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這一句比其他人罵的加起來都狠


無腦人肉爆破,肉身擋機槍,日本人光著上身衝過來拼武士刀,為了突出悲壯而突出悲壯,這和手撕鬼子、褲襠藏雷一樣都是抗日神劇。

敘事和鏡頭上我覺得管虎真應該多學學三十多年前的《血戰臺兒莊》,老戰士在坦克底下點燃炸藥包,平靜地等待死亡,但是卻起爆早了。沒有口號,剋制、內斂、殘酷、悲壯。

正如同現實裏的八百壯士不應該成為當年洋人們觀賞的猴戲,熒幕上的八百壯士也不應該成為某些人對80年前那場偉大戰爭的獵奇與刻板想像的猴戲。


是的,偉大的蛇先生點明瞭關鍵:史實與真相的缺乏讓批評者渾身難受。


因為抗日神劇不會說自己還原史實。


自虐式神劇。

明明抗戰初期很難抓到俘虜,自黑一段殺日本俘虜。

不知道日本右翼還蹦躂不?蹦躂的話,恐怕要搞事。

綁手榴彈同歸於盡的就一人,導演搞出一長串。

最後過橋,明明最後幾乎撤完才被日軍發現,這被機槍掃的,感覺要全軍覆沒,還有斷後的,歷史上明明全部撤退下來,結果電影暗示全部死光。

幸虧阮經天演的那個因為會說日語被打死的無辜人士被全部減了,不然爭議比現在還要大。


1,邏輯倒置

國府抗日是受羣眾情緒逼迫,導致不得不抗日,畢竟民國有個罪名叫「非法抗日」(見&&>)。而電影中反而是國府軍隊激發麻木的羣眾。孰先孰後,誰主動誰被動,完全搞反了,如同拍了一部兒子生了爺爺的戲一樣荒謬。

2,異想天開

四行倉庫的故事之所以在當年被讚頌被吹捧,是因為四行倉庫是一場以少勝多且傷亡比大幅碾壓對手的戰鬥,卻被導演臆想成慘勝血戰。如同拍中國乒乓球的電影,張怡寧打福原愛差點打不過,反覆爭奪每一個局點賽點,被福原愛打哭了,最終慘勝。

電影當然可以加工創造和誇張,但是胡編到這種程度,只能是欺負觀眾不懂歷史。不難想像管虎如果晚生30年,我們未來也許真能看到張怡寧被打哭的歷史片呢?然後還有人洗:人家這是藝術加工,你怎麼知道張怡寧沒哭過呢?想看歷史去看紀錄片!

反正就是國人不配打碾壓局,贏得爬著贏。

您要是想藝術加工,倉庫守軍進入租界被俘後的故事迷霧重重,有無限大的藝術空間,想怎麼編怎麼編,什麼題材都能摻和,這會兒導演連碰都敢不碰。咱也不知道導演這是怕得罪誰,估計跟咱拜的不是一尊菩薩。

3,私貨噁心

如果要拍一部反戰題材的電影,加一點雙方都殘暴的虛構劇情,無可厚非。明明是一部抗戰電影,非要把國軍士兵納粹化,並且不安排人性回歸到橋段。我不知道是怎麼想的,要麼導演的人性有問題,不認為這樣做有悖人倫;要麼導演心裡仇恨這些老兵。

國軍老兵抹黑了不洗,黑幫倒是洗的很勤快。真就奇怪了,一個個愛國愛民,捨生忘死怎麼不去當兵呢,難道抓壯丁也有政審?

4,歷史無知

四行倉庫是孫元良強姦女學生遺址。我不知道管虎怎麼好意思請,我也不知道孫家人怎麼好意思去。我還以為這是要拍黃片呢,拍黃片也不應該去四行倉庫啊,拍南京啊,日本人打南京那會兒,孫將軍可是臨陣逃脫去了妓院。

