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奇分兩種。

一種好奇源於不安全感和不確定性,令我們產生不快,為瞭解決這種不愉快而去尋求它的根源,或者解決的辦法。

另一種狹義上的好奇則是具有動機獎賞性質的,即我們從「好奇—好奇心得到滿足」這一過程中獲得了獎勵。

那麼好奇的生物學意義是什麼?我們為什麼會好奇?

(一)

我們都知道,一般情況下,年輕人更喜歡冒險,願意嘗試新鮮事物;而老年人趨於保守,更不願意冒風險。這一現象不僅是人類中存在,在動物上其實也一樣[1]

有非常多的研究表明,嬰兒更喜歡新穎性。

  • 例子1:在1964年的Science上的一項經典研究中,一名心理學家表明,年齡在2個月至6個月之間的嬰兒,對特定的複雜視覺刺激看得越多,就越沒興趣[2]。例子2:1983年,develop對稍大一點的孩子(分別為8個月和12個月大)進行了一項研究,結果表明,一旦嬰兒習慣了熟悉的玩具,他們就會偏愛新玩具[3]

這些都是我們生活中常見的現象,但說明瞭,我們天生就喜新厭舊,喜歡新鮮事物。

科學家對此的解釋是,嬰兒都必須在很短的時間內學習大量信息,而好奇心是人類和動物完成這項龐大任務的工具之一

所以好奇心的第一個生物學意義體現在生命早期,是生存和學習提高適應性。我們要在這個可能是相對最安全的時間裡(有父母的保護),以最小的風險去試錯——去學會規避有害刺激(不要碰尖銳物體),趨近有利的東西(食物、親近)。

好奇心強的孩子試錯更多,能夠獲得更多的外部刺激和反饋,因而獲得更高的認知發展水平

  • 例如,1991年美國的一項研究對113名5個月和7個月大的嬰兒進行了視覺新穎性偏好測試,然後分別在12個月,24個月和36個月對這些嬰兒進行智力和認知能力測試。結果發現,新穎偏愛程度性與24個月和36個月時的智力測驗中得分顯著正相關[4]。類似的研究還有很多[5][6]

這也是我們為什麼常說小時候調皮的孩子往往比較聰明(但不一定學習好)。

(二)

好奇的第二個生物學意義在進化上,是獲得更多生存的可能性,對於動物來說,每一次好奇都是風險和收穫的博弈,如果風險評估在合理範圍內,好奇有可能會增加生存幾率(比如獲得更多食物和交配權)。

從進化的角度說,好奇是某一個族羣獲得新的生態位的關鍵。

正是好奇決定了我們的祖先是幾百萬年前從非洲的樹上走下來的那一批,而不是留在樹上變成了黑猩猩。

因此,與其說是我們進化出了好奇,不如說是好奇造就了我們。

好奇的第三個意義也是和生存相關,也是我回答中提到的第一點,是消除環境中的不確定性和不安全感

  • 例如,當我們逃離了捕食者的追捕後,我們會確認捕食者是否已經遠離,是否周圍沒有危險了。當環境中出現了新異物體時,我們會感到緊張不安,直到確認它沒有威脅了才會放心下來。
  • 又比如,工作中的知識盲區幹擾了你的工作進度和表現,令你產生了焦慮感,因此為了消除焦慮我們要下班後主動去學習它。

因此,身為人類的我們,追求知識的目的,既有為了獲得獎賞的成分,也在一定程度上是為了消除不確定性帶來的焦慮和不安全感(事實上,消除負面刺激本身也是一種獎賞)。

(三)

當然,好奇也並非沒有壞處,一方面,好奇增加了風險,過於作死還是會死的,例如「外國人少」視頻系列;

另一方面,對於人類來說,現代社會給我們提供了太多誘惑,輕易就可以提供遠超自然程度的快樂,容易讓人沉迷。

例如,很多成癮研究中就發現,「新異偏愛」(novelty preference)這個特質較高的人,比一般人更容易上癮,這與腦內的多巴胺系統密切相關[7]這意味著好奇確實是一項獎賞驅動的行為

因此我們可以認為,好奇本質上是對意外獲得獎賞的追求。這裡我們可以引入一個科學概念,叫做「獎賞預期偏差」(reward predictive error),即當你所預期的獎賞和你實際獲得的獎賞有出入時,多巴胺的反應會出現適應性地變化。

具體可看:Mon1st:【唱唱反調】多巴胺=快樂?沒那麼簡單!

