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允許咱不停翻牌古裝劇,不允許人家出個劇場版了!
為了以抒發情懷的方式騙錢

註:這篇回答也在我的博客上發布了,回歸娛樂——對知乎關於EVA新劇場版價值問題的回答,排版能比知乎上強點(???)

回歸娛樂

——來自朝日新聞報在2012年對於庵野秀明的專訪。

這個問題,最有發言權的應該就是系列的導演庵野秀明瞭。

其實早在2008年,庵野秀明在『「福音戰士新劇場版:序」全記錄全集』中的一段訪談中就詳細的談了製作EVA新劇場版的初衷(來自S1的翻譯):

——《序》似乎是在相當短的時間內從無到有充實起來的。而作為本書的趣旨,我們正嘗試從多角度確認這是如何實現的,以及其目標是什麼,還務必請庵野總導演對此做一下總結。首先是關於本次企劃剛剛決定的那段時期,如果當時有什麼契機的話,請先從這方面開始。

庵野:是啊,最初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的呢……決定要做《EVA新劇場版》的時候,大概是在2005年10月左右吧。書面上最早的記錄文字,其日期是11月10日。

——那個最早的記錄有些什麼內容呢?

庵野:寫了很多東西,最主要的還是以「EVA的高達化」或是說古典化為目標的內容。其中之一,就有製作類似於「Part 2」的以《福音戰士》為題的新系列。我個人的理想是《G福音戰士》

——您的意思是想和過去的《G高達》一樣,製作一部從根本上推翻《EVA》概念的作品?

庵野:沒錯。先做一部還算可以的《G》,然後讓《W》沖高人氣,再用《X》稍微降降溫,最後用《SEED》引發熱潮並讓系列延續下去。不過這之前還有個《V》。

——比起作品內容,原來寫的是這種商業上的構想啊。

庵野:是這樣。但與其說是商業,不如說我考慮的是動畫業界的未來。雖然我並不喜歡稱動畫為「文化產品」,但在作商業上的考慮時,比起「商品」的稱呼,這一說法在世間受到的誤解更少所以就只好採用它。將動畫作為文化產品而不是作品來考慮時,在我看來,除兒童向以外的動畫的文化產品現在都陷入了停滯。

兒童向作品的話,像《麵包超人》、《哆啦A夢》、《口袋妖怪》、《蠟筆小新》等等,可以舉出豐富的文化產品,商品也在源源不斷地更新,給人一種良好的感覺。有許多已經持續了十年以上並完全可以繼續下去的作品,估計會按這個狀態一直延續下去吧。然而,再回頭看看我自己理念中的動畫時,現在卻只有《高達》這一部作品能達到這種程度,實在是令人擔心。

——能夠長久進行角色商品化的作品是不是太少了?這個問題我也一直都很在意。

庵野:是啊。如果一直像這樣只有《高達》撐著,將來究竟會變成怎樣啊。就算是被稱為斜陽產業的特攝,也有《假面騎士》《奧特曼》和《超級戰隊》三根支柱,這已經持續了三、四十年。尤其是《超級戰隊》,厲害的是每年都有重製毫無斷絕地持續著。《奧特曼》和《假面騎士》雖然有過空白期,但結果還是維持到了現在,走上了安定踏實的線路。

一想到這三作都屬於和我們自己有關的門類,連特攝都有三根支柱而動畫卻只有《高達》這一根獨苗。連之前一段時間準備路線化的《宇宙戰艦大和號》,也因為各種原因沒能成形,一直拖延到現在。

——說起路線化,《超時空要塞》不也差不多嗎?

庵野:《超時空要塞》雖然也在持續著,但我認為它的影響力並沒有傳遞到一般社會上去。而吉卜力動畫雖然已經大眾化了,但和迪士尼給人的感覺一樣,總覺得和我所說的概念有點區別。果然,能擺在普通公司工薪族辦公桌上的動畫產品,也只有《高達》了。就算是別人看見了他桌上的MS,也只會有「原來這傢伙喜歡《高達》啊」這樣的看法而已。不僅僅是宅男宅女,而是作為社會全體共知的東西被允許存在,這就是那部作品厲害的地方。

除此之外,大眾化到能夠大大方方擺到職場辦公桌上程度的動畫,似乎沒有什麼了。正因如此,支撐著吉卜力、宮(崎駿)先生之外動畫業界的文化產品,除了《高達》之外無論如何我也想再多增加一個。這就是主要的動機之一。《EVA》還算是勉勉強強達到了能夠放在辦公桌上的這條及格線。然而,十年之後、二十年之後,我希望新的《福音戰士》還能繼續下去。不是由我,而是由年輕人憑自己的想法不斷創造。

——原來如此。要將《EVA》重新培育成那種作品的願望,在《新劇場版》之前就是一個主要動機了是吧?