5,不自量力

就這還自稱歷史片。


純雞蛋裡挑骨頭

不挑點毛病,怎麼證明自己不是跟風青年,是真懂的呢

電影有缺點提就是了

非要上來扣頂大帽子,再罵它是爛片更有甚者懷疑它別有用心的,早點洗洗睡吧


首先啊,人沒請對啊。

孫元良一生中可以自豪的地方就是自己的跑路功力,我都不知道導演為什麼去找他的後人。

姚大嘴的事兒總之挺讓人無語的,你要閉環給粉絲帶貨,我也誇您響應號召,增加稅收,增加就業。

但您這一把年紀了,要想想以後咋樣,趁早認錯道歉,埋頭做公益,過個三五年還能客串點小角色掙點錢以備養老。

其次,歷史場景還原的不完全。

你要是拍歷史片,起碼交戰雙方的態度得拍全了,第三方看客也得拍的全乎。

可惜,沒有。

第三,

歷史為題材不是不能創作,但是管導演的作品看的讓人有種強烈的懷疑人生。

對比下1938年的電影,也是這個故事題材。大家為什麼不看看這個呢?

《八百壯士》是由應雲衛執導的戰爭片,袁牧之、陳波兒、洪虹參加演出。此片講述了1937年8月13日日寇侵略上海,國民黨八八師五二四團團長謝晉元,為牽制日軍,掩護國民黨軍隊後撤,率領四八○青年軍官號稱八百壯士,固守四行倉庫,達三個月之久,軍人英勇殺敵,女童子軍冒著生命危險給守軍輸送食物、醫藥,當牽制任務完成,守軍越過蘇州橋後撤。

——引用自百度百科。


主要的罵點集中在三個方面

第一:惡之花的存在

惡之花就是姚晨,因為此人曾經在網上發表過不當言論,遭到了廣大網友的一致反感,有她演的電影,自然也受到一定的抵制。

這一點……唔,反正電影裏她是出現了,露了個臉,非常突兀,對劇情的推動來說可有可無,你可以當她不存在。不過演藝圈嘛,圈子很小的,大家串來串去,有人喜歡有人討厭。

第二:美化果黨,遭到眾多粉黨的聲討

這個……老實說全片沒看到有美化的情況,果黨在裡面幾乎都沒怎麼提過,惟一提到就是特派員出來,也就是黃曉明,通過黃曉明和謝晉元的對話,給人的感覺就是果黨實在是太無能了。

片尾的字幕也處理了一下,寫的是『在中國共產黨的指「還是領?忘了…」導下建立了抗日戰爭統一陣線,最終取得了偉大的勝利』

反正你基本上在電影裏找不到國字。

如果不是因為亂改會影響歷史常識,估計那面旗子也想換個圖標吧……

當然了,果黨腐敗是肯定的,當時的社會一塌糊塗也是不否認的,不少人就是沖著這一點在抨擊那些喜歡美化民國的果粉。

不過電影裡面真的沒這種感覺。

第三:號稱還原歷史,結果誇大歷史

這個怎麼說呢,其實看電影的人一看就是誇大了歷史吧。老外為了觀察四行倉庫的戰局,還特地開了一輛齊柏林飛艇……

還有一匹在外面亂跑怎麼死也死不掉的白馬(作為中國精神的一種象徵)。

以及護旗打飛機的一段劇情。

誇大肯定是誇大了,問題是如果拍這個四行倉庫一定要按照歷史真實性來拍,這片子估計完蛋,沒多少人會愛看的。

當然了,所謂的真實還原,是一種營銷手段罷了。

電影因為戲劇化以後,精彩了很多,否則也不會受到很多人的追棒了。

至於你能不能接受……唔,如果你不是很在意歷史的真實性,如果你能接受《葉問》裡面一個打十個日本空手道高手的劇情,能接受《地道戰》《地雷戰》裏日本小鬼子低能一樣的智商的話,這片應該也能接受吧。

第四:請了孫元良的後人宣傳影片

孫元良是逃跑將軍,腐敗無能,口碑很差,八佰這事的時候,他也逃了。所以認為請他代言就是褻瀆這場戰鬥,極具諷刺意味。

唔……電影宣傳需要,能接受就接受,不能接受就不去接受。電影裏並沒有正常講過孫元良,也是把他當成反面例子了吧。

https://zhuanlan.zhihu.com/p/187658928?

