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四十一歲才開始認真看書的,惋惜前四十年的光陰虛度,同時也覺得,還可以挽回人生的下半局。


上半場不後悔,下半場不要猶豫,任何時候都不晚。


讀書、學習在任何時候開始都不算晚,這本身就是一件需要持續終身的事情。「蘇老泉,二十七,始發憤,讀書籍」都不晚,何況13歲呢。


這個問題彷彿是一個20歲的年輕人問一個40歲的中年人:我現在20歲,努力工作還來的及嗎?

讓一眾成年人感嘆,我們老了!

我的閱讀技術訓練營的學員中,很多都是30歲以上的成年人。他們這個時候開始,只要掌握方法,3-5年,就可以趕超大部分同齡人。

李笑來有一本書叫《把時間當作朋友》,還有一本書Scalers的《持續行動》其實就指明了一件事:

時間的複利是優勢的根源!

只要方法得當,如果你持續做一件技藝持續學習10年,你就在這項技藝上具有巨大的優勢!

說說我的經歷:

高中成績普通,高三自我放棄,所以大學普通二本!甚至大學時候一年掛掉7科,差點畢不了業。

23歲遭到社會毒打,意識到要做一份能持續成長的工作,楞頭青一般走向培訓行業,獨自跑到了杭州。

堅持了5年,其實中間也有懈怠,只是保持了兩件事:堅守自己的專業領域、持續的學習提升。

遇到過很多想當培訓師的夥伴,中間很多人因為種種原因放棄了,唯獨我自己傻呵呵的堅持到現在。

現在回頭看,薪水是他們很多人的2倍,收入是他們3-5倍。

其實想想,也無非是比他們多扛了兩年,多花了些時間在提升自己這件事上。

對於大部分而言,都太心急了,還沒等看到質變般的複利就想要放棄。

就跟炒股一樣,賺錢的都是炒長線的。只要股票基本面不錯,你也不作,過個5年10年,就是一筆巨款。

非洲的女作家Dambisa Moyo說:「種一棵樹最好是時機,一個是10年前,一個是現在。」

想開始,什麼時候都不晚。難的是像傻子一樣堅持!


來得及,當你意識要看書的時候,你已經贏在起跑線上了。

當我意識到我已經很久沒讀過書的時候,我已經高中了,也就是15歲左右了。除了課本就沒有讀過其他書。

回想了一下以前看的書還真不少,小學的時候,因為沒電腦玩,沒有其他娛樂節目,無聊到每天看書。那時候書又不多,來來回回就那幾本上下五千年,知識大百科,考古揭秘,軍事雜誌,必背古詩100首,成語故事大全等等

我把這幾本書都翻爛了,來來回回都能背下來了。這些知識是我高中前炫耀的資本,你知道嗎,就算我沒讀過幾本書,那時候在同齡人裡面比我讀書更少的起碼佔到百分之九十。

如果你現在開始看書,作為過來人,我想跟你說說從什麼開始看。

我覺得要先認識一些常識,比如歷史,童話,寓言,成語故事,再去看一些自己感興趣的書,一步一步慢慢來,看書講究心境,太著急反而一無所獲。

1.先了解自己國家的歷史。

官方正版】中國歷史故事正版全套8冊 中華上下五千年歷京東¥ 128.80去購買?

【完整無刪減】中華上下五千年全套原著正版白話文初中淘寶¥ 98.00去購買?

2.然後認識大千世界的生物。這是國家地理雜誌編輯寫的,好像被錄入教育部推薦的書籍,裡面介紹各種各樣生物,豐富我們對身邊世界生物的認知。

我的海錯圖筆記(海錯圖筆記 入選教育部閱讀指導目錄京東¥ 146.00去購買?

3.各種神話故事,寓言故事,傳說。

4冊全集伊索寓言中國古代寓言故事拉封丹克雷洛夫寓言京東¥ 19.90去購買?

