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虛濕氣重要多運動

體內濕氣重的人大多數都是飲食油膩、缺乏運動的人。這些人常常會感覺身體沉重、四肢無力而不願活動,但越是不愛運動,體內淤積的濕氣就越多,久而久之,必然就會導致濕氣攻入脾臟,引發一系列的病症。

運動可以緩解壓力,促進身體器官運作,加速濕氣排出體外。跑步、健走、游泳、瑜珈、太極等運動,有助活化氣血循環,增加水分代謝。

脾虛濕氣重要注意飲食

腸胃系統關係到營養及水分代謝,最好的方式就是適量、均衡飲食。酒、牛奶、肥甘厚味等油膩食物不易消化,容易造成腸胃悶脹、發炎。甜食油炸品會讓身體產生過氧化物,加重發炎反應。

脾虛濕氣重要注意環境

我們人體內產生濕氣,除了自身代謝的問題以外,有很大一部分和環境有關。經常在潮濕、陰冷的環境中,就容易導致濕氣入侵體內。

日常生活中應留心下列事項:1、不要直接睡地板。地板濕氣重,容易入侵體內,造成四肢酸痛。2、潮濕下雨天減少外出。3、不要穿潮濕未乾的衣服,不要蓋潮濕的被子,洗完澡後要充分擦乾身體,吹乾頭髮。4、房間內的濕氣如果很重,建議多?開窗透氣。如果外界濕氣也很重,還可以打開風扇、空調,藉助這些電器保持空氣的對流。

脾虛濕氣重可以按摩

按摩是一種很好的祛濕方法,常刮身體4大祛濕穴位:

豐隆穴:位於人體的小腿前外側,外踝尖上八寸,條口穴外,距脛骨前緣二橫指(中指)。足三里:位於小腿外側,犢鼻下3寸,犢鼻與解溪連線上,淺層布有腓腸外側皮神經。中脘穴:該穴位於人體的上腹部,前正中線上,具體找法如下:胸骨下端和肚臍連接線中點即為此穴。曲池穴:此腧穴在肘橫紋外側端,屈肘,當尺澤與肱骨外上髁連線中點。

脾虛濕氣重可用蔥、姜、蒜

蔥、姜、蒜不僅是家裡常用的調味料,還具有不可替代的藥用價值。例如我們可以嘗試在家裡煮一碗熱辣辣的薑湯,用薑湯的絕妙效用將體內的濕氣逼散出來,待到全身發過汗以後,病症就會有所緩解,這個辦法同樣適用於淋雨後預防感冒。


濕熱是現代人常見的一種身體毛病,濕熱是指濕和熱同時侵犯身體,表現為:早起不適,沒幹什麼也覺得這兒酸那兒痛;身體沉重,容易感到疲憊;睡覺時間不短,卻老是沒睡醒的樣子,沒精神;有口苦,口臭,食慾差,噁心厭食的情況。

脾虛的人想要祛除濕熱,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1、清淡飲食

清淡飲食能很好的保護我們的腸胃,油膩刺激的食物增加我們的腸胃負擔,甚至發炎,清淡的飲食使我們的腸胃正常運轉。

2、拔罐

是指藉助熱力或其他方法,排除罐中空氣,形成負壓,使其吸著於身體某一部位或腧穴,造成局部充血,使毛細血管擴張,對腧穴、經絡產生刺激,以通暢氣血、宣散邪阻、調節體內的代謝,從而達到美容治療功效。拔罐美容的效果維持時間通常根據個體情況不同而存在差異。該方法吸毒排膿,利於皮膚問題的改善,還可以調整人體機能,利於人體健康。時間一般是10-30分鐘,價格根據當地消費水平100-300不等。

