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影響世界的思想家,老子肯定是,其他還有誰呢?得是世界界別的,比如柏拉圖,比如黑格爾。


唐朝太史令傅奕絕對算一個,因為名氣不大,古代又缺乏傳播和教育手段。所以知道人很少。他就是現在道德經版本的編寫者。我們讀的道德經,實際是他寫的。不是老子的原本。你就知道我們都學他。名氣雖然不大,不如袁天罡和李淳風。但卻改變了歷史。

他負責曆法和星象,玄武門之變前夜,密報李淵,夜觀星象,秦王得天下。傅奕對李淵說:太白見秦分,秦王當主天下。第二天講究發生了宣武門之變。有說李淵泄密,導致李世民提前動手的。這就不太清楚了。不過,李世民登基後說,你差點害死我,但我不怪你,還要封賞你。後來,多次向李世民進諫宗教問題。比如很多論斷至今還有意義。罵人也是古文經典。妖胡亂華,舉時皆惑,唯獨竊嘆,眾不我從,悲夫!汝等勿學也。

入國破國,入家破家,入身破身。

降期以後,妖胡滋盛,摺紳門裡,翻受禿丁邪戒;儒士學中,倒說妖胡浪語.聽之喪本;臭同鮑肆,過者失香.胡中架黯,欺證夷狄,初止西域,漸流中國。遵尚其教,皆是邪僻小人,狠賤之侶,規自尊高;浮惰之人,苟避搖役.妄為剃度,託號出家,嗜慾無厭,營求不息。文飾妖幻之教耳。於百姓無補,於國家有害。。他的話,成了以後歷代皇帝的宗教政策思想基礎。讓中國持續為世俗國家。
因為歐洲人統治了世界大部分地區,所以柏拉圖、黑格爾之流成了世界級思想家。中國不是沒有世界級思想家,是沒有爭氣的後人。

黃河自陝西潼關進入河南,西起靈寶,東至臺前,流經8個省轄市。這段總長711km的河道,是黃河送給中原最精華的禮物,中華文明就萌芽於此。在這段只佔到總長13%的流域裏,誕生了無數思想家。他們的曲裏拐彎的腦洞,讓中國人從矇昧走向睿智。本文選取三個思想家,講講他們和黃河的故事。

日常焦慮?

那是你的心理承受力不中

韓愈在《師說》的結尾,短短的寫了一個故事,他說孔子曾經向老子、萇弘等人請教學問。

那是2500多年前的故事,34歲的孔子前往洛陽,拜見了老子。

在這次會晤之後,孔子的思想漸趨成熟,而老子卻騎著青牛西出函關去了。這是中國文化史上至關重要的一次會晤。

送別之即,還有過一段非常精典的對白,還誕生了兩條金句。

話說他倆走在黃河邊,看見河水濤濤,奔流向東,孔子不禁說了一句讓後世人恨不得當成座右銘的話:

「逝者如斯夫,不捨晝夜。黃河之水奔騰不息,人之年華流逝不止,河水不知何處去,人生不知何處歸?」

老師家長們經常用這兩句話來告訴孩子珍惜時間。但孔子原本只是想說自己慢慢變老,一事無成,真是個廢柴。

聽到孔子的小確喪,老子開始勸解他:

白這樣,人的生老病死跟自然地春夏秋冬是一回事,順其自然,白學那中產階級,玩焦慮……(人生天地之間,乃與天地一體也。……功名存於心,則焦慮之情生;利慾留於心,則煩惱之情增。)

老子又指著黃河說:你應該向水學習。

然後就說出了第二條金句: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

這個「不爭」,絕對不是所有的事情都不爭取。

而是當你下定決心做一件事的時候,能夠拿出樂觀的心態,即便是失敗,也能接受這個結果,在挫敗中也能及時調整自己的心態。

即便一個人再優秀,也有著謙卑低調的品行,可是心理承受能力不足,面對事情,總是讓自己處於壓力和恐懼中,時間長了,人肯定要崩潰掉。

有些人,工作上受了點委屈就辭職不幹了,或者考試成績不理想、戀愛失敗等一點小打擊直接人就崩潰頹喪,即便再胸懷大志,也很難成功。

就像羅永浩說過,心理承受能力差的人,當不了老闆。

或許這次談話,真的讓孔子有所啟發。一年後,魯國爆發內亂,他開始周遊列國售賣自己的儒家課程,結果一次都沒賣出去。

直到60歲了,還在鄭國被人嘲笑為喪家之犬,但他已經完全不care了。他還告訴弟子,你們要想顏回學習,身在陋巷,即便只有一簞食,一瓢飲,也要保持樂觀,不要焦躁。

我們經常說樂觀主義精神,啥是樂觀主義,上善若水就是,利萬物而不爭就是。

兩河匯流

伏羲看到了和諧共生

老子從黃河裡看到了「不爭」,比他更早的伏羲大帝則看到了「和諧」。

當然,和諧是我說的,伏羲大帝直接看到的是清濁。

伏羲抱負遠大,他帶領族人從甘肅天水沿著黃河跑幾千里地,不是為了看黃河風景。他是要找一個宜居的地方,建都立業,安居子民。

他就沿著黃河逐水而居,就來到了一個神奇的地方——河洛匯流處,也就是黃河與洛河交匯的地方。

兩條河流不就匯合在一起嘛,有啥好神奇的?

