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机电行业;不提那些不够硬的东东;称得上人才;


挺好的一个问题,这是一个值得所有「工科人」关注的问题,当然以及下面的内容。(2)

你可能会因为这个回答而节约很多年的时间成本。

问题的答案是:高级工程师在专业技能上不一定真的就比中级工程师强。

我不是酸高级工程师才这样说的,我自己就是高级工程师职称,所以根本就没有酸的必要。

我们首先来看,如何才能得到一个高级工程师职称。

基本上要满足以下三大内容:

A、有科技研发项目,最好是项目负责人,或者是技术骨干;

B、有个人署名的专利,最好是发明专利、且署名前三位;

C、在专业杂志上发表过论文,起码要两篇以上(第一作者),最好是核心刊物。

具备了以上三个条件的话,那基本上就可以够资格参评高级工程师这个职称了,我说的是够资格,不是说一定能够评得上。

具体的要求可以参考一下我曾经写过的一篇关于职称的申报文章,里面有很详细的条件介绍(当然这个有地域限制和区别,最好的方法是参考你所在的地区的具体参评条件)。

文章传送门:

蒋小坏:如何取得机械工程师职称证书(最重要的证书)?

zhuanlan.zhihu.com图标

那既然评选高级工程师的条件这么严苛,为什么还会存在有的高级工程师的专业能力比不上中级工程师的情况呢?

主要是因为以下「潜规则」的存在,我们逐一来分析给大家知晓。

1、科技研发项目,对于很多人来说,都是挂名性质的,也就是说,一个科研项目,真正有能力去规划和执行的人并不多,尤其是掌握核心技术能力的人,其实也就是那一两个人,但是通常一个政府的科技项目可以挂名十几个人,这就造成了很多没有技术能力的人也「滥竽充数」在里面,但是你不能说他们真的就没有用,只是他们并不具备相应的专业技术能力而已,所以这些人也名正言顺的获得了科研项目的成果,这对他们报职称就非常有用了。

尤其是很大大企业,很多人的专业技术能力其实是很单一的,但是他们的职称申报机制和科研项目机制非常完善,这就导致他们的技术人员很容易获得更好的职称,其实和他们实际的专业技术水平相比,他们是有很大欠缺的,这就是造成高职称低水平的原因之一。

2、专利署名,和上面提到的科研项目一样,一个专利是可以挂很多人的名字的,其实真的发明人可能就是一个,但是因为是「职务发明」,所以研发部门为了「派福利」,就会在这个发明上挂很多个名字,例如一个发明专利,出了第一发明人外,其实第二和第三发明人也是非常有分量的,尤其是在职称申报的流程里,所以这个时候的挂面就显得值钱了,不夸张的说,很多人为了一个挂名甚至愿意花几千甚至上万块钱去操作。

而那些被挂名的人,其专业技能和水平也是属于非常有限的,或者说是很局限的,但是他们却可以凭借这样的挂面获得对等的职称升级条件,并最终实现自己的高职称目的。

3、专业论文,其实专业论文对于很多科研工作者来说是一个很考验个人专业水平和深度的一个门槛,但是你依然无法规避这样的学术造假,很多企业的专业论文发表有两个途径,一个是买论文来发表,另一个是买杂志的版面(这也是中国专业期刊越做越差的原意,有钱就可以买),其实这都是市场的作用吧。

当然真正的重灾区可能还是在大学和科研机构里面,学术造假简直就是「俯拾皆是」,这也是职称这个门槛导致的倒逼操作吧。

所以,基于以上三个原因的存在,很多所谓的高级工程师的专业技术水平是很值得怀疑的,尤其是那种在企业里面具有较高行政职务的人,他们的高级职称很多都是有水分的,很多时候是权力运作的结果,并不是单纯的技术能力的体现。

例如一个企业的科研项目,企业总经理挂名第一个,不为别的,就因为他有权力,然后再跟著给副总们挂名,轮到真正的研发人员,估计已经排到十位以后的,这样的位置已经没有太大的利用价值了,是属于没有分量的署名,所以很多具有实际研发能力和技术水平的人的职称始终上不去,而那些没有对应能力的人因为权力的关系却获得了与这个职称极其不对称的荣誉,这是科研人员的一种悲哀。

