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是林如海沒有死 林黛玉會是怎樣的結局


哈哈,林如海如果沒死,能不能加上賈敏還活著啊。

首先,父母雙親俱全的黛玉就不是孤兒,根本不可能送到賈家。

可以設定,寶玉和黛玉還是有見面的機會。畢竟賈敏是賈母最愛的小女兒。林如海也不可能當一輩子巡鹽御史,總有被皇帝老兒召回來的時候。

嘖嘖,這個時候的黛玉,就真的是王夫人形容賈敏的,是何等的嬌生慣養,是何等的金尊玉貴。千金小姐的體統!

賈府武將起家,好大喜功,走得是大開大合,浮華風格。林家祖上列侯,世襲爵位。到林如海這兒世襲的爵位沒了。不要緊,他自己科舉考,考了探花。全國第三。還被皇上喜歡,欽點巡鹽御史。

欽點!欽點!欽點!大家要注意這個詞!

操蛋的背景,讓人沒法活了。如果林如海和賈敏在,黛玉就是王者啊!

文治武功,家裡的爸比媽咪啥都給準備好了。

看看賈家苦苦掙紮在轉型期,上下痛苦。不對,是求索。你爸比輕鬆完成。三級連跳。

再看黛玉的教育,林如海在的時候請的是什麼老師——賈雨村。

賈雨村是進士出身,進士,進士!

然後賈雨村通過林如海引薦,做到京兆府尹(首都市長)。

書中寫得很仔細,賈雨村這個京兆府尹是「輕輕」謀到。

感嘆,曹公用字考究。一個「輕輕」得把人氣死,也把賈家和林如海的實力透得明明白白。賈家把賈敏嫁給他的目的也在此,朝中新貴。

賈雨村之後,林如海給黛玉選的老師必也不會太低。再看看寶玉上學,什麼賈代儒,賈瑞,這些人能夠看嗎?

進士一對一教出來的學生與一大班子跟著寒儒上課的人能比?

對了,黛玉還是獨生女。

恭喜男同胞們,你們喜歡的娶了獨生女等於娶了提款機女人出現了。

林如海和賈敏伉儷情深,帶著黛玉巡鹽任上遊歷江南風土,聽聞各種奇人異事。

這樣教化出來的黛玉,有見識有才華,有父母寵愛。她還哭個毛線,每天不知多開心。

攜帶這樣的優良基因和後天實力,回到金陵。

請問,這樣的女子,賈家如不是靠著親戚的裙帶關係能摸到黛玉的腳邊嗎?

如果,黛玉到賈府的時候,賈元春省親,薛姨媽是不能見賈元春,因為沒有誥命在身。但是賈敏有啊。

薛寶釵想和黛玉比,拿什麼比?你這個紫薇舍人的出身先天不足。

賈敏的出身嫁的夫君比薛姨媽可好看多了,元春想要把寶釵和寶玉湊成對的心思也要掂量掂量。林如海是皇帝跟前的紅人,你若硬要把寶玉和寶釵弄一塊,林如海倒不會言語。你親爹賈政首先饒不了。

寶玉第一次見黛玉,只怕還是「這個妹妹我見過」。

黛玉會怎麼說?你認得我,我不認得你!

站著賈敏身後,和母親嘀咕,這個表哥生是生得好看,就是個獃子。

初次見面,賈母還是會抱著黛玉哭,說這是我的心肝肉。

寶玉還是會問黛玉,你有玉嗎?黛玉說沒有。寶玉發一頓脾氣,鬧得黛玉晚上和賈敏哭。賈敏摟著女兒安慰道,別理睬這個哥哥,他是個神經(﹁"﹁)

大觀園修好了,在賈母的極力攛掇和林家的宅子暫時沒選好的時候。黛玉應該會帶著丫頭住進來。

黛玉還住瀟湘館吧,賈母疼她,還給個丫頭給她服侍。她一來,還有旁的妹妹什麼事啊。此姑娘有錢,有顏,有學問,有父母,有家世。

什麼做詩,做畫,做歌社,她次次都是第一。賈母,王夫人,王熙鳳都喜歡。口口聲聲林姑娘。長,林姑娘短。

王熙鳳那張破嘴,頂不住要拉著黛玉的手說,喫了我們家的茶葉,要來給我們家做媳婦喔!

寶玉對黛玉還不要陪著一百二十個小心,什麼好喫的,好玩的,都要給她。

若還敢說,我就是個『多愁多病的身』,你就是那『傾國傾城的貌。

看黛玉不哭得稀里嘩啦,削他。

若兩人一言不合,吵架了。黛玉哭著說,我要回家去。寶玉還不急得要上吊?

林如海若在,黛玉就是賈政,王夫人心裡最好的媳婦。只怕,林如海根本瞧不上他家寶玉。

紅樓夢的故事就反過來了,賈家死乞白賴要和林家聯姻。林如海冷峻傲慢,非要寶玉考取功名。兩個小人兒成了腐朽封建主義毒害的苦命鴛鴦。

唉……

寫了一大堆,感覺好像是問,如果買彩票中了一個億該怎麼花?我都已經想好怎麼花了,結果發現,彩票還沒有(&>﹏&

林妹妹在瀟湘館中迎風落淚時,大概也是這樣想的。

如果,父親還在……


其實其他的可以不確定,但是林黛玉雖然會被送到賈母身邊教養(賈敏還是假設不在了),但不會嫁給賈寶玉這件事差不多就可以確定了。

小時候第一次看的紅樓夢是高鶚的續本下的完整本,當時有兩個非常大的困惑:

一是賈母在續本中對於林黛玉的態度,突然就變成那種非常置身事外冠冕堂皇的長輩了,沒有一點點私心,對黛、釵兩人的評價簡直客觀、公正、第三方到冷血的地步了,更別提後面搞狸貓換太子的結婚戲碼直接逼死林黛玉了;

二是林黛玉的性格,其實她前期在和賈寶玉述衷腸那一章之後已經沒有一天到晚哭哭啼啼的了,也不介意寶琴受寵,對晚上來送燕窩的老嬤嬤客氣得體,為人處事其實很周到;但是到了續本裡面,性格突然就改回去了,哭哭啼啼耍小性子,情情愛愛不管大廈將傾(其實前文裡面林妹妹是有在算家裡朝不保夕的境況的),怨不得讀者都開始有點煩她了。

林黛玉的性格這一點大概就是續書作者不敢動主要人物基本設定,所以被框死了,這個是沒有辦法的事情,我們知道了也就不能計較了,但是關於賈母的態度,其實就是續書作者沒有完全理解賈母這個人的情感了。

我也是年紀比較大了之後才慢慢有點體會的,賈母無論如何都不會做出捨棄林黛玉的決定來的。

而且,賈母這人吧,她真的永遠沒辦法客觀評價林黛玉的缺點,她會誇獎寶釵比自家女孩子強,但是她絕對不會說出林黛玉「就是心太是一個細」這樣的話來的,因為賈母真的不能理性的看到林黛玉的缺點的,一個老人家的偏心,並不是她看到了不說,而是她真的看不到自己寵愛的小輩的缺點,這是親情當中選擇性失明2333。

舉個簡單的例子,我外婆會私下裡和我議論說我表嫂過年回家睡到早上10點才起來,但是我在我外婆家玩兒週末,第二天中午才起來,我外婆一邊給我塞喫的一邊盯著我看,問她看啥呢,她說:我看我們家妮子越長越條順兒——我:……真的,沒梳頭沒洗臉吶!我還是有自知之明的,但是我發誓我外婆是真心的,不是在諷刺我。

賈寶玉捱打,其實就賈母他們掌握的不充分的證據表明,賈寶玉該打,他就是錯的,但是你們看看,王夫人一邊哭一邊尚且講幾句道理,賈母是什麼情況,絕口不提孫子有什麼錯,她潛意識裡面就沒有那個概念,從頭到尾就是賈政你打人不對,你個逆子,我要帶孫子回金陵!

如果說當時是情急,之後寶玉傷養好了,寶釵、黛玉之流都多少要勸寶玉一兩句,賈母沒有,她心裡壓根兒沒那根「客觀、公正、第三方」的弦。後來金釧兒祭日,王熙鳳正好過生日,賈寶玉去祭奠而遲到了生日會,我不知道賈母知不知道實際情況,但是她不高興,是的,她不高興——紅樓夢裡面基本都是人精,從釵黛兩人說話看,當時她們是知道寶玉是去祭奠了,賈母不高興,嗯……總之,她不是那種很講公理的老太太。

前面有次他們去清虛觀回來,寶玉和黛玉兩個吵架,那次感覺鬧得稍微大了一點,賈母是什麼態度,她傷心,沒錯,這個不太講公理的老太太很傷心,她不是去給她的「兩個玉兒」公斷因為什麼原因吵架、誰對誰錯,而是「傷心」。

賈政和賈寶玉有分歧,她堅定不移地站賈寶玉,為啥,她偏心賈寶玉,賈寶玉和林黛玉有分歧,她兩個都偏心,所以沒法站隊,她也不管誰對誰錯,兩個都捨不得罵,於是她幹嘛了?她「傷心」,這是在幹嘛,自我傷害啊!我捨不得傷你們,我自我傷害!這就是一個老人家的終極偏心,有點可愛,又有點心酸,主要是替賈政心酸,賈赦那貨就算了。

(這裡順便一提王夫人為什麼可以一邊哭一邊和賈政講道理,因為她偏心賈寶玉,但是她也愛賈政,她能理解雙方的立場,所以一邊哭一邊還能講幾句道理。然後王夫人還很有意思在於,她愛兒砸愛老公,她還愛自己!她把死了的兒子賈珠扯出來了,這不是在心疼媳婦年輕守寡,這是心疼自己命苦,哭得特別真情實意)

其實很多人都能感覺到賈母對林黛玉是真心的偏愛,這種偏愛和什麼人品相貌才華性格可能有一些關係,但是最主要還是血緣關係,所以賈母的一些行為非常自然,而且滲透在許多日常的地方。

比如,賈母覺得寶釵好,她會給寶釵搞一個盛大的生日party,會在所有人都在的公眾場合(主要是寶釵的媽)誇寶釵比「我們家的女孩子都強些」,她是真心喜歡寶釵的嗎?