不是本地人,當然不知道它的妙處:在鞏義市河洛鎮神北村,有座河洛大王廟。大王廟的東北角五六米處,黃河水貼著神都山從廟後西來,洛水貼著廟的東牆北去,二者在廟的東北角交匯。

在交匯處,清冽的洛河水與渾濁的黃河水,一白一黑,渾然成了一幅「水太極」。

在那個洪荒時代,人類還談不上對自然有什麼控制能力,黃河與洛河自然很狂放,想必伏羲來到交匯處時一定被震撼到了。

不然,他也不會根據匯流處所形成的漩渦頓悟而畫成太極圖。

他把混沌未分的宇宙稱為太極,當太極開始動的時候,動的部分就是陽,靜的部分就是陰,陰陽一分便生出了兩儀。開始了對宇宙的探索。

浩瀚宇宙間的一切事物和現象都包含著陰和陽,以及表與裏的兩面。

而它們之間既互相對立鬥爭又相互依存的關係,這即是物質世界的一般規律,是眾多事物的綱領和由來,也是事物產生與毀滅的根由所在。天地之道,以陰陽二氣造化萬物。

人生之理,以陰陽二氣長養百骸。人體陰陽紊亂,科學解釋就是內環境失衡,必然導致疾病生成。

人和人之家要和諧相處,人和自然之間要打造和諧生態,社會主義最高形態是和諧社會。

這一理論建立至今兩三千年,仍在為人們描述萬象。

天王老子和平頭百姓都要講道理

二程分分鐘教你學做人

我媽在家教育第三代:不聽話可以,但是咱得講理。

不但小孩要講理,大人吵架了也會指著對方鼻子說:你還講不講理了?!

為人處事要講理,不能作傷天害理之事,這大概是做人的道德底線。講理,這個詞還挺廣泛的。

一千多年前,宋太祖趙匡胤問羣臣:「天下什麼東西最大?」

溜須拍馬者說皇上最大,忠義孝順者說父母最大。

趙匡胤都不滿意,於是追問宰相趙普怎麼想。

趙普想了下,只說了兩個字:「道理!」

趙匡胤聽完不禁拍手稱讚,說:「天下唯有道理最大,人人必須遵守,皇帝也不例外。你回答得妙極了!

趙普不僅用這「道理」二字征服了皇帝,還因此名垂青史,傳為美談。

在程頤程顥之前,戰國諸子眼裡的「理」主要指的是客觀事物的條理、紋理,這一層意思並不具備哲學範疇。

而二程,對理進行了開創性轉化,使理成為從普通民眾到士大夫和帝王都公認的道德原則。

比如程頤說:天下物皆可以照理,有物必有則,一物須有一理。

還說:既為人,須得盡人理。

這句絕了,翻譯成大白話就是:你講點道理,當個人吧!

以「理」為基礎,程頤程顥兄弟在在伊洛之畔創立的新儒學為普通中國人建立起以天理為核心的道德理想和道義自覺,影響中國社會近千年。

(圖片來源於網路)

初白| ? 撰文

發佈於 2020-09-16繼續瀏覽內容知乎發現更大的世界打開Chrome繼續鯊仙人鯊仙人ICT預備攻城獅據《The Oxford Companion to Philosophy》(Ed.T.Honderich.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5)中的世界哲學史編年表,列入的中國哲學家只有老子、孔子、莊子三人。/連孟子都沒給列進去,更別提後世的董仲舒、王陽明等


據《The Oxford Companion to Philosophy》(Ed.T.Honderich.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5)中的世界哲學史編年表,列入的中國哲學家只有老子、孔子、莊子三人。/連孟子都沒給列進去,更別提後世的董仲舒、王陽明等

看懂這本書,對這個問題就沒有疑惑了:《認知的閉環》網路版序和下載網址 - 楊學志的文章 - 知乎 https://zhuanlan.zhihu.com/p/259346161


中國近代以來最偉大的思想家,偉大到人們已經忽略了他作為一個思想家的存在

毛澤東


王陽明是中國思想家的最高點,目前中國無人能及。我覺得王陽明絕對算得上是這個世界上思想家最高點之一了。

只是白人是搞不懂他的,甚至是完全忽視掉他的。而黃種人對他的思想的開發利用也不夠。


思想家一定要獨立,要有自己的獨立思想,並且有自己獨立的思辨能力,有自己的一套學說思想哲學框架。中國到底有沒有世界級的思想家,我相信歷史上是有的,我們5000年的文化大國還沒有世界級的思想家?但是當代的確沒有,看了當下中青年的思想家當中,比較有潛力的,或許是於新春,零零碎碎的看過他提出的一系列於是說思想學說,或許有可能,但也未必。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