【全6冊】格林童話全集安徒生童話伊索寓言一千零一夜淘寶¥ 24.80去購買?

全3冊常青藤爸爸陪孩子一起講故事學成語精選100個成語京東¥ 168.00去購買?

中國古代神話故事山海經兒童版希臘世界經典神話傳說故淘寶¥ 18.80去購買?

不要覺得這些東西幼稚,難為情不去看,這些東西不僅可讀性強,還給我們日後寫作文,與人交談打下基礎。

4.最後推薦這個是我的私貨,我覺得很可惜的,沒能早點遇到這套書,這是直到我大二才看的。

精美印刷哈利波特全集1-7冊J.K.羅琳中文版 與阿茲卡班京東¥ 320.00去購買?

哈利波特1-7成人版平裝 英文原版小說 Harry Potter Bo淘寶¥ 346.00去購買?

這個不是懷舊或者裝×,先去讀中文版,然後讀英文版,不僅對英文學習有很大幫助,對自己的想像力也有提升的幫助。我在想在我沒有電視沒有電腦的小時候,如果能看到這套書我會開心死的。

看書的目的是成長,不要在意看書的數量,希望我的回答對你有幫助。


孔子十有五而志於學,你還比他志於學的年紀早兩年呢。


如果我們說「來不及了」,你會不會就此放棄呢?

現在是一個對讀書人比較友好的年代,不會像以前那樣迫害你們。你想做任何事情,只要不違法,都可以去做。

13歲,有很多事情都「來得及」,比如你想看書,健身,學鋼琴,學英語,學編程,跑馬拉松……

別說13歲,就算73歲我都會說「來得及」,畢竟這些事情又沒有門檻,除了考駕照開飛機什麼的會限制年齡,其他事情都沒有設限。

但如果你想通過讀書、考個好成績、讀一所好的高中、再去念好的大學……

那麼,我建議你抓緊時間。

來不來的及,看你追趕的速度了。


13歲一點都不晚,讀書這種事,什麼時候開始都不晚。因為豐富精神這件事本身,就很優秀。


很多人都遇到這個問題,有的是不知道讀書有什麼用,等明白的時候,已經長大了,這個是事實。

已經無法改變,年齡這個問題不要太糾結,你不得不承認,你此刻是你人生中最年輕的時刻。

有句話不是說:"種樹最好的時間,一個是10年前,另一個就是現在「.

如果你真想改變,就沒有早晚,只有行動問題。

你在猶豫也不可能回到13歲,這個問題不要在想了,就想怎麼開始。

花5年時間自學讀書,成為一個厲害的人,你願意嗎?

我就是通過自學讀書改變的,我比你還晚,希望下面回答給你帶來啟發。

提個人競爭力的方法「自學能力」,我一直倡導方法不是最重要的,重點是能開始行動起來。不能一邊感慨自己沒有特長,一邊又跑去打遊戲,回頭還嫌棄自己不努力。然後到處再去找方法,這個時候我啥也不想說,就只能靜靜的看你繼續演。

我們主題很明確,沒有好爹就得靠自己,想改變沒有其他途徑,就得下地幹活,你想得到什麼就得拿東西去換。只要你讀過初中,有文字理解能力,那你就可以自學,好好讀幾本教材,比參加10個培訓課程有用。字都認識,也能理解,為啥不能自學,要給自己信心。

01正常情況下,你想從無到有了解一個領域,變成專家3年足夠了,只要不是特別專業的行業,起碼應付日常生活問題足夠了。

開始之前先講一個故事,一位18歲的美國移民在沃頓商學院讀書,在學校被概率和風險管理吸引,聽了幾次覺得老師講的不夠明白。

但是他又沒有更好的解釋,於是他做了一個非常極端的決定。他跑到書店把所有關於「隨機」和」概率「的書都買回家,然後也不去上課,不看報紙,只讀這些書。

他用了5年時間專門研究隨機現象,後來他把研究結果寫成了一本書,他就是黑天鵝作者。

納西姆·塔勒布,他也是一位自學者。

聽著是不是很振奮,恨不得自己也找個領域潛心研究,等到有一天大成名揚天下。

我們大部分知識都是自學,這裡的意思是指在過往的經驗,經歷反饋中學習。

自學的準備和流程我們已經知道了,但真正開始自學的時候,其實考驗的是你通過文字獲取信息的能力。自學就是自己閱讀資料,自己尋找問題,自己嘗試解決,這一切的基礎都是需要大量的文字閱讀獲取。