當然是真心的,從我們可以看到的賈母的江湖地位來看,她會對薛姨媽客套,但是沒有到需要奉承的地步;但是這恰恰是基於她能夠客觀評價寶釵,能看清寶釵的人品相貌才華,然後喜歡寶釵。

但是對於林黛玉,我合理猜測,她很可能都一下子說不出林黛玉長得漂亮不漂亮,她對林黛玉可能第一印象是:這就是我敏兒的翻版啊!第二感覺是:身子有點單薄,得補,大補!

所以說曹雪芹厲害啊,他筆下的人物可以正推,反推,都是成立的。

然後你看賈母平時是怎麼對林黛玉好的,不是刻意做什麼大事,都在邊邊角角的細節裡面——

看煙花怕她被嚇著,摟在懷裡;

喫飯看到有好菜,給寶玉、黛玉、賈蘭、王熙鳳分點兒;

聚會喫螃蟹,讓他們盯著林妹妹別多喫,怕傷身體。這個事兒很有意思,單獨說一下:很多人看書有種直觀的感覺,覺得林黛玉身體不好是一個缺點,甚至高鶚他們續書就直接說出來了,賈母他們覺得林黛玉身子弱是她不能成為寶二奶奶的關鍵影響因素之一,但是你看前面賈母是怎麼對待林黛玉身體不好這個事情的,她沒覺得是個大事兒,讓「他們多配一副葯就是了」,她是心疼、關心,是非常理所當然地道德綁架大家不要叫林姑娘累著,女紅這種有助於提高古代女性賢德名聲的事情不許多做。

我感覺林姑娘一半的壞人緣是賈母敗出來的,哈哈哈哈哈哈,就像賈寶玉太受寵了,趙姨娘就討厭他一樣。

其實這纔是一個偏心老人家非常自然的表現,高鶚他們後面覺得賈母會為了賈家的家族管理而犧牲林黛玉,這其實是有違人倫的。在賈母看來,家族重要,但是家族裡面最直觀的就是這幾個人對她最重要,她最多做一個兩全其美的安排,你要讓她做單選題,她會「傷心」的,沒錯,她寧願自我傷害。

我們繼續往下講,我知道我扯得有點兒遠了,但是因為賈母真的是對林黛玉命運走向有非常關鍵作用的人,必須要說清楚的。

賈母這人還有個特點,她真心喜歡誰,特別是小輩,她會隨手給東西。這個和為了抬舉寶釵辦生日會不同,就是個人不自覺的習慣,平時突然想起來不經過大腦就隨手給。

差點要了晴雯半條命的那個孔雀披風是她這樣給賈寶玉的;

寶琴抱著梅花入畫的那件披風是她喜歡寶琴給的;

不完全統計,史湘雲和林黛玉也得過披風之類的;

後面逛大觀園更是走到哪兒給到哪兒——

逛大觀園給東西也是很有意思的一件事,她在林黛玉那裡的時候,如果我沒記錯的話,她是說這個窗紗原來是怎樣,現在舊了看著不行,得換成什麼纔好看,也就是說她對林黛玉這裡是熟悉的;

然後劉姥姥誇屋子大有大的好,小有小的好,賈母是怎麼回答的,她說我以前喜歡佈置屋子,這幾個小輩受了點兒調教,不說十分厲害,但是也跟著學了點兒,不算俗——這是什麼意思,簡單點兒的潛臺詞就是,你看吧,這幾個丫頭(應該是探春、黛玉)不錯,隨我!「隨!我!」看這話說的,這是何等的藏私啊!賈母對於探春其實也有點偏心,這個說起來又很複雜,而且還要扯到見南安王妃到底是不是和親的伏筆,這裡暫時就不提了。

到了寶釵屋子情況就不同了。

我們不談寶釵那種極簡的艱苦樸素的革命優良生活作風賈母到底喜歡不喜歡,到底是深層次的不喜歡還是淺層次的不喜歡,然後到底是出於喜歡寶釵才給東西佈置的還是不喜歡寶釵的風格才給東西佈置的,這些我們都不談,我們只說一點,可以確定的一點——

賈母是第一次來寶釵的院子,而且平時她沒有關心過、也沒有人為了討她的好而主動給她講過寶釵屋子的情況。

當然,你可以說有很多原因,比如這個院子最遠,比如寶釵到底是親戚,比如她母親健在,不用事無巨細操心到這種地步,但是必須要承認,人的感情這個東西是最不講道理的,如果開始講道理了,那麼這個感情就已經開始客觀、公正、第三方了。

到這裡,我們應該可以基本斷定,賈母是發自內心的喜歡林黛玉的,她一定會給林黛玉的未來做一個妥當的安排,不要說逼死林黛玉這樣的事情她絕對不會做了,如果不讓林黛玉嫁給寶玉的話,也一定是出於她對雙方的愛,而不是對其中一個人的不滿意,這纔是合乎邏輯的。

現在我們在已經確定了賈母這個老太太是滿肚子的愛和偏心之後,再來看林黛玉的命運,其實最大的問題和悲劇就在於林妹妹的父親去世了。

如果林黛玉的父親沒有去世,討論什麼高嫁低嫁其實是沒有必要的,大家都是有產剝削階級,別互相傷害好不好233。

賈母找親家是什麼要求?

找媳婦方面,看她和老道士說的是,小門小戶沒關係,要家世清白,模樣性格好的;

她有沒有說謊呢?她一定覺得自己沒有說謊,畢竟她可以拿秦可卿這個例子出來說事兒,有種你只要人好,小門小戶沒關係,我們可以扶持你,我們家已經到了不需要聯姻提高地位的程度了,真的是這樣嗎?

不是的,真的是小門小戶,我不信老道士有臉往賈家那塊寶玉上推,老道士在謙虛,賈母也在謙虛——

寧國府那邊就算不管秦可卿是不是有那些亂七八糟的身世之謎,寧國府本身,他們名聲真的很差,裡面亂成什麼樣子了。唯一看得過去點兒的尤氏,是填房,到榮國府去,下人們對她並不十分尊敬,她名義上的妹子嫁進榮國府做妾,沒人看她的面子優待一二;

那麼,只看榮國府這邊娶媳婦標準就好,王夫人、王熙鳳出身不用說了,李紈出身也很好,可能刑夫人差一點,但是她也是填房。

所以總的來說,賈母要找孫媳婦,撇開小門小戶這一條,模樣性格都是要的,可能對才華要求不高,王熙鳳不太認字,李紈家特意對女兒降低文化要求,然後對自己家幾個姑涼「不是睜眼瞎」就OK了,所以標準非常明確了。

那麼,身邊這些出現過的女孩子哪個符合賈母選孫媳婦的標準呢?

相信大家都可以一口答出來,這是一道送分題,薛寶琴嘛!

沒錯,薛寶琴這個人物是賈母審美取向裡面的白月光,就像那個唐曉芙是圍城裡面的白月光一樣,這樣的人物出場總是連帶著作者自己的私心在裡面,我們不能扯遠了,還是回到書中人物——賈母是發自內心喜歡寶琴的,喜歡一個沒有血緣影響的小孩,而且是以一種不同於喜歡薛寶釵的那種理性的喜歡。

她具體做了什麼呢?

首先一起住,這個待遇以前黛玉寶玉年紀小的時候有過,湘雲也有過;

然後給東西,這個就不用多說了;

還有讓畫進畫裏,這個我懷疑是作者的私心,因為美人入畫這個調調非常像中國古代文人的情趣,算了,按下不表;

最後就是問薛姨媽嫁娶之事,關於這件事還是希望大家不要陰謀論,很多人說這是為了向薛姨媽敲打不想要寶釵,其實應該沒有那麼複雜,那天是個好日子,大家說說笑笑很開心,是內心有多陰暗的人才會在此情此景中突然靈光一閃敲打親戚說「我不想要你女兒做孫媳婦,你不要癡心妄想了」,又不是演甄嬛傳。

其實這個情景可以直接傳達給我們的信息就很多,真的不用做過度分析就可以了——

首先賈母,她很喜歡寶琴,出身好模樣好,性子天真爛漫,只要達到寶琴這個綜合素質的,賈母不會反對成為自己的孫媳婦;

賈母的審美其實非常明白,漂亮的,說話做事能幹直爽的,心地純粹的,她誇王夫人她們老實本分、嘴笨有嘴笨的好處是一回事,心裡條件反射喜歡是另一回事,除開寶玉黛玉兩個她「不得不愛」的小冤家,她另外喜歡的是哪些人呢?

