娜普爾納 Ⅰ,否則會有更多因為世界第一高峰這個稱呼而去登山的人們死於滑墜,體力衰竭,冰崩或冰裂縫,也會有更多的人因為攀登難度而無法圓夢,甚至被極端組織幹掉的可能性也大大增加。

同時,也要慶幸珠峰作為第一高峰,有著相對容易的兩條常規線路,還要感謝中國隊在北坡第二階梯處修建的金屬梯,使得北坡常規路線的難度降低了不少。

大多數人認為因為珠峰海拔高,所以一定難度很高,然而,影響難度的因素並不只限于海拔,其它影響難度的因素有:

1、絕對的技術難度。如陡峭的山壁,各種冰岩混合,沒什麼手點腳點的難點,超長的線路,對攀登者本身的登山能力有強要求。可以感受一下:

海拔6286的大川口塔,圖中的線條即攀登路線,

ogre Ⅱ,6969米,攀登難度極高,2500米的高海拔大岩壁線路,北壁至今無人攀登成功。

這些高難度的山峰還包括迦舒布魯姆Ⅳ、cerro torre、洛子南壁、幺妹、貢嘎等,大家有興趣可以自行百度。就算是婆繆峰也很難呀。

2、危險程度。這些危險包括冰裂縫的密集和隱藏程度、是否容易冰崩雪崩落石,山體氣候是否多變而帶來的窗口期長短,而緯度的高低、季節和地質活動是否頻繁等也會影響攀登難度,梅里雪山可看做代表之一。

好,我們回到珠峰。珠峰的南北兩條傳統線路已經經歷了長期的商業開發,資料豐富,嚮導對線路極其熟悉,後勤保障也非常到位,這些都大大提升了登頂成功率。但是珠峰有19條登山線路,而其中並不乏高難度線路,如04年俄羅斯隊的北壁直上和82年西南壁轉西山脊路線。拋開俄羅斯隊極其暴力的攀登方式不說,這依然是極高的登山成就。

珠峰攀登路線圖,可以直觀看出不同線路的難度

那麼登珠峰是否就像網上有人說的是件很簡單的事?錢給夠了夏爾巴就把你抬上去?

放屁。

8000米是個分界線,8000以上看天賦。線路再簡單那也是8000以上,對登山者的體力、高海拔耐受程度和登山經驗要求依然非常高,老天爺沒賞你這碗飯吃就不要強求自己。有些站著說話不腰疼的同學可以試試這樣:50米蛙跳後馬上25米折返跑4組再馬上俯卧撐50個再波比跳30下。然後8000米走幾步差不多就是這個感覺一直持續。

珠峰世界第一的高度所帶來的影響力和成熟的商業服務吸引了越來越多可能並不夠格的登山者慕名而往,而這也是今年珠峰山難集中爆發的一個因素。之前人們批評為什麼登山時看見山難不救援,那是因為自保都困難,根本沒法救,救的結果就是大家一起掛。事實上,海拔超過4500,救援都極其困難。當然,有成功救援的故事,但是只是鳳毛麟角。(由此可見,任何時代都不缺鍵盤俠)

如何評價珠峰攀登?難也不難。不難是因為它的傳統路線相對溫和,難的是它依然是座需要敬畏的8000米級巨峰,它具有任何時刻將登山者永遠留下的能力。而無論如何,對那些敢於實現自己理想的登山者,不管結局怎樣,我始終抱有尊重之心。

---------------分割線-------------------------------------------------

有的同學說,要是修個電梯坐直升機啥的直接上到頂多好,不就當旅遊了么?假設科技已經發達到珠峰修電梯或者直升機上頂峰,那麼遊客得穿著宇航服,否則在接近9000米的環境中,很快就會因為缺氧然後昏迷然後死亡。那有人問,不是有人無氧登頂么?可是人家長期在高原呆著,血紅蛋白和攜氧能力比普通遊客高多了,普通人一下子上這麼高,誰頂得住啊?


