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的粵語拼音是 lik,如要接近英文發音,應該用韻尾為 t 的字(如「列」和「烈」)才對。那最終是為什麼選了「力」這個字呢?其中是有個別緣故,還是不過約定俗成罷了?


粵語最早期是將chocolate譯為「知古辣」的,見1828年英國人馬禮遜著《廣東省土話字彙》:

對應清代中期穗音或為 /t?i?? ku?? lat??/。英音 /t???k?l?t/ 。但相對來講,「知古辣」更像是譯自法語,也如後邊的標音為 Cho-co-lat,正是法語的拼寫,發音也更接近法語音。這個詞直到1909年出版的《造洋飯書》中還見使用。

粵語也不只有譯「朱古力」,「朱古律」也是有的。至於為何不流行使用,實在查不到這個過程起源的資料,或許真的只有問轉譯出這詞的人才知道。

也有一種可能性是,粵語是直接借入閩南語的翻譯,因為在閩南語中,「朱古力」發音正是tsu koo lat,同樣接近對法語的音譯。

事實上,早年的許多音譯方法並不統一,很大程度上取決於譯者個人感知或水平,而是否被大眾接受又是比較隨機的。現代口語中「朱古力」後二字都被約定俗成地變調念作1聲(粵語中廣泛存在的一種小稱變調),可以說是完全融入本土,不剩多少音譯的痕迹了。


因為 late 的發音是 /le?t/,而「烈」的發音是 /lit/?,「力」的發音是 /l?k/? 甚至口語一點可以發成 /le?k/?。

相比之下主母音對聽感的影響較韻尾更大,粵語對於 in/ing 與 it/ik 的對立主要實現為主母音對立,因此將 late 處理為「力」顯然是最優解。


朱古力就很想chock K li


因為第一個翻譯的人,估計是清朝的小商販吧,他能說出朱古力不錯了呀,養家糊口的人誰跟你們這麼糾結學術上的事呢?

至於後來,不就是約定俗成唄,港譯的確也不是一本準確的天書,只是各樣東西翻譯得,在語感上比較順口。


首先,你用粵語讀一讀。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