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說的話,織田信長這一戰重創了淺井朝倉,淺井朝倉從此一蹶不振,有重大的意義。

但也有其他說法,比如織田差點兒被打崩,全靠德川翻盤。(不過據知乎大佬所說,這是吹德川的史書寫的,不太可信。)。

也有說織田信長慘勝的,前期被打的很慘,本陣被打退了幾百米,後來靠手下迂迴包抄(印象裏是)才佔據優勢,打退了淺井。此戰傷亡高於淺井朝倉,還讓淺井朝倉成功離開,所以說是慘勝。

另外,網上有人分享日本學者太田浩司的書,我印象裏大概是說織德聯軍只是略勝淺井朝倉一籌,淺井朝倉遊刃有餘地撤退了,並未受到重創,與織德未決雌雄,姊川合戰並沒有通說裏那樣的重大意義。不過我不知道這位學者的書可不可信。

感覺知乎上好像幾乎沒有講姊川合戰的,不像桶狹間,長筱之戰有一些深度解析,姊川合戰好像很冷門的樣子。


姊川合戰既不是大勝,也不是慘勝,而是一場極其類似三方原合戰的圍點打援之役。

「姊川合戰」之名正是德川所取,江戶時代以此為名的史料立場傾向德川在所難免。另如朝倉氏便根據自軍的布陣位置稱此戰為「三田村合戰」,淺井長政稱之為「辰鼻表合戰」等等,各有不同。關於此戰的全部經緯,還請聽我從織田與淺井交惡的金崎撤退開始說起。

1570年4月20日,織田信長率軍從京都出發,沿琵琶湖西線一路北上,途徑坂本、和邇、高島郡田中城、若狹熊川、佐柿,劍指越前國,於25日開始攻打越前西側的敦賀郡。

敦賀是一處良港,但距越前本土相隔一片大山,位於這片小平原最東邊的便是金崎城。該城有一座地勢更高的支城,名為手筒山城(即圖中天筒山城)。權衡之下,織田信長決定先強攻手筒山城,僅一日便將城攻下,斬首1370餘級。次日金崎與引壇城相繼開城而降,城兵不戰自退。

正當織田信長準備越山攻入越前時,身後卻傳來妹婿淺井長政叛變的消息。起初織田信長認為淺井長政毫無反叛原由,不可能叛變,因此判定是偽報。但隨著後續的報告不斷傳來,淺井長政的反叛已成定局,萬般無奈的織田信長丟下一句口頭禪「是非に及ばざる」(意為「我佛了」,在本能寺時也說過類似的「是非に及ばず」),迫不得已將軍隊化整為零,於4月28日撤兵,30日經山中的朽木谷回到京都,史稱「金崎撤退」。

沒人知道淺井長政背叛織田信長的確切原因,有人認為朝倉、淺井兩家是世代友好的同盟,若是朝倉遭到攻擊,則淺井必然會率軍救援,實際上這是一個美好的誤會。朝倉、淺井非但不是世代盟友,反倒是敵對關係。早在淺井亮政時期,淺井與六角便處在長期爭鬥中,編寫於1569年的一級史料《朝倉家傳記》更是記載了大永五年(1525)朝倉宗滴率軍加入六角一方攻打小谷城一事。六角方的書信也能印證這一點,在一封六角定賴於大永六年(1526)寫給朝倉家臣的信中,也對其去年助陣北近江表示感謝。另外,朝倉宗滴被尊為「金吾」,小谷城旁的「金吾丸」便是朝倉宗滴用於圍困小谷城時所建的。

不過,這種關係在淺井久政時期得到緩和。1559年淺井新九郎元服,領六角義賢一字取名淺井賢政,並娶了六角氏家臣平井定武的女兒,完全是一副六角氏家臣的姿態。淺井久政屈居人下的作風引起了淺井氏家臣的不滿,僅三個月後,平井定武之女就被趕回孃家,次年便與六角氏展開野良田合戰,並取得勝利。淺井久政的龜縮政策由此被證明是沒有必要的,他因此隱居讓位於兒子淺井賢政。此時的淺井氏迫切需要新的盟友,1561年,淺井賢政領織田信長一字,取名為淺井長政。淺井氏與朝倉氏的友好大約也是由此開始。