庵野:是這樣。只要能成為支撐業界整體的文化產品之一就可以了,我的確是有這樣的願望。雖然如果有其他作品能做到這一點的話,無論是什麼我都無所謂,但從客觀上來講《福音戰士》這一文化產品的可能性更高,而且也不用在意原作權這種麻煩的事情,可以按自己喜歡的方式進行。

——這次採用的不是「REMAKE」而是「REBUILD」的方法論,這也是和那個願望一起產生的想法嗎?

庵野:不,那是既定計劃。我記得,要自己成立公司的決定的確是在《EVA新劇場版》的企劃之前,但是製作《EVA》Part 2這件事本身,在《藍寶石之謎》DVD-BOX(2001年)的時候就已經提過了。

——啊,應該是夏天的時候,在King Records的工作室裏編集摩砂雪先生的特典的時候,和大月先生幾個人進行了雜談,提及了「像《高達》《大和號》一樣製作續篇延續下去」。

庵野:沒錯,從那個時候起,就已經開始考慮要不要趁熱打鐵,將《福音戰士》作為文化產業擴大,畢竟過了這村就沒這店了。在那之後向各種各樣的人搭過話「製作《EVA》的Part 2吧」,但果然全部都是「《福音戰士》的話有點……」這樣的反應,結果誰也沒來做(笑)。

——「製作《G EVA》」也就是說不是直接的續篇也可以,不如說是完全不相關的作品這樣的話,我記得好像在那個《藍寶石之謎》的雜談時就已經提出了。

庵野:是這樣。「《G EVA》就行了幹不幹?」雖然向大家提了這個建議,但還是不行。果然不先做個《V》的話就不行啊(笑)。「既然這樣的話,也就只能自己先做一部《V》出來……」。如果做出一個樣本,讓大家覺得「這樣的《福音戰士》也沒關係」的話,或許其他人也就比較容易隨意擺弄、製作《EVA》。為了這個目的,自己果然還是不得不以這個題目再做一次。

總結一下,庵野秀明想把《EVA》變成像《高達》系列那種植根亞文化圈子,最後可以登堂入室的文化產品,回歸大眾主流娛樂。換句話講,就是《EVA》系列還不夠成功,還不是能夠將日本動畫帶領到更廣闊世界的作品。

如果瞭解日本的OTAKU文化圈的演變和邊緣化的過程,以及OTAKU文化圈的自由發展和相對封閉的現狀的話,就會明白庵野秀明對於《EVA》系列作品的厚望了,所以新劇場版對於庵野秀明而言,是一個中年男人對世界的承諾和對自我的交代。

而且他為了這些責任,幾乎要把自己逼死了。

開始提到的朝日新聞的採訪,時間是2012年中旬,《Q》上映前的幾個月。2012年底《Q》正式上映之後,庵野秀明罹患抑鬱症,一度想要輕生。

——來自《EVA新劇場版》官網2015年4月1日新聞

題主提到新劇場版的價值,我其實沒法給一個公允而準確的回答。對於一個作品,價值是因人而異的,於我而言,新劇場版是一部難得的動畫作品,是一部意義非凡的佳作;於市場而言,是搖錢樹,是聚寶盆;於導演而言,是外人無法言明的責任和羈絆;於我媽而言,什麼都不是……所以這一切都源於受眾。

所以,於你而言,它的價值又是什麼呢?


舊的EVA對於痞子來說是一個割捨不掉的但是又不完美的作品

一開始新EVA是痞子心中的EVA

只不過戰線太長了……現在搞不好已經放棄了當初的想法。


人類圈錢計劃
EVA手機

EVA牙刷

EVA巧克力EVA……我覺得EVA下一步計劃可能是派殺老師去月球畫個巨大的logo幫存在感彰顯到極致的同時開發登月參觀渚薰躺的地方的活動,啊如果你自己要躺上去得加錢啊。
確實相當成功,然而,我真的還想再看500年。。。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