比如,當你沒想過獲得獎賞時,卻突然獲得了獎賞時,多巴胺的反應幅度會比在預期情況下要大[8]

我知道你們看不懂,但是為了提升本文時髦值我還是要放。

其實心理學也早就發現,無規律獎賞比規律性獎賞更會激發動機,這也是為什麼賭博會上癮。

回到好奇這個話題,其實每一次好奇都算是一次賭博,你可能從眾收穫意外之喜,也可能會承受風險,儘管如此,大家仍然點開了這個回答,想要知道「好奇的生物學意義是什麼」,也許你從本文中收穫了知識點,也許是浪費了五分鐘生命。

但如果什麼都提前確定了,那世界也太過無趣了。

參考

  1. ^Insel N, Ruiz-Luna M L, Permenter M, et al. Aging in rhesus macaques is associated with changes in novelty preference and altered saccade dynamics[J]. Behavioral neuroscience, 2008, 122(6): 1328.
  2. ^Fantz R L. Visual experience in infants: Decreased attention to familiar patterns relative to novel ones[J]. Science, 1964, 146(3644): 668-670.
  3. ^Hunter M A, Ames E W, Koopman R. Effects of stimulus complexity and familiarization time on infant preferences for novel and familiar stimuli[J]. Developmental Psychology, 1983, 19(3): 338.
  4. ^Thompson L A, Fagan J F, Fulker D W. Longitudinal prediction of specific cognitive abilities from infant novelty preference[J]. Child Development, 1991, 62(3): 530-538.
  5. ^Eaves R C, Glen R. Novelty, age, and IQ: A theoretical look at human preference for novelty[J]. Diagnostique, 1996, 22(1): 1-20.
  6. ^Fagan III J F. The relationship of novelty preferences during infancy to later intelligence and later recognition memory[J]. Intelligence, 1984, 8(4): 339-346.
  7. ^Belin D, Berson N, Balado E, et al. High-novelty-preference rats are predisposed to compulsive cocaine self-administration[J]. Neuropsychopharmacology, 2011, 36(3): 569-579.
  8. ^Mohebi A, Pettibone J R, Hamid A A, et al. Dissociable dopamine dynamics for learning and motivation[J]. Nature, 2019, 570(7759): 65-70.


好奇可以讓動物主動地去探索周圍的環境,被稱為「active sampling」。

在強化學習中有一個概念叫做「exploitation-exploration tradeoff」。當你根據你現在已有的經驗,覺得你應該做事情A的時候,你有沒有想過,某個你沒有嘗試過的事情B會更好呢?好奇心的作用就是,讓你去探索一些你沒有做過的事情,這樣才能更好地瞭解周圍環境、找到自己最應該做的事情。

推薦一篇綜述: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83-018-0078-0?

www.nature.com


人生的意義在於尋求確定性,為什麼目標尋求因人而異。

確定性能顯著提升生存。


被動學習所建立起來的處理邏輯映射關係,在實際應用時會主動地修正和完善自身。綜合這種現象是構成了好奇的主要抽象來源。生物學上的意義大致是一個神經網路所表達的處理邏輯越來越完善的過程。


這就為什麼喵星人比地球人不知道高到哪裡去了


生物學意義,指的生物學這個學科建立的意義嗎?下面就當做這個問題回答啦。

從實用角度看,生物學及其研究對人類的生存至關重要。

我們的食物,水稻、玉米、小麥等,肉類,等等,這些東西的獲得都離不開祖先對於這些物種的馴化。前人對於動植物的馴化基本基於一定的運氣以及傳統的經驗,馴化的效率以及良好種質資源的保存存在很多的問題,這些都是對於馴化的內在原理不清楚,也就是對於生物學的基礎知識不清。古代只能夠通過生物的外在特徵來進行各種品種的選育雜交,其效率可想而知,而在掌握現在生物學知識的我們能夠在瞭解物種的基因組的基礎之上進行更為高效精確的分子育種,能夠獲得人類所需的各種食物。

動植物不僅僅是食物的來源,也是我們工業生產,醫學發展,以及改善人居環境等眾多領域的原材料。工業中常用到的橡膠,樹脂等,以及木材纖維類等。在醫學上,隨著對中草藥的深入研究,發現了許多良好藥材的有效成分,能夠更加有效的推進醫學的發展。園林植物的多樣化是隨著人們生活水平越來越高的自然追求,在解決溫飽問題之後,當然是想要有著良好的生活環境,而良好的環境就與植物分不開,在基因編輯和分子育種的加持下,我們更夠獲得更多的奇花異草來裝點世界。

從研究角度看,生物是一類特殊複雜事物代表,該研究對世界認知的關鍵一環。

地球現在的模樣,很大程度上是與生物共同演化的結果,就比如我們腳下的土壤,這並不是地球與生俱來的,倘若地球上沒有生命則沒有土壤。某種程度上是生命塑造了自己環境。生物這類複雜適應系統是宇宙中普遍存在的呢,亦或是獨特的?可以說地球上的複雜程度遠超一般的星系,從人類的求知慾來看,對我們人類本身,生物本身的探究就是繞不開的一環。生命為何存在,為何人類能夠思考,意識存在嗎?人類的大腦為什麼這麼複雜,基因組和神經的連接組的研究什麼時候能夠有更大的突破?這些問題都需要更多的生物學知識來解答。


少交點智商稅。更全面認識生命。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