王熙鳳、湘雲、探春、晴雯,這個是不完全統計,一定要算清楚的話很難,比如還有鴛鴦這些。

我也說了她發自內心很喜歡寶釵,但是我希望大家能夠理解一個人價值觀和審美情趣上微妙的差異,就像林黛玉一開始直覺不喜歡寶釵,但是最後她發現寶姐姐不是藏私的,從價值觀上「糾正」自我喜歡上了寶釵一樣,這個就是差別。

那麼現在看,滿足寶琴這個基本素質的是誰呢?實際上,林黛玉和薛寶釵都滿足了,有人可能說林黛玉不夠爽朗、薛寶釵不夠天真爛漫,但這兩個人都很聰明能幹,而且不是那種嘴笨木訥的人,那為什麼賈母沒有提她們倆和寶玉婚配呢?大家不要想複雜了,其實也很簡單,賈母之前應該沒有想過這事兒。

我們稍微還原一下他們最真實的處境:

林黛玉剛去賈府的時候年紀很小,賈母把她和賈寶玉放一個屋子圈養也不在意的程度,賈母不是上帝視角,她不知道這是一個主線是愛情故事的小說,她很長一段時間主要任務就是養孩子,她偶爾可能想一下孩子的未來,轉念一想,哎,還小,繼續養!

我前面說了,她對兩個玉兒都是一樣的私心很重,她對道士說賈寶玉還小,林黛玉原本就比賈寶玉還小,她心裡覺得黛玉更小,真的可能就很長一段時間沒想到嫁娶上頭去。

這種感覺相當於你的兒子和養女突然有一天告訴你他們要結婚了,雖然合法合理,但是會不會有一瞬間你有種亂倫的錯覺?而且我們前面說了,賈母是真的疼林黛玉,她沒有那種一開始帶著童養媳的目的在養林黛玉的,所以她沒往那方面想才正常。

薛寶釵要稍微大一點,但是實際上也沒大幾歲,然後賈母對她沒有圈養這個程序,可以把她當做一個未婚女青年看。

不過寶釵一開始上京是帶著任務來的,她原本是要進宮的,我現在也沒太搞清楚她是要去選妃還是選女官,總之他們家一開始是因為這個來的,哪有皇帝家的女人你一看到就覺得:哎呦,不錯喲,可以便宜自家孫子的?

而且還有個事兒純粹是我個人的感覺:就是寶釵很懂事很討大人喜歡,而且做事光明磊落,如果我們理性地看或許會覺得這真是長輩眼中寶二奶奶的最佳人選,高鶚他們也是這樣想的,甚至還讓賈母他們直接說出來了。

但是你如果進入那個環境去想,你會有一種寶釵是「別人家的孩子」那種非常強烈的感覺——就是會羨慕、喜歡,希望自己家孩子向她學習向她看齊,但是不會懷疑自己家孩子會和她早戀——

感性上最直接的感覺就是,他們兩個人怎麼可能?!不配呀,沒有cp感,不是一路人,自家兒砸一個混世魔王,還沒長清醒,玩在一起的基本是湘雲這種烤肉喫的,吵架的是黛玉那種一把小剪刀所向無敵的,真的不太會把他和寶釵想到一起去,甚至都覺得他們一個是初中生,一個是小學生的程度,你們能不能明白?

不止賈母沒有把他們想到一起,連賈府的下人都是這樣,那個小廝和尤二姐尤三姐科普賈府情況的時候就說,大家都說林姑涼身體好了之後要和寶玉配的,就沒人說這種謠言來「壞」寶釵的名聲。

所以,賈母一開始沒有把黛玉和寶釵想到去做寶二奶奶很正常;然後只要賈母不是一個喜歡突然敲打親戚的可怕的老女人,那麼至少在她問寶琴婚嫁問題的時候,說明她沒有打過身邊女孩子做寶二奶奶的主意;

她真心實意喜歡寶琴,突然看到寶玉和寶琴站一起,哇,這孩子是年紀合適時候出現在自己面前的沒有血緣的未婚女青年,然後天真爛漫沒有距離感,和寶玉cp感爆棚啊!所以賈母才開口問了,在這件事之後,我們可以合理推測的只有:賈母已經覺得賈寶玉適婚了,不再是清虛觀那時候的「還小」了。

這件事的另一個主要人物薛姨媽,很多人都覺得她很尷尬,因為讀者都知道,他們薛家心中對金玉良緣這個事情是有點在意的,但是賈母偏偏問寶琴沒有問寶釵——

我前面說了,賈母應該不是故意的,薛姨媽最後也很輕鬆地化解了,如果我們不去揣測薛姨媽是不是心裡千迴百轉了些什麼,只看她最直觀的心理活動,那就是:她覺得賈家不錯,賈寶玉也不錯,如果寶琴沒有定親,那這裡是良配。

其實話說到這個程度就夠了,薛姨媽能被夏金桂這樣的低段位流氓搞得七竅生煙,她本質絕對不是那種大奸大惡的人,這裡或許作者只想傳達出一個信息或者說伏筆:如果未來賈府提議寶釵和寶玉,薛姨媽不會反對,因為她心裡覺得賈家不錯,賈寶玉也不錯。如果一定要往複雜了想,只會越想越複雜,紅樓夢這本書很魔性的。

好了,到這裡為止,雖然我很囉嗦,但是基本應該解釋清楚賈母的態度了,論親疏和個人審美情趣,她更加偏心林黛玉,但是在她的價值觀裡面,林黛玉和薛寶釵做孫媳婦都是合格的。

就像晴雯和襲人,晴雯缺點優點都很突出,也更符合賈母的審美標準,她自己也直接就說了一開始把晴雯給寶玉是這個意思,但是最後定了襲人,賈母也沒有意見,襲人能幹和順也能照顧人,除了不夠漂亮,也符合賈母的價值觀——

可能就是有這個參照,高鶚他們給賈母和林黛玉安排了一樣的路數,但是他們這樣安排時,忽略了賈母的感情,她愛林黛玉,但是她不愛晴雯,甚至她對襲人也無所謂(襲人母親死了賈母說她應該繼續當差),這個區別是很大的。

這幾個正經小姐,賈母都有在儘力維護——

迎春嫁之前她其實阻止過,但是沒有成功,在古代禮儀中,她不能越過迎春父親去。後來迎春回門,大家都不敢把迎春在夫家真實情況告訴賈母,擔心她生氣傷心,擔心她去「管」,她實際上是管不了的,保護一個鴛鴦她都只能哭罵而已;

之前說過寧國府很亂,賈母把惜春接到榮國府來教養,這也是一種保護,她其實真的在儘力了,她是有感情的——所以到了林黛玉,賈母退一萬步講都不可能逼死她,還是親自逼死的(把雪雁叫走)。

綜上可以得出結論,賈母對於賈寶玉的疼愛,給他選老婆的時候林、薛二人都可以,不算辱沒了他。後面看賈寶玉因為紫鵑的試探說林姑涼要回去就瘋魔了,賈母如果愛賈寶玉,那她滿足賈寶玉的心願來講,會定林妹妹。

現在,讓我們來看另一個方面:

賈母能做主的情況下,她選女婿的標準——很多人因為賈寶玉是大觀園裡面唯一的男性,覺得世界都是圍著他轉的,總是在給他選老婆,其實如果得出了賈母是同樣疼愛林黛玉的結論,其實這裡面也有一個林黛玉選林姐夫的標準。

薛姨媽有一個選女婿的標準,這個非常重要,前面已經說了,除了覺得皇帝不錯外,通過薛寶琴的事情可以知道,她覺得賈寶玉也不錯,在紅樓夢這本全篇都是伏筆的奇書裡面,命運在不知不覺之間被註定真的是一件非常可怕的事情。

另外薛姨媽選兒媳的標準也很有趣,她覺得邢岫煙、林黛玉這樣的婉約派不錯,結果給安排了一個夏金桂,這樣想,命運還是不能單方面確定的。

賈母選女婿也是有標準的,元春那個不可說,迎春那裡她做不了主,史湘雲的看起來還不錯,不能確定賈母有沒有插手,排除法之後,只能看賈敏的選擇了,也就是林如海,啊,終於快要點題了,好累啊!

林如海是什麼條件的人?看林黛玉的長相,林如海相貌絕對不差,我想像中其實87版那個很合適,看起來溫文爾雅的樣子,新版的林父書卷氣差了點意思;賈母絕對是個顏控沒跑了——

然後是出身背景,林家到林如海父親都是有爵位的,也就是世家子弟,然後林如海是科舉探花,探花是啥,就是每次前幾名考生裡面盡量選最年輕好看的那一個定為第三名,年少有為智商高長得好沒跑了。

然後林如海人品還不錯,小老婆可能有,但是沒有荒淫到搞出一堆庶子庶女的地步,賈敏死了他到死也沒有續弦,對林黛玉的教育和對賈雨村的客氣也可見人品。

總之,多好的條件啊,不僅是賈母,天下的當媽的都會選這種女婿吧,這算什麼標準啊!

