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名00後。陳奕迅可以說是我的童年(雖然我現在18不到)。爸爸媽媽那一代的偶像是張學友、郭富城這樣的人物,不知道陳奕迅相當於那個年代什麼樣的地位呢?


港樂一哥。有好幾年自己跟自己玩。媒體給對手古巨基的標題是「香港樂壇唯一能和陳奕迅抗衡的人」,第一次看的時候我都替古巨基尷尬……張敬軒上來以後才扭轉了少許局面。


作者 | 遲雨落 編輯 | 範志輝

自音樂流媒體平臺崛起後,歌迷的一切行動都變成了數字化痕跡。什麼人、在何時、聽什麼,都不再是一件細節成謎、不可追溯的事情,而是轉為了一系列與標籤掛鉤的互聯網行為。

你的每一次點擊都在伺服器中產生對應的新數據,記錄了你的畫像與偏好,預測著你的下一次行動,而由此生成的榜單就像是時代的註腳。近日,Spotify推出的年度榜單(2020 Wrapped),回顧了平臺上今年的用戶個性化收聽記錄和平臺上最受歡迎的藝人、專輯、歌曲等。

榜單一經推出,相關話題就登上了北美推特趨勢首位,也讓Spotify股價暴漲,日內漲幅最高達16.25%、收盤上漲12.60%,創下了330美元的歷史新高。從當年音樂風雲榜到如今各大流媒體平臺的統計分析,分析技術更新了,統計維度變多了,榜單在記錄大眾市場口味的同時,也折射出一些值得尋味的行業趨勢。

華語樂壇20年,最能打的還是周杰倫、陳奕迅

流媒體平臺的誕生如猶如一場變革,打碎了內容流通過程中地域的藩籬,卻無法輕易抹去地緣文化的影響。透過Spotify平臺公佈的2020年全球、香港及臺灣地區的年度榜單,三者對比之後,我們能看出港臺地區華語音樂市場的某些時代特徵,窺探到背後的潮流與變遷。

在香港,陳奕迅的地位依舊不可撼動,第五次蟬聯Spotify流媒體播放量的歌手榜冠軍。與其說是他在年末發布的《致明日的舞》、《是但求其愛》兩首新曲拉動了收聽,不如說是作為一名大眾歌手,他的存量歌曲的消費市場足夠堅實。除了首位的陳奕迅,周杰倫、防彈少年團、歐美女歌手Taylor Swift、張敬軒分列二至五位,鮮少有新人的身影出現。

而在歌曲排行榜上,香港樂隊組合Dear Jane的粵語情歌《銀河修理員》、臺灣八三夭樂隊的《想見你》片尾曲《想見你想見你想見你》分列冠亞軍。值得一提的是,Dear Jane在香港Spotify歌曲總榜上的上榜歌曲數量還超過了陳奕迅、張敬軒,有著不錯的本土市場。

在臺灣地區的用戶收聽榜當中,周杰倫不出意外是最受歡迎的歌手,鄧紫棋、防彈少年團、林俊傑、周興哲緊隨其後。《想見你想見你想見你》拿下了當地歌曲播放量的冠軍;華語說唱組合頑童MJ116成員E.SO瘦子的《Outta Body靈魂出竅》,則成為臺灣Spotify用戶收聽次數最高的專輯。

而在全球範圍內,說唱的熱度不減,Bad Bunny成為2020年全世界最受喜愛的歌手。他年僅26歲、來自波多黎各,以母語西班牙語進行演唱,最近幾年橫掃了拉美說唱圈。Bad Bunny還坐擁今年Spotify平臺全球最高83億次作品播放量,其專輯《YHLQMDLG》也是全球2020年度收聽次數最高的專輯。

在Bad Bunny之後,第二至五位全球最熱歌手為Drake、J Balvin、Juice WRLD和The Weeknd;而在專輯排行榜中,除了《YHLQMDLG》之外,The Weeknd 《After Hours》、Post Malone《Hollywoods Bleeding》、Harry Styles 《Fine Line》、Dua Lipa 《Future Nostalgia》是最熱專輯,均超過了16億播放。

與港臺地區歌曲收聽榜單中以老歌、千禧年代走紅的歌手霸榜不同,在歐美市場熱門的年輕歌手、新歌、新專輯層出不窮,90後、95後歌手也並不少見。不難看出,港、臺地區的樂迷對老歌似乎有著更強的執念,市場的更新換代速度更慢一些。

大眾口味是堅守品質,還是因循守舊?

