她並非在我高二時候才誕生。因為我母親說的那句話,我開始討厭她,越討厭她,爭執和痛苦就越多;再後來我開始承認,她就是我,始終都是我的一部分

哈哈哈哈雖然她有「假性自我」的一切特徵,比如感情遲鈍,比如對周圍環境不敏感會平地摔之類的。但她確實就是我自己。

現在的我也沒能和她分開,只是接受了面具黏在臉上的事實。生活中我依然是那個穿可愛裙子的用娃娃音說話的,會唱歌跳舞彈琴甜美女孩子,但我也會給自己一些機會,穿深色暗色舒服的衣服,在風裡坐著讀讀書,對志同道合的朋友顯露出一些本來的樣子。

我再也沒有被診斷出過「癔症」,到停葯為止,診斷一直都是雙相二型;但我也知道,診斷只是一個名字,而自愈從接受所有的自己開始。

曾經和一個畫風和我很像(指甜美可愛害羞溫柔但其實正因為雙相休學)的病友聊過,內容是我們的外表都並不太符合年齡啊,有時候覺得這樣活著比較輕鬆,有時候又覺得煩惱——畢竟人不是真的可愛小女孩。

「傻白甜曾經是一個好用的面具。」她說,「但面具是不會長大的。」

現在的我,依然沒了她就不會社交...但也有個不切實際的願望啦,希望我們能再靠近一點點。

不靠近倒也沒什麼關係。

我在精神狀態差的時候和她的距離會明顯拉開,在前年剛到英國又分了手的狀態最差的時候,甚至還能聽見她在耳邊安慰我。

「沒關係的」,已經因為我生病多年所以逐漸也調整了自己性格的母親說,「你們都是我的女兒。」

這對我來說已經算是最好的結局啦。

最後——貼一段曾經寫過的歌詞吧(我現在用的藝名,仍然一半是我一半是她):

換一張面具 卻唱同樣的歌

同一個日記本 同一個作者還是夢嗎 無所謂了深崖下殘喘苟活 不治癒又如何因為我 終究值得被世界與你親吻然後 我睜開了

不屬於詩人的眼睛


可能你是受文藝作品影響,又或者受視頻網站上某些視頻博主的影響,覺得多重人格是一件浪漫的事情,多重人格相伴相守相護,多麼的令人感嘆,多麼的令人羨慕……

然而產生這種想法之後能不能先了解一下多重人格,哪怕你沒有去閱讀相關專業的書籍文章,百度一下總不難吧。

多重人格_百度百科?

baike.baidu.com圖標

多重人格是一種心理疾病,請不要把它浪漫化

多重人格是一種心理疾病,請不要把它浪漫化

多重人格是一種心理疾病,請不要把它浪漫化

什麼是心理疾病?首先它屬於變態心理而不是常態心理,其次它給人帶來困擾,讓人痛苦。

什麼是把疾病浪漫化?打個比方,春天到了,「過敏」話題下有人發了條狀態:

#花粉過敏#春風十里暖入懷,男女老少顏盡開。但喧鬧和快樂是你們的,我只能站在落地窗前默默看著,獨自神傷。

看了讓人腦子裡很有畫面感,意境很唯美是不是?其實人只是把自己的困擾和無奈用一種不那麼狼狽的方式表達出來而已,它的本質是困擾和無奈,不是畫面感,不是意境。因為痛苦沒發生在我們身上,我們靠著想像把它腦補成了唯美的樣子。

然後我們再來看「多重人格」這種心理疾病。

首先它的成因就很讓人痛苦,而且不可控,可以理解為它是一種隨機被動技能。它的產生與童年創傷有密切相關,尤其是性侵害。你能想像自己童年遭受性侵害是種什麼樣的感受嗎?你真想要這種人生經歷嗎?而且多重人格多形成於童年、青春期這種人格三觀尚未定型的時期,成年後三觀已成型了就不要想了。

其次,多重人格的走向不可控,並不是你想要什麼人格就能分裂出什麼人格的。不要想著自己人格孱弱,想像著自己成為堅強的人,就能自然而然分裂出堅強的人格。多重人格是涉及潛意識層面的心理問題,多半是在你的潛意識遭遇巨大的危機的時候,那麼既然是巨大危機這種極端情況,分裂出的人格多半也是極端的,只有這樣才能應對極端的情況,因為童年的你的潛意識並不知道應對眼前極端情況的「度」在哪裡。所以很可能你分裂出的是那種自殘自毀或者是暴虐嗜殺的以病態地保護主人格為存在意義的人格,而不是什麼正向陽光堅強的人格。

最後,多重人格中各個人格出現的時間不可控,並不是你想ta什麼時候出現ta就什麼時候出現的,因為ta跟你擁有著同等的身體控制權。這萬一你面試的時候壓力過大或是工作的時候被上司批評了,ta蹦出來跟他們對線甚至幹架你可咋辦?