zhuanlan.zhihu.com圖標

國內長期意識形態抹黑國軍抗戰功績及民族脊樑的地位。電影八佰中首次公開八大抗戰真相:

1.正面戰場國民黨中央軍是絕對的主心骨:電影開場浙江地方保安部一觸即潰及齊家銘(李晨飾)等訓斥收攏的逃兵,除羊拐(王千源飾)為中央軍第36師外;其他均是地方部隊,而僅羊拐有戰鬥力。這承認了國民黨中央軍戰鬥力強,作戰意志堅定,犧牲最大,戰果也最豐碩的事實。反觀地方軍部隊,戰鬥力差,訓練差,軍紀散漫;遇敵一觸即潰。

但要注意的是老算盤所在為浙江地區保安團,不是俞濟時將軍的浙江省保安團。浙江省保安團第3,4,7團,整編成第58師,後與王耀武第51師合編為第74軍;武漢會戰後第57師加入。是日後威震抗日戰爭的三五師,王牌軍。

2.中央軍參加1932年一二八抗戰:電影撤離前洗澡場景,齊家銘提到朱勝忠(魏晨飾)背部燒傷時;稱是一二八抗戰時,中了槍榴彈所留下。這承認了國民黨中央軍第87師,第88師及中央教導總隊改編為第5軍,打著第19路軍旗號參加上海抗戰的事實。

3.淞滬會戰國民黨中央軍精銳打光:電影后期黃曉明飾的特派員勸謝晉元(杜淳飾)撤退,稱中央軍精銳打光;要留下種子,以後再戰。這承認了中央軍在淞滬會戰中拼盡全力,犧牲巨大。絕非蔣介石及國民黨中央軍抗戰不力;而是與日軍差距太大。

4.九一八事變是張學良下令,東北軍一槍不放逃跑:電影中齊家銘怒斥姜武飾的東北軍老鐵。三十多萬東北軍一槍不放,丟了東三省。這承認了九一八事變是張學良下達不抵抗命令,東北軍大潰逃;卻長期讓蔣介石背黑鍋。

5.淞滬會戰前中德軍事合作及國軍隱忍備戰:漢奸記者方興文(辛柏青飾)賣給日軍四行倉庫守軍情報時。日軍大佐稱第88師為德械師,由德國顧問訓練;還稱第88師為「閘北最可恨之敵」。這承認了中德軍事合作及國軍對日長達9年的隱忍備戰(1928-1937年)。

6.國軍德械師是速成師,並不是真正德械師:從電影看四行倉庫八佰壯士的武器裝備,與真正的德械師差距較大;如幾個國軍官兵使用1個防毒面具,沒有的只能脫褲撒尿。這符合歷史事實,國軍是德械速成師。無論是武器裝備,武器數量,彈藥,兵員訓練,素質都與真正的德械師有很大差距。

由於國力有限,時間緊迫。至1937年全面抗戰爆發,國軍19支德械速成師。只有中央教導總隊達標,其他都不是全德械。而且重武器,武器數量,彈藥匱乏,均不如日軍精銳部隊。淞滬會戰期間,損失巨大,經過多次補充;也大量殺傷日軍。

7.承認上海商會及青幫抗戰:電影中出現了蓉姐(劉曉慶飾),杜月笙(姚安濂飾)送國旗及幫助四行倉庫八佰壯士。這承認了上海商會及青幫,抗戰功績。遺憾的是,只演繹了杜月笙及青幫。將上海商會會長王曉籟,虞洽卿轉移成蓉姐上。實際給八佰送物資,國旗及遞送情報,是王曉籟,虞洽卿所領導的上海商會。

之所以這樣處理,是因為兩人堅持「反共」。而杜月笙在抗戰時期,給予八路軍,新四軍援助。國共內戰時,中共上海地方組織曾勸說其留下;杜前往香港後,中共也曾派人勸說其返回大陸。杜曾表示考慮,但不久病逝。