那麼請注意了,賈母的標準裡面不止這樣,她還加了一條成也蕭何敗也蕭何的條件,那就是林家的家庭環境,再直白點說就是賈敏嫁過去後管家的難度,這個條件其實是一個隱藏條件,我們隱隱約約會有感覺,但是不能肯定是為了劇情服務的還是作者別有用心。

就算不對比賈家這樣巨無霸家族的龐大,林家對比起薛家也人丁單薄得過分了,林如海一死,林家就像賈母安慰賈寶玉說林妹妹不會回南方時候說的「林家的人已經死絕了」。

如果不是作者為了省事兒,那我們可以合理推測,賈母選女婿的標準自然不可能是「人都死絕了」,而是家庭結構簡單,女兒嫁過去不會像王熙鳳這樣勞累到雪山崩。

按照現在的觀點來說,不厚道地講,林如海這人大概率滿足「有車有房,父母雙亡」。

沒有龐大的家族需要往來應酬,沒有公婆需要天天去立規矩,在賈府,即使是不管事的媳婦像李紈這種,喫飯的時候也是要在旁邊佈菜伺候的,很累,很不人道,特別不女權233。

王夫人曾經提到過林黛玉的母親當姑娘時候的情況,大概意思就是養尊處優前呼後擁呼風喚雨,現在家裡這幾個小姐和她比較,不過就是比人家別家的丫鬟強一些罷了——

不排除王夫人在自謙,我也不能推測王夫人對賈敏是不是有點嫂子對小姑子的意見,但是可以肯定的是,賈敏被賈母寵上天了,賈母給她選的這個林女婿絕對是賈母標準下白月光中的白月光,唯一的缺點就是派的官離自己遠了一點,這個沒辦法,但是家裡人丁簡單這個條件絕對是為了賈敏過去過得舒坦的好的條件。

前面說的,這些對於賈敏來說是好的條件,但是對於林黛玉的命運來說,就是成也蕭何敗也蕭何了,正因為林家人丁單薄,親戚關係簡單,林如海一死,真的就死絕了,但凡有個伯父叔父,爺爺奶奶,那也不至於到林黛玉最後那個寄人籬下,一年三百六十日的雨雪風霜嚴相逼的情況了——

然而這又是一部小說,無巧不成書,所有命運裡面有個大前提,林黛玉和賈寶玉相愛,那麼對於林黛玉來說,到底什麼纔是更好的命運呢?

如果林如海沒有死,賈敏還是去世了,林家人丁還是單薄,林黛玉還是要北上賈府,還是會無可救藥地愛上賈寶玉——

但是因為林如海沒死,即使給林黛玉婚事做主的還是賈母,這種可能性很大,林如海把女兒交給賈母教養,很大程度上就有希望賈母做主的意思,送女兒去外祖母身邊不能完全等同於現在把孩子送去寄宿制學校的感覺,他們是親人,一定要記住,古代規矩再重,還是有感情的存活區域的,特別是林如海還是一個知書識禮的人,他不是賈赦那種禽獸父親,在這種情況下,能不能有情人終成眷屬呢?

不要慌,我們慢慢來,先說林如海活著,他自己做主林黛玉婚事的情況。

如果他在身體一直比較健康的情況下堅持沒有續弦,母親這個角色做決定的實際上應該是賈母,出面的很可能是王夫人。

林如海身體不太好,林黛玉也不太好,林家沒什麼直系親屬了,於情於理,一個上門女婿恐怕是最好的選擇了,賈敏那樣的賈母尚且擔心她嫁出去被人欺負,更何況林黛玉了,即使不是招贅,那麼成親之後離自己親生父親近一點也是更好的選擇。

賈母年紀很大了,紫鵑都看得非常明白「有老太太一日尚且還好」,但是老太太不在了呢?留在賈府這邊,我們讀者是知道賈寶玉還算癡心一片,在林如海看來,不學無術紈絝乖張,十幾歲就有通房丫頭了,這算什麼條件?而且冷子興這樣的人都開始隱約感覺賈府裡面爛了,等林如海活到林黛玉待嫁的年紀,他這種王者設定的人看不穿?

這個時候紫鵑又有了發言權,她最開始一直在擔心自己會舍了本家跟著林姑涼到南邊去,也就是說,如果林如海活著,林黛玉回林如海身邊的可能性是非常非常大的,在太太們還沒有意識到這些暗流湧動的小兒女情意的時候,林妹妹就「家去了」。

很顯然,賈寶玉既不可能入贅林家,也不可能跟著去南邊,紫鵑都在猶豫要不要拋家舍業跟著去,更何況賈寶玉了。

然後我們說林如海活著,但是林黛玉的婚事全憑老太太做主的情況。

前面分析了那麼多,現在可以非常直白地說了,在老太太看來,只要林如海還活著,林黛玉留在賈府嫁給賈寶玉就不是最好的出路,這不是基於對賈寶玉和賈家的考慮,而是出於對林黛玉發自內心的疼愛。

很多時候說家裡長輩講自己兒女的婚嫁,都說要看對方條件,講門當戶對,而不是特別會顧及兒女的小心思,你如果認真讓父母做主,他們就是這個邏輯,愛是真的愛你,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嘛,小兒女小情小愛是會變的,雙方可知的家庭條件是非常穩定的,父母的這種選擇在古代甚至還是合法的。

那麼我們看賈母,到了後面,她即使一開始沒往那個方向去想林黛玉和賈寶玉,兩個人年紀越大,賈寶玉這種情種,藏不住的,如果賈母只是真愛賈寶玉,她多半會遂了孫子的心願。

林黛玉身體不好,養著她喫一輩子葯也沒問題啊,而且仔細看,王熙鳳身體也不好,平時看著精神,逞能的時候比較多,秦可卿身體也不好,尤氏心痛病我也不知道是不是她裝的,總之也沒人怪她「犯了舊疾」不管兒媳葬禮,這些都不太成問題;

但是,但是,賈母也同樣愛林黛玉啊,這就是一個大問題了。

你看她給賈敏做的選擇,沒有選擇四大家族,甚至婚後離自己遠一點都沒關係,嫁過去自己日子好過纔是正經,林黛玉嫁給寶玉,日子能好過嗎?特別是賈母知道自己年歲大了,她說賈府的人「都長著一雙勢利眼」這是原話,如今高看林黛玉一眼無非是自己寵她,若賈母有一日去了,不但林黛玉日子不太好過,連王熙鳳這樣的人也不見得能繼續過好日子。

而賈母做選擇的前提是,林如海還活著,那麼讓林黛玉回南邊去,在她父親身邊,嫁一個家庭結構簡單,家世清白,品德才華出眾的人,這纔是一個對林黛玉來說最好的選擇。

即使這違背了賈寶玉的意願,但是賈母絕對是出於對林黛玉的真愛才會做的選擇。林黛玉順利嫁了,即使過幾年林如海去世了,他在南邊做了這麼多年的官,在當地多少還是會有些人脈關照自己女兒的;古代法律保護婦女嫁妝私產的;再不濟北邊不管親疏,還有個賈府的外家在那裡;況且夫家是精挑細選的好人家,林黛玉也不是那種完全不通人情事故的人,她的日子會好過的——

至於賈寶玉,晴雯去了,他和襲人能好好過日子,林黛玉去了,賈寶釵配他綽綽有餘了,雙方長輩那裡,薛姨媽的標準覺得可以,賈母的標準也不會有什麼問題,只要寶黛兩人不癡心到殉情,一切都不是問題。

但是,現在唯一的問題是,林如海死了。

我一開始就說了,如果林如海沒死,寶黛基本可以確定不會在一起了。

讓賈母決定也好,林如海自己決定也好,王夫人就不用說了,她的審美裡面原本也是更喜歡襲人那一掛的,血緣上也更加親近薛寶釵,處理金釧兒的這種陰私事情會和薛寶釵隱隱約約說就可以知道;剩下賈政,他倒是很可能更加喜歡晴雯這一掛的,比如他和趙姨娘生了兩個孩子,他還讓清客們寫詩讚揚那個女將軍,但是感覺他不重要,我也不知道理由,反正感覺他的意見不重要——

總之這種情況下,賈寶玉和林黛玉沒有什麼可能,不是出自於什麼利益糾葛,只是出自於長輩的愛就已經不太可能了。

但是林如海死了,這個纔是我想講的重點,林如海死了,賈母這個人物選擇的艱難性出現了。

紅樓夢是一個大悲劇,它傑出在於,裡面最悲傷的時候不是某個人的去世,而是那個人去世之後帶來的命運軌跡的不可挽回。

我不知道曹雪芹是怎麼做到的,比如他寫林如海去世,寫秦可卿去世,他確實寫人在哭,但你沒有覺得悲痛到日子不可以繼續,明天海棠還是會開,可能有新的人會來;