第一,有些山峰被禁止攀登,你想登也沒法登。比如梅里雪山的卡瓦博格峰,岡仁波齊,不丹王國的貢嘎峰等。

第二,有些山峰不值得人類投入那麼多資源去攀登,因為沒有性價比。比如大洋洲的山峰,要不是查亞峰有大洋洲第一高峰的頭銜,我估計根本沒人去登,更何況大洋洲的其他山?路費太特么貴了,當地人又極難溝通,人身安全都很難保障。

第三,世界上真沒有「那麼多沒登上的又值得挑戰的高山」。世界上比珠峰更難的高山,也屈指可數。

人類有能力,踏上每一座高山。能在21世紀的今天,還保持「處女山」頭銜的,多半是因為,要麼被禁,要麼不值得投入那麼多人類資源去征服。

1.先從珠峰說起

自王石登上珠峰以後,很多人產生一種想法:只要有錢,就能登頂珠峰

無論是誰在我面前說「王石是被人抬上珠峰的」,我就會像看傻子一樣,直視他/她10秒,直到對方不自在地問「難道不是嗎?」

飛機飛行的高度是多少?

短程航線的飛機,一般在6,000米至9,600米高空飛行;長程洲際航線的飛機,一般在8,000米至12,600米高空飛行。

珠峰有多高?接近9,000米。最厲害的美國黑鷹直升飛機,巔峰飛行高度是7,315米,還得看天氣狀況。把一個死人抬上或搬下珠峰都難如登天,何況是一個大活人。要不然,珠峰也不會有那麼多屍體無人清理了。

登頂珠峰,相當於攀爬到飛機飛行的高度,去到氧氣含量只有平原20%~30%地方。用我個人經驗形象點解釋,平原我呼吸一次,在8,000多米,我戴著氧氣瓶要呼吸4-5次。心像擂鼓一樣,玩的真是心跳。

儘管現在登頂珠峰,比以前容易了一些,但能登頂的人,論攀登能力,依然是大神級人物,依然是讓我佩服的人群。並非是某些人認為的那樣,只要有錢就能登上去。

2.全球14座八千米高峰

祭上一張經典大圖:喜馬拉雅全家福

拍攝者:天書-喜馬山嶽會 標註者:老J不老(微博可搜索二位作品)

在14座八千米雪山中,多數登山者認為:No10的安納普爾納峰最難,No2的喬戈里峰其次,這兩座山峰的攀登難度比珠峰高。

但攀登難度其實是個非常複雜的概念,目前還沒有任何權威機構,可以給14座山峰做一個全球公認的難度排名。

因為山峰難度涉及太多考量因素。首先,一座山峰可以開闢多條線路,每條線路又包含不同路段,岩石、冰壁、雪地......如此複雜的登山環境,需要極其詳細規範的標準,來精確計算不同地貌的不同難度,再把他們組合起來,才能計算出難度。

目前比較通用的衡量標準有:

1.法國制定的IFAS國際登山難度等級(主要用來評估阿式攀登難度)

2.美國制定的優勝美地系統(主要用來評估攀岩難度)

其實英國,澳大利亞,捷克,挪威,瑞典等都制定過難度系統。國際登聯(UIAA)為了統 一難度級別,也制訂了一個系統,但應用都不是很廣泛。

難度系統對比,圖:ROCKFAX.com

現在登山者口中說的難度,一般都是指某條線路的難度,而不是籠統地說某座山的難度。

比如我攀登的NO8的馬納斯魯峰北線,就是一條相對簡單的線。而跟我們同時間攀登的日本隊,攀登是馬納斯魯峰南線,難度級別就比我爬的北線高很多。

攀登線路的難度,也許可以用系統公式計算,但每座山峰的死亡率,卻沒有任何方法提前推算。全球十四座八千米以上的山峰,每一座,都有一長串名字被記錄下來。在這份清單里,註明了他們的死亡日期、姓名、國籍和死亡原因。

