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源:小綠和小藍

然而現實卻令人無奈。

日本NHK電視臺《close-up 現代+》欄目做過一項調查,結果顯示55%的日本網友對數字遺產感到不安,高達95.2%的網友不知道該怎麼處理數字遺產。

早在2009年,Facebook就推出了「紀念賬號」功能,通過申請後,逝者的頭像下面會出現「Remembering(悼念)」的標誌,從此以後僅可瀏覽,無法登錄。

2015年,Facebook優化了逝者紀唸的功能,用戶可以選擇在自己死後刪除賬號,或者指定一個代理人,負責管理自己去世以後的紀念賬號。代理人可以更改逝者的封面照片或接受好友邀請等。

但是,出於種種原因,每年facebook還是有幾十萬逝者賬號被永久清除。

由此可見,新規的執行和落地並不會像想像的這麼容易。

PingWest報道過這樣一個冷知識:每年我們在各種網站、APP上點過「同意」的所有隱私政策、條款,如果要認真讀完需要花上76個完整的工作日。然而,這些條款中與數字資產直接相關的一條是:用戶僅對賬號擁有使用權,賬號所有權歸平臺公司所有。

賬號所有權歸平臺公司所有,這基本是我國本土互聯網巨頭們常用的數字遺產處理方式。

比如,騰訊旗下的微信,使用「回收」政策。

如果用戶的賬戶長時間未登錄,騰訊將對這些賬戶強行回收以免資源浪費。回收賬戶無法復原,賬戶上的信息會被永久刪除。如果賬戶裏包含資產,親屬可以提供賬戶資金來源、有效的郵箱、死亡證明等相關資料進行資金轉移。

這樣的處理方式並不人道,也毫無互聯網大廠的擔當。

如何平衡逝者權益和企業利益一直是個問題,單憑B站踏出這第一步,主動走在這麼多互聯網大廠前面,本身就是值得敬佩的事情。

編輯於 2020-12-24繼續瀏覽內容知乎發現更大的世界打開Chrome繼續蘋果今年二十七蘋果今年二十七一人三狗,仗劍天涯

在前排如見App的回答裏看見了《小綠和小藍》,心頭肉啊!雖然是諷刺微博殭屍粉的漫畫,回答在這裡倒也挺合適。

祭出來給你們康康

小藍去世後,最後一個人類消失了,小綠也陷入沉寂,直到伺服器停止運轉。

小綠作為沒有感情的點贊機器,和世界做了最後的告別。

綠藍真的是超經典的國漫,《我贊過的這個世界》是我最喜歡的一集,真實反映了微博的殭屍圍城現象,令人頭皮發麻。


在前排如見App的回答裏看見了《小綠和小藍》,心頭肉啊!雖然是諷刺微博殭屍粉的漫畫,回答在這裡倒也挺合適。

祭出來給你們康康

小藍去世後,最後一個人類消失了,小綠也陷入沉寂,直到伺服器停止運轉。

小綠作為沒有感情的點贊機器,和世界做了最後的告別。

綠藍真的是超經典的國漫,《我贊過的這個世界》是我最喜歡的一集,真實反映了微博的殭屍圍城現象,令人頭皮發麻。


人活著的時候你不敢下場,任由網路暴力放大,兩頭恰流量,然後拿著流量做ppt,去找投資人爸爸要錢。

得癌症的和錘人的打了一架之後,全變成「財富密碼」臭了,你平臺躲在後頭,名利雙收是吧。

現在人死了你裝起好人紀念起來了,怎麼的還想再收割一遍流量?真就連死人的剩餘價值都要榨取?

惡不噁心呢?


快進到紀念賬號,vtb出道。紀念賬號給人點贊,投幣,上艦。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