無論原因為何,在金崎撤退之後,織田與朝倉、淺井、六角的敵對關係便被擺上檯面。首當其衝遭殃的便是南近江。先是稻葉良通等駐守的守山城下遭到一揆襲擊,接著是鯰江城、市原鄉盤踞的敵軍開始四處作亂,守衛近江東部重要通道的佐和山城更是淺井重臣磯野員昌的居城,這使織田信長退回岐阜的道路困難重重。

5月9日,織田信長留下森可成守衛志賀宇佐山城,12日留下佐久間信盛守衛永原,柴田勝家守衛長光寺,中川重政守衛安土(那時候還沒改造)。這一舉措是相當有必要的,在織田信長無暇西顧期間,近江野州(在地圖上永原城一帶)的一揆再生事端,佐久間信盛與柴田勝家合力在野州河原將其剿滅。

由於東方無路可走,織田信長只得通過山中的千草峠(地圖上的標記是我找的大致位置,可能不準確)經伊勢返回美濃。山地的行動很遲緩,織田信長在19日遭到了六角氏刺客杉谷善住坊的近距離狙擊,幸好其槍法很爛沒能命中,直到21日,織田信長才平安返回岐阜。

回到岐阜的織田信長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招兵買馬報仇雪恨,但美濃至近江的通路已被淺井長政封鎖。為此織田信長巧妙地勸誘了長比、苅安兩處城砦的守將堀秀村和樋口直房,打通了淺井長政的第一道防線。6月19日,織田信長率軍前進至長比砦,6月21日,直接繞過橫山城,開始包圍小谷城。

這裡簡單介紹一下小谷城的佈局。小谷城山的最高峯名叫大嶽,海拔約490米,城下平原的海拔大約100米,也就是說這裡與地面有近400米的落差,是一處非常難攻的城塞。早先大嶽就是小谷城的本丸所在地,但由於空間比較狹小,淺井氏便增築了東南側的山脈,使之成為小谷城本丸。在左右兩道山脈之間是一處名為清水谷的山谷,除了首席家老赤尾清綱的居館位於小谷城上之外,其餘家臣的住所都在山下的清水谷中,由此向南到虎御前山及雲雀山之間便是小谷城的城下町,雲雀山到小谷城山之間有一條寬約一公里的大水坑(如今已成田地),因此只有虎御前山那一帶是正面進入小谷城的唯一通道。

織田信長將森可成、坂井政尚等佈置在雲雀山,自己親自布陣在虎御前山,與小谷城正面對峙。柴田勝家、佐久間信盛、蜂屋賴隆、木下秀吉、丹羽長秀等將領則趁機四處放火,摧毀淺井氏的經濟來源。破壞完成之後,織田信長便打算將淺井軍從城裡引至平原交戰。虎御前山至小谷城出丸的距離大約只有一公里,非常之近,織田信長稍一後撤,淺井軍便迅速展開追擊。6月22日,織田信長留下鐵炮500與御弓眾30名,由梁田廣正、中條家忠、佐佐成政負責率領殿後。三名將領來回阻擊,使主力部隊沿虎御前山後的八相山有序撤退,於6月24日抵達龍鼻布陣,和德川家康一起對橫山城展開包圍。

接下來便是正題所在,姊川之戰即將打響。

橫山城所在的大山,從空中看下去就像一條南北走向的巨龍,橫山城就位於這條龍的頭頸部,織田信長布陣的龍鼻(或者叫辰之鼻)也正因此得名。橫山城以西便是大片平原,無險可守,一旦橫山城被奪,淺井的小谷城與磯野員昌的佐和山城就會被順勢切斷。因此淺井長政毫不客氣的率軍五千前進至巖崎山一帶,此時朝倉景健也率軍八千趕來增援,在大依山布陣。

此時的織田軍正坐北朝南、背對著淺井、朝倉聯軍布陣,他的軍隊為了包圍橫山城,也正分散於城周各處,其中最靠北的便是織田信長的本陣,這種看似愚不可及、挑逗性質極強的布陣策略使得淺井、朝倉聯軍十分想要品嘗織田信長的菊花。此時兩軍相距約3.5公里。