但是他寫中秋賞月,到了後面賈母沒有精神,抬眼看只有探春一個人還守著的時候;又或者寧國府荒唐作樂的時候突然聽到似乎是來自祖先的一聲嘆息,你會感到悲涼,感到繁華與落寞同時襲來,感到家族與時代悲劇性的走向的避無可避,這是一個作家筆力的強勁,也是他視野的開闊。

林如海不在了,林黛玉開始了真正的寄人籬下,她可能在錢財上還比較寬裕,能隨手抓一把錢給墜兒,但是做事特別是到了後期已經非常小心了。喫點兒燕窩都不敢興師動眾給人添麻煩,自己的婚事沒有個人可以名正言順地做主,薛姨媽對她溫言軟語幾句,她就非常真誠地認薛姨媽做乾媽。

高鶚在後期把她寫成一個繼續不知輕重小性兒小氣的人,這對於這個人物來說是不公平的,她是有一個成長的;同樣,高鶚把薛寶釵寫成一個會忍辱接受調包計代他人出嫁的人也是看輕了寶姐姐的。曹雪芹塑造的女性都非常有魅力,她們命運的悲劇並不來自於她們自己的無能,你看完她們的結局應該是心懷悲憫的,而不是感到「自作自受」的。

讓我們說回賈母,林如海死後,林黛玉到了待嫁的年紀,對林黛玉來說,嫁給賈寶玉這樣的家庭環境的人,賈母的價值觀裡面並不是最佳選擇,但是現實太殘酷了,紫鵑又出來說話了,她說:一動不如一靜,我們這樣的就算好人家了。

賈家到了後期,裏子已經空了,不要相信高鶚續寫的那種輕飄飄的境地,粉絲對原著續寫纔是留情的,親爹作者會往死裏虐的。第八十回迎春已經慘不忍睹了,第八十一回怎麼可能四美垂釣啊!香菱被折騰得不成人樣了,後面鬼才信她還會再生一娃;只有粉絲纔在意林妹妹有沒有彈奏一曲,親爹筆下可能已經幫著當東西了。

簡單來說,情況已經不好了,留給賈家的、賈母的、林妹妹的時間都已經不多了。王熙鳳已經算了很多次這幾個姐妹嫁娶的花費情況了,林妹妹也私底下算過賈家開銷其實已經入不敷出了。紅樓夢很多地方都很有意思,王、林這兩個人在不同的時候都誇過探春是個好丫頭,可惜按照故事走向,探春最後恐怕也守不住——家中恐怕只有賈寶玉還天真的對林黛玉說「日後總少不了我們兩個的」,真心的,我是賈母我也不會覺得賈寶玉是一個世俗意義上的良配。

其實給賈寶玉娶林黛玉從來不是什麼很艱難的選擇:

首先賈府上下很早就有了心理準備,我們知道王熙鳳人精,她一直有感覺各種打趣不奇怪,李紈這樣的設定上比較心如死灰的人都打趣過;

後期薛姨媽的態度也可以加入考量,如果賈家真的定了林黛玉,她做林黛玉的乾媽對於薛家加強和賈家的聯繫是有好處的,不要把人想得太壞,但是可以把人想得精明一點;

後來有一次大概是賈寶玉要和林黛玉說給燕窩的事情,趙姨娘來看林黛玉給打斷了,林黛玉這種一年到頭都在生病的人,趙姨娘其實沒有必要這樣殷勤,只能說大家心裡多少都有點想法,特別是在賈寶玉因為林黛玉可能要回南方病了一場之後。

他這人一向癡,鬧一場不奇怪,但是他鬧了之後大家都沒有刻意讓兩個人避嫌,這就很曖昧了。

我懂兄妹間感情好這事兒,讀者也普遍覺得王夫人好像更喜歡薛寶釵,覺得長輩們不是這個意思。

但是由襲人建議林薛是親戚應該避嫌一直到真正抄檢了大觀園,結果是寶釵那裡雖然沒有被抄檢,但是她第二天馬上搬出去避嫌了,林黛玉那裡抄出寶玉的東西,大家都覺得沒什麼問題——在下淺薄地認為,如果黛玉最後不嫁給寶玉,黛玉這個名聲真的被賈家的人搞得很糟糕啊,這兄妹感情是有多好?探春是賈寶玉正經同父異母的親妹妹,她那裡是沒有賈寶玉東西的。

在這種上下除了賈政之外(賈政不重要)都達成了某種默契的情況下,王夫人到底是什麼想法書裏沒有明說過,但是就像前面分析賈母一樣,個人的審美情趣是一回事,價值觀又是另一回事。她更喜歡薛寶釵,但是並不代表她不能接受林黛玉,就像她自己兒媳婦是李紈這樣的,但是她把侄女兒王熙鳳用得也不亦樂乎。

林黛玉身體差,但是也聰明伶俐,開個玩笑,幫著懟刑夫人和趙姨娘我不相信林妹妹不行。不過是女紅這種做得少,讀寫管賬約束下人都沒什麼問題,這裡可以和迎春惜春比較,瀟湘館比另外兩姐妹的院子管的好些。

而且最關鍵的是,如果老太太活得比較長,娶了林黛玉就是徹底收復了老太太的心,退一萬步,就把她娶回來放在那裡做一盞美人燈,繼續奴役使喚王熙鳳,這賈家妥妥的還是王夫人的天下,更何況,更何況,賈寶玉這人能聽進誰的勸,我不相信王夫人最後的答案是襲人。

給賈寶玉娶林黛玉真的問題不大,問題是,給林黛玉選賈寶玉到底好不好,賈母應該是在開始考慮這個問題後就很糾結的。

林如海活著,賈母尚且可能擔心賈家上下勢利眼,關係複雜,不是林黛玉託付終身的好地方,林如海死了,林黛玉徹底沒了依靠,在賈府很難,嫁出去更難。

迎春就是一個現成的例子,父親和名義上的母親尚在,賈府的空殼子尚在,還那樣的遭遇;林黛玉或許比迎春能幹一點漂亮一點有才情一點,但是她父母都不在了,除了賈母,真的一點依仗都沒有,事情到了這個地步,之前感覺是「合著夥兒算計我的人」的王夫人現在看起來也覺得慈眉善目了。但是大家注意,到了這種情況下,賈母還是沒有挑明。

賈母沒有挑明對林黛玉的安排,甚至南安王妃來的時候,她還安排家裡這幾個她比較喜歡的姐妹都出來見人。

這事兒可能和探春之後和親有關,也可能和邢夫人埋怨迎春沒有出息有關,也可能是隻有探春是賈家姐妹裡面賈母真正可以做主婚事的有關(我就是指賈母他們是在給適齡女孩子們相看),但是絕對不可能只是賈母在特意炫耀我家這幾個姑娘賊俊吧!

紅樓夢雖然非常在意這些姑娘的命運,但是描寫她們婚嫁安排非常淺,偶然官媒婆上門了,之後很快就嫁了,實際上應該長輩已經安排了挺久了,但這本書是以年輕人為主視角,所以主角大家和讀者都不清楚。

賈母仍然在讓林黛玉見外人,說明什麼,不是她對林黛玉做自己孫媳婦不滿意,是她還想為林黛玉謀一個更好的前程——

我一直在說其實賈母這個老太太很重感情,而且她真的一直在儘力了,她希望自己活得久一點,可以多守護賈家一點,多關照這幾個自己在意的孩子一點。中秋節的時候,她強打精神撐著聚會,到最後小孩子們只剩下探春了;後面王熙鳳他們勾結鴛鴦偷當老太太的體己來不貼家用,平兒說老太太其實也是知道的。從這些細節可以知道,她不僅是一個只會喫喝玩樂的老廢物,她一直在小輩們看不見的地方儘力。

賈母沒有放棄給林黛玉找一個她心中的白月光型林姐夫,所以沒有挑明寶黛關係,王夫人這人也不傻啊,她從來沒有流露過任何著急寶玉婚事的意思。

這裡我很不喜歡新版紅樓夢有個地方的拍攝,裡面是正在過節,林黛玉不想喝酒,就把自己的杯子裡面的酒給賈寶玉喝了,這個時候電視劇裡面安排王夫人看了他們一眼,意思很明白,她不喜歡林黛玉輕浮,拍得這樣露骨就沒意思了,落了下乘。長輩的態度在紅樓夢裡面應該保持一致性,話不能說透,事兒不能挑明,每一句唸佛都是真心的,每次害人也是必須的。

薛姨媽第一次和王夫人提金玉良緣說得非常明白,已經挑明瞭和尚說了「要有個玉的才能相配」,這時候距離薛家搬進賈府已經有一段時間了,甚至薛寶釵早已達成全家上下無不稱讚的成就了,如果我們推時間暗線,這個時候應該是薛寶釵落選了。

我們來看王夫人是什麼表示,她沒有表示,有人可能問,她是不是沒有聽懂薛姨媽的話啊?或者她不知道薛寶釵金釵上的話和賈寶玉是一對兒?

不是的,記住我說的話,賈府沒有祕密。

薛家可能沒有刻意宣傳這話兒是一對,但是林黛玉是怎麼知道金玉良緣這個說法的呢?為什麼一直沒事兒找事兒想起來氣一氣?林妹妹是有多八卦才知道了王夫人沒有知道的祕密?