千禧年間,在精英制唱片工業下,音樂作品百花齊放、佳作頻出。至今,不少80、90、甚至00後仍在懷念那個"黃金年代"。

以香港為例,據當地媒體hk01統計,聽眾傾向於聽近20年間的經典老歌。在Spotify平臺上,50首香港地區最高播放量的本地歌曲中,只有8首是在今年推出,24首在2010年代推出,千禧年代的歌曲高達16首。在前10位當中,甚至還有2009年陳柏宇的《你瞞我瞞》、2008年謝安琪的《喜帖街》、2003年容祖兒《心淡》這類作品。

這或許能反映香港地區的樂迷對此類抒情歌曲的文化與品位偏好。"歌詞"一直是個觸動人心的鑰匙,很多老一輩詞人寫出的金句流傳多年;而在作曲、旋律上,很多舊作抒情歌曲又是動聽且易聽的。華語歌的聽眾往往能在作品中聽到自己、含蓄地表露情感,這種情感、美學上的傳承並不因為時代的改變而有所淡化。

早在今年5月,《經濟學人》就統計了Spotify平臺上四萬首作品、3300億次下載量,給出了全球30餘個地區用戶情感偏向。結果顯示,香港地區用戶是"傷心歌曲"的忠實聽眾(50分以下代表是傷心歌曲,而香港地區2月最低僅41分、7月最高也僅為45分),也難怪這類大浪淘沙後的老歌,依舊能引起不少香港用戶的靈魂共鳴。

不過,陳奕迅、周杰倫在流媒體稱霸,也側面體現了當前華語音樂市場青黃不接的現象。全民矚目的音樂平臺少,有影響力的新人、新曲就更少。唱片工業式微、流媒體崛起,用戶過分依賴個性化推薦演算法,反而形成了全新的"信息繭房",根本"不知道自己不知道"。

Spotify工程師就曾介紹,平臺"建立了一個個性化系統,它可以分析實時和歷史數據,分別瞭解用戶的場景和行為。隨著時間的推移和規模的擴大,我們基於一套靈活的架構建立了自己的個性化技術棧"。

例如,每週一Spotify的"每週推薦"(Discover Weekly)都會向用戶推薦30首歌曲,而這個推薦系統主要融合了三種推薦模型:協同過濾(品好相似的用戶彼此推薦歌單中非交叉的作品)、自然語言處理(分析用戶的評論,發布的帖子進行用戶畫像分析)、原始音頻模型(利用原始音頻模型去識別新發表的歌與其他流行歌曲音軌之間的相同與不同)。

事實上,這三種演算法雖然有可能推薦一下沒聽過的好音樂,但並未完全跳脫出用戶偏好的限制。也就是說,你很難遇到與自己的視角、認知、口味完全不同的作品。

對比歐美地區音樂市場,除了演算法的個性化推薦,當地還有著更完善、權威、多元的評價系統,更容易讓新生力量脫穎而出。經過了多年發展,長期積累並沉澱形成的多項榜單、獎項、樂評和音樂平臺,仍舊是音樂市場口碑和人氣的交匯點,也由此輻射著無數聽眾,將優秀作品傳播出去。

然而在港臺等華語市場,這類具有出圈效應的權威媒介越來越少。有時候反而是不同渠道展示出了意外的影響力,就像年初電視劇《想見你》的火爆帶動片中歌曲出圈,也讓片尾曲有了被更多人發掘的機會。

下一代"國民歌手"可能不再是必須

下一代國民歌手的缺位,等同於音樂市場固化嗎?倒也未必,這也可能是因為音樂市場多元化發展、各類小眾藝人、曲風影響力擴張,導致了頭部歌手的人氣聚集效應減弱。

而這種差異或許也意味著,無論接受與否,如今的年輕人不再需要所謂的"國民歌手",只需要"潮流熱歌"。《2019年華語數字音樂年度報告》也顯示,在2019年新增歌曲總量達到近24萬首,但藝人平均發歌數量卻由4.5首(2017年)下降到了3.2首(2019年)。過去依賴權威推薦的音樂市場,轟轟烈烈地進入了綜藝節目、短視頻、社交媒體造星的時代。