太田牛一在《信長公記》中寫道:6月27日拂曉,敵軍開始行動,本以為他們是要打道回府,結果在6月28日未明時,兩軍突然出現在姊川以北的野村與三田村擺開陣勢。

其中淺井軍所在的野村距離龍鼻僅1.5公里。

這種行動出乎太田牛一的預料,但恐怕正中織田信長的下懷。因為前文已述,這是一場圍點打援、引蛇出洞的計劃。

在通說中,戰場是由德川家康所主導的。德川軍以薄弱兵力硬抗朝倉大軍,百忙之中還抽調神原康政搞了一出側翼襲擊。在擊敗朝倉軍之後,又回身救援織田軍,此時的織田軍13段陣地被磯野員昌突破11段,若不是德川軍與西美濃三人眾的幫助,本陣即將被突破的織田信長恐怕要提早12年迎來「本能寺」了。總之是被描述的要多慘有多慘。

但正如前文中所提到的,「姊川合戰」本就是江戶時代以德川史觀為核心的稱呼,以上種種對織田信長不利的描述,其本質原因都是為了強調德川的作用。接下來我們將從淺井長政的「辰鼻合戰」之名開始,逐一解析「姊川合戰」的真實面貌。

沒有爭議的部分是淺井長政在東邊的野村布陣、朝倉景健在西邊的三田村布陣。當時織田、德川本陣都位於龍鼻,可以想見淺井、朝倉聯軍最初的設想是由淺井軍正面牽制織田、德川聯軍,再由朝倉軍從西側攻擊織德聯軍的側翼。織田信長做出的安排則是將德川家康、池田恆興、丹羽長秀(據津田文書織田信長親筆信)派遣至西側防備朝倉的襲擊,同時調派西美濃三人眾從東方進行支援。無論哪種記載,織田信長以本陣馬回眾直面淺井先鋒的情況應是事實。

在通常情況下,本陣都是一支軍隊最為薄弱的環節,因此江戶時代往往對此進行過度解讀,認為織田信長當時已經命懸一線。但織田信長的本陣與其他大名截然不同,譬如在稻生之戰中,柴田勝家擊敗了織田信長的前軍,但反被織田信長的本陣所擊敗;在桶狹間之戰中,織田信長的本陣與今川義元的本陣發生直接衝突,對今川軍造成了極大傷亡;以及在姊川之後的刀根坂、天王寺等戰鬥中,織田信長以本陣為先鋒均立下了赫赫戰功,可見織田本陣恐怕是整個織田軍中戰力最為強悍的精銳部隊,絕非只要被敵人碰到就會定下敗局的少爺兵。

另外談一下磯野員昌的情況,他的本城佐和山城位於戰場西南約16公里處,這不是一個能夠迅速機動的距離,因此不太可能趕來參陣。先前知道,森可成、佐久間信盛、柴田勝家等將領都被佈置在近江西線,但在6月21日,他們都出現在圍攻小谷城的行動中,這意味著他們必是越過佐和山城一線才能抵達近江東部,若磯野員昌在此前已將城中主力帶往小谷城,則空虛的佐和山城恐怕早就被織田軍給奪去了,這將會改變整個戰場的佈局,是否要救援橫山城都得另說了。再說織田信長包圍小谷城時已經位於此城西側,磯野員昌貿然進城必定會直面織田大軍,整個事件中並沒有能夠允許他出場的機會,何況磯野員昌在姊川之戰中的活躍不過是江戶時代《淺井三代記》的一家之言,我個人對此深表懷疑。

再談另一個問題。我特意在圖中標出了遠藤直經之墓,它位於龍鼻的西南側。一種說法稱,織田信長將本陣轉移到了龍鼻西邊山下的平地「陣杭之柳」,而遠藤直經的葬身之地位於陣杭之柳以南300米,以此作為依據推測遠藤直經的突擊使得織田信長本陣被迫後退了三百米。但我認為這完全是爆論——織田信長究竟有何必要放棄位於高地的龍鼻,而將本陣孤軍佈置到更不利於作戰的平地去呢?既然已經確定了布陣位置,又為何要在敵人攻來時又臨時決定改變布陣位置後撤300米?這顯然毫無可操作性。淺井長政的幾份文書都明確指出此戰的發生地位於辰鼻,加上信長公記一再強調織田軍是位於東線,因此向西下山布陣再後撤300米的橋段實在沒有道理。依我個人之見,遠藤直經的前鋒部隊更可能是一馬當先直插龍鼻西側,目的是為分隔織田本陣與德川、丹羽、池田的部隊,以便進一步圍剿織田信長,只是在襲擊中低估了織田信長本陣的戰鬥力,在戰敗後的反向突圍中被殺身死。所謂磯野員昌的戰後反向突圍一事或許正是張冠李戴自遠藤直經的臨終事蹟。