再舉一個例子,賈環的相好彩雲還是彩霞偷東西的事情,賈寶玉給她頂了罪,當時一屋子的人都保證不說,但是後來他們一羣人慶生喝酒,我們寶姐姐明顯知道這事兒了,她當時幫著管家知道不奇怪,但是林妹妹也知道這事兒,林妹妹病中也這麼八卦的?賈家沒有祕密,請一定相信我。

王夫人知道情況,但是她沒有接薛姨媽的話,薛姨媽雖然叫薛姨媽,但是她姓王啊,她是王夫人的親妹子,當時屋子裡面就他們兩個主子,這種情況下,王夫人對寶釵本來好感度就高,正常她該說點兒什麼呢。

對面坐著她的親妹妹啊,就算不立時間高興起來,一把拉住薛姨媽的手:「好妹妹,正是這個理兒呢!原來合該應在這裡呢!」她或許也該給自己親妹妹交個底,老太太那裡有成算呢!她沒有,為什麼,因為老太太那裡還沒有成算,還在想給寶玉找個寶琴那樣的,給林黛玉找個不用勞心勞力還不會始亂終棄的人家。

後來大家看輿論是怎麼發展的,金玉良緣這事兒除了寶黛釵三個人有些介懷之外,沒有成為主流,史湘雲有個金麒麟,但是她沒當回事兒,賈母也沒當回事兒,後面也順利給史湘雲許配了別的人家。

薛家可能有那個意思,但是在大致上全員人精的賈府,沒人順水推舟,後面薛姨媽在賈寶玉以為林黛玉要走鬧了一場那裡的時候說:寶玉是個實心的孩子。我覺得薛姨媽沒有在客套,她應該真的是那樣覺得的。

越到後面,越是全員有了默契,賈母也是,身體和精力越不濟的時候,越難以為林黛玉另尋良配並且保證能一直罩著她,那麼寶黛的婚事也越發成為可能。

大家很多時候分析賈母,可以把紫鵑作為參照,紫鵑原來是賈母身邊的丫鬟,叫鸚哥,後來看林黛玉帶來的雪雁太小了,就把鸚哥指給林黛玉,改名字叫紫鵑。

紅樓夢裡面有一些非常刻意的安排,你可以說紫鵑之前叫鸚哥是和賈母身邊另外的大丫鬟鴛鴦一樣都是一溜兒地用鳥做名字,也可以說是暗合了後來林黛玉瀟湘館養了一隻學人背詩的鸚鵡,也可以說她後來改名字叫紫鵑是有杜鵑啼血的隱喻,就像雪雁好像暗示之後黛玉屍骨像大雁會南歸;

也可以這樣理解,鸚鵡學舌嘛,紫鵑原來叫鸚哥,她和賈母都是少有的真心在為林黛玉未來打算的人,她的一些思量,可能也是賈母的一些思量。

紫鵑一開始覺得林姑娘是要回南邊的,自己舍不了她,又舍不下本家,很為難;

後來林如海死了,紫鵑覺得林姑娘留在北邊也挺好,自己也可以一直陪在她身邊;

但是世道不好(請注意,紅樓夢是虛寫年代,架空的,書裏並不是康乾盛世,反而一直在說年頭不好),也沒什麼好人家,賈家就算好的了,只不知道賈寶玉的意思;

就算姑娘留下了,她是個沒有父母兄弟依靠的,別的姑娘嫁人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不用考慮夫妻感情建立也就算了,林黛玉不同,她必須依仗丈夫憐惜,所以賈寶玉的意思變得很重要;

賈寶玉試探完了,又沒有個長輩提這個話,「剛巧」薛姨媽上趕著就來做乾媽了,而且你們聽薛姨媽對林黛玉說什麼,她說:一直心疼姑娘,只是老太太疼你,我們以前也不敢十分表現出來。為什麼以前不敢,現在敢了?老太太還在,也還繼續心疼黛玉,薛姨媽到底覺得哪裡不一樣了?

時間線發展到這裡,王夫人到底有沒有和自己的親妹子說明白?

————更新分割線——————————————

我在假設林如海沒有死,但是也沒有續弦的那種情況下說了一個事情,就是賈母會作為林黛玉母親這個角色的實際決策者,而很多需要母親出面做的事情很可能會由王夫人來出面。

現在紫鵑的視角看到的是什麼情況,好像林黛玉母親這個角色由薛姨媽來頂上了,還用了很奇怪的表達:什麼以前不敢,現在敢了??現在為什麼敢了??是因為住得近了還是薛寶琴這個小天使來了?無論如何都說不通的。

王夫人這個時候去哪裡了,為什麼不是她在林黛玉適嫁的時候頂上母親這個角色?換一個說法,為什麼王夫人現在不能頂上林黛玉母親的角色——除非是她很難又做岳母又做婆婆,婚姻結兩姓之好,官媒婆從一方到另一方去說和,如果只有一方,那這親事怎麼說?從王夫人來到王夫人去?

紫鵑一直在糾結很多事情,糾結完寶玉癡不癡心之後,開始糾結林姑娘的婚事有沒有人來提,什麼意思,誰給誰提啊?我們一直的感覺是,好像這個時候是需要有一個人來「提醒」賈母或者王夫人,林姑娘大了,和寶玉很合適,讓他們在一起吧!

這大概是襲人長期以來給大家帶來的錯覺,總覺得太太老太太挺糊塗的,需要隨便來個下人提醒,然後他們一拍腦袋:哇,我的兒啊,難為你想得這麼周到!你是一個多麼多麼妥當的人兒啊!哈哈哈哈哈哈,好有畫面感,這大概也是襲人背了害死晴雯罪名這麼多年鍋的緣故吧。

我一直不是特別明白,為什麼讀者很容易把一個人物想得很壞,但是很難把一個人物想得很精明——我先說一下結論:紫鵑他們希望有一個人提這個事,可能不是提醒,而是出現一個名正言順的說法,嫁娶雙方都有作為合法合理的長輩身份的人來成這個事兒,當然,這個婚事背後最大的推動者肯定是賈母的意思。

好了,讓我們現在慢慢從兩個方面來分析一下結論的合理性。

首先我希望大家能達成一個共識,不要把人物想得就是壞、惡毒,換一個思維,人物可能做壞事,但是都是為了某個目的,如果能達成目的而又能不做壞事,他/她會選擇不做壞事——我不是很擅長表達,大家就意會一下:襲人想做姨娘,但她沒有想害死晴雯;王夫人不想身邊人「教壞」賈寶玉,她沒有想逼金釧兒跳井。

然後我們來達成另外一個共識,王夫人不傻啊!而且她只是不管事,她是要權力要地位的。紅樓夢裡面你要說刑夫人傻,我真是很難反駁,但也可以分析她某些傻逼行為後面的成因;要有一個基本的觀念,曹雪芹是帶著某種慈悲和溫柔在寫這些人物的,我個人價值觀裡面覺得尤二姐真挺傻,但是曹雪芹說:不,她是值得憐惜的!

好了,說回王夫人,既然她不傻,那她作為一個大觀園最大的反派角色出現,其實並不是因為襲人一開始幾句投名狀一樣的挑唆造成的:就像王夫人是一個領導,她心裡本來就已經有很多念頭了,襲人只是在合適的時候說了合適的話,合了她的心意,本質上和劉姥姥給賈母他們講的段子差不多。

你會發現,即使在聽段子放鬆取樂的時候王夫人也是一個確信犯,她心裡對劉姥姥的評價沒有實寫,但劉姥姥講那個求神拜佛晚年得子的故事之後,作者說「連王夫人的心意也合了」——說明什麼,說明王夫人一開始沒把劉姥姥當回事兒。

這和劉姥姥第一次來賈府的時候王夫人沒有見她的描寫是一致的,那個時候我們從劉姥姥的視角看,她認識的只有周瑞家的和王夫人,但是王夫人打發了王熙鳳出來應酬,在王夫人這個人心裡,對很多人和事情都有一個預估,她對劉姥姥的預估就是一個打秋風的,劉姥姥說了那個段子之後,王夫人覺得劉姥姥的價值觀合了自己的心意,劉姥姥成了一個可以略微抬舉一下的打秋風的。

看到沒有,王夫人人設一直是非常穩定的,對劉姥姥是這樣,對襲人也是這樣,她從來不是那種等著下人來提醒的什麼都不清楚的糊塗人,她只是在看這個人合不合自己的心意——這樣的人物塑造是非常合理的,大家要知道,王夫人是一個對世界認知已經非常穩定的成年人,不是那種動不動三觀就碎了的角色,可能襲人的小報告給了王夫人一個行動的時間警告,但並不是王夫人行為的原因。

在襲人打小報告之前已經有了王夫人間接逼死金釧兒的事情,我們甚至可以把時間線再往前推一推,到底是金釧兒的事情讓王夫人產生了「有小賤人教壞寶玉」的想法,還是在這件事之前,王夫人心裡就存了「擔心有小賤人教壞寶玉」的想法。

