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如說魯迅寫他們那個時代寫的入木三分,不要求達到魯迅那個地步,寫出來就算好了呀。


目前的走勢是寫爽文賺錢養家都極難餬口,寫批判性文學就指著餓死吧,餓死自己是小,有閱歷有水平寫這種文學的人幾乎都有了家室,要恰飯的啊……


正經回答:想了想,也許是大家處於時代之中,沒法跳出來宏觀的看這些事,這個時代目前也還沒有定論,所以如果寫,文章怎麼定基調呢。

不好聽但是真實:讀書太少,見識不夠,你我都是……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67709963/answer/573855228


懶得詳細反駁。作家多少都對當代社會有過思考。先讀讀書再說沒有人寫這話。閻連科的《丁莊夢》,《炸裂志》,格非的《望春風》(現代農村的變遷),蘇童的《河岸》(表面寫的是過去時代其實是血統論),李洱《應物兄》。


沒有必要,自然不會產生。

每個時代都有每個時代的特色,現在的社會問題大多能及時得到察覺,問題的反饋渠道也很廣泛,zf也能及時採取必要的措施,社會矛盾並不像當時那個時代一樣大量的積累而顯得尖銳,而且這個時代的問題都有專門的政策研究組織,甚至大眾傳媒去收集反饋了,作家連第一手資料都收集不全,他怎麼寫。

民國時代的人們並不認為魯迅寫的是民國時代的問題,所以還給他扣了個「封建餘孽」的帽子。魯還為此反駁道反映當代問題是記者的責任不是作家的責任云云。


不是不敢,批判社會的沒有人看而已。


賺錢的時代嘛,閑人少了。


有的人寫字是為了改變世界,有的人寫字只是為了養家餬口。

當今世界還沒有需要一個人跳出來喊改變的地步,更多的只是說說地溝油和道德糾正之類的事情。

而寫地溝油和道德糾正之類的事情就已經足夠養家餬口了,那一幫子人也就滿足了。

而那些站出來喊改變世界的人也開始發行根本沒有人理會他們

久而久之活下來的都是寫地溝油的。

新來的人也知道寫什麼能活命寫什麼有喫的。繼而便沒有人喊著改變世界也自發的覺得不切實際。

這個時代太快了,等你吧改變喊出口的時候也許你已經落後了。

與其喊出去被別人當做笑料,還不如說說身邊的零碎小事改變一下自己的營收。

這個時代是自私的,你為這個世界說話的時候不一定會有人為你說話,反而當你只為自己說話的時候卻總有人支持你。

時代不同產物不同,過去需要魯迅那樣的人站出來。而今卻也不是不需要,只是少了,產出的人少了,受眾也少了。過去的人面對過去的中國迫切的希望改變,於是魯迅會有能支撐他寫下去的物質條件,而今中國絕大多數人想改變的是自己,縱然魯迅活在今天他也無法成為魯迅。

時代要的不是入木三分的批判,而是入木三分的期望,來自人民的入木三分的期望。期望有了纔有人會站出來寫,沒有人期望的東西就是沒人看的東西,沒人看的東西對作家來說就是垃圾。


小學的時候 我們班主任說讓我們寫一篇日記

關於班主任的

並且說 一定要客觀 不要只寫優點

直鉤釣魚有木有

我還咬勾了有木有!

後來 全班 就我一個人寫了老師的優缺點

然後 就再也沒有然後了

班主任全校朗誦了我的日記

並點名批評了我

然後 就再也沒有然後了

你猜我現在寫時代的問題

時代的班主任會怎麼樣?


魯迅之所以偉大,也只不過是因為出了這麼一個。莫言諾貝爾文學獎,獎金100來萬還不夠北京買套房。

樓下已經回答得七七八八了,寫穿越文,寫言情文,甚至寫肉文,都比任何針砭時弊的文流量多掙錢快。

我們沒有辦法去譴責作者,每個人都是父親兒子丈夫,首先要養家餬口,完成個人小我責任才能沒有後顧之憂地去完成個人社會責任。

做出這個選擇是無可奈何地市場決擇,我們國家只到了物質積累的初級階段,文化積累,人才提升等上層精神文明建設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所以,多點耐心和希望,最終會有百家齊放的盛世如你所願。


水平不夠,拿捏不好,瞭解不全面。力度過重憤青,輕了隔靴搔癢,再涉及政治,歷史與個人因素,不敢說真話。文學性來說,如何把一個嚴肅的社會問題戲劇化,需要很強的文字功力,不然就成了滿篇牢騷,沒趣味性的作品沒市場,再者時代發展太迅速,有的問題還在調查素材中,新的矛盾又來了。把以上能做得較的人,都不再寄希望於文學的形式,電影,音樂,甚至行為藝術都比文學傳播速度快,影響深,創作者得到的回饋更等價,做得極好的人,直接去從政濟世了,古代寫批判小說的文人,都是被政壇淘汰的那部分,有大才的都直接去找更短平快的方式拯救世界了。


其實是有的,只不過浮於表面

這個時代這麼多問題,其實是有人寫出來的,不過寫出來的大部分是些小問題,表面問題,觸不到根本的。

原因?一個是如今和平繁榮的生活會把很多人的眼睛矇蔽的,我的文學史老師就說過,生活幸福的人是寫不出深刻的文字的。

除此之外就是政治意識因素了,就像我一樣,在讀大學生,參加的學校徵文比賽,或者社會上的徵文比賽,這些比賽的主題都是宣揚「家風學風國風」、歌頌美好河山………等等這些能夠給人潛移默化的影響,讓你成為只知道寫我們國家有多麼好多麼美的新一代,就像是幾十年前的革命文學一樣。

就算是有人看出了問題,也不敢寫出來,因為要符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揭露社會小問題的還是很多人寫的。比如《北京摺疊》,就變相預言了機器代替人力的可怕現實,因為多餘的沒用的勞動力,上層就把下層的人放到另一個摺疊空間,再用一些無意義的工作來堵住這些多餘人的嘴,那麼世界就太平了。跟現在的勞動力的發展趨勢還挺像的。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