《信長公記》中的方位也是一大問題,原文寫著「六月廿八日卯刻、巳寅へむかつて御一戦に及ぽる」,即卯時由巳寅方向開戰。這種方位描寫很糊塗,桶狹間之戰中曾有今川義元軍在桶狹間山上面向戌亥布陣,分別是10點和11點方向,使人能立刻判斷出這是西北方、面向清州城布陣。但巳是5點鐘方向,寅則是2點鐘方向,兩者並不相鄰,難道是織田信長同時使用了影分身之術和飛雷神之術不成?雖然有人試圖將「巳寅」解釋為「醜寅」,使之成為東北方向的代稱,但我從網路上找了四個版本的信長公記及譯文,均是「巳寅」。為瞭解釋這個問題,我認為必須徹底拋棄「陣杭之柳」一說。「陣杭之柳」位於淺井陣地的6點鐘方向,但龍鼻正好位於其5點鐘方向,與「巳」的方位可以對應。另一方面,信長公記記載了美濃三人眾從東邊迎戰一事,我們不妨做一個大膽的猜測:淺井軍先鋒遠藤直經向南渡河攻打織田信長本陣,但遭到其本陣的強勢反擊,織田信長第一時間調派原本包圍在橫山城以東的美濃三人眾由東邊夾擊淺井軍,因此他們隨後出現在了淺井軍的東偏北方向,由此便可與「寅」的方位相對應了。

這也就是說,本以為突擊到織田信長本陣的淺井軍實際上反而遭到了織田信長本陣與美濃三人眾的包夾,而西線的朝倉軍也因德川、丹羽、池田的阻礙遲遲無法對織田信長實現夾擊,因此淺井長政當即決定撤退止損,拋棄先鋒遠藤直經任其自生自滅,走投無路的遠藤直經因此戰死。而見到淺井軍後撤的朝倉軍也隨之撤退,織田、德川聯軍開始上前追擊,一直追殺到距小谷城50町處,在山中放火(估計指的是大依山一帶),然後回頭繼續包圍橫山城。城將見勢開城投降,由木下秀吉擔任城主率軍入城鎮守。

這張布陣圖實則毫無可取之處

由於淺井長政知難而退,織德聯軍在姊川合戰中織田軍的斬獲僅為「宗徒千百餘討捕」,並不是很多。被殺的15名淺井、朝倉軍將領分別為:

真柄十郎左衛門、前波新八、前波新太郎、小林端周軒、魚住龍文寺、黒坂備中、弓削六郎左衛門、今村掃部助、遠藤喜右衛門、淺井雅楽助、淺井斎、狩野次郎左衛門、狩野三郎兵衛、細江左馬介、早崎吉兵衛。

其中前六名為朝倉家臣,從弓削六郎之後似乎均為淺井氏家臣,考慮到此戰中淺井軍人數少於朝倉,或許可以說明淺井軍的損失更大,而非通說中朝倉軍被德川打得更慘。另外真柄直隆是被青木一重所殺,而非本多忠勝,但他也不是朝倉軍大將,在朝倉軍戰死者中唯一能被稱為家主級人物的僅有黑坂備中一人。淺井方面,除了在戰前就被竹中重矩叫板要取其首級的遠藤直經以外,便再無名將可言,加上只有千百餘級的斬獲,可以看出姊川一役雖然勝利,但並非大勝。江戶時代力推的本多忠勝和神原康政均無卓越表現,在早期的史料中甚至都沒有對德川活躍的描寫,以及那座煞有其事的宣稱因德川布陣而改名「勝山」的「岡山」更是壓根就不存在!或許這都可以說明德川在此戰確實沒有什麼顯著功績。德川軍僅有松平伊忠的家老島田右衛門佐陣亡,織田軍更是隻有坂井政尚十幾歲的兒子久蔵意外戰死沙場,可見織德兩軍的損失微乎其微,因此也絕對稱不上是慘勝。

