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歷史有規律,是否說明未來可以預測?


歷史沒有規律。這個結論不是從歷史本身出發得來的,而是從自然科學研究成果外推的。

都知道萬有引力。實際上,所謂地球繞太陽轉,只是近似的說法,嚴格意義上是地球太陽互相繞著轉,只是太陽比地球大太多,太陽動的程度和地球差太遠,近似可以認為太陽不動。如果是兩個質量差不多的太陽在萬有引力作用下互相繞著轉,那麼通過計算,是可以預測這兩個太陽未來的運動軌跡的。在這個意義上,我定義這叫有規律。可是,可是當三個太陽互相繞那?人類科學家已經暈菜,數學已經算不出來結果了,計算機模擬發現,運行軌跡十分依賴初始條件,而且細微的擾動就會產生巨大影響!中國科幻作家劉慈欣最著名的作品《三體》,其名字就取自這個令人沮喪的三個太陽互相繞的問題。

另外,很多人也聽說過「蝴蝶效應」。說的是加州一隻蝴蝶扇了一下翅膀,會在北京引起一場風暴。這個譬喻是一個叫洛侖茲的氣象學家給出的。他在研究氣象預報的時侯作出的結論是長期天氣預報是不可能的。同樣是嚴重依賴初始條件,而微觀的擾動在一定條件下會轉化成宏觀形態。這就是「蝴蝶效應」的出生。

所以,自然科學家的結論是非線性的複雜系統,偶然性的因素會變得無法忽略,因此宏觀預判的雄心缺乏成功的希望。因此咱定義這叫沒規律。

歷史是什麼?是千萬個太陽互相繞的複雜系統。微觀上你可以總結出許多驗之有效的規律,就如萬有引力。可是到宏觀層面,一切都會變得撲朔迷離。1983年,人類命運在前蘇聯陸軍中校斯坦尼斯拉夫.葉夫格拉福維奇.彼得羅夫的一念之間打了個轉,如果他狂熱一點,地球上已沒有人類咯。

嗯,所以我相信,如果沒有鴉片戰爭,什麼資本主義興起,科學大發展,代議制政治架構都不會在中國自然地發生。歷史沒規律,進步是假設。總結歷史規律的都是套路。


歷史規律猶如一個人的命運,當你老了,回過頭看自己一生,有一條軌跡,算命的以此為據,認為對未來也可以預測。可是站在今天向未來看,有那麼多偶然因素影響你的未來,這些偶然因素如何能測得準?社會也一樣,而且影響因素遠大於一個人的命運。我以前學過預測學,預測模型的一個基本假設是,未來的環境與過去沒有太大的差異,所以可以用歷史數據預測未來,問題是,未來無論如何也不能與過去差異不大,所以所以預測模型沒一個準的,我們老師告訴我們,準確率達80%的算是好模型了。這還是針對市場的,要是按照這樣的預測規劃,會導致多大的浪費。
隋唐和秦漢。像不像?秦,兩世而亡,隋,亦如此。其他的自己對比吧。

天朝人喜歡用「滷蛋」打趣臺灣同胞。

民國人狠批滿洲國開歷史的倒車(人人平等好多年了,你他麼還皇帝、還復闢呢)。

滿清的文人武將嘲笑南明朝廷的爭權、內鬥。

明朝人殺到捕魚兒海、只恨沒能逮住北元的皇帝、滅了黃金家族這個野蠻制度的根源。

元朝人表示,對南宋的感覺:文弱、迂腐。

宋朝人痛陳唐末五代軍閥的殺伐酷戾。

唐朝文人嚴斥隋朝煬帝:好大喜功、征伐無道。

隋朝史官諷刺南陳的陳書寶除了荒淫就是歌舞(玉樹後庭花)。

南朝士族們嘲笑"投鞭斷流"的苻堅落荒而逃、風聲鶴唳。

北朝的五胡們真心想逐鹿中原,東晉這個「大國」?直接忽略,嚴重鄙視偏安江南的。

西晉的司馬家族說,什麼魏蜀吳弱爆了,我們纔是人生真贏家,好不好。

唯纔是舉的曹操高明的手段: 挾天子(漢獻帝)以令諸侯。

漢朝人說:暴秦!

秦國人說:除掉李牧,六國即滅!

中國人從結繩記事開始到二十四史的編寫,一代代的中國文化知識分子都把歷史記錄當成傳統與傳承,因此或者說因為中國人總是習慣於從歷史記錄中吸取教訓,有時矯枉過正,有時繁華鼎盛 ,有時粉身碎骨 。

我們這個民族總是善於忽略天時地利的必然,總是更願相信人為操縱歷史的重演,所以從商鞅到王莽、從諸葛亮到袁世凱,有些成功了,更多失敗了。炎黃子孫們一直在戰天鬥地的批判與自黑中奔向一往無前的未來,也因此中華文明源遠流長且始終屹立不倒!
合久必分,分久必合。
事後看事前,可以找出好些規律事前看事後,誰也不能確定哪個規律起作用,又能起多久作用,因為環境的改變,可以改變所謂規律起作用的條件,結果就是,它仍然是合理的,有規律的,但卻是無法肯定預測的可以參考閱讀卡爾·波普爾的《歷史決定論的貧困》
四個字即可形容:周而復始。微信號:wuhuabt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