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本原話是「在金本位條件下,當一國國際收支出現逆差時,意味著對外支付大於收入,黃金外流增加,導致貨幣供給下降,在其他條件既定的情況下,物價下降,該國出口商品價格也下降,出口增加,國際收支得到改善。」不能理解的是這句話:「黃金外流增加,導致貨幣供給下降,在其他條件既定的情況下,物價下降」。黃金外流增加我可以理解,但是這是因為外匯匯率達到了黃金輸出點,購買外匯不如直接運黃金,所以才會導致黃金外流,那本國的貨幣儲備還是夠的吧?因為沒有支付出去啊,支付出去的是黃金呀,那怎麼說貨幣供給不足呢?又為什麼導致物價下跌呢?貨幣明明都在國民手裡呀。


瀉藥!一樓答案只看到表象,前線司令官的手藝,大學之道在明明德。紙幣的錨從來且唯一的綁定物就是科技進步。中國自古就有紙幣,但一直是非主流,主流貨幣的萌芽在大航海技術,初期在工業革命,巔峰在信息新技術革命,什麼黃金錨,債券錨都是表象而已。不看懂這個邏輯,6個點增長的某國資本大量往4個點增長的美國外流就永遠得不到解釋。做學問尤其是金融類,一定要直達核心,稍微表象一點的都是核心層給講出來的故事,以債券眼光看貨幣錨的人,充其量是外圍接盤俠。


金本位下的貨幣供應是與黃金儲備直接相關的,所以黃金外流就會導致貨幣供給減少,而物價下降是從長期角度來說的,貨幣供給減少,所以物價下降。

金本位下的國際收支平衡機制如下:


建議聽下前美聯儲主席伯南克在喬治華盛頓大學的一期課程

將貨幣金融的本質講得非常透徹。


自工業革命後,產出爆增,金銀已經制約經濟發展了(通縮)。


事實上,在確定了布雷迪森林體系後,貨幣迎來固定匯率制(波動不超過百分之一,初期IMF管理升值貶值)。例如西德和日本更願意持有美金而不是黃金,黃金外流其實並不是很嚴重,在美元處於高匯率的情況下,美國從1959年第一次出現了海外收支不平衡,包括狄龍出訪德國希望德國幫忙。在這種情況下,有可能會出現貨幣短缺,尤其是在美國盛行凱因斯理論時。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