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刻意避免也不會主動 故身邊基本都是泛泛之交,總感覺自己在環境裏都是格格不入。是病態吧


別上來就懷疑自己有病。

交淺言深的忌諱,無論在生活中還是職場中都很正常的吧。

能交心的朋友有幾個就夠了,沒必要跟很多人談心深刻交流什麼的,真沒必要。

現在大家都很忙,壓力都很大,沒幾個不焦慮的,你就算把心裏話全抖落出來,也沒太多人關注,能日常交際就行了。


我認爲這樣很正常 因爲我就是這樣的人。

我之所以不和別人進行深刻交流是因爲怕收到傷害 我不想輕易的把自己內心的一年輕易展現出來因爲我不確定對方是否真的在乎或者值得我告訴 我的內心世界是非常豐富的 並且我是高敏型人羣 我可以敏銳的洞察他是否在意我說的 所以在我試探他確定我們可以開始深入交流我纔會交流 或者他主動交流讓我覺得他在主動親近我這就表明他在乎我的話 我就會與他進行交流。

以上是我的觀點而你也可能是冷靜 比較慢熱類型的 不要有負擔 不想說就不說 不要擔心會搞砸 因爲如果連真實的你都接受不了那就沒有和他做朋友的必要 如果想交流也可以 不要活的太壓抑 因爲人生本來就是一場遊戲。


每個人與別人交往的方式都會有不同。這種不同,一方面是因爲天生氣質的不同,一方面是因爲後天與人交往的經歷中所產生的感受的不同,比如是愉悅的還是難受的。

當你會刻意避免與身邊的人深刻交流,這種行爲可以理解爲你對自己的保護。也許與別人太親近讓你感受到了會被控制,會被影響,或者會被傷害,或者是其他不知道的感受。

所以,你這樣表現並沒有“病態”這麼嚴重。“不能”與別人深入交流和“不願意”交流,還是不同的。“不願”更像是一種選擇,選擇一種讓自己舒服的方式。如果這種方式不會太影響到自己的人際關係,還是讓自己舒服更重要。


否,且這樣的人很多。

人可以分爲外向型人格和內向型人格。但判定自己屬於哪種人格,並不是看這個人有多麼陽光/積極/喜歡嘻笑打鬧等。而是看他在獨處時獲得能量,還是和別人相處時獲得能量。

以我自己爲例,別人跟我相處很愉快,見我風趣幽默,認爲我很外向。實際上我過一段時間就必須獨處,不然我會變得很焦躁。

所以刻意地避開和別人相處我認爲根本不是病態,或許只是你還沒有在獨處時汲取滿自己所需要的能量。

但心理學家阿德勒的一個觀點我很認同,我理解爲:人應該和其他人發生聯繫,因爲正是一個一個的我們組成了這個世界。而我們生而爲人,必然是這個世界的一份子,這是無法改變的事實。如果不知道怎樣和別人達成良性的聯繫,那麼先嚐試着去幫助別人吧,從最小的一件事情開始。

最後,狼喫肉是天性,我們無法因爲這一點就說狼嗜血殘忍。同樣,獨處才能給我們帶來力量,又有誰可以說我們是病態呢?


我覺得你是好樣的又有分寸感又不冷漠。

這是一個成年人應該有的處事方式我就一直苦於做不到。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