王夫人信佛,所謂佛心自見,她會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因為她一開始就存了大家可能「不清白」的心思——不然她不會裝睡偷聽金釧兒他們的對話,之後反應也實在是過頭了。

金釧兒和寶玉算是在調情,這個不算冤,但是就他們調情的內容看,王夫人是聽到了的,遠沒有到真的發生什麼的地步,金釧兒說「有你的早晚有你的」,就是很明白地說:現在和寶玉還沒什麼。但是王夫人反應過度了,她憑著自己的心意發揮了充分的想像力,然後她和賈母一樣也偏心啊,不忍心怪寶玉,把責任都推到金釧兒身上「好好的爺們兒都讓你教壞了」。

賈府是一個沒有祕密的地方,王夫人的想像力有多豐富我不知道,但是她的處罰有多嚴重呢?你看最後賈環傳到賈政那裡的謠言有多荒唐就知道了,金釧兒所遭受的處罰嚴重等級達到了原本她和寶玉通姦纔可能受到的程度,也就是她得幹了鮑二家和賈璉那樣的勾當才應該承擔的後果。

王夫人很早開始心裡的成見之深,真的不是襲人能搞出來的。大明王朝裡面胡部堂在私底下對海瑞說過一段很誅心的話,大意是:你以為你一個小知縣能搞出這麼大的事兒真的是你本事大?不是的,只是上面的人需要用你,想你搞事兒罷了。我沒有用海瑞來抬舉襲人的意思,我只是希望大家注意,在非常錯綜複雜的大家族裡面,可能存在蝴蝶效應,但是一個很小的角色,處心積慮搞一個很大的陰謀,搞出人命然後自己還能得償所願全身而退,真的太難了。

然後我們看金釧兒死後王夫人的反應,這會有助於我們分析王夫人的心意到底是怎麼回事。

(題外話,我先道個歉,真的非常對不起,這個回答原本想100多個字就搞定的,我也不知道我為什麼廢話這麼多,搞成這個樣子;然後昨天開始寫這個答案的時候是在動車上無聊的關係,現在在出差,我手邊也沒有任何書啊資料之類的,我個人看書理解也非常淺薄,想到哪裡寫到哪裡,中間拉拉扯扯說了很多亂七八糟的,肯定錯漏非常多,我也看到評論裏一些抓蟲子的朋友,本來想能解釋的解釋,該修改的修改,但是假期也結束了,我太難了,我在評論區回復了一個,然後更加深刻地認識到了我真的廢話太多了,現在打算把這個答案的主要框架補充完整就行了;我的分析本身非常非常的不專業,全憑記憶和感覺寫的,大家隨便看看能消遣一下kill time就行,完全不存在探討的價值;啊,再一次回憶起高中時候被語文老師評價「下筆千言,離題萬裏」的痛苦,我當初應該聽老師的話的;唯一慶幸的是,我字雖然多,廢話也多,但是不收錢,大家不要罵我,對不起了。)

王夫人是喫齋唸佛的人,金釧兒的死對於她來說打擊其實是很大的,古代對那些衣食無憂然後在「女子無才便是德」錯誤暗示下刻意沒有接受太多文化教育貴族女性而言,佛教是一種很重要的精神依靠和信仰。更何況是王夫人這種「見證過奇蹟」的人2333,她的信仰遠比我們直觀感覺的堅定,可能她的信仰並沒有讓她變得更加慈悲,但絕對讓她害怕因果報應。

王夫人很自愛,這個自愛是指她很愛惜自己的名聲,一直非常謹慎地維繫自己的地位。

回顧王夫人生平,她某種程度上是一個完美主義者,大女兒元春肯定是悉心教導的,送進宮最後靠著突出的綜合素質做了貴妃;死了的賈珠從眾人的隻言片語中大致可以感覺出,是一個仕途經濟意義上的好兒子,還娶妻娶了個賢的,早早有了孫子;如果賈珠沒有死,王夫人的人生差不多就風平浪靜,等著變老就成了,但是賈珠偏偏英年早逝了。

這是王夫人的一個心結,之後的賈寶玉成了一種恩賜,我曾經聽有分析說,如果沒有活著的兒子,王夫人死後按規矩是不能進宗廟祠堂的,中年得子,高齡產婦啊,拼了老命的啊!出生時還帶了塊寶貝石頭!在沒有自然科學的年代,王夫人如果不相信是妖怪作祟,那隻能感激神明瞭,她的信仰一定是堅定的。

她相信劉姥姥的那個故事,說心善積德喫齋唸佛的人家得了兒子,這不是在相信劉姥姥的故事,這是她在相信自己人生的意義。

大家覺得趙姨娘是什麼時候開始存在的?我也不知道,但是探春是她的第一個小孩,然後探春年紀比林黛玉還小,這說明什麼,我只是合理猜測,王夫人從前是個厲害角色,得了寶玉之後皈依我佛了——在老孃沒有獲得進入祠堂合法權力之前,誰也別來礙眼!

一個外佛內法的理想主義者,因為兒子的教育問題搞死了自己的貼身丫鬟,這是何等的臥槽啊。有沒有覺得王夫人對賈寶玉的教育非常分裂,放縱的時候非常放縱,雷霆手段來的時候一句分辨和道理都不聽,而且她對於那些「妖艷賤貨」恨之入骨。

很多人都覺得王夫人討厭那些小妖精是因為賈政小老婆的關係,也不一定,趙姨娘,手下敗將,還很蠢,生的女兒探春懂事乖巧,卻對自己這個主母死心塌地,兒子賈環就是一個扶不上檯面的,留著他們,權當全了自己的賢名;周姨娘,NPC,沒有孩子,從探春評價來看「很懂事」;最奇妙的是賈政有次過節聚會講過一個笑話,主題是怕老婆,以前賈赦也講過一個笑話,主題是媽媽偏心,so,王夫人不太可能從賈政他們那裡收穫王熙鳳同款光輝歲月。

那王夫人的執念來自哪裡呢?只能是她的心結了——賈珠是怎麼死的?我並不是在推理也不是在揭祕,我只是很好奇很多人物行為原因,可能講這個又扯遠了一點,我發誓講完賈珠馬上回到王夫人和薛寶釵議論金釧兒和大觀園抄檢的主線。

王夫人對賈寶玉學業放得很鬆,對他不上心仕途經濟也很無所謂,她的理由是老太太寵,不讓拘著太勞累,也可能是賈寶玉年紀還小;但是你們知道嗎,賈珠十四歲就進學了,元春出場不多,但是能看得出有才華有城府,小時候應該也沒有一個素質教育的童年;

王夫人對賈寶玉生活作風抓得很緊,這可能是賈寶玉從小喜歡在女孩子裡面混,然後常常說一些不著調的渾話的緣故;但是,賈珠二十歲不到就娶妻生子了,他還有幾個放在房裡的小老婆。

賈珠的小老婆在他死後都打發走了,李紈說「但凡有一個守得住的」,自己如今也不會孤苦伶仃——小老婆們不甘寂寞,見異思遷。我沒有批評她們的意思哈。

那麼賈珠是怎麼死的,病死的。王夫人覺得賈珠是怎麼死的,學習太辛苦了,身邊小妖精太作妖了。不要重蹈覆轍或許成了王夫人教育賈寶玉的行為綱領了,她甚至對李紈也不太熱絡,看書裏的描寫,會覺得王夫人是一個有點冷漠刻板的人,她的所有溫度和希望只在寶玉身上。

金釧兒死在王夫人的心結上了,這個心結上有賈珠和賈寶玉,也可能只有王夫人的偏執,然後她的死,觸動了王夫人對因果報應信仰的恐懼。

(因為評論有人說,還是提一下關於賈環和王夫人的關係,唉,如果要分析是王夫人一門心思在宅鬥上要把他刻意「養壞」,不是很合理,這個很多紅學家都有分析,很複雜,簡單總結起來就是「沒必要」,我從情感上也覺得其實不是,王夫人的「自愛」完全超越了她對賈環的關注度)

薛寶釵在王夫人哀悼金釧兒的時候出場了,王夫人沒有給她說實情,並且開始了一系列自欺欺人、自我安慰的操作,類似抬舉金釧兒的妹妹之類的;寶釵在「隱隱約約有知道啦」的情況下是怎麼做的呢?她責備了死去的金釧兒是個「不通透」的人,然後把自己新做的衣服送給金釧兒做壽衣,你們怎麼看寶姐姐呢?這並不重要,重要的是她和襲人一樣,合了王夫人的心意。

寶釵是一個很厲害的人,她能得賈府上下所有人的心,並不只是她性子好,迎春性子還好呢,寶姐姐性子好,會說話,會做人,會做事,還心裡存著善良,那種很實在的善良。

是不是覺得我在胡說八道,我接下來還有更胡說八道的——以前很多分析說平兒斷廚房的案子是和賈雨村葫蘆官斷香菱的案子做對照組的,但是我在第一次看紅樓夢的時候看到寶姐姐對於金釧兒死後的言行這裡,我想到了賈雨村。

這裡並不是在說關於那句「釵在匣中待時飛」是不是伏筆的問題,這句詩我大致記得是這樣,可能不太準確,時飛是賈雨村的字,有人因此分析最後寶姐姐會嫁給賈雨村,這事兒我存疑,哈哈哈哈哈,因為這伏筆未免真的有點太直白了吧。