歐美市場也非一成不變。傳統渠道的重要性雖不至於極速跌落,但也面臨衝擊。電臺、實體專輯、頒獎典禮、音樂媒體等宣發渠道都需要與Tik Tok等社交平臺爭奪流量,傳統紙媒及樂評網站也面臨Facebook、Twitter等社交平臺的挑戰。而像格萊美這類運轉多年的重磅獎項,也為收視率、討論熱度、關注度持續下滑的問題頭疼。今年,The Weeknd的《Blinding Lights》拿下Spotify最受歡迎歌曲,卻在2021格萊美提名中顆粒無收,引發輿論爭議。

此外,當我們對比Spotify與Tik Tok平臺的年度熱門榜單,可以清晰看出當下音樂市場邏輯的改變:根據月初Tik Tok公佈的平臺TOP10熱門歌曲可知,Jawsh 685和Jason Derulo的《Savage Love》成為Tik Tok上使用最多的歌曲,第二名Megan Thee Stallion《Savage》,接下來是Travis Scott製作的《OUT WEST》、 Cardi B 掀起跟風熱潮的《WAP》,以及異軍突起的Doja Cat《Say So》……不過,這些歌曲均未在Spotify上榜。

榜單就如同文化切面,折射了某一時刻的流行趨勢,是由作品品質和社會環境等因素綜合造就的。恰如K-POP等亞文化的全球崛起,造就了新一批的明星,諸如防彈少年團、BLACKPINK也因此在多地最受歡迎的團體榜單中出現。

這種現象在歐美、香港、臺灣地區也同樣出現,世界愈加被連接成一個扁平的結構。東西方流行文化彼此影響和滲透,年輕人追捧的、熱愛的、討論的東西越來越趨於一致,但我們仍舊渴望一位具有本土氣質的、同根同源的國民歌手出現。

香港媒體人Polo Ng在Esquirehk上寫道,他沉迷於ViuTV的《全民造星3》,認為香港仍有很多潛力歌手等待挖掘。更重要的是,這些當地藝人仍有很多香港受眾。

只可惜,屬於港臺音樂的輝煌早已不再。"像是一場自娛自樂,評委漫不經心,選手質素低……曾經我們嚮往的星光熠熠的香港,盡皆過火,儘是癲狂,如今竟平庸至此",有內地網友這樣犀利評價《全民造星3》。寥寥幾條點評、慘淡的人氣,曾經引領了一個時代的市場如今也顯得力不從心。

當下,去中心化的流媒體平臺正在重塑音樂行業,全民偶像、國民歌手的傳奇也越來越成為往事。但是,僅僅憑藉演算法就決定了大眾接觸到什麼、喜歡上什麼,這種模式也造成了變相的壟斷。

這一代港臺地區的消費者們未必留戀於過往,但下一年稱霸港臺榜單的,或許依舊是周杰倫、陳奕迅這些熟面孔。

參考文章

1. https://www.esquirehk.com/culture/spotify-most-stream-in-hong-kong

2. http://www.chinanews.com/yl/2020/03-31/9143469.shtml

3. https://developer.aliyun.com/article/726567

4. https://hk.finance.yahoo.com/news/spotify-podcast%E5%B7%B2%E8%B6%85%E8%B6%8A%E8%98%8B%E6%9E%9C-065946441.html

先聲話題

話題內容:你認為,華語市場還會出現所謂的"國民歌手"嗎?

歡迎在評論區留言,分享你的觀點和看法,我們將會在本週發布的文章推送內,從所有留言評論中,擇優挑選2位讀者,各送出先聲精選的好物一份。獲獎名單將在每週日的「先聲周報」欄目中公佈,請保持關注。

排版 | 安林

——看完以上內容,如果你覺得這篇內容對你挺有啟發,我想邀請你幫三個忙:

1、點個贊,讓更多的人也能看到這篇內容。

2、關注我和專欄,也可以加微信:chumo_01,互相交流,共同成長。

3、關注公眾號【音樂先聲(ID:nakedmusic)】,第一時間收到音樂產業解讀。


得過的獎比有的音樂人出的專輯都多。

無任何歧視

僅僅陳述事實

doge


怎麼答?援引一首陳奕迅的k歌之王。


2013年以前精品專輯的歌,華語樂壇除非有類似林夕黃偉文CY.KONG等頂尖做詞作曲音樂人,或許能寫出比陳奕迅作品更好更厲害的歌,就有可能超越。如果還要一直談原創,華語樂壇真的跟過家家一樣,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