8.首次承認中國童子軍抗戰功績:以往國人只知八路軍青少年抗戰隊伍。鮮少提及國軍組建的中國童子軍。


比抗日神劇強的地方在於製作精良,節奏合理,陣容強大,宣發「驚人」。

但抗日神劇之所以被稱為神劇更多是因為侮辱智商和情節不符合歷史,讓就算不了解歷史的人看也覺得噁心。《八佰》因為有歷史原型,要比較瞭解這段歷史的人才會看得出來劇情誇大程度,才會覺得彆扭,在這羣人眼裡《八佰》的劇情某種程度上和抗日神劇也差不多。這羣人又普遍屬於知識水平比較高的,罵起來比較有邏輯有文采,看上去炮火就很猛了。

但它確實不應該承受這麼大的罵名,要罵去罵管虎和宣發就好了。拋開歷史上的淞滬會戰來看,《八佰》單單作為一部商業電影至少有7.5分吧,要是不虎頭蛇尾應該能上8分。


如果片名不叫八佰而叫做上海堡壘1937的話,應該就不會被罵的這麼慘了吧。似聽說電影裡面只有人數和地點是真的。

另外我也不想像督工那樣整什麼意識形態人民史觀,你們好歹把故事講完整一點,搞得虎頭蛇尾的,我都不敢去電影院看了,免得期望越大失望越大。


八佰和那些抗日神劇一樣都是爽片,因為是以歷史為原型加工劇情,沒多少史實的部分,只是比那些神劇道具用的考究點。看個激烈就完事了,真實的四行倉庫戰鬥遠遠沒有這麼激烈。


一堆人是因為導演之前的迷之操作,一堆人嫌史實還原地不徹底,還有嫌「不夠愛國」的。


你如果說國軍抗日,孫元良抗日不是逃跑將軍,確實是抗日名將。如果你還有把文獻列出來,他們無力反駁。

那麼他們會點舉報。

你看,我這篇很快就又有人要舉報了。

他們覺得自己屁股特正。

反正我搞不懂,除了日本鬼子,誰會那麼愛抹黑抗日英雄。


我覺得那些說什麼抵制華誼,因為討厭某些明星個人在那裡高喊抵制的,其實是比較酸。還有那些說什麼不愛國什麼的,那是你根本沒看懂這部電影講的是什麼。當時戰狼上映的時候不也是天天罵,但是仍然一天天刷著高票房記錄。

我覺得八佰這部電影雖然說的是四行倉庫,實際上以四行倉庫表明抗戰初期各方的博弈和心理狀態

以下中紀委官網頭條號的點評,和戰狼一樣,八佰也是獲官方力挺的電影,建議那些說什麼不愛國、演國 民 黨的,讀完下面這篇文章

https://m.toutiaocdn.com/i6863583361504543239/?app=news_articletimestamp=1598449998use_new_style=1req_id=20200826215317010129039140211A9362group_id=6863583361504543239


臺灣方面評論,看見了何香凝。看不見別人。但是,臺灣人對何印象並不好。彷彿就何香凝是國民黨高層似的。

多了有時間再說。


花了這麼大精力拍的電影,不能和抗日神劇比呀!

和誰比呢?和《血戰臺兒莊》比,明顯不行。和《鬼子來了》比,差距更大。

拍有歷史依據的電影,就老老實實拍,不要為了太誇張,自做聰明,更不要夾帶很多莫須有的意義。

我在看電影時,一直試圖跟著電影的節奏走,但換回的只是一次次的踩空。電影看完了,也猜不出導演到底是試圖以誰或者以什麼樣的視角來講故事。在情感方面,也看不出是賣慘、還是仇恨、還是恨鐵不成鋼、還是魔幻現實……。或者是個大雜燴,拍到哪算哪。感覺導演自己都沒整明白,或者導演就沒想過。

同期上映的《1917》,思路和拍攝就清晰多了,看著也舒服,很順利地跟著電影的節奏走,感受戰爭的殘酷和個人在險境迸發的大無畏精神。


為什麼《新三國》明明比《新洛神》《武神趙子龍》都強還是被罵得那麼慘?


您這個問題是我在知乎上看到過罵《八佰》罵的最狠的一次……

其他人罵《八佰》,只是罵它傳達的價值觀,我也罵它,但y1s1,但它就服化道來說,還不至於淪落到和抗日神劇去比好吧……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