在這場戰役中,織田信長採取包圍橫山城且本陣背對敵人的策略吸引敵軍南下野戰,並在圍點打援的過程中削弱了小谷城的守軍,孤立無援的橫山城也因此不戰而降。綜合此戰先圍城、後誘敵野戰、後隊變前隊等情況來看,與三方原合戰是何其相似。兩軍兵力比也非常近似,或許武田信玄在三方原正是想要復刻姊川之戰呢。

(三方原的過程推薦這篇回答 為什麼武田信玄在三方原大敗德川家康後沒有一口氣拿下浜松城?)

姊川之戰失利的淺井朝倉聯軍不僅沒有氣餒,反而在三個月後更加瘋狂地組織了志賀之陣,總軍力多達三萬,與織田信長一直對峙到12月才和談,給織田信長平定西線的計劃造成了極大阻礙,這是我之前的回答:

石山本願寺是什麼原因加入了信長包圍網??

www.zhihu.com圖標

在歷經志賀之陣後,織田信長逐漸轉守為攻,一舉殲滅淺井氏的計劃也被提上日程。不過再說下去就跑題了,小谷城之戰的故事就留到下次再說吧。

至於題主提到的太田浩司,本回答中所使用的主要史料線索正是出自這篇貼子 太田浩司姊川合戰最新研究成果 ,但我並不同意太田浩司所推導的過程,因此對史料進行了重新整理和分析,請各位見仁見智。


姊川合戰無論如何都是織德聯軍完勝啊,說慘勝的估計都是看了有關朝倉淺井聯軍一些猛人的故事而臆想出來的。

比如真柄十郎左衛門直隆,這個人是以大力聞名的朝倉家猛將,姊川合戰時已是62歲的老頭。當時他騎著一匹黑馬,槓著越前刀匠千代鶴所作五尺三寸長的「太郎太刀」,左沖右砍頗為嚇人。要知道當時日本人普遍身高在1.60米左右,看到一個人扛著比自己高一大截的大太刀朝自己撲過來,想想確實挺害怕的。當時德川軍的勾阪五郎次郎想與直隆單挑,只一合就被真柄直隆用大太刀斬為兩段。

人一旦害怕,往往就會臆想對手、誇大其詞,什麼「當年那個真柄無雙砍死我們家好幾百人,差點也把我宰了」等等之類的話估計也就這麼在織德聯軍中傳開了。

類似的還有遠藤喜右門尉直經,此人自從合戰開始便將臉上塗滿了鮮血,一副披頭散髮的樣子沖入敵陣。在江戶小說裏一連打穿織田軍十一段陣勢的磯野員昌也是一個奇人,以訛傳訛幾乎都要成日本戰國聖鬥士了。總之對這些猛人的描繪越多,人們就越容易腦補他們的事蹟,繼而得出織德聯軍慘勝的結論。

至於結果,你看看朝倉淺井軍將領的陣亡情況就知道了:淺井軍損失淺井政之、淺井政澄、三田村國定、弓削家澄、今村氏直、遠藤直經等,朝倉損失真柄直隆、真柄直基父子等。而織田方損失坂井尚恆,德川方損失向坂六郎等偏將。

圖畫的很不準,放著當分界線用用

這樣的將領損失比,你是怎麼看出來織德聯軍慘勝的?莫非織德聯軍裏的將領人均本多忠勝:「那個人是XXX...」(說著玩,本多不是這種鐵炮火控專家)


真實的姊川合戰的那位,我怎麼覺得你在編故事呢?