所以,還是別想什麼人格分裂了吧,自己的主人格雖然脆弱,但還是將就著用吧,還能咋滴。

最後,建議你多學習多思考,知識儲備量和智慧可以塑造一下自己的性格。哪怕不能改變它根本的樣子,也可以讓你更正確更從容地面對,帶著它活成自己想要的樣子。


謝邀

關注相關話題以來收到過不知多少類似的問題了,有想緩解孤獨的,想要陪伴的,想要特異功能的,也有和題主類似,希望有人替他承受痛苦/被保護之類的。

先說明,人格一旦形成是不會消失的,也許有些碎片會,但題主本人顯然是個非常完整的人格,要消失基本不可能,這就不討論了。

我看過很多類似提問的回答,尤其是那些說有什麼方法可以做到的。我發現一個很顯著的問題,他們對傳統的「多重人格」的形成時間避而不談。

多重人格的發病也許會在青春期、成年之後、中年以後等等,但它的形成時間現在比較公認的是在童年時期,6-9歲,也許有不同的範圍,但大概在這個前後。

這是傳統認為的「多重人格」,現在醫學上說的分離性身份障礙,有些說法認為其他特定解離性障礙(OSDD-1)的形成時間可以比它晚,也不超過成年。

我不知道很多網上流傳的「自己製造多人格」的方法有多少成功率、能不能成功、製造出來的成果和DID/OSDD-1有多少相似和不同,但科學上現在並沒有一種被證實的方法來「自己製造多人格」,也沒有相關措施的研究對比,還不討論希望這麼做的人的年齡。

我看到很多嘗試tulpa的人稱有解離體驗,無論人在什麼年齡都可以有解離體驗,對於廣泛的解離(人格解體/現實解體/分離性失憶/身份改變/身份混淆)而言創傷也不是必要的,這可以理解。

話題回到多人格狀態上,已知解離可以成立,有人聲稱可以達到OSDD-1b的狀態(即無人格間失憶的多人格狀態),假設都做到了,我們討論一點現實的,即在這種情況下,真的能達到部分人(如題主)希望的不再承受痛苦的目的嗎?

要知道OSDD患者的體驗並不一定比DID更好,因為他們人格間壁壘更少,對造成他們情況的創傷的瞭解更多,也會更直接的面對壓倒性情況,變成OSDD的狀態並不能達到理想的「不再承受痛苦」。

而且OSDD的解離體驗,上面所列舉的沒有一個是不痛苦的,也許解體讓你確實感覺和讓自己痛苦的現實距離遠了,但解離本身也是痛苦。

(想了解完全可以查查深受人格/現實解體困擾的知乎問題看看。這個取捨所有想這麼做的人都要考慮。)

然後可能很多人會返回來想,我能不能成為理想的DID呢?首先還是那個年齡的問題,其次很多DID患者也會經歷不同程度的失憶,很多時候並不是完全屏蔽的;再次,DID的解離體驗只會比OSDD更重更廣泛。

如果你說你天賦異稟,不管幾歲都能發展DID,那題主不用來提問就已經有了,還問什麼方法?這麼說就沒有一點價值。

或者說你就是「天生多重」,多人格對你只有好處沒有壞處,那更不用提問了,題主更做不到了,同樣沒有意義。

還有個想法,如果按照網上流傳的很多種製造多人格的說法,如果它們確實能成功,再進一步,那等於說童年之後甚至成年之後發生的創傷也同樣可以造成多人格/DID/OSDD,題主目前很痛苦,可以考慮是有創傷性(起碼是壓力性)事件和環境下,也就是按照這種邏輯,題主根本不需要任何自身努力,他就可以成為一個多人格者。

如果這個前提真的成立(我是覺得有很多問題),我倒是覺得類似題主這種情況的人要多多注意自己的心理健康,有問題及時解決,退一步海闊天空,不要把自己逼到真的得分離性障礙/創傷後相關障礙了。

有理由相信有相關情況的人可以很好的生活,但那是更長更艱難的路。

再提一句,我理解有人認為不必把這些情況渲染得太過「悲慘」而要指出好的地方,任何人想用什麼方法做什麼事有什麼觀點也與我無關,但很多情況下尤其是主動想要多人格的人,他們是把這些想得太好了、對負面情況考慮得太少了,乃至幾乎沒有認知。

指出負面情況是絕對有必要且重要的,故有此一說。


你的人格並不特殊。或者說脆弱是普遍現象,誰都有脆弱的時候,甚至有固定的範圍。也許某些時刻你就是別人眼裡的勇者,只是你沒察覺。很多時候我也很難感受到別人的脆弱,但這不能說明誰的人格是脆弱的,誰的人格是強大的。

至於塑造,我以為這是排在「認清自我」之後才做的事。而不是說我塑造了我就不脆弱了。


我和題主有同樣的經歷

我產生了和題主同樣的想法

我成功了,塑造的人格來自我的小說作品和我身邊的人

做到這些需要很強的觀察能力,模仿能力,移情能力(infj非常適合)

說說現在產生的後果

1.我自以為自己變強了,變得不容易受傷了,實際上不過只是一直在靠逃避來規避傷害。到頭來其實沒有任何改變。

2.這些人格在很多時候根本不靠譜,面對一些留下過心理陰影的傷害時完全起不到保護作用。反而是這些曾經的創口在捂得嚴嚴實實的保護中一個接一個腐爛了,爆發出來的時候真的要命。

3.這些人格產生容易丟掉難,很多時候會帶來很多負面影響。

說說我覺得正確的做法和努力的方向

1.不要逃,逃避解決不了問題。只有當你敢於雲淡風輕地面對傷害過你的東西的時候你才能變強。

2.努力讓自己成為你想要塑造的那個人格

既然這些虛構和幻想沒有意義,

既然我沒有幸運地遇到能保護我的人,

那就自己試著成為能保護別人的人吧,

這樣,世界上又能多一個幸運的人。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