3、運動

確實運動可以促進我們人體的器官運作,緩解壓力,促進和調整代謝,加速濕氣排出體外。跑步、游泳、健走、瑜珈、太極等運動,有助活化氣血循環,促進身體平衡和正常。

4、食療

我們日常飲食中有很多食物能有效的祛除濕熱,比如:紅豆有健脾止瀉、利水消腫作用;薏米利水消腫、健脾祛濕、舒筋除痹、清熱排膿;苦蕎幫助降糖,幫助體內糖分代謝,可以減肥,促進腸道的蠕動,保護腸胃,提高肝臟的解毒能力。煲湯的時候可以加些紅豆、薏米、党參等,可以幫助祛除體內的濕熱。

我這個人比較懶,有時候心血來潮買點紅豆、薏米、芡實、紅棗、高粱米、蓮子等一起煮,確實有祛濕的效果,但是,上班又累,回家只想葛優躺,也沒堅持自己做,就在網上買了現成的養生茶,裡面含有八種祛濕食材:赤小豆、紅豆、芡實、紅薏米、黃苦蕎、橘皮、梔子、大麥等都是祛濕良藥:想喝的時候直接拿一包泡來喝,還挺方便的。

3袋裝共90小包 紅豆薏米芡實茶赤小豆薏苡仁苦蕎大麥橘京東¥ 39.80去購買?

除此之外,其實我們也要避免到濕氣重的地方,引濕氣入體,堅持熱水泡腳,內外兼修,才能祛除我們體內的濕熱。

以上~

備註:部分信息來自中國醫藥信息查詢平台


先吃些清利濕熱的,然後再慢慢調理脾胃


中醫認為脾有「運化水濕」的功能,若體虛消化不良或暴飲暴食,吃過多油膩、甜食,那脾就不能正常地「運化」而使「水濕內停」;且脾虛的人也易招來外濕的入侵,外濕也常困阻脾胃使濕從內生。而熱,那是一種熱象。濕熱中的熱是與濕同時存在的,或因夏秋季節天熱濕重,濕與熱合併入侵人體,或因濕久留不除而化熱,或因「陽熱體質」而使濕「從陽化熱」,因此,濕與熱同時存在是很常見的。

南瓜補脾利水,解毒殺蟲。宜於脾虛食少腹脹,脾虛水飲停胃。平時就可以放去煮粥吃,很方便

鯽魚補脾利水。宜於脾虛水停於胃,脾虛泄瀉。不宜油炸,不宜與薺菜同食

赤小豆、紅豆、薏苡仁、茯苓這些都是常見的祛濕熱的葯食同源藥材,平時泡水或煲湯喝都可以


看中醫,別自己瞎吃藥


濕常有而熱不常有,在脾虛濕盛的緩解期,可以吃些山藥,米仁,赤小豆,冬瓜,絲瓜等常見利濕健脾的食材,且避免暴飲暴食,生冷辛辣,三餐不規律等傷脾胃的行為,也可以去刮痧拔罐熱水泡腳。若是處於濕熱重的急性期,那就需要服用一些清熱利濕葯,建議就診。


深秋,五行屬金,在五臟屬肺。此時進補要以養陰、潤燥、固表、益氣為主。

脾胃為氣血生化之源,脾主運化,胃主受納。(脾在五行中為土,肺為金,土生金,為相生的關係)飲食進補,先要調養脾胃。脾胃健旺,這是飲食進補的第一步,也是進補取效的關鍵。也就是說,冬季進補能不能達到高效,關鍵在於脾胃是不是健旺,能不能補的進去。

脾喜溫而惡寒,補脾當溫養。比如,可選擇一些溫補類食物,如羊肉、兔肉等等,也可用枸杞、党參、山藥、生薑、黃芪等燉排骨或牛肉,有助養脾。脾不喜油膩、粘滑(指糯米做的食物以及月餅等)、生冷(多數寒涼水果、冰淇淋、剛從冰箱取出的食物飲料等)之物。

養脾,建議多吃芡實。芡實健脾,補腎,兼有止瀉之功,補而不峻,潤而不膩,是葯食兩用之品,符合深秋既補脾,又補腎的中醫養生理念。芡實的吃法很簡單,可煮,可炒,可做粥。《本草綱目》稱:「糯米和芡實做粥食,益精強志,聰耳明目,通五臟,好顏色。」此粥味道甚美,人人喜歡。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