《信長公記》我看過,對過程都是一筆帶過,沒具體描寫。當然了,其他史料我沒讀過,你要是說你是按其他史料來的,我也不知道。但你不覺得你說的太離譜了嗎?怎麼看都像編故事,你跑這發明歷史來了?而且居然還有兩個贊就離譜。。。


織田德川的確是贏了,淺井朝倉的確是輸了,織田得到了橫山城的控制權,可以作為對抗敵人的橋頭堡,但淺井朝倉的實力也沒受到多大的影響,不至於一蹶不振,否則後來織田也不至於找天皇和朝倉求和。


就「姊川之戰」而言,織田可以說相對於淺井朝倉是大勝的,雙方交戰損失的人數尚且沒有定論,但是織田以及德川,損失的將領有名氣的僅僅只有:阪井久藏(織田),以及松平伊忠家老嶋田右左衛門佐(德川)

而淺井朝倉聯軍歲時的將領分別有真柄直隆,前波新八,前波新太郎,小林端周軒,魚住龍文寺,黑坂備中,弓削六朗左衛門,今村掃部助,遠藤喜右衛門,淺井雅樂助,淺井齋,狩野次郎左衛門,細江左馬介,早崎吉兵衛等等.「信長公記」

對照之下,可見織田在這場戰役中應該是大勝而非慘勝.

此外,近來也有不同於以往通說的說法「奇襲說」.

「奇襲說」主張淺井朝倉因為自身軍力不及織田德川聯軍,所以極力避免與織田德川聯軍正面衝突,於是淺井軍從背後展開奇襲,企圖以遠藤直徑突擊正在攻打「橫山城」的織田信長本陣,但織田信長初期遭遇奇襲之後,穩住了陣腳,圍攻「橫山城」的部隊回援包抄,淺井朝倉逐漸不敵,隨後撤退.

因為是奇襲,所以「姊川合戰」只不過是小規模的合戰,至於什麼德川家康力輓狂瀾,率領三河武士力抗突破十幾道織田信長兵陣的淺井朝倉大將雲雲,無非是「江戶幕府」對自己的老大吹噓拍馬而已,企圖表現德川家康的英明果敢.


根據信長公記的說法,淺井五千兵力,朝倉八千兵力,合計一萬三千。結果是織德擊潰了淺井朝倉。淺井朝倉損失為一千一百。織德迎戰的兵力不明,但我估計應該是比淺井朝倉多的。織德傷亡不明。

織德傷亡不明,所以戰損比不知道,大勝or慘勝,我也不知道。

淺井朝倉損失接近10%,算重創還是不痛不癢我也不太清楚。

有沒有重大意義不清楚。淺井朝倉有沒有自從姊川合戰就一蹶不振不知道。不過我看網上很多人說姊川合戰以後淺井朝倉還搞出了志賀之陣,而志賀之陣是信長從軍生涯裏最艱苦的一段,所以說姊川合戰沒什麼重大意義,淺井朝倉依舊有很強的實力與信長對抗,甚至將信長逼入困境。靠不靠譜我不清楚,對這塊沒有了解。

至於姊川合戰的經過,織田信長的本陣被打退了幾百米,一度陷入窘境,靠著手下(疑為美濃三人眾)迂迴包抄才反敗為勝,這個不清楚,我看的信長公記沒有講的很具體。

靠著德川才反敗為勝,應該是不靠譜的,我記得有人依據各種史料文書之類的分析過,這裡是吹德川了。

日本學者都不瞭解,太田浩司的書到底可信度如何就更不知道了。

姊川合戰相比桶狹間,長筱之戰是顯得比較冷門了。可能也是沒什麼史料詳細記載,難以研究,大概吧,不太清楚。


重創,基本把朝倉家猛將殺光了


只能說淺井長政是個無能之輩,明知道朝倉坑的一逼還非要跟著一起死自己做。


不必看混亂的史料記載。戰後織田家掌握了北近江的戰場態勢主動權,織田家達到了自己的戰略目的,姊川會戰對織田家而言就是勝戰。

戰爭是手段,不是目的。諸葛亮號稱北伐次次按著司馬懿打呢,得逞什麼戰略目的了?每次除了收兵回漢中還能怎麼辦?

姊川之後,秀吉的橫山城直接堵在了淺井家小谷門口,織田家強勢一覽無餘,之前逼著淺井長政對抗織田的重臣紛紛跳牆先跑路,這就是姊川會戰的戰略意義,至於爭論是否是互抽耳光毫無意義,就算是,那也是織田家更抗揍


日本戰國史很多事件各方史料差異很大,少有定論。個人認為以下姊川合戰新說比較合理:https://www.saraba1st.com/2b/thread-80704-1-1.html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