当然也有很多小企业,他们的职称申报机制不健全,他们的科研项目申请机制也不完善,他们的科技从业人员虽然很有专业技术水平,但是因为就业环境的原因会导致他们无法在职称上得到顺利而有效的提升,很多人技术牛逼得飞起,但是一看职称连助力工程师都不是,这种情况并不少见,特别是很私企里面,这是一种常态。但是我们不能否认他们的专业技术能力。

所以,对于那些所谓的高级工程师们,我们也需要区别的对待,不可不信,也不可迷信,看对方的长处就好了。

最后,当然会说道我自己了,我的这个高级工程师当然是货真价实的了,哈哈,靠自己得的,不用怀疑。

此外,高级工程师到底比一般的工程师强在那里?

一个是技术的广度,在一个高级工程师的眼里,他对一个技术的全面性会把握更好,可以看到技术以外的东西,例如成本,周期,供应链等,而不单纯的著眼于技术。

一个是技术的深度,在一个高级工程师眼里,技术有「将就」和「讲究」的区分,很多东西,对于很多工程师而言,他们只能做到「将就」这个层面,但是对于高级工程师而言,他们可以做到「讲究」这个层面,就是所谓的深度不一样。

其实这些专业技能都是需要金钱和项目开道才能获得的,至于职称并不起什么主导作用,是属于锦上添花的东西,当然这个职称也确实很有用,超出你意料之外的有用。

所以,如果可能的话,一定要搞一个职称,一切都是非常值得的。


工程系列专业的最高职称是正高级工程师,往下还有副高级工程师。一般能评上高级工程师要不就是学历很高,要不就是在这一行有非常久的工作经验,基本都是专家。

大部分人只会停留在普通工程师的状态,伴随著大家对自身工作内容的逐步熟悉,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重复操作,以前掌握知识和技能足以满足工作需求。所以很少有人会考虑:

1、更快(效率):目前的操作流程是否是最快的?如何改进?2、更好(效果或性能):目前的解决方案是否是最佳的?能否进一步提升性能?

3、更省(成本):什么样的方式能够降低人力成本、财物成本?

一般能做到总工程师的都有高级工程师职称,他们年薪一般能达到30-50万。

发布于 2020-11-05继续浏览内容知乎发现更大的世界打开Chrome继续东东号职场顾问团东东号职场顾问团职业咨询/人才经纪/人力资源咨询/企业制度咨询/企业文化咨询

第一、就象学历与能力不一定完全同步一样,高工未必一定比中级工程师强。

第二、目前很多证件的挂靠现象,洽洽说明能力与证件是分离的,一些考证族热衷于考证,一个人手里有很多证,而且有的证很硬,但实操能力、经验与水平却远没那么硬。

第三、虽然学历高未必能力强,没证未必比有证差,但还是尽量有高学历,有该有的证,因为很多单位(特别是大企业)学历是门槛、具备相关证件是条件。

第四、抛开证件与水平的关系不讲,如果拿具备高工水平与普通工程师水平的人进行比较,我认为前者在认知广度与深度,行业政策与现状分析、行业走势判断、问题本质判断、解决复杂问题与跨专业问题等方面要有优势,而且善于把复杂问题进行简单、有效、低成本解决。【东东职场】


第一、就象学历与能力不一定完全同步一样,高工未必一定比中级工程师强。

第二、目前很多证件的挂靠现象,洽洽说明能力与证件是分离的,一些考证族热衷于考证,一个人手里有很多证,而且有的证很硬,但实操能力、经验与水平却远没那么硬。

第三、虽然学历高未必能力强,没证未必比有证差,但还是尽量有高学历,有该有的证,因为很多单位(特别是大企业)学历是门槛、具备相关证件是条件。

第四、抛开证件与水平的关系不讲,如果拿具备高工水平与普通工程师水平的人进行比较,我认为前者在认知广度与深度,行业政策与现状分析、行业走势判断、问题本质判断、解决复杂问题与跨专业问题等方面要有优势,而且善于把复杂问题进行简单、有效、低成本解决。【东东职场】


工资高…


从业的时间和经验上肯定会有比刚入行的要强很多吧!


有机会去各个地方看项目,拓展人脉。

能够组织多名工程师做好项目。

专业积累深厚,人脉广,社会福利高,在上海可以直接落户。


经验

技能和知识储备不一定强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