而閱讀能力像肌肉一樣,需要大量練習使用才能獲得,論文讀的下,專業書讀的懂,資料書讀的快。

這些都跟你對文字的獲取程度有關,我們把文字獲取能力分為三個階段。

02

讀完一段話,能不能抓住重點。

我們從小學寫中心思想,按現在的理解其實就是抓重點,每個人都可以說出一本書的重點,但是每個重點有都不同。

因為每個人感受不同,有些人覺得是重點,其他人可能根本不在意。都喜歡關注跟自己有關的內容,你能看到跟自己有關的重點也是一種能力。

這個就是最基本的讀書方式「記筆記」,比如,大名鼎鼎的筆記方法「康奈爾筆記法」

無論是讀書還是聽課,都可以記錄自己認為重要的點,在複習的時候寫下線索思考,在最後寫下總結,這裡的重點是不能抄書,必須用自己的語言重新講一遍,最好是跟相關的事一起講。

能把一本書,或者一個事件的框架脈絡,關鍵詞總結出來,就算把一本書「從厚讀薄了。

03

根據問題,能不能從相關書里找到答案。

讀書不是為了把書背在身上,而是為了解決具體問題,你拿到一個問題,能不能從書中找到答案。或者看完一本書能不能提出自己的問題,並且從中找到解決方案。

自學不是為了背書,也不是為了學那些隨便搜就可以解決的問題。

而是能把你想了解的概念弄清楚,不必過度在意你看的書是怎麼講,要敢於批判提出質疑,並且多看幾本書相互論證。

書本只是知識的載體,不代表它就是真理,開始讀書後面要敢於逃出書的限制,從看書獲取知識,再到書是為你服務的心態轉變。

這個時候你就有一股勇氣,敢於質疑書本知識,敢於挑戰現有反常的知識體系。用自己研究問題的能力,尋找和論證出新答案的勇氣。

書本出版知識就已經定型,而世界一直在運轉,要有自信自己的知識最終會超越書本。

04

能不能建立屬於自己的知識系統。

為什麼說古人有智慧,但是沒辦法指導行動。

因為他們都是經驗之談,要麼就是事後總結,沒有可預測性,自然就沒有控制干預。

很多時候解釋一個實驗結果,然後就有人留言,說這個不是跟老話講的一樣,然後就不屑一顧的樣子。

問題是我這個知識敢用來指導行動,你敢用江湖經驗去指導自學嗎?

什麼是科學知識,就是在事物正在發展的時候能給出預期,並且結果符合預期判斷。

這樣的內容你才敢信,只說人多力量大,塞翁失馬焉知非福,你能用來指導什麼行動,只能時候總結的時候用。

而知識體系就是讓你有一套具體的相關知識,不同的觀點對於不同的課題,並且有自己的完整思路分類,記錄積累不同問題的心得和使用技巧。

有自己知識體系的人,看問題有獨到的視角,絕對不會說一下平淡的廢話,也不是花一個漂亮的腦圖,而是能直達本質字字見血。

想擁有知識體系,在開始就要慢慢規劃,不同的領域軀幹慢慢細分。你得知道這個領域的框架脈絡,要點和問題,以及你想要得到什麼。有了知識體系就知道自己在不同階段需要學什麼知識,還有哪些知識點需要補充學習。

體系的好處就是完善,鋪開之後哪裡有漏洞一看便知,看到不足就即時補齊。

如果你建立好自己的知識體系,會有很強的成就感,有了體系,你通過文字自學的階段差不多就到頭了。

剩下的需要實操演練,在使用中迭代。

希望這篇文章,能對你有啟發?