高原病、雪崩、失蹤、滑墜、力竭、被恐怖分子槍殺……意料之中,想像之外的各種死因。

如果大家決定開始一場驚心動魄的旅程,踏足八千米的生命禁區,請務必先看一眼這份死亡清單。

3D+實景帶你了解攀登珠峰的登山

3.真的好貴

雖然我對自己的攀登能力還有點自信,但我的錢包不給力呀!剛向山友劉永忠要來了下面這個費用清單,因為劉永忠同學已經爬完了14座八千米雪山。分享給大家參考。

No1.珠穆朗瑪峰,海拔8844.43米(北坡45萬,南坡30-50萬,RMB)

No2:喬戈里峰,海拔8611米(4-6萬美元)

No3:干城章嘉峰,海拔8586(約3萬美元)

No4:洛子峰,海拔8516米(約2萬美元)

No5:馬卡魯峰,海拔8463米(約3萬美元)

No6:卓奧友峰,海拔8201米(約2萬美元)

No7: 道拉吉利峰, 海拔8167米(2-3萬美元)

No8:馬納斯魯峰,海拔8156米(1-2萬美元)

No9:南迦帕爾巴特峰,海拔8125米(約3萬美元)

No10:安納普爾納峰,海拔8091米(2-3萬美元)

No11:迦舒布魯姆1峰,海拔8068米(2-3萬美元)

No12:布洛阿特峰,海拔8047米(2-3萬美元)

No13:迦舒布魯姆2峰,海拔8034米(2-3萬美元)

No14:希夏邦馬峰,海拔8012米(約3萬美元)

以上是常規隊伍的價格,視攀登的隊伍、方式、人數和保障等情況,有很大的價格差別。

4.真真假假

雖然「登山造假」是被國際登山界和真正熱愛登山的山友們所不恥的,但因為挑戰高峰帶來的虛名,讓極少數人鋌而走險,謀划出一場場大戲。其中備受爭議的有兩項:

1.登頂照片是PS的

2.無氧登頂卻帶了氧氣瓶上山

第一點就不多說了。關於第二點,國際上認為「真正的無氧登頂,指的是根本就不帶氧氣瓶上山。而不是說你或者你的隊伍帶了氧氣瓶上山,而你卻對外號稱,雖然帶了但是沒有吸。」鬼知道你有沒有吸啊。

讓我們看看目前被國際認可的無氧登上14座高峰的七位高人。

1.Messner Reinhold,義大利,1970年6月27日-1986年10月16日,42歲

2.Loretan Erhard,瑞士,1982年6月10日-1995年10月5日 36歲

3.Oiarzabal Juanito 西班牙 1985年5月15日-1999年4月29日 43歲

4.Inurrategui Alberto 西班牙 1991年9月30日-2002年5月16日 33歲

5.Viesturs Edmund 美國 1989年5月18日-2005年5月12日 45歲

6.Mondinelli Silvio 義大利 1993年10月13日-2007年7月12日 49歲

7.Vallejo Ivan厄瓜多1997年9月19日-2008年5月1日 48歲

不好意思啊,2008年以後的數據我沒有查到。

雖然我們可以拍著胸脯說,人類有能力征服任何一座高山,但面對大自然,真的要有敬畏心啊!

不說了,我要去搬磚攢登山費了(?????)


很多人都認為最高的一定就是最難的了,攀登上了珠峰其他山一定都不在話下。但其實,最高的珠峰不一定是難度的「天花板」。



我們不止一次地聽登山小白和一些不了解的大眾媒體,把珠峰默認為世界上最難的山峰。他們的邏輯很簡單,最高難道不就是最難的嗎?