我只是想說,寶釵對待金釧兒的作為很像賈雨村處理香菱案子時的選擇,他們本質上是同一類人,但是寶姐姐心裡還存著良善,賈雨村在那個案子後面越走越遠,這是後話。

但一件事情擺在面前,人已經死了,這個既定條件已經不可挽回了,在這種情況下,處在寶釵的位置,她做的是她能做到的最優選擇,林黛玉和賈寶玉他們那種人不會做這樣的選擇,但是你不能說誰是對的誰是錯的。

寶釵是「無情」的,但是她沒有傷害任何人,甚至給了金釧兒自己的衣服做壽衣;寶玉是有真心的,也不過去井邊哭一場,黛玉是真性情的,但是按照她的意思,都不用焚香祭奠,端一杯水,心意到了就是了。

(括弧裡面這段可以不用看:因為想起評論裡面有提,這裡補充一下,有人說寶姐姐後來在王熙鳳過生日聽戲那個地方不知道寶玉是去祭奠金釧兒。林黛玉知道所以說了雙關語,這個我們大家一眼就可以看出,沒有問題;寶姐姐其實也是應該知道的,我的推測是這樣,不一定百分之百正確,還是解釋一下——因為這裡剛好講到這個情節,大家可以知道,寶姐姐比林黛玉更加直接地參與了金釧兒的後事處理,甚至她哥哥薛蟠在寶玉被打事件中有被牽連,從直接利益上來說,她甚至私底下更有理由去了解整個事情的來龍去脈。我一直在說寶姐姐是一個很厲害的人,她的「一問搖頭三不知」如果放到迎春身上,大家會覺得這是個獃子,但是放到寶姐姐身上,大家不會,因為大家知道寶姐姐「知道」;這樣講還是有點牽強,那我們回到當時那個場景當中,我手邊沒書,憑記憶還原一下大概情況,寶玉缺席了,最開始他丫頭說了個藉口,後來這個藉口被一步步完善成「北靜王的妾沒了」,也就是說在場的人最開始至少知道寶玉是去祭祀死人,然後黛玉她們這邊的聊天是同時展開的,黛玉和寶釵說了那個雙關,黛玉本意就「諷刺」是寶玉有點「癡」,「寶釵不答」,看這個措辭,什麼感覺?我一直說寶釵不止得體,也是真的很善良,她的處事原則是不傷害他人,她不答,不止是不和林妹妹一起「嘲笑」寶玉,她也不願意談論金釧兒這個有潛在可能「傷害」到王夫人的事情。你可是評價說她這個人就是避事兒、心重但是你必須承認她做的事心裡都是有數的;我們假設寶釵真的忘記這是什麼事情了,林妹妹和她談戲文,作為寶釵會做人的人設,當下最好的選擇是「有禮貌」地展開聊天,而且大觀園裡面寶玉一直是羣嘲對象,寶釵對林妹妹的話題不感興趣或者聽出雙關但是僅僅不想嘲笑寶玉,都不太可能是她「不答」的原因。另外我還有一個觀點是,賈府一個八卦,如果林姑娘都知道了,那大多數人都知道了,這個解釋起來也很複雜,我現在這個篇幅,實在不想再碼字了,簡單說,我覺得賈府八卦消息掌握程度貧富區分的話,超級富翁是趙姨娘那一批人,還沒有脫貧的是林黛玉為代表那幾個)——就,我說的話很多地方都確實需要解釋,評論裡面提出來了很感謝,但是這個回答本身已經很長了,全部解釋清楚可能就更長了,大家體諒一下,謝謝了。

我當年看的時候想到賈雨村開始真正走上不歸路的那個案子,他接手的時候,那個可能是香菱好歸宿的公子已經死了,然後一問,香菱原本的家也沒有了,於是他給自己做了一個最優選擇——忽略他和寶釵本性差異,這是一種順勢而為,好風憑藉力,送我上青雲。

年紀大了,進入社會之後再看紅樓夢,會少很多對人物選擇的苛責,特別是爭議人物,應該懷著愛心喫蔬菜,也應該懷著寬容看紅樓夢裡面的人物。

好了,話題扯回來,在金釧兒之後,王夫人沒有收手,她在寶釵那裡得到了良心上的安撫,在襲人那裡得到了時機和信念的進一步肯定,綉春囊一出,午時已到。

抄檢大觀園的MVP是晴雯和探春,一個自己動手掀了箱子,一個帶著一幫小弟教執法大隊做人——但是第二天,全程沒有參與這個集體活動的薛寶釵申請退出大觀園羣聊。

不單薛寶釵走了,他們薛家在接下來的中秋聚會集體缺席了——官方的理由是自己兄弟姊妹來了,要在家聚。他們薛家人丁也很單薄,不知道是作者為了省事兒還是刻意安排,薛蝌和薛寶琴也是父母雙亡後上京的,正經中秋和賈家一起聚會,人數絕對不會超標。

不用做什麼過度分析,薛寶釵就是在避嫌,而且她應該避嫌了。大家已經到了需要在意男女大防的年紀了,她是唯一一個沒有被檢查的「外人」,她是那個需要避嫌的人。

她去辭行的時候,先去了李紈那裡,尤氏也在,她們兩個沒有說挽留的話;然後去了王夫人那裡,王夫人非常周到地挽留了一番,然後放行了。

正理來說,李紈她們兩個應該挽留,特別是尤氏是個很會來事兒的人,但是她們沒有,她們相視而笑,她們知道寶釵離開是對的,甚至覺得寶釵知道個中內情;王夫人的禮儀周全證明瞭寶釵並不知道什麼內情,她只是隱隱約約有猜測,然後順勢而為。

現在可以解釋王夫人一開始不接金玉良緣的話頭了,一方面是她在等老太太的安排,另一方面,她也是在保護寶釵的名聲,薛家的做法厚道不厚道先不管(很有種把人家家的寶玉做備胎之嫌),薛寶釵是真的合了王夫人心意的,這裡也有一個王夫人的一致性,趙姨娘言行上不得檯面,但王夫人不會當眾給她沒臉,這其實在顧及探春好做人。於是,後面即使頂著金玉良緣這麼大一個廣告,沒有人說過寶釵一句不然,倒是林妹妹不時就被打趣。

而後面,薛姨媽剛剛促成了薛蝌和邢岫煙的好事不久,開始關照林黛玉,她是一個很合適的人選;林黛玉認了薛姨媽做乾媽,也合了之前賈母他們同薛姨媽講:你討了我家的人,我要討你家的人的戲言——當然,最後這個討來的薛家的人很可能是寶釵。

自薛寶釵搬出大觀園,金玉良緣在林黛玉的阻擊下暫時性退出婚慶市場舞臺,它還會捲土重來,也註定黯淡收場,但這一切都將在八十回以後,並伴隨著時代變遷風起雲湧下賈家即將面臨的大變革。

最後,關乎林黛玉的命運走向暗示,在抄檢大觀園前後,還有一個很重要的人,晴雯,她和王夫人直接角力,與襲人「伯仁非我所殺,伯仁因我而死」的關係,在瞭解了王夫人的個性之後,我們在沒有後四十迴文本的情況下,可以對寶黛釵三人最後的走向做一個劇終的推測。

我不想寫了,太累了,社畜的人生太難了,給你們看看我家養的狗子,你們原諒我吧。


如果曹雪芹沒死或許對林妹妹的幫助會更大點


突然發現他們兩口子就是林黛玉進賈府的莫得感情工具人


林如海故事開篇大約四十歲,假如他無病無災、沒有犯政治錯誤地多活二十年,仕途上相當有希望,官場上的前途比賈府所有男人都要強多了。

絕戶其實也並不是問題,林如海可以考慮過繼、收養孩子,或者是乾脆讓林黛玉招贅,都可以讓林家延續下去。而且林如海房中還有妾室,如果林如海身體健康是可以生孩子的。

林如海讓林黛玉去賈府的主要原因是賈敏死了。

沒有母親教導的女孩子在古代不好嫁,而林如海又不打算續弦,因此把林黛玉送到賈府教養。

如果林如海不死,理想狀態是在地方熬幾年資歷之後,林如海被調進京城,林黛玉也剛好接近定親年紀。這時候林如海就可以騰出手來為林黛玉選擇一門親事。

這時候對外說出去,「現有門親事,是姑蘇林家的千金。這林家祖上亦曾襲爵的,到林大人這輩,是正經的探花郎出身,陛下欽點在江南巡鹽,今歲才返京,聖眷正隆。可惜這林大人子嗣緣薄,如今五十歲年紀,膝下只得一個親生女兒,因夫人早亡了,自幼便寄養在外祖家,由榮國公府史太夫人親自教養長大的,敘來還是宮裡賢德妃娘娘的姑表姐妹。這林姑娘今年十五歲,生得花朵兒一樣的人,又讀書識字,才貌俱全。」

她這情況比夏金桂和秦可卿都好上百倍,隨便嫁哪個仕宦之家都可以,親上做親嫁給賈寶玉也完全沒有問題。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