13歲很大嗎?


任何事情任何時候開始都不晚,我也是你這個年齡通過朋友和老師的引導才開始讀書的,有些書你這個年齡可能看不懂,但是留個印象對以後也是很好的。

多讀一些語文老師和語文教材推薦的經典讀物,少看別人提煉的短文,書要自己慢慢看,才能有自己的領悟。希望你快樂成長,努力加油^0^~


其實13歲也還是小時候...

想看書什麼時候都可以,讀書是為了自己,人生不能從來,所以不要執著於年齡,盡量少留遺憾吧。


小朋友,別說什麼可不可以挽回,也先別說什麼認真。你如果從今天起開始看書,堅持到你18歲,記住,是每天堅持,那你已經超過80%的同齡人了。

怕的是你開始晚嗎?怕的是你連這個問題都是隨性而發,大家提了建議你卻從未開始,三天打魚兩天晒網。有這個時間去思考,不如趕緊找出一本書來。我以前的英語老師和我說,與其在天台上思考兩個小時人生,不如下來看點書,做點題。

一個道理,別一直盯著知乎大家給你的答案安慰自己我還來得及,我還早,你一直這樣想,一直不行動。別說十三,就算到了三十歲,你還是一個樣子,和十三歲沒什麼差別。

或許等(如果你還玩知乎的話)你三十歲了,你還會來知乎問問題:

「小時候(這時候已經不再是同意義的小時候了)很少看書,30歲後想認真得看書,這樣可以挽回嗎?」


高一的時候學習不認真,高二高三想往前趕有些吃力,不過沒有放棄,當時的座右銘是better late than never,意思是做任何事都不嫌晚,或者說晚做總比不做強,英語老師提到這句話的時候有種醍醐灌頂的感覺,到現在參加工作好幾年了,這句話也是激勵我不斷學習的力量,與你共勉~


親親,你才13歲唉,正是看書的時候,我滴天吶,13歲就有這樣的感慨,你讓那種73,83歲的爺爺奶奶咋辦呀


看你看什麼書,網路小說?心靈雞湯?成功學?

那我覺得不用看,這些東西看了沒看都差不多。

太宰治?東野圭吾?

你也沒必要看,看了也未必懂。

13歲,初一左右,課本就那麼點兒,看完也就完事兒了,多刷刷題,有精力自學一下下學期的課程。

如果這麼看,你的課餘時間就越來越多,那就可以看點課外讀物,多讀讀科普文章,了解各行各業,畢竟你還要面臨高考選專業。

所以不是要認真看,要講究方法,帶有目的。


看書其實對於年齡並沒有要求,關鍵就是要看進去。小時候沒有養成習慣的話,長大想看書也可能看不進去,十三歲算是一個小折點,要想看書,那就得抓緊時間了。你可以選擇一些比較著名的又易懂的,不要一上來就看那些世界名著,看不懂,當然因人而異啊。再者,也不要相信網路小說能代替紙質書的作用。網路小說主要是為了迎合消費群眾的,內容單一且不切實際。而且你也可以參考一下網路作家一天就要寫那麼多字,情節跟不上,結構語病問題很多,而且很多東西都經不起推敲的,所以呢,要想養好看書的習慣,得找准路子,就算看兒童讀物也可以的。


安全可以的呀寶貝,你才13歲,什麼都可以


可以的,你才13歲,如果我13歲的時候懂得這點,讓我付出多少金錢的代價我都願意,我現在25歲,你想想12年的時間,相信我,這是一個很恐怖的數字,時間是最寶貴的。


只要你想讀書,任何時候,你都可以。

學習是不分年齡的,「活到老,學到老」這句話是很有道理的。讀書不一定是一件持續性的事情,但你要是把這個好習慣持續下去,在將來會是很好的一個習慣。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