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知道明朝抗倭的時候,和倭寇經常進行鳥銃交火,甚至還有走私鳥銃生意的商人,說明熱兵器在明朝已經受到重視,可是我們看大清的戰爭以及之後與列強初期的對抗用的竟然還是大刀長矛,偶爾會有火炮的使用,這三百多年時間,中國的武器到底有沒有進步呢?


你就是是胡扯了。
清朝鳥銃很多,而且淘汰了明朝雜七雜八的各種神槍,三眼銃等舊式火器。基本上實現了步兵火器形制的統一。基本上,綠營部隊中鳥銃的裝備比例在30%-50%,具體多少和各地的具體情況有關。總體來說是火器和冷兵器混編。戰術上是所謂的九進十連環的輪番開火戰術。相比於明朝,在絕對水平上有所提高。但是,這依然只是西方17世紀早期的水平,並且到嘉慶道光期間,由於訓練不精,腐化墮落,水平還有所下降。而同時期,西方的火器從火繩槍進化到燧發槍和半定裝彈,刺刀淘汰了長矛大刀,線膛步槍也成為重要輔助兵器。將中國遠遠甩開。


先問是不是,再問為什麼。

清軍的火器裝備率並不低,然而畢竟不如西方列強先進,而且始終是一支舊式封建軍隊。明朝末年的「火器大發展」是在面臨生存危機時,被迫引進和仿造歐洲槍炮,與晚清洋務運動並無本質區別。
滿清的火器裝備率很高了,還在遼東跟明朝打戰的時候,滿清苦於攻堅能力差,皇太極就利用投降的漢軍和工匠組建火器部隊烏鎮哈超,渾河戰役老奴打不進川軍和浙軍的軍陣,最後是投降的明軍炮手開炮轟開了軍陣。到了清軍入關,紅夷炮更被廣泛用於攻城,比如江陰屠殺攻城,阿濟格攻克潼關。到了康熙年間和俄國人、準噶爾蒙古打戰,火器都被廣泛運用。不過滿清對火器管制很嚴,一般綠營兵不會裝備威力大的火器,滿清和英國開戰的時候,火器也有很多,不過都是落後幾百年的火繩槍、鳥銃、大炮,火藥也沒用英國的威力大。冷熱兵器混用的舊式思想清軍對上排隊槍斃時代發展過來的英軍,當然是一敗塗地。


其他人說了缺少戰爭需要,我補充一點。馬背上贏得江山,自然覺得「火器不過是奇技淫巧」。《兵器圖說》這部記載明代火器科技的科學著作就被滿清政府焚毀了。清軍火器不少,但就是不重視,不喜歡用。隨著內政腐敗,火器就完蛋了。這玩意就怕腐敗,一旦缺斤短兩就沒法用了。滿清對於八旗、弓箭、騎兵、大刀有著過度的自信。被白蓮教打尿過一次還不長記性。八里橋戰役被老外「上了一課」。

最著名的火器大集成書籍《神器譜》被列入禁書銷毀並幾乎絕版;最著名的火器專家戴梓被流放至死。

不光火器,連《天工開物》這種民用科技叢書也被禁,懸壺濟世的大醫學家,《瘟疫論》創始人吳又可也因剃髮令慘遭殺害。

秦始皇焚書坑儒好歹還知道不殃及醫卜算術等科技類書籍及相關人物,而清朝卻輕視火器等科技都到這種程度了,要是還能有進步,那麼這世界還有沒有邏輯性?


一個長期沒有外敵入侵壓力的國家,武器的革新是缺乏動力的,清朝不是沒有鳥銃的使用,而是使用了一個階段之後就不再具有使用的動力了。由於手頭缺乏資料,僅舉二例作為清朝火器使用的一個證據,第一點是比利時人南懷仁雖然任職官方天文臺欽天監,但是在清朝公文中確有他負責製造火炮,用於雅克薩戰役的記載;第二點是1696年的昭莫多戰役,葛爾丹用駱駝圍成一圈作為駝城抵抗滿洲騎兵衝擊,最後費揚古就是利用重炮轟擊駱駝打開缺口,然後戰勝了葛爾丹軍隊。從1757年準部平定之後,到1840年鴉片戰爭之前這接近90年的時間,因為國內反叛勢力實在弱雞(大小金川酋長,廓爾喀阿三入侵,苗民起義和白蓮教),北方俄國畫好了邊界,西方列強還沒想到戰爭解決問題,面對一個外敵都被自己打趴的時代,清朝失去了武器革新的動力,理由很簡單,因為不需要火器也能打敗內部敵人。事實上明朝火器的使用大規模革新也是類似,都是在外敵入侵,局勢緊張的情況下才會注意武器的改善,紅衣大炮和佛郎機都是在萬曆時代之後才登上舞臺,戰爭,永遠是武器發明的第一推進力,國雖大,忘戰必危,好戰必亡

據說是因為明朝滅亡後,清朝高層認為火器也不過如此,如果真的很強,為什麼還是被我們打敗了?

而且清朝並非沒有火器,而是沒有現代火器,跟列強的武器比起來,是在是落後。

電影《紅河谷》中,藏軍就有火槍,但是跟英軍的火槍比起來,太落後了。


因為清兵已經普及了火器,而不是沒有普及


那時候的火銃跟現在的槍,完全是兩碼事。感覺是兩種武器。


清朝時候鳥統也比較普及,,只不過技術完全落後世界
清朝開國皇帝努爾哈赤死於火器……所以清朝不玩火器……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