對此,巔峰戶外運動學校校長孫斌頗具發言權,他曾經從南北坡登頂過珠峰、並完成過中國最具技術代表性的山峰幺妹峰。他認為:「8000 米級別以上的大部分山峰,都比珠峰的傳統路線難。」


一個山峰的難度包含很多維度,並不單涉及高度。假如把北京的香山搬到海拔 8000 米以上,在其他客觀條件不變的情況下,山峰難度當然會升級。但海拔高度並不是決定山峰難度的唯一因素,還有技術難度、風險級別、天氣狀況、偏遠程度、攀登方式等因素。

和「高度與難度」的關係一樣,大眾誤解頗深的還有死亡率。憑死亡率來推斷攀登難度,也便如同杯中窺物,遠不能對一座山峰形成真實而全面的認知。首先,我們對死亡率的計算方式就有很深的誤解。


死亡率在登山界有不同演算法,比如以死亡人數和珠峰大本營的總人數作對比,這個基數將客戶、後勤人員、嚮導等通通囊括在內,得到一個數值。


更值得被認可的計算方式,是以登頂死亡人數除以登頂人數得出的佔比。當然,「登頂死亡率」只是給試圖了解的人以數據概念,提供一個山峰間作比較的計算基準。


我們可以就世界上 14 座 8000 米以上的山峰在高度、難度、死亡率上作一個對比。根據 2018 年的數據統計,其中,死亡率最高的屬安納普爾娜峰,雖然其海拔 8091 米低於珠峰的 8844 米,但由於其持續的雪崩和大雪天氣,使之成為下撤過程中遇難人數最多的山峰。自從在 1950 年被首登後,在 261 位登頂者中有 71 人死亡,死亡率高達 27.2%。


死亡率僅次於安納普爾娜峰的是 K2 喬戈里峰,海拔 8611 米,世界第二高峰。自 1954 年以來,登頂的 367 人中有 84 人死亡,死亡率 22.8%。該山集結了高、陡的客觀因素伴以大概率的雪崩、落石等不確定風險,被稱為「地獄之巔」。


海拔 8215 米的南迦帕爾巴特峰,以 20.75% 的死亡率排名第三,自 1953 年實現登頂後,共 400 人嘗試攀登,83 人喪生於此。其難度不在於對攀登技術的極高要求,而是其攀登線路長度以及惡劣氣候。


除卻另外 10 座 8000 米以上山峰目前統計出的死亡率,珠峰的死亡率,自 1953 年登頂以來,295 的死亡人數佔總攀登人數約 8950 的 3.29%。這個數字,在 14 座山峰中,排名第 11 位。


由此可見,山峰的攀登死亡率並不直接與其難度掛鉤,而作為世界第一高峰的珠峰,也並非人們印象中「最難」及「最危險」的山峰。那麼,如何來定義山峰的高度呢?

最低 0.3 元/天開通會員,查看完整內容

購買該雜誌查看完整 28 篇內容

雜誌

戶外探險 2019年07期

讓陽光和風進入本質生活

¥20.00 會員免費

發佈於 2020-01-13繼續瀏覽內容知乎發現更大的世界打開Chrome繼續擰發條鳥擰發條鳥奧妮克希亞深深地吸了一口氣

高度是難度的一部分,但不是全部。

就說爬樓吧,世界最高建築迪拜塔,162層,高度828米,坐電梯就能登頂。

委內瑞拉卡拉卡斯的爛尾樓,45層沒有電梯,只能爬樓梯上去。

監獄外牆,也就幾米高,估計沒什麼人能爬上去。

(圖片均來自百度,侵刪)


高度是難度的一部分,但不是全部。

就說爬樓吧,世界最高建築迪拜塔,162層,高度828米,坐電梯就能登頂。

委內瑞拉卡拉卡斯的爛尾樓,45層沒有電梯,只能爬樓梯上去。

監獄外牆,也就幾米高,估計沒什麼人能爬上去。

(圖片均來自百度,侵刪)


看的手心冒汗,如果都是這樣的坡度,再加上一定高度的冰雪和低